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的历史变迁分析

时间:2022-08-25 10:46:49

白银的历史变迁分析

在中国货币史上,白银曾经独树一帜。明朝后期,白银从四面八方大量涌入我国,我国货币往来及经济交往主要以白银为主,白银渐渐占据着主要通货地位,白银的广泛使用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外交往来及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白银在金融史上的地位是其他货币无法取代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受到外国的侵略,政治经济受到冲击并逐渐走向衰弱,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了贸易逆差的出现,贸易逆差出现以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银流入国,贸易逆差出现后,我国成为白银流出国,身份也由之前的国际白银市场的信用购买者,变成之后的需求者。19世纪30年代,因为世界银价的上涨,我国白银大量向外流出,于是,金融市场发生了动荡,并出现了货币制度危机,我国发生了经济衰弱及信用紧缩。为此,我国的币制金融、民族经济等都受到严重冲击,并遭受到很大影响,由此,世界白银商品的价格决定着我国白银货币的价格。

一、白银的广泛使用

在我国古代,金是指一切金属的统称,人们还按照金属颜色的不同,把金属分为“五金”,五金包括:黑铁、青铅、赤铜、白银、黄金。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因为金银的稀缺,有了贵金属的高贵地位。可以说,金的开采之后,才有了银的开采及冶炼,在我国战国时期的史册里,就开始有了对银的记录。由于战国时期不是以白银作为主要货币进行流通,白银更多是起到仪仗、装饰、宝藏等的作用。到了秦始皇时期,秦始皇规定,不能把白银作为货币进行流通,而只能起装饰、宝藏的作用。元狩四年(119),张汤向汉武帝进谏铸造白金币,汉武帝采纳了张汤的建议。白金币由银锡合金铸造而成,在历史上被称为“白金三品”。当时,因为白金币币值太高,出现了许多盗铸者,由于假币与真币真假难辨,致使白金币使用受到很大影响,即便在遭受贬值的情况下仍不受大家欢迎,政府虽然一再维持,但收效甚微,于是,白金币铸造发行一年后就被废除。到了两汉时期,随着中西方的贸易往来,我国有了丝绸之路,与此同时,阿拉伯人也开创出了华南沿海的贸易路线,于是,亚洲中部地区和西方的金银币流传到了中国。到了隋唐和南北朝时期,在外来金银币的启示下,中国一些达官贵族也开始铸造金银币,作为进贡及赏赐的礼品。宋代和元代,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白银货币开始被广泛使用,政府的主要收入和开支,都是使用白银。由于贸易经济的相互往来,到了明朝中叶,白银在我国被广泛使用,人民群众对白银的需求量增大。在当时,我国白银的来源主要有:

(1)在万历年间,在世界上兴起了一股开矿的浪潮,而明政府由于自身对白银的需求量增大,也开始有了开矿的举动,使得我国白银的产量大大增多;

(2)政府库藏的白银流入市场。明朝前期,政府曾经命令,禁止白银在民间进行流通。后来,由于国外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我国对外贸易得到发展,使得当朝政府不得不解除了禁止使用白银的禁令,禁令解除后,库存的白银在发放俸禄或军饷时流入市场,这些白银对贸易流通进行参与,使得市场上增加了白银数量;

(3)因为国内外银价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又由于对外贸易的扩张,外国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外国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后,使得中国白银数量大大增多,白银、黄金的比价由此受到影响,明清政府为了压低金价,开始推行纸钞,明清政府规定,白银和黄金的比价为4∶1。到了15世纪初,白银和黄金的平均比价则为6∶1,16世纪上半叶,比价则为7∶1,由于中国产生贸易逆差,外国白银不断涌进中国,到了19世纪下半叶,白银和黄金的比价则由原来的8∶1升到10∶1,到崇祯年间上升到13∶1。值得一提的是,银钱比价和金银比价的这种变动,并不是表明市场上的需求减少,这是由于到了明朝后期,黄金成为贵重商品,而白银已经成了主要的流通货币,而铜钱即使在一些交易中被偶尔使用,地位仍然不够显著,所以,白银的比价并不随着黄金、铜钱的比价而变动。由于贸易逆差的出现,国外的白银大量流入我国,也说明了当时我国的商品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国外白银涌入中国,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货币的改革

