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一体化下农村金融发展问题探析

时间:2022-09-05 04:40:09

城镇一体化下农村金融发展问题探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十八大又进一步明确指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城镇一体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然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农村发展的指导方针,这为农村金融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一、新农村金融发展的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有条不紊促进新农村建设,农村金融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大意义。新农村经济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当前,对农村资金投入有政府投入、金融机构投入,以及农民自身投入,在这三个方面中金融机构投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我国城镇一体化,需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增加农民收入,农村金融机构如何充分发挥其经济杠杆的积极作用以解决这一问题,在城镇一体化进程中尤为重要。农村经济发展,单单依靠政府支持和农民自身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多元化服务,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农村经济发展进行支持,这不但能够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在无形中推动农村金融自身的发展壮大。

二、城镇一体化进程中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村金融制度上存在缺陷。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农村金融的发展更受外部环境制约。当前,我国在金融改革与发展上偏重于大中型金融企业,对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的扶持力度不够,对遍布全国各地服务“三农”的小型商业银行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和政策扶持,造成农村金融政策不能很好地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金融业务的开展需要相应的担保,然而按国家现行的规定,农民能够用来担保的财产相对较少,有些根本不可用于担保,如房屋、农村土地等,农村金融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的这一问题,直接制约着农村金融的发展步伐。农村金融的发展需要法律制度予以保障,目前我国关于农村金融的立法滞后,一些新型金融产品没有统一规范的法律制度予以保障实施。现实中,对农村金融有政策上的指引,而无法律上的规范,这也致使有些农村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2.农村金融发展状况与农村经济发展态势不相适应。首先,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合法化,越来越多土地集体管理,其集约化程度大幅提高,这就需要大量资金予以支持。目前,很多农民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积极进城,致使农村人口愈来愈少,他们的土地往往由某大户一块管理,集体耕种,这样使农村土地呈现企业化的经营模式,这就要求农村金融予以大力支持,然而在很多地方,农村金融无法满足集约化的土地生产方式。其次,农村金融发展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速度慢。我国改变了农村以种粮为主的产业结构,使农村产业结构呈现多样化,每一项农村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农村金融予以资金上的支持与保障,现有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后的需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没有及时跟进。再次,农村金融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的力度不够。如今,农产品加工因其具有较大收益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扩大农产品收益率,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各种各样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越来越多,并且更加具有针对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然而,这些加工企业的运营和持续发展,需要加大资金的流通率,但是就目前情况看,金融机构对这些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明显不够。3.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缺乏创新。随着金融行业结构调整,银行经营逐渐走向集约化,一些金融企业的营业网点被撤销,这在农村更为突出,造成农村金融服务缺失,跟不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金融机构的营业场所主要分布在城区,造成农户办理金融业务较为不便,花费时间较多。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农村资金支付形式单一,一方面是农村金融机构没有对新型结算方式予以推广,另一方面是农民受传统观念影响,大多选用现金结算方式。农村金融基础设施较差,如:尚未安装ATM机、POS机,限制了非现金结算方式的推广和使用。当前,我国金融产品更新较快,新业务层出不穷,而针对农村地区的金融产品种类较少,形式单一,缺乏创新,难以满足“三农”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农村地区的金融主体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单一的主体很难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农村金融发展,要有良好的融资环境,然而目前农村的金融环境令人担忧,尚未建立起健全的信用安全保障机制。农村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需要优秀的金融人才,但在农村金融机构中缺乏了解“三农”发展又熟知金融知识的专业人才,这也是农村金融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三、城镇一体化形势下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策略建议

1.完善农村金融制度,使其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深入人心,需要人民银行颁布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在农村金融政策上进行积极有效地领引。贷款需要担保,而在农村贷款时担保是个突出的问题,要积极创新担保制度,充分发挥不动产的作用,使农民充分利用起所承包的土地和自身的宅基地,保证农民能够顺利得到贷款资金的支持,从而推动农村金融和经济的发展。在货币政策上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在农村存贷款利率、业务监管等方面制定优惠的政策来保障农村金融改革的推进。同时,农村金融不能仅仅体现在银行的存贷款业务上,还要在证券、保险等方面制定相关制度,使农村金融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态势,满足农村的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我国对农村金融先后颁布了《农村商业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农村合作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但随着农村经济与金融的整体推进,这些法规需要根据农村金融市场状况进行一定的修订和补充,使之更加适合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农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保险制度加以保障,要加强农村保险制度的建立,使农民收入得到安全保障,维护农村经济平稳发展,这将在无形中促进农村金融发展。2.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配套的金融体系。农村金融发展要与农村经济紧密结合,这样才能推动农村经济和金融共同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应积极改革单一组织形式,建立起层次结构完整、功能健全的运作体系。农村金融企业应结合农村产业结构制定有效的运营机制,完善现有经营模式,使之满足农村不同产业的发展需求。农村金融机构不能仅仅追求经济利益,而应为农村经济发展营造积极有益的外部环境,促使金融机构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完善农村信贷体系,为农民提供不同形式的资金支持,帮助农民拓展经营方式,提高收入水平。扎根于农村的金融企业要结合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措施,准确定位,建立起服务“三农”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制定农村金融业务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使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相互推进,共同发展。3.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客户至上,服务第一,是金融行业的服务准则。农村金融应积极改善服务,得到农民的欢迎和认可。农村银行要适时更新服务形式,使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服务“三农”的同时,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当今是计算机网络时代,农村金融服务要广泛结合农村实际,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推广电子银行业务,对网络支付进行宣传,使农民能够轻松自如地进行转账汇款、手机充值等。同时也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ATM机、POS机等自助机具的服务时间不受限制,使农民存取款快捷便利。农村金融机构要有创新意识,深入了解农民需求,有针对性地创新金融产品,实现多元化服务。小微企业是农村的主打产业,农村金融机构要为这一群体设计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金融产品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与金融服务水平紧密相连,要以亲切、贴心的服务模式拉进与广大农村群众的关系,打造金融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从而加深农村对金融企业的认知度。农民的金融知识相对比较匮乏,农村金融机构应广泛宣传金融常识,使农民切实认识到金融业务的可操作性。近些年,金融诈骗屡有发生,农村金融机构要广泛开展防诈骗知识的推广,在服务中贯穿防范银行卡诈骗等金融诈骗行为的方法,进而提升农民的防范意识,保护农民财产安全。

作者:高敬 单位:天津商务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丁志国,张洋.基于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金融因素识别[J].中国农村经济,2014,(03).

[2]李鑫,王礼力.农村金融区域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3]武国柱.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2.2.

[4]金运.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历程及改革思路[D].长春:吉林大学,201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