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金融革新的举措

时间:2022-08-25 10:50:03

深化金融革新的举措

当前,为了促进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促进经济转型,除了应当适度调整货币政策(主要是消除“不对称”格局)外,还应当大力深化金融改革。“深化”的方向是“市场化”,消除垄断,使金融体制更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既能使资金顺畅地流向边际产出率较高的领域,又能明显改善小微企业、农户等各类低端客户的金融服务。为此,需要出台多项举措,主要有下列十项。

开放证券一级市场,从速造就多层次的“金字塔式”市场。基本内容是:股票发行实行“登记制”,并将“发行”与“上市”分开。任何自然人和法人都可以依法申请组建股份有限公司并向社会募股,证监部门仅审核其手续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符合者便允许登记、发行。发行后,必须先在的券商中挂牌交易,期满一年后,业绩优良者可由券商推荐进入城市的柜台交易市场;再满一定时期的业绩优良者,可经柜台交易市场推荐、由证交所择优“录取”而进入主板、二板市场。

任何公司都必须遵守这个程序,不能有“特权”。主、二板市场中的“低劣者”,也按此程序逐级退市。证监部门不再从事发行、上市的审批后,专职从事证券发行、交易全过程的监管,依法惩处违法违规行为。向民间资本开放银行市场准入,使得民间资本也可以成为银行的“主发起人”。进而造就大批的“产权清晰、政企分开、党企分开”的控制权、人事权真正属于“三会”的民营银行。发展民营银行不能“急于求成”,而应当根据实际条件“循序渐进”。由于迟迟没有正式“开放”,以致现有的民营银行极少,仅仅在城市商业银行中个别“个案”,金融企业家和民间金融资本相当缺乏,因而只能把“开放”重点先放在村镇(社区)银行等微型商业银行上。为防止金融风险,应设立不得“脚踩两条船”(指工商企业主同时掌控银行)的“底线”。因为这会造成大量“关联”贷款,成为银行“杀手”。同时,民营的村镇(社区)银行不能是“有限公司”,而必须是“无限公司”或“两合公司”,董事长与董事股东必须对“未能清偿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坚决地推进利率市场化。众所周知,“利率市场化”改革严重滞后了。存贷利率体制格局已经严重影响了资金的优化配置并且“劣化”收入分配结构,它使信贷市场上的强势阶层(如银行,大型企业、尤其国有垄断企业,地方政府等等)得益,而民营中小微企业以及广大中低收入人群则受其害,它还是导致民间借贷市场利率奇高的重要推手。目前,已是下定决心,冲破“利益集团”阻挠的时候了。当然,也不能贸然全部“放开”。作为第一步,或者可以将一年期存款的基准利率定为GDP平减指或CPI(取两者中的高者)加1%,或者至少不低于两者;同时,允许上浮20%-30%。尽快让邮储银行发挥应有作用,真正成为小额信贷的中坚。邮储银行是全国性的中小微企业银行、小额信贷银行。它从筹建开始,就如此定位,并且也是这样做的。比如浙江分行,户均贷款仅30万元左右,比以发放小额贷款出名的台州银行(45万元左右)还小。它不但网点多,而且规模也大,目前存款余额已经超过4万亿元,列全国银行中的第6位。只是贷款余额才7000亿元左右,按存贷比75%计算,有2.3万亿元资金放空,不能进入中小微企业,十分可惜。个中原因是资本金数量不足,贷款规模受到资本充足率的制约。

虽然,今年1月邮储银行已经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增加了注册资本,但是,资本金还是偏少,还需要不断增加。同时,为了加速发展、转换经营机制,还应当广揽英才,可以考虑引入国内最优秀的小额信贷经营专家担任CEO,进而使邮储银行早日发挥应有的作用。大力推进“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金融机构”建设。为了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小客户,银监会于2008年发文要求各银行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目前,各有关管理部门应当通力合作,切实加强推进力度。首先,要通过“政策”引导城商行、农信机构、村镇银行等小法人银行成为“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银行”。制定“达标”的标准,主要是“户均贷款”与“500万元以下贷款占比”;大体上可以分别为“100万元以下”及“60%以上”。给予“达标”的银行授牌并享受各种“差异化”优惠政策。比如,财税、货币信贷、跨区域发展与机构“升格”等方面的“差异化”政策,并且“差异化”力度要足够大。其次,鼓励大中型银行设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尤其事业部制的专营机构。凡是“达标”者也可享受相应的“差异化”优惠政策。再次,对于此项“推进工作”做得好的管理机构,包括银监、人行、财税等地方分支机构与地方政府,应给予表彰、奖励。