明朝中后期,白银被大量使用,当时流通的货币还有铜钱等一些货币。到了清朝,铜钱等货币的流通越来越少,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国内外的贸易往来和政府的收入与支出,大部分都是使用白银,由此,白银逐渐成为当时最重要的货币进行流通。那时,在中国流通的货币包括国外的一些货币,也叫白银货币,又叫洋银、洋钱等。到了清朝初期,对外贸易得到持续发展,外国白银流入中国的越来越多。因为当时的中国是个自产自销的社会,无需用到外国的一些商品,而外国商人却要到中国买瓷器、茶叶等物品,由于中国的老百姓习惯使用白银,迫使外国商人不得不以白银作为交易的手段,中国出现贸易逆差后,外国商人经常是带着很多白银到中国采购货物。

在当时,从外国流入中国的银元种类繁多,其中有墨西哥的“鹰洋”、西班牙的“本洋”以及日本的“龙洋”等,据有关资料记载,流入中国最早的外国银元是西班牙的“本洋”。在明万历年间,也就是16世纪末,就开始出现西班牙商人持“本洋”在我国使用。大家都以为“本洋”是西班牙银元,而实际上“本洋”是由墨西哥制造而成,这是因为“本洋”的表面有双柱,还有西班牙的国王像。在当时,墨西哥的产银在世界排名第一,而墨西哥独立以后,才有了“鹰洋”的出现,由于墨西哥银币的表面刻有栩栩如生的鹰,所以又叫“鹰洋”。墨西哥“鹰洋”的纯色为94%以上,相比于其他外国银元,显得更为纯正。而日本的“龙洋”,由于表面刻有龙的花纹,所以被称为“龙番”或者“龙洋”,在日本“,龙洋”在明治时代曾被广泛使用。然而,外国银元在中国的流通,虽然促进了中国商品贸易往来,但也同时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外国银元在中国的流通,使我国的币种种类繁多,由于每种货币都有它自己流通的范围,使得中国的货币呈现出混乱的局面;第二,外国银元在中国的流通,助长了资本主义列强的歪风邪气,甚至对中国进行掠夺与侵略。当然,凡事有弊也有利,外国银元在中国的流通,同时也对中国的币制改革起着促进作用。洋钱的流入,使得人民群众把本国的银币跟外国的银币相互对照,发现外国的银币不仅分量具有统一的标准,且制作精巧,方便使用,更重要的是便于计算,所以很受中国人民的喜欢。当朝政府受此影响,也终于下定决心,决定铸造出计量准确,能够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中国银元。于是,光绪十三年(1887),清朝开始有了自铸银元的举动,清朝在自铸中国银元的时候,把明朝铸钱的习惯沿袭下来,并且,为了和最早使用的古钱进行区别,把本朝铸造的铜钱叫做“制钱”。可以说,从明朝到清朝初期,中国都是保持贸易逆差的局面,所以,银元一直被当做主要货币来使用。不过,我国商品如果要对外交易,则是通过国际商家承认的贵金属白银进行交易,所以,中国的贸易逆差使得我国流入了大量的外国白银。但在清朝中后期以后,当我国的人民群众已经习惯把中国白银作为流通货币以后,白银却开始不停地向国外流进,这种局面给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冲击,也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的对外关系与本国的政治稳定。

这之后,因为鸦片战争的出现以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我国丧失了自由主权的权利,于是,白银开始不断向国外涌进,致使我国出现了钱贱银贵的局面。白银向国外的流入,使得我国的白银数量越来越少,不管是金融兑换还是进行工商贸易往来,只要进行以钱折银,必定发生严重亏损。三、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中国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从晚清开始,出现了很大变化。由于受西方资本主义金融的影响,中国有了保险业、证券业以及银行业的出现,并且这些行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促进了金融体系的建立,而货币也由信用货币取代金属货币,由以前繁杂的局面到了统一的局面。金融业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近代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不过,因为金融业尚存在着主权的缺损,导致了不平衡的发展,通商口岸聚拢着金融资金和机构,另外,由于中国频繁发生战乱,政权变化频繁及一些产业部门的衰败,加上外国的金融势力控制着中国金融结构,使得近代中国的金融体系一直处于不平稳状态。

总而言之,要实行币制的改革,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国家的独立和统一,除此之外,要对国家的币制进行改革,还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以国家雄厚的财政作为改革的前提条件;(2)以强壮的中央政府作为改革的力量源泉;(3)以良好的金融制度作为改革的保证。另外,还要有正确的理念意识,才可能有所收获。在我国的近代史上,一方面,中国遭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另一方面,国内战乱频繁,始终处于动荡局面,所以,当局政府对于出现的金融弊端以及货币顽症仍无力进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