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组织的现状与缺陷

时间:2022-10-21 03:56:31

农村金融组织的现状与缺陷

一、新农村发展对农村信贷需求的特征

(一)对农村信贷需求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随着新农村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不同家庭收入和人力资本也不大不同,对农村信贷资金的需求程度和金额大小也大不相同。通常有消费和简单再生产信贷需求,也还存在种植、养殖和倒卖流通大户完全商业化的信贷需求,以及其他农业发展需求。

(二)对农村信贷需求的家庭资产有限且变现能力不足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目前还不能作为合法的信贷抵押品。由于农村居民家庭资产有限且很难变现和流通,导致农村信贷需求缺乏有效根本的保障力度。

(三)对农村信贷需求是生产性借贷和消费性借贷在实际

使用中很难区分农村居民的借贷需求中,消费性借贷需求往往占很大比重,有些农户甚至以消费性借贷需求为主要需求,由于农户既是独立的生产单位又是消费单位,生产性农村借贷的现金大部分会用于家庭日常的开支消费,部分农户为满足消费性支出必然压缩农业生产性投入,由于农村条件的复杂性很难界定生产性信贷和消费性信贷。

二、当前农村金融组织的现状与缺陷

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提供信贷服务的金融机构有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信用合作社、新组建的邮政储蓄银行以及在部分地区试点开办的村镇银行,此外,是大量的民间借贷。由于各个金融机构的性质不同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存在的缺陷问题也大不相同,资金的吸收和发放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银行繁琐的批复手续和抵押要求,严重影响了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三、农村金融改革在农村信贷中的创新思路

(一)对农村金融组织变革的创新

农村信贷的发展也需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让更多金融机构支持新农村发展,金融机构要建立合理的信贷需求和适应新农村发展的多层次金融体系。充分发挥农村信贷的政策,加强对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对于农村信贷要在坚持商业化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农村需要信贷的特殊性,抓住主要矛盾建立与农村信贷需求相适应的内在经营机制体制。世界银行早在1989年的年度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各种非正式金融机构与正式金融机构之间的密切联系,在法律环境逐渐成熟的条件下,不断规范非正式金融机构的业务,使其与正式金融机构的发展相互协调合作,让两者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共同发挥作用。

(二)对农村金融的宏观制度变革的创新

新农村金融需要得到有力的改善,必须扭转农村资金大量向其他行业外流的势头,要综合运用贴息、差别准备率、扩大利率的浮动幅度、支农再贷款以及所得税减免等多种手段,加大政策引导作用,使农村信贷服务成为一种能盈利、可持续的发展金融业务。

(三)对农村金融组织内部的微观制度变革的创新

1.农村信贷要创新信贷产品。根据农户借款不同的需求特点为不同信贷设置不同的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要以信贷还款的来源为基础,积极开发生产用途不限定单一,还款期限相对较长,同时根据农户收入来源特点设置分期还款的信贷产品。另外要正视农户的消费性信贷需求,扩大农村贷款范围,尤其是增加农民消费贷款的种类,创新农户消费性贷款的发放模式和方式。2.农村信贷要创新担保方式。在农村信贷负的发放过程中可以推行农户联保贷款。新村信贷的小额联保贷款是一种有益的创新模式,在解决农村信贷贷款难问题,利用社区内信用监督以及联保的约束机制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贷款的回收率。也可以积极探索推广“龙头企业+农户”的担保方式,充分利用农村龙头企业掌握农户信息,控制农户资金流的优势,有效解决金融机构和农户信息不对称和贷款使用、回收的问题。3.农村信贷要改善内部管理和流程,有效降低业务运作成本。农村信贷在服务模式上,选择与村镇银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声誉良好、收入稳定、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个体户等,利用这些合作伙伴的客户资源、以较低的运营成本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同时努力提高内部员工的生产率和工作效率,积极推行自动化和网络化办公,提高农村信贷的综合利用率。

本文通过新农村发展对农村信贷的需求,为探讨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逻辑为起点。从这个逻辑起点我们展开本文的研究,是就农村信贷如何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更好的发展作用展开的学习讨论。

作者:李凯单位:江苏省泗洪县农村商业银行上塘镇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