承认小额贷款公司的金融机构身份。小额贷款公司“出台”后,由于允许民间资本“主发起”,并且由省级地方政府批准,发展迅猛。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一是信贷资金来源不足,只允许向银行融入占资本金50%(有的省为100%)的资金,而且还不容易融到;二是利率偏高,往往接近基准利率的4倍,以致有人称之为“合法的准高利贷机构”;三是缺乏有力的监管,违规行为难以有效约束,风险难以有效监控。要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根本途径是承认它是金融机构。目前,银监部门仅承认它是金融组织。试问“金融组织”与“金融机构”的差别在哪里?为什么由法人银行设立的贷款公司是金融机构,而由民间资本设立的贷款公司却不是?一旦承认小额贷款公司也是金融机构,那么,首先就要解决监管问题,“设定”专业的监管机构;其次,作为金融机构,将实行资本充足率管理,进而就允许融入数倍于资本金的资金,由于有良好的监管,银行也会比较乐意融资;再次,由于融入资金大大增加了,利率也会随之下降。

适当调整金融监管体系,把监管微型金融机构的职能交给省级政府所属的监管机构。微型金融机构是指,村镇(社区)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还可以包括典当、担保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等等从事“准金融”活动的机构)。微型机构数量多、“个性”强、运作规范性差,监管工作相当复杂。要银监会及其分支机构增加对微型机构的监管任务,实在是力有不逮。上佳的选择是组建归属于省级政府的“省金融监管局”来承担对微型金融机构的监管任务。这与省级政府要为微型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处置责任也是相当匹配的。为了能使省级金融监管机构有效规范地运作,应当确定由中国人民银行对其“再监管”,即由人民银行制定其工作条例、审查其负责人的任职资格、检查监督其工作等等。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随着民营银行的大量涌现,存款保险制度不宜再拖,应当从速“出台”。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既要遵循“一般准则”,同时又结合实际国情。应当确认下列要点:存款保险制度不是万能的,主要功能是防范“流动性风险”,而不能强求其防范“资产风险”;要讲“公平”,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均需“强制”投保;要讲“条件”,资产质量达不到规定标准者不予投保;现有法人银行中的“不达标”者,要限期“达标”,否则就“清盘、退出”。已投保的银行机构若资产质量下降,“不达标”了,要“撤保”并“清盘、退出”;要按“全国”与“地方”(省级)两级组建存款保险公司。全国性银行机构向全国存款保险公司投保。地方性银行机构向地方存款保险公司投保。“两级”存款保险公司之间以再保险联结。设立若干省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目前,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再次起航,“主要任务”定为十二项,其中最大亮点恐怕是“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和允许民间资金“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其实,在一个地市范围内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域范围偏小,局限性颇大。比如,政府的视野往往较局限、财政规模欠大等等,都是问题。

还有,如果区域经济文化特点很鲜明,那么也可能对“试验”产生干扰。因此,最好是选择若干典型省区,设立若干“省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内容除了涵盖或基本涵盖“温州试点”的内容外,还应着重试点建立省级金融监管机构、“地方存款保险公司”及可以操作的“有限度的”资本市场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目前,让人民币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走向世界,已是“现在进行时”。对此,已经做了许多事,并且还在做许多事,包括在“温州试点”中的要“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要真正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必须使金融体制的市场化、自由化程度吻合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要走,只能稳步推进,着急是没有用的。为了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目前就应当切实加速“深化金融改革”,尤其是加速本文中的前三项改革,即开放证券一级市场、开放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实现利率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