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金融中心对比探究

时间:2022-06-04 02:59:14

区域性金融中心对比探究

区域性金融中心比较分析

1.沈阳———区域资源集聚程度较高。在银行业方面,截至2010年末,沈阳共有银行营业网点1100个,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254.2亿元,同比增长21.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394.9亿元,同比增长12.7%;本外币贷款余额6068.4亿元,同比增长17.4%。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1005.7亿元,现金支出10657.9亿元,货币净回笼347.9亿元,同比增长18.9%。此外,作为区域票据中心,沈阳全年实现票据交易量超过东北地区交易总量的2/3。在证券业方面,截至2010年末,沈阳共有证券营业机构74家,全年证券交易总额11915.6亿元,同比下降7.1%。其中,股票交易额11373.9亿元,同比下降3.0%;基金交易金额133.5亿元,同比增长40.6%。在保险业方面,截至2010年末,沈阳共有保险机构网点250个,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47.1亿元,同比增长32.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7.7亿元,同比增长35.5%;人身险保费收入108.5亿元,同比增长32.2%。全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总额32.9亿元,同比下降17.7%,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16.2亿元,同比下降1.7%;人身险赔付金额15.6亿元,同比下降31.2%。①2.武汉———金融市场基础相对发达。在银行业方面,截至2010年末,武汉共有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32家,其中,外资银行4家;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930.7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9093.71亿元。此外,武汉还拥有全国起步最早、融资量最大的同业资金拆借市场。在证券业方面,截至2010年末,湖北全省证券交易总额同比增长3.6%;期货交易总额同比增长184.8%,并拥有5个品种的10个期货交割库;全年境内股票市场融资217.8亿元,其中,IPO募集资金68.6亿元,通过增发募集资金149.2亿元,创业板融资10亿元;全年发行企业短期融资券375亿元,中期票据124亿元。在保险业方面,截至2010年末,武汉保险机构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64.49亿元,同比增长34.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0.54亿元,同比增长39.0%;人身险保费收入123.95亿元,同比增长32.0%。全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总额29.49亿元,同比下降2.6%,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14.89亿元,同比下降5.7%;人身险赔付金额14.60亿元,同比下降1.0%。3.西安———省内资源集聚程度较高。在银行业方面,截至2010年末,西安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044.15亿元,同比增长16.5%;本外币贷款余额6591.73亿元,同比增长19.0%。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0880.23亿元,同比增长19.3%;现金支出10610.74亿元,同比增长20.0%;货币净回笼296.48亿元,同比下降3.3%。在证券业方面,截至2010年末,陕西省证券交易总额12105.51亿元,其中,股票交易额11909.24亿元,基金交易额47.47亿元,债券交易额8.75亿元;西安市拥有境内上市公司28家,总股本184.38亿股,总市值2718.74亿元。在保险业方面,截至2010年末,陕西省共有保险机构432家,其中,财产险178家,人身险254家,保险中介机构95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58.01亿元,同比增长29.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3.86亿元,同比增长30.7%;人身险保费收入124.14亿元,同比增长29.0%。全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总额27.03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14.10亿元,同比增长11.8%;人身险赔付金额12.93亿元,同比增长3.1%。4.重庆———金融资源增长速度较快。在银行业方面,截至2010年末,重庆共有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34家,其中,外资银行8家;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3613.97亿元,同比增长22.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839.66亿元,同比增长19.0%;本外币贷款余额10999.87亿元,同比增长24.2%。此外,重庆还设有租赁公司3家,担保公司132家,小额贷款公司95家,村镇银行12家。在证券业方面,截至2010年末,重庆共有设立分支机构的证券公司23家,证券营业机构111家;全市拥有境内上市公司34家,总股本230.14亿股,股票总市值2645.00亿元,全年通过发行配售股票、发行公司债券等方式共筹集资金168.70亿元。在保险业方面,截至2010年末,重庆共有设立分支机构的保险公司33家,其中,保险公司总部3个,保险从业人员8.8万人。全年实现保费收入321亿元,同比增长31.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5.96亿元,同比增长40.2%;人身险保费收入255.12亿元,增长27.8%。全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总额62.10亿元,同比增长9.7%。

