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04-08 10:26:14

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技工院校对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向来十分重视。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如何帮助学生在学习机电课程中,从机电理论向实践运用转变,提升学生机电一体专业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时,企业对机电人才的需求,不仅需要毕业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动手和实践能力。技工院校应在专业课程授课中,将专业知识与实践运用有机结合,确保学生悉数掌握,使学生具备适应企业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改革的意义

技工院校办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培养输送专业技能型人才。而就目前国内人才需求来看,机电一体化技能型人才非常短缺。企业如想在产品、工艺上有所创新和突破,离不开该领域人才支持和培养。而技工院校虽在硬件设施诸如实验设施或企业实习设备等不断完善,形式上依旧以实验验证和设备参观浏览为主,真正涉及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并不多,设计研发创新型实验更是十分短缺,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学生缺乏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场动手和现场分析能力。所以,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十分重要。

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途径

技工院校的专业课程改革,不仅为企业、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做出贡献,更为向中职院校打造具有工匠精神人才,由培训技能型人才向培养综合型人才转变打下基础。具体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践方面,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完善机电专业课程实验实训场所硬件。机电一体化专业型人才,不仅需要对计算机、电工技术以及机械等相关知识进行熟练掌握和结合,更需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会综合运用,继而提升自身动手能力。在实验实训硬件完善方面,应着重从机电技术实践体系入手,以递进模式将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实践技术应用按掌握的难易程度,逐层传授学生。在课程改革上,学校和教师应注意不同学科的特点,进行改革的课程应适宜学生掌握。比如,机电实验室中机床以及磨具测量等实验,将此类实验融为一体,构成综合机械测量实验室,以用于机床结构调整和分析、机床刚度和精度测试、机床加工过程误差分析和控制、机床加工工艺分析、央具模具的精度检查和拆装等。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进行辅助测量和数据处理,使学生机械测量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2.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完善。技工院校教师是课程授课的主体。有效调动机电教师授课积极性,提升其课堂教学效率,并将实验器材,企业实习设备运用到极致,离不开一线技校教师。对此,技工学校应从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完善上积极吸取外界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中职院校特色,让所有专职课程有据可依,所有教师分工明确,教学内容职责分明,确保专业课程的高效性与先进性。3.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搭建企业实习平台。技工院校教学离不开企业平台的支持。在校企联合方面,双方应保持高频次沟通,确保技工院校能够对社会人才信息动向有所掌握,以便及时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与完善。而企业应及时将自身需求及发展方向告知技工院校,尤其对机电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最终实现二者的双赢。其次,技工院校还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添加机电实践实验设备、检测设备等。尤其在机电实训方面,机电专业的综合性较强,实验设施的完善和专职教师的培养、招聘也是学校做好机电专业改革的关键。4.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伴随科技的飞速发展。中职院校除应在课程实践上对学生进行培训外,还应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业4.0时代已经来临,此次变革不仅是技术的变革,更是创新的革命。所以,中职院校在进行机电专业授课时,除让学生扎实掌握机电知识外,还应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从技工院校毕业的学生,才能适当企业及社会的变革,将来在面对新型技术与重大变革时,才能做出应有的反应,为企业与社会做出贡献。5.突出核心课程核心技术。机电一体化虽然是由多个学科复合的专业,但面对工业4.0时代带来的高科技变革,在教学中突出核心课程核心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应以岗位需求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中心,重组课程内容,以核心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除了在理论教学上加以强调,在实训上也同时配合,从而形成特色,紧跟时代科技潮流。

作者:王勇 单位:衡水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