工业机器人专业建设研究

时间:2022-04-08 10:27:31

工业机器人专业建设研究

摘要:工业机器人技术作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具有巨大的专业人才需求潜力。中职学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要顺应国家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向工业机器人专业转变。本文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几个方面探究了如何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基础进行工业机器人专业建设。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中职学校

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制造业转型的不断深入,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以35%的增长率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总理在2015年政府报告中提出中国制造2025,强调坚持创新、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的前提下,加速我国向制造强国的发展。在企业生产线向智能化、柔性化改革发展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技术的载体,市场越来越大,由此带来的是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设备安装、调试、维护和保养高技能人才的巨大需求。中职学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要顺应科技发展的趋势,及时改革调整,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专业技能型人才。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调整的必要性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中职教育的重点传统专业,毕业岗位主要是机电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维护和保养。而工业机器人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智能化机电设备,综合了电子电路、机械数控、计算机科学、PLC控制、传感器技术、电气线路安装等多门学科,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向智能化发展的方向。中职学校将工业机器人作为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载体,把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动作和工作应用作为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项目模块。这不但不违背职业教育的原则,反而更能体现机电一体化专业紧跟企业的发展,顺应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潮流向智能化发展的趋势。

二、构建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

机电一体化专业向工业机器人专业转型调整要以中职教育的特点为原则,按照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进行。构建课程体系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知识应用为主线、打破传统的“理论—实习—理论”三段式的教学模式,优化调整专业课程,理论知识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合理去除学科交叉重复的内容,根据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有针对地设置项目模块。具体设计思路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将课程设置成几个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项目模块。将人才培养目标分解到每个项目模块中,即每个项目模块都包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项目模块按照生产工作流程又分解为一个个工作任务。工作任务包含相关理论知识、实践环节和拓展内容。根据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还要有具体的考核方法。第二,项目模块要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的工作过程,工作任务要体现典型的岗位职业能力。实习环境要尽量贴近企业环境。真实的职业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工作任务实施过程采用质疑引思、启发引导式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相融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三、确定教学内容

结合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和工业机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重新确定教学内容。按照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将课程分为工业机器人认知,工业机器人机械部分的生产与组装,电子电气、电动机的生产与组装,工业网络的组建与配置,传感器及执行元件的软件编程和HMI,机器人解决方案处理应用设计,机器人选型、编程及调试,复杂机电一体化解决方案工业机器人集成等八个项目模块。工业机器人认知模块主要分为企业认知和实训室认知,在充分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知识后,进行工业机器人机械部分的生产与组装。在一开始,学生对机器人认识不够充分,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可以采用分组教学,3~5个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负责理论知识的查阅和学习,动手能力强的同学负责零部件的加工,编程能力强的同学负责软件编程和调试,电气知识掌握好的同学负责电气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等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专业向工业机器人专业转型调整,既能促使教师学习新知识、新产品、新工艺,又能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进行专业调整和建设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中职学校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努力探索符合本区域经济发展的课程体系。

作者:多晓艳 单位:衡水科技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