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经济危机下制造业并购策略论文

时间:2022-06-22 10:25:00

独家原创:经济危机下制造业并购策略论文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之全球化的影响,国与国之间的界限也日趋模糊,投资壁垒和地区疆界的消除,使得许多企业利用跨国并购来进行全球市场的扩张。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跨国并购”战略。

我国制造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正在由传统的本地投资向跨国并购等方式转变。在跨国并购中必须要针对企业自身能力的审视并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并购方案,不可盲从地进行对外扩张。本文以跨国并购的战略选择与目标企业选择之角度出发,并以联想集团并购IBM的PC电脑部门为案例分析,来探讨中国制造业企业在跨国并购的行为,以及所带来的效益与直接影响。

关键词:跨国并购经济危机战略思考联想集团

目录

前言………………………………………………………………………3

第一章中国制造业跨国并购的战略思考……………………………………3

(一)通过SWOT分析制定并购标准…………………………………………3

(二)基于并购标准筛选并购对象…………………………………………4

(三)对“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政策支持……………………………4

(四)构建保证并购成功的支持体系………………………………………4

第二章中国制造业跨国并购目标选择………………………………………4

(二)经济危机下,目标企业选择的特殊性…………………………………5

(一)经济危机为中国制造业跨国并购提供了契机…………………………5

第三章案例分析:联想集团并购IBMPC电脑部门…………………………5

(一)并购历程…………………………………………………………5

(二)并购之原因………………………………………………………6

(三)并购结果之分析………………………………………………6

第四章结语………………………………………………………………6

前言

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说,要努力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面对外部需求急剧萎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严峻形势,要加大对进出口工作的支持力度,清理和调整外贸政策,改善贸易条件。充分运用国际通行的财税政策支持出口;适度扩大外贸发展基金规模,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培育出口品牌。

中国在经济发展仍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各类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开展跨国并购,充分发挥大型企业在“走出去”中的主力军作用。积极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发展境外资源合作开发、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加强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金融支持,拓宽对外投资渠道。扩大境外投资备案登记制范围。

制造业属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是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所涉及的最大的行业,其比重超过90%。制造业内容十分丰富,从制造到家用电器制造,从专用设备制造业到汽车制造业,从通信设备制造业到电子计算机制造等,发生在制造业的跨国并购事件最多,占到所有并购事件的50%左右。如何能实现中国制造业的走出过门,走向世界,笔者政策的支持固然相当重要,但是企业能从自身的发展出发,制定出利于自身发展的并购思路,并针对目标企业进行有效、合理的分析,这条并购并实现走向世界的宏愿才不会是一个空的口号,而是具有实效的、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第一章经济危机之下中国制造业跨国并购的战略思考

(一)中国制造业跨国并购之战略思考

目前也出现了一些中国的制造企业盲目并购的现状。企业是否需要进行跨国并购,能否进行跨国并购,并购能在多大程度上拓展企业的国际生存空间,并购所需的资源(如资金和人才)从何而来,在文化、消费形态迥异的两个国家之间,中国企业是否能消化被并购的“异体”,如何依靠跨国并购推动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这都需要进行深刻的思考和论证,即需要一个切合企业实际的并购战略的指引。而事实上,很多中国企业缺乏这样一种战略思考,更不用说一个深思熟虑的经过充分论证的跨国并购战略方案了。在这些企业中,跨国并购只是一时的头脑发热,看到国内企业跨国并购的热潮,看到同行业的其他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开拓了国际市场、拓展了国际生存空间,于是不经全面科学的论证,便定下跨国并购的决策。具体说来,跨国并购战略步骤如下:

1.通过SWOT分析制定并购标准

中国的制造业企业的战略管理者在这一阶段必须始终记住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当前的产品市场战略,还应考虑多种战略选择。是否需要跨国并购应当来自于SWOT分析的结果。通过客观的自我评价全面了解本企业的所有优缺点,同时准确评价市场机会、市场发展趋势和竞争者的威胁,来考证公司跨国并购的必要性。通过跨国并购能够解决企业的哪些问题、扩散和释放企业的哪些能力、把握哪些市场机会、规避哪些来自竞争者的威胁,在此基础上确定跨国并购的标准和期望达到的目标。