1.沈阳———具备成为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潜力。作为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沈阳不仅具有较显著的区位优势,而且经济基础较雄厚,具备成为东北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发展潜力。2005年8月,辽宁省政府提出要将沈阳建设成为东北地区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同时,根据国家对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的总体要求,到2015年,沈阳将基本建立起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规范化的地方政府融资渠道、较为完备的金融司法保障体系和覆盖全域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完成核心区———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基础设施的国际化、生态化建设,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和东北亚提供金融服务。到2020年,沈阳将全面建立起符合新型工业化和市场化发展要求的全新金融生态体制和机制,金融生态综合评价水平跃居全国金融生态最优地区行列,成为金融市场发达、行政行为规范、法制环境优良、诚信体系健全、基础设施先进和体制机制合理的部级金融生态示范区,成为在国内及东北亚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金融中心。2.武汉———具备中部区域金融中心的潜能。武汉是我国中部区域十分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金融资源集聚地,金融业发展历史悠久。2008年9月,国务院在《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中提出,要把湖北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而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则是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湖北省政府在《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规划》中也提出,要将武汉建设成为立足湖北、带动中部、面向全国、联系世界的金融中心。目前,武汉已将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功能目标定位为:依靠武汉作为中部地区交通通讯枢纽和经济中心等基本条件,利用现有的金融发展实力,在扩大金融机构发展的基础上,完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使武汉成为华中区域的金融中心。3.西安———设想打造西部区域金融中心。2006年,西安正式提出“打造中国西部重要的金融中心”的发展目标。2008年,陕西省政府进一步明确提出“以构建西部重要金融中心为目标,建设浐灞金融商务区”的发展部署。2010年1月,西安将浐灞金融商务区命名为西安金融商务区,并于同年9月成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根据陕西省政府的战略部署,西安区域金融中心的目标定位将分为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建立以陕西为基地,辐射甘肃、青海、新疆和宁夏等西北地区的区域金融中心,为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发挥金融中心的带动作用;第二个阶段是建立以西北为核心区,辐射黄河上中游、欧亚大陆经济的延伸地带、东部与西部的连接地带,进而辐射整个西部的范围更大、层次更高的区域金融中心。在此基础上,西安将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任务具体落实为“一个中心、四个高地、五个基本建成”,即建成西部重要的金融中心;建设金融信息高地、金融创新高地、金融产业高地和金融配套服务高地;建成金融组织体系、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现代金融体制和运行机制、金融监管安全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4.重庆———规划实施长江上游金融中心。2006年,重庆正式提出“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发展目标。根据《重庆市金融中心建设“十二五”专项规划》,重庆将着力推动银行、证券、保险金融创新,发展中小型非银行金融机构,建设金融要素市场体系,打造内陆金融结算中心,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辐射力,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和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建成以产业发展和投融资活动为基础的结算型区域性金融中心框架体系。到2015年,重庆金融业增加值将占到全市生产总值的10%左右;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数量超过200家;股权投资类企业等新型非银行金融机构数量超过400家、力争达到700家;上市公司达到100家左右;金融要素市场年成交量超过4000亿元,金融结算量达到2500亿美元。

