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论文

时间:2022-03-20 04:25:37

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论文

一、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户小额信贷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1.小额信贷运营成本过高

目前我国一些西部地区农村区域较大,部分金融机构服务半径过大,覆盖面只能达到乡镇地区,还远远达不到偏远乡村。该地区辖区的农户总数为98271户,农村信用社对全地区78854户农户建立经济档案,占比80.24%,发放支农贷款卡62778张,在实地调研中发现欠发达地区由于农户集中度不高,出现农村金融机构小额信贷业务过于分散,贷后管理困难重重,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在运营成本高企之后,发放农村小额贷款的积极性下降。

2.部分农户存在认识偏差

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农户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小额信贷定位不准,一些农户认为小额信贷在各地区推广只是走走形式;还有一些农户认为既然农村信用社可以不需要抵押贷款给他们,“跟风贷款”,借到的资金却没有投入到农业生产中;还有一些低收入农户把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当作政府的扶贫款,认为都是国家的惠农政策,没有还款意愿,以至于部分贫困地区农户的小额信贷不良率骤然上升,影响了其他农户的贷款信用额度。

3.信贷人员激励不够

由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一旦发生了难以抗力的自然灾害时,由于农户小额信贷没有足额的抵押担保,信贷员给农户的贷款到期全额收回的风险就在提高。在调研中发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主要采取的仍然是“谁放谁收”和绩效挂钩的信贷管理体制,现代五级风险五级分控和贷后管理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中小金融机构的信贷员出于对个人工资、奖金等绩效的考虑,对农户无担保的小额信用贷款发放缺乏激励。

4.小额信贷设置不够合理

目前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较低,多为1万元~10万元,这样的小额信贷额度设置难以满足部分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期资金需求。同时农户的小额信用贷款设置的期限普遍只有半年左右。这与部分农产品生产周期严重不符,一旦出现流动性风险,就会转化为农村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出现催缴时,对于部分农户无异于雪上加霜,只能“拆东墙补西墙”,甚至要借民间高利贷才能按期归还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信用贷款。

二、实现农户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1.贷款利率市场化

我国欠发达地区金融市场发展严重不平衡,农村地区资金需求缺口巨大。目前农村地区存在资金供给严重不足,一些国有金融机构只在县一级地区有分支机构,在农村地区留下巨大的资金供给缺口。因此应根据中国区域差异,借鉴拉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经验,发展普惠制金融,放开农村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管制,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改善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增加农户小额信贷产品的创新与服务供给,促使混乱的民间高利贷等不规范的借贷行为失去市场。

2.国家扶助配套化

小额信用贷款在我国已有十几年的发展,按照我国农户户均贷款2万元左右计算,那么农户小额信贷的需要也将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如此大规模的资金需求单单依靠农村金融机构现行的资产规模和资金供给能力显然远远难以满足农户需求。考虑到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惠农现实需要,国家应该考虑在金融创新的基础上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通过免征农户小额信贷利息收入营业税,提供低利率的支农再贷款等配套措施,提高农村金融机构开展小额信贷工作的积极性,降低其操作成本。

3.信贷风险规避化

由于农户小额信贷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欠发达地区这一项目的不良贷款率偏高,为了实现小额信贷风险有效分散,构建针对农户的小额信贷风险分散和风险补偿机制,有助于实现普惠制金融破题。目前我国金融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如果农村金融机构无法实现风险的规避,把农户的小额信贷风险过于集中于自身资产负债表上,就会导致风险累加,那么农村等中小金融机构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应鼓励地方政府尽快建立农户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这样即使出现一些意外的自然风险,在农户短期无力偿还的前提下,农户的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暂时可以补充农村等中小金融机构的资本金,可以谨防出现区域和系统性风险。

4.外部环境宽松化

根据我国2015年农村经济工作会议,要加大对农村资金的投入力度。对于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不仅有利于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而且有利于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内需,增加农民收入。截至2014年9月末,该地区农村信用社已经完成了对全地区78854户农户的经济档案建立,累计发放贷款农户数61606户。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农户对小额信贷的正确认识,尽快建全覆盖的农户信用体系,引导农户正确使用小额信贷发家致富。

作者:陈建辉李艳单位:云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