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多头授信的金融风险及防范措施

时间:2022-07-05 11:23:25

企业多头授信的金融风险及防范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发展,金融改革向纵深推进,各类银行机构大量出现,多家银行对一家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已十分普遍。这种“多对一”的授信服务模式在解决“一对一”模式下企业融资缺口的同时,也容易催生一系列的风险。本文以江西省某县级市国有县域支行法人客户群体为例,深入分析多头授信特征属性及存在的风险,探索多头授信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风险防范政策建议。

关键词:多头授信;企业融资;金融风险

1多头授信呈现出的特征及存在的风险

某市是江西省县域经济十强县级市,该市银行类金融机构共9家,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邮储银行、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由于该市经济较活跃,金融资源相对丰富,埠外银行也纷纷通过异地授信到该市拓展法人信贷业务。据统计,对该区域企业授信的银行类金融机构近20家。笔者对该市某国有银行支行法人客户多头授信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截至2014年末,该银行有33户授信企业,在各家金融机构授信总额63.34亿元,用信额49.53亿元;按照工信部企业划型标准,大型企业3户、中型企业9户、小微型企业21户。这33户企业最少在1家金融机构用信,最多的达9家。

1.1多头授信呈现出的属性特征

一是总体以大中型企业居多。这33户企业中,大型企业总授信为44.5亿元,中型企业13.2亿元,小型企业5.6亿元。这些企业在1~2家金融机构授信的有17户,占比为51.52%,其中小型企业13户、中型企业4户;在3~5家金融机构授信的有11户,占比为33.33%;在6~9家金融机构授信的有5户,占比为15.15%;在3家及以上金融机构授信的高达16户,占全部客户数的48.48%,其中大型企业3户、中型企业5户、小型企业8户。从埠外银行信贷投放来看,有12户企业获得信贷支持,其中大中型企业9户、小型企业3户。这12户企业均为某国有银行的优质客户,这说明埠外银行对优质企业的竞争十分激烈,注重对跨区域投放客户的选择。二是用信程度与企业规模负相关。这33户企业中,大型企业用信占授信的比列为71.4%,中型企业用信占授信的比例为92.6%,小型企业占授信的比列为98.1%。从中可以发现,企业规模越大,其用信占授信的比例越小。这反映出银行信贷资金投向呈现出“马太效应”,大型企业不缺钱,但是各类型商业银行依然纷纷介入,缺钱的小微企业反而得到的银行信贷支持有限。三是授信金融机构过多的企业更倾向用足授信额度。该33户企业中,在1~2家及3~5家金融机构用信额占授信额比例均在68%左右,而在6家以上金融机构用信额占授信额的比例达到114%。调查中,笔者还发现大中型企业授信多集中在四大国有银行,小微企业授信一般只在1家国有银行授信,但在多家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授信,且用信品种以差额银行承兑汇票为主,绝大部分采用多户联保担保方式。

1.2多头授信产生的风险

一是易诱发区域性金融风险。目前,银行在对单一客户进行综合授信时,未匡算区域内授信总金额和总体信用风险,导致企业信贷风险层层累加,最终形成潜在的区域性金融风险。如江西某地级市一家光伏企业,在政府力推下,企业迅速扩张,当地和埠外银行纷纷跟进,贷款总额100多亿元,全市各项贷款总额占比超过10%。受金融危机和国外反倾销影响,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导致当地经济金融倍受打击,一度影响该市银行业的稳定。二是形成担保圈风险。县域中小微企业普遍缺乏抵押物,中小银行利用多户联保的形式给其授信,采取开承兑的方式用信,这就导致同一地域诸多企业之间基于互保、循环担保而形成所谓的担保圈。在没有形成担保圈的情况下,由于这些企业可能处于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经营特征,相互间违约的相关性相对较小,违约概率也小。但若存在担保圈,圈内企业违约相关性就将显著放大。同时互保方式虚化了担保的效果,降低了贷款的准入门槛。而且由于圈内各家互保企业之间结成息息相关的关联关系,一旦一家企业出现问题,担保链被引爆,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给银行带来大量不良贷款,严重的将会冲击区域金融稳定。三是导致信用膨胀风险。“多头授信”实际上是一种信用膨胀的经济现象。银行向企业提供贷款,应与企业的偿还能力形成一定合理的比例,而在企业销售收入、利润等方面的情况没有比先前改善的前提下,只因为企业规模大,多家银行纷纷授信,企业信贷集中度过高,就会出现企业由于接受了这样的授信而造成的信用膨胀现象。企业通过授信而获得的潜在购买力大大提高,超出其所能够承担的偿付能力,一旦企业将全部授信用于购买力的支付,就很可能给银行带来信用风险。四是加剧银行授信风险。经验证明,多头授信很容易引发企业盲目扩张、过度投资,甚至挪用贷款进行博弈性投机,如参与民间高息借贷、炒期货、炒房等,最终将影响银行信贷资金安全。多头融资企业也容易存在以贷还贷的现象,通过拆东墙补西墙,延迟风险暴露,导致授信风险的累积。而且由于多头授信,企业的谈判地位提高,利用银行间缺乏信息交流,夸大不同银行服务和制度差异,刺激银行降低定价标准,放松贷后管理要求,甚至放低审贷标准。

2多头授信产生的诱因分析

企业多头授信现象的产生,有企业经营的因素,有银行管理的原因,也有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其根源是我国经济、金融改革发展转型时期的结果,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金融发展和银行间竞争的大格局下,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银行经营理念相对滞后及社会制度缺失的现实所然。

