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金融服务的成本研究

时间:2022-05-28 02:35:48

当前金融服务的成本研究

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呼唤低成本农村金融服务

低成本农村金融服务不仅惠及三农,支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是构建多元化、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的推动力。竞争有利于金融机构加强经营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利于金融机构加强金融创新。随着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不断升级,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农业生产正从简单再生产向扩大再生产,并且由原来的发展劳动密集型项目向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转变。在生产方式上,也由粗放型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以及集约化经营方向转变。这些都将对信贷资金产生越来越大的需求。亲戚邻居间的借贷已经难以满足农户基本借贷需要。同时,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农民收入的低水平,又要求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的农村农村金融服务。金融机构要想提供低成本的金融服务,就必须努力降低经营成本。现阶段,农村金融仍处于市场化的初级阶段,信贷资源相对稀缺,整体竞争压力极其有限。因此,只有构建多元化的金融体系,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才能根据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特点,在产品、价格、服务和信贷上实行差异化经营,才能最大限度地缩短贷款程序,减少融资成本,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农村金融服务低成本的障碍

(一)金融垄断导致农村金融市场有明显的卖方市场的特性从总体上讲,我国正规金融机构配置在农村地区的信贷资源相当有限。由于机构缩减、竞争不充分,农村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弱化,农民难以得到优质的金融服务。一方面,农民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支持,另一方面,即使能获得贷款,利率也是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浮动到政策规定的上限。以湖北黄冈市为例,截至2009年末,中国农业银行营业网点较2000年末减少了116个,其中乡镇级营业网点减少占比更大。农村信用社作为支农的主力军,也难以满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据统计,至2009年末,黄冈市农村信用社的小额农贷余额为267375万元,仅占贷款总额的35.65%。邮政储蓄机构以存为主,分流了农村金融资源,其支农作用相当有限。邮政储蓄机构从农村吸收的资金大部分上存人行、省储汇局或国家储汇局,一少部分资金用来发放小额质押贷款业务,而且贷款范围、对象、额度相当有限。以黄冈市邮政储蓄银行和机构为例,至2009年末,其各项存款总额为103.25亿元,小额贷款总额仅有2.95亿元。此外,目前农村的电子结算网络也远远落后于城区和经济发达地区,以黄冈市所辖的武穴为例,目前,全县仅有ATM机11台,全部分布在城区,很多地方无法使用银联卡,资金结算速度慢。(二)信息不对称加大金融运营成本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由于贷款对象分散,金融机构审查农户资质和监督资金使用需要更高的成本,分散经营的农户没有财务报表,没有融资历史记录,没有个人信用档案,也没有合适的抵押品。现阶段我国农户融资契约更多是依赖人际信任而非制度信任,由于严重的不对称信息,这种履约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会失去效率。农民没有固定收入,也没有什么固定资产,农户所拥有的资产一般是土地,林地,宅基、房屋等。我国法律规定,土地、宅基地不能抵押。房屋可抵押,但存在估价、转让上的困难。农村企业所拥有的资产房屋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也存在估价交易上的困难,而且交易成本高,价格易变。因为农村房屋一般不办理房地产权证,且办理农村房屋抵押贷款费用高(以占地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的房屋计算,需办证费用1万元左右),手续烦琐,导致贷款成本增加,农民难以接受,因此,大多数农户因无法满足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而不能获得所需贷款。(三)民间金融的逐利性与盲目性加大了农村金融市场风险和社会成本笔者对黄冈市农村民间金融的现状进行了形式多样的社会调查,以户(家庭)为调查单位发放调查问卷85份,筛选确认回收的有效问卷60份。目前,黄冈市农村民间金融的形式呈现多样化,既有民间借贷、合会、私人钱庄和典当行等传统的民间金融形式,也出现了一些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民间金融机构如农村合作基金会、农村互助储金会等。在接受调查的60户农户中,绝大部分以务农和外出打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共占调查总人数的79.4%。调查显示,在60个样本中只有8户有过向民间金融组织借贷的经历,仅占13.3%。在借贷途径的选择上,71%的农户选择向亲戚朋友借款,23%的农户向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借款,选择民间金融组织的只有2%,究其原因,农户对民间金融组织最大的顾虑是不受法律保护和利率过高,尤其是利滚利。问卷调查显示,农户认为民间金融组织“不受法律保护”的占38%,“利率过高”的占36%,“资金来源不安全”的占22%。(四)惠农贷款的使用偏离政策初衷一些地方官员利用职权之便,为己谋私,利用农民对金融知识的盲点,以微小利益为诱,以大量农业证件,获得惠农贷款,然而,惠农贷款的实际利益并没有真正落到广大农民身上。有的镇政府用行政命令或其他方法收集农民身份证,到银行统一办理小额支农扶贫贷款,获得资金全为镇政府所用,政府失信于民,造成地方信用环境恶化。同时,地方政府不重视农村征信建设,投入不足,金融机构不能自主灵活地收集征信数据,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对农村信贷发展影响较大。

对策建议

(一)构建竞争性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在农村地区构建既互补又竞争的金融机构体系,有利于金融机构改善金融服务,提高工作效率,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扩大农村金融供给。第一,成立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对信用社进行改组,吸收地方政府、地方中小企业及民间资金入股,也可以吸引其他外来资金。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宗旨就是服务于农村经济,农村借贷的特点是单笔借款数额小,笔数多。大型商业银行要办理这些小额贷款,交易费用和信息成本高,缺乏办这些业务的积极性。第二,创办专门为农村弱势群体服务的乡村银行。乡村银行工作人员大都本地化,与农户或小微企业之间信息对称程度高。从整体上说,中国农民是比较守信用的,他们居住地相对固定,如果某人或某个家庭给人留下不诚实不守信的印象,在当地就失去了人脉。因此,乡村银行的信用风险可以得到较好控制。第三,规范非正规金融。小农经济天然地、长期地与民间借贷相结合,因为非正规金融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一是信息优势。他们更了解借款人的信用和收益状况,更能克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违约风险和可能的资金损失。二是交易成本优势。非正规金融手续简便、效率高,运转成本较低。三是担保优势。由于借贷双方彼此相互了解,担保品的管理和处置灵活,成本相对较低。(二)努力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降低了,农民才能得到低成本高质量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可以运用现代通讯技术,降低服务费用。如手机银行的诞生、先进信用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金融机构还可以雇佣一部分当地农民从事部分一般性、事务性的工作。有些技术含量不高,专业性不太强的一般性工作,如信贷员,只要具有基本的金融知识和基本的业务操作能力,熟悉借款对象的人品和财力,就能胜任。与受教育程度高的专业人才相比,农民居住在当地,生活成本低,对工作条件和工资待遇要求不高,这样可以大大节约劳工成本。(三)完善农村征信系统建设征信系统是为企业和个人建立信用档案,它能提供有效的信息传播平台,缓解信用交易中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交易成本高的压力。征信系统的建立还有利于引导人们养成守信履约的行为习惯,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完善的征信系统可以帮助农村金融机构核实客户资信信息,提高金融机构提供各项金融服务的积极性,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规模效应自然可以降低单笔业务的成本,使农村金融消费者得到实惠。(四)加强金融机构创新能力涉农金融机构要调整经营思路和理念,切实把金融产品创新研发工作纳入到业务的整体规划之中,从绩效考评、信贷管理、风险控制、人力资源和产品创新等方面实行专门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安排。要增加科技投入,积极为业务创新提供基础平台。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只具备信贷业务开拓创新能力、熟悉农村金融市场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本文作者:王瑞华工作单位:湖北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