2.基于并购标准筛选并购对象

确立了并购标准之后,企业可以广泛的扫描候选公司,通过把实际候选公司考虑进并购标准之中,来筛选并购对象。这一点与当前绝大多数中国企业的做法相反,它们先选择目标公司,然后来判定它的合适性。显然,后者是有缺陷的。在符合企业并购标准的候选公司范围内,企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接洽中意的并购对象,表达并购的意愿,向目标公司描绘企业的战略蓝图和愿景目标,以此打动并购对象。

3.对“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政策支持

鉴于繁琐的审批程序及多头管理的外汇审批流程形成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内部制度障碍,首先要成立专门的跨国并购管理机构,及时协调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人民银行、财政部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为中国企业提供跨国并购的政策支持和咨询服务;二要适当放松对企业的金融控制和外汇管制,给予国内企业必要的海外融资权,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化融资渠道,并提供必要的政府担保;三要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在避免双重征税的前提下,可采用多层次差异性税收政策,鼓励国内企业积极开展海外经营活动,鼓励其用投资利润进行再投资;最后,要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保险支持,如借鉴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海外投资保险制度,扩大国家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覆盖面,促进对外投资企业加强与风险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的联系,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帮助国内企业防范和化解跨国并购风险。

4.构建保证并购成功的支持体系

并购的成功必然是企业多种能力的“合力”推动的结果。对并购对象是否有吸引力,能否顺利推进并购的进程直至达成并购,都需要企业有科学完善的流程、雄厚的资本和融资能力、国际化的管理团队和人才储备、高超的战略管理能力、产品市场技术的整合力及文化的包容性等的支持,这事实上就构成了保证并购成功的支持体系。支持体系的建立对于并购的推进和并购后的整合成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中国制造业跨国并购目标选择

(一)经济危机为中国制造业跨国并购提供了契机

中国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如家电产业、纺织服装业,在国际上同类产品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实力,但往往由于进口国各种手段的阻碍而影响了实力的发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特别是并购国外企业,可以获得当地企业身份,避开各种贸易壁垒,转移中国的竞争优势和过剩的生产能力,开拓国外市场。

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会长王巍说,中国制造业要想改变身处产业链低端、技术研发落后的命运,眼前是最好的时机。由于欧美市场的金融系统发生瘫痪,股市正处于恐慌性抛售阶段;实体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纷纷陷入危机,股价巨幅下跌。在欧洲,包括汽车业、机械等行业在内的实体经济核心产业已受到金融危机严重波及。对于有“走出去”打算的中国制造业来说,当前的国际市场为它们提供了一个百年难得的机遇。中国的巨额外汇也有了更好的分流选择,参股欧美领先企业成为中国的战略性优先选择。这种参股行为是一种中长期的战略性投资,重在形成股权的深度合作关系,而不是短期炒作式的买入卖出;同时它也不是财务投资意义上的“抄底”,而是产业投资意义上的对接。

我国制造业要走出国门,进行跨国并购投资,要重视对跨国并购的合理区位选择,应该至少考虑取得如下三方面的有利因素:获得进入壁垒市场后面产品市场的能。虽然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但是许多国家出于保护国内产业或其他原因继续存在严重的贸易壁垒,加大了我国产品进入的难度和成本,采用并购方式有利于绕过这种壁垒,进入特定的区位市场,企业应该准确判断存在壁垒的国家是否有着特定产品的市场和较大市场容量。

(二)经济危机下,目标企业选择的特殊性

2008年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多位专家就曾经呼吁,我国要在金融危机中寻找机遇,应进一步提升基础装备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做强实体经济的根基。

由于现阶段我国制造业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末端环节,利润率低下,难有足够资金投入研发,以至于某些行业和企业陷入了低成本竞争与产品质量竞争力不高的恶性循环。而金融危机情况下施行的跨国并购为我国的制造业的技术走出去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通过并购,可以迅速获得目标企业的生产设备、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利等技术要素,直接缩短了产品生命周期中的研发时间,加快了研发的速度。同时,跨国并购可以快速建立国外的生产销售网络,大大缩短投入产出周期,有利于中国制造业抓住有利时机,变技术优势为市场优势。因此,对于技术后进者而言,跨国并购能够迅速实现赶超。