1.沈阳———竞争对手较为强大。有利条件: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沈阳、大连、长春和哈尔滨等城市都先后做出了大力发展金融产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并谋求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作为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相对于上述其他城市,沈阳具有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经济基础和先发优势。2011年9月,国务院出台的《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更明确提出要将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建设成为国家优化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区和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目标。可见,将沈阳发展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面临挑战:大连将是沈阳最主要的发展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竞争者。作为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和港口,大连经济金融基础也较好,不仅拥有东北地区唯一的证券期货类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同时还是我国重要的金融外包服务基地。2.武汉———辐射力度有待提升。有利条件:武汉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经济基础较为雄厚。2008年9月和2010年3月,《武汉城市圈和“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和《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先后获得国家批准。武汉“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得到进一步明确,这将有利于产业资本集聚的加快和区域间的平衡发展,从而推进武汉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的步伐。面临挑战:虽然武汉金融市场和机构比较发达,但外资金融机构相对较少,利用外资水平依然较低。同时,武汉周边虽然有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和黄石等城市,但与上海和深圳的城市群相比,其城市化和现代化程度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些将对武汉发展区域金融、提升金融辐射力形成制约。3.西安———外部资源有待加大引入。有利条件:西安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资源聚集地,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相对周边城市具有明显的区域金融发展优势。同时,西安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国家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将有力地推动外部生产要素向西安的集聚,促进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迅速发展。面临挑战:目前,在西安设立分支机构的各类金融机构数量较国内其他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少,西安的金融总部也较少,缺乏向周边金融辐射的载体和能力。同时,西安企业直接融资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信用信息资源尚未实现整合和共享,中介机构经营还不够规范,尤其是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滞后。此外,西安周边农村金融发展相对滞后,农村金融体系不够健全。这些因素都将对西安发展区域性金融中心形成制约。4.重庆———集聚和辐射功能有待提高。有利条件:作为我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拥有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也具有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这些都使其具备了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基本条件。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贯彻实施和成渝经济区的建立,重庆将承接大量的东部产业转移,并获得更多来自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全国性金融中心的辐射,这些因素都将大大加快其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步伐。面临挑战:金融中心的重要功能就是对区域经济的集聚和辐射。而目前,重庆金融机构总部较少,区域辐射能力相对有限;同时,长江上游地区城乡发展差距依然较大,这将长期影响重庆金融资源的集聚和辐射效应的发挥。

结论及建议

通过上述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沈阳和武汉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它们分别作为我国东北和中部的中心城市,区位优势较为明显,经济和金融基础较好,具有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天然优势。同时,它们也都存在着一些相似的不足,如缺乏区域性资本市场、金融机构总部较少、外资金融机构不足等。重庆和西安均地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西部地区,虽然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的条件,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它们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并不显著,经济发展状况、金融市场发展也都较沈阳和武汉相对落后,在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道路上还将有更长的路要走。通过对上述四个城市的研究,本文提出以下两点建议:第一,国家应对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和协调,以避免出现过度竞争。就一个大国金融中心的布局而言,理想的状态是拥有若干区域金融中心,但是这些区域之间的地理位置要相距较远,以确保金融聚集和辐射效应不交叉。目前,我国区域性金融中心发展中,部分城市距离较近,有的甚至同处一省,这就可能导致存在相互竞争关系的城市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而进行过度竞争,甚至恶性竞争。这不仅会导致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而且由于地域相近,彼此辐射区域重叠,金融中心功能难以有效发挥,也导致金融资源浪费。第二,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不能仅倚重争取政策,更需要依赖产业基础的持续增强。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有自然渐进和政府推进两种模式。前者需要的时间较长,后者需要的时间相对较短,但无论哪种模式产生的金融中心都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依赖所在城市和区域的强大经济实力,政策的推进只是其中一个影响因子。目前,我国各地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大多采用的是政府推进模式,这个模式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也符合我国各地加快经济发展的要求。但是,各地在发展区域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出现了过度依赖于政府扶持政策的倾向,而政府对金融市场发展的过度干预可能导致效率的降低和资源配置的不合理。过度重视金融行业的发展甚至有可能导致对实体经济的忽略,从而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金融中心建设正处于上升阶段,全国性金融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也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未来我国将形成国际性金融中心、全国性金融中心以及地区性金融中心并存的局面。因此,有关城市在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发展竞争中都应采取“既要竞争,更要合作”的策略,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适宜的功能发展定位,以避免出现无序竞争而导致资源浪费。

本文作者:尚哗陈成工作单位:中盛国际保险经纪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