2.1银行经营理念存在偏差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还处于经营转型期,经营理念主流依然是,围绕盈利这个中心,以规模经营为主要手段,贷款为主要产品,抢占市场份额。在这种经营理念的引导下,部分银行盲目追求市场热点,搞脱离实际的攀比扩张,短期行为和任期内目标严重。特别是新设的银行分支机构在经营压力下,资产营销方面置风险防范于不顾,片面强调抢占市场、扩大经营规模,热衷于“捧大户”、“垒大户”,对多头贷款采取纵容、默许态度,追求经营业绩的短期效应。

2.2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

当前信用查询主要依托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只能查询到客户在银行部分表内外业务信息,无法反映评级、授信额度、信托、理财融资等信息。这不便于银行控制授信总量,企业以后的用信更无法掌控。另外众多研究表明,制约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小微企业自身财务制度不健全,无法提供规范的财务报表等办贷硬信息,小微企业和企业主有关社会资源、个人品质、经营能力等关键软信息又难以量化和传递,而且获取这些信息成本较高,这都极大影响银行机构对小微企业放贷的积极性。

2.3社会制度的缺失加剧了多头授信

从监管及中介机构层面来看,一是会计报表审计制度存在缺陷。目前,企业会计报表审计时不同程度存在着不规范、随意性大的现象,有的甚至只要交钱,就能拿到企业想要的已审计财务报表,给银行风险研判带来困难,而会计事务所对这种审计失真行为很少付出代价。二是担保评估存在缺陷。担保评估机构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可能给企业出具高于实际价格的评估报告,而鲜有承担责任的现象。三是企业财务数据失真没有相应的监管机构。目前还没有一家管理机构对企业提供失真财务报表数据进行专业监管,更不用说处罚。

2.4银行授信管理存在缺陷

从授信额度确定方法来看,各银行使用的评级授信体系不一、标准各异,理论授信额度测算的核心有的银行是基于销售收入,有的是基于净资产,有的是基于担保,不同银行对同一客户确定的授信额度差异较大。笔者对某国有县域支行客户经理访谈了解到,他们经常遇到客户在本行授信测算没有空间,但他行主要是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就是可以放贷。从授信操作看,许多银行只考虑自身对客户的授信,没有考虑其他银行已有的授信及用信情况。

3化解多头授信风险的对策建议

3.1实现银行经营理念转型

摒弃传统的“规模冲动”和“速度情结”,更加注重发展速度、质量、效益的协调统一,树立以价值创造和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理念,业务发展体现资本、财务、风险的约束。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需要由比拼发展速度转移到比拼风险管理上来,只有具备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才能承担更大的风险,实现更多的盈利。银行业务拓展应合理摆布大、中、小型企业优质客户信贷投放,实现梯次发展格局,不能一味“贪大”,防范多头用信集中度高的风险。

3.2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征信行业的发展,建立全国性的信用数据库。各相关政府部门,如工商、海关、法院、技术监督、财政、税务、外经贸、人民银行、证券监管等部门,应该依法将自己掌握的企业信用数据通过一定的形式向社会开放,以保障一部分企业的信用信息被社会知晓。社会信用体系建立起来,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纪录有了比较好的纪录,再加上银行自身对当地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主经理人员的信用情况调查了解,会大大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3.3建立企业授信总额联合管理机制

发挥地方银行业协会的作用,制定银行业防范多头授信自律公约,推动建立企业授信总额联合管理机制,对多头大额授信企业逐一组建债权银行联席会,并实行主办行制度,通过签订协议明确主办行和参加行的职责,确保授信总额联合管理机制切实发挥作用。为防止过多银行集中给某一家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监管部门应对企业授信银行数量进行控制。通过建立有效的企业授信总额联合管理机制,既可防范风险扩大化,也可以促使银行在企业出现风险时统一步调、共同进退。

3.4完善银行内部授信管理制度

一是完善授信额度测算办法。净资产能够反映借款人最终的偿付能力,但银行授信的确定通常都是净资产放大若干倍,企业出现风险后,净资产往往不足抵偿银行债权。实际上,企业借款人债务到期偿还能力主要取决于是否有充足的现金流。现金流特别经营性现金流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是企业还款最直接最根本的保障。因此,在正常经营的企业授信理论额度测算中,不仅专业贸易类客户可以企业的现金流量为基础计算授信额度,其他客户也要把企业净现金流量和净资产额共同作为计算的基础,根据客户所处行业和自身具体情况,确定两个指标来计算权重。二是建立授信集中度审查制度。集中度审查中应综合考虑客户在他行的有效授信额度,客户信贷份额在本行所有信贷余额占比等因素。通过设置集中度限制指标,防范过度授信。三是严格限制多头过度授信企业的准入。根据前面多头授信的特征分析,授信金融机构超过五家以上的企业,其用信占授信的比例越来越高,存在很大的潜在风险隐患,资金很可能被用于非主业经营。银行在企业信贷准入时,对授信金融机构超过五家的企业原则上不受理,即使受理,后续也要从严审查。

作者:范会星 单位:中国农业银行江西宜春分行

参考文献:

[1]翟光伟.集团客户风险浅析与对策建议[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S5).

[2]冯雪琰.防范关联企业信贷风险的若干思考[J].管理科学文摘,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