第三章案例分析:联想集团并购IBM之PC电脑部门

2005年5月1日,联系正式宣布完成收购IBM全球PC业务,合并之后的联想将以13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成为全球的第三大PC制造商。在全球咨询科技产业中叱咤风云的IBM以17.5亿美元的价格将个人电脑部门,卖给了中国IT业的龙头企业联想集团。这一受到全球关注的跨国并购案,在动荡的全球PC市场引起了相当大的震撼。

(一)并购历程

IBM的PC部门,在2001年至2003年时候,连续三年遭受巨幅亏损,合计共亏损10亿美元,另其高层于2004年便开始去寻找愿意收购的买家,以减少IBM总公司的财务负担。而这个时候正逢联想要打入国际市场,并专注于其PC业务市场的拓展以及技术研发,IBM的这个时候的想法更好符合联想的意图。最终,联想直接收购了整个IBM的PC部门,IBM个人电脑的全部资产、员工以及相关技术,都归联想所有,而且被授予在五年内独家使用IBM的标志,以及其“ThinkPad”品牌的永久使用权。

(二)并购之原因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对于并购案完成之前的联想集团而言,其虽然是中国电脑业界的龙头,但是在海外销售能力方面仍是不够强劲的,联想集团也过于以来中国的本土销售市场,这令联想集团的发展空间受到了限制。因此,拓展海外市场就是发展的最佳选择。通过收购IBM的PC部门,直接获取其销售通道与市场咱有绿,同时依据IBM的海外的强势品牌与技术优势,对联想来说,对其拓展海外的销售市场,改善其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新渠道,同时打造新的国际新形象,有着相当大的益处。

从国家角度来看,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几乎没有企业是经由技术上的创新而发展起来的,因而难以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也正是我国在整体国家发展上的最大弱点。因此,借由推动我国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去海外进行对外投资与并购,以获取先进的研发技术和生产能力,对我国提升国家的创新竞争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并购之结果分析

从国家战略角度和企业自身的发展两方面来谈谈该并购案的成功之初。

第一,近年来,中国企业所进行的跨国并购行为,一些是由国家机关根据其自主性与只能,所推动的一种战略行为。联想集团所执行的这一并购案,符合国家机关在融资政策上加以大力支持的“能利用国际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以及专业人才的境外研发中心”专案。这是联想集团高瞻远瞩能从国家的各项政策中读懂其中对企业的优惠政策,并利用其自身的优势而进行并购、扩张。

第二,通过并购,联想的个人电脑研发技术突飞猛进。其一举获得了包括IBM主动保护系统、指纹识别器、防溅水键盘、一键式恢复(RRPC)、系统移植(SMA)等1500余项技术专利,迅速提高了联想电脑的技术含量。2005年7月,联想推出的第1款商用台式机——扬天系列就融合了一键恢复、硬盘防震等原来IBM引以为豪的技术。

第四章结语

经济的全球化,使得每个国家在全球化经济浪潮的袭击下,谁都不能独善其身,关起门来进行自我赏析。而我国企业也正在积极借助跨国并购“走出去”。实际上,经过20多年持续快速的经济发展与市场化体制转型,我国目前已具备了促使企业跨国并购的一些条件,中国企业借助跨国并购推进国际化战略,是大势所趋。

“中国企业应该大胆‘走出去’,参股欧美优秀的实体企业,把我国的要素资源配置到更能获得长久的、战略性利益的国家和产业中,以与欧美最优秀的企业进行深度的产业层面的结合,提升中国企业的产业水平。”

中国制造业在过去二十多年间,凭着先发性机制优势、成本对比优势和劳动力资源优势等迅猛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三大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中国,制造业方兴未艾,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各具特色的制造业集中地初具雏形。一批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初步形成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具有较强的技术支撑和工业配套能力。一大批具有较强技术实力、制造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正在茁壮成长。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与制造业的融合,为中国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发展制造业创造了条件。这些长足的发展也为中国的制造业走出过门,进行海外扩张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因素。

但就目前我国制造企业跨国并购的实践来看,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还带有很强的探索型特征,企业自身存在战略规划不足、缺乏足够的并购经验等问题。因此,我国制造业在实施跨国并购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着手,政府应从战略高度为企业跨国并购提供强有力的法律、金融服务,中国制造业应集中提升核心竞争力,学习借鉴国内外企业成功经验,积极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跨国并购之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