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体系多元化发展作用与争议

时间:2022-06-18 10:38:00

金融体系多元化发展作用与争议

一、引言

金融体系这一概念,既包括内部的金融工具、中介和市场,又包括外部的监管以及与不同经济主体的往来关系。按融资模式的不同,金融体系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模式,即公众熟知的“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两种体制,这两种体制在风险管理、经济效率等方面各有所长。随着全球金融水平的不断提升,业界和学者对这两种体制的观点,也从原来孰优孰劣、“非此即彼”的讨论,逐渐转化为二者在交叉互补中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很多国家的实践经验都表明,要保证金融体系的整体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应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逐渐发展金融机构全能化、金融业务一体化、金融服务一揽化。从而,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界限日益模糊,金融机构业务交叉、趋同,并最终走向多元化。我国金融体系也经历了一系列多元化发展,这其中有进步,也有争议。如何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齐备、服务全能、效率一流的金融体系,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题中之义。

二、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多元化发展现状

经历了改革开放与入世十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总体实力大幅提升。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金融体系的多元化发展日益明显,经济活动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是一个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发展的格局。

1、商行多元升级,中间业务领先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主体,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是整个体系多元化发展进程中最显著的体现。商业银行的多元化发展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呈现出负债与资产业务全面升级,中间业务创新领先的新局面。负债业务的多元化,即商业银行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多种渠道、借助不同形式的金融工具,壮大自身的资金实力。除了传统的吸收存款,还通过发行金融债券、货币市场借款、转贴现与再贴现、出售金融资产等方式吸收市场资金。而资产业务的多元化,包括资产证券化、资产市场业务、投资与贷款多元化等。商业银行积极参与货币市场,尤其是短期票据市场,以盘活现有资产,调整资产结构,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中间业务的创新是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的重点。在巩固好结算、、保管、银行卡等传统中间业务的同时,商业银行逐步为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投资理财服务的中间业务,参与企业收购兼并、资产重组、项目融资、理财顾问、投资管理、信息咨询、基金托管等业务。随着业务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的提高,商业银行还逐步加大了风险度较高的信用性、融资性中间业务的发展力度,如承诺、担保、备用信用证等。

2、银证、银保合作,交叉业务相融在目前的政策、法律条件下,银证、银保合作是金融体系多元化发展的成功尝试。商业银行,通过发展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交叉业务,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和多元化发展进程,抢占新兴业务的市场高地,提高赢利水平,形成了业务品牌特色和经营优势。通过与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商业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证券的开户、买卖、资金保管与转账以及保险的购买与续期等服务,就如目前已有的“银证通”业务、银行设立保险专户等。这样的合作在近期已经屡见不鲜,不仅对合作双方都有益,而且也方便了客户、提高了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将来的混业经营打下了坚实基础。

3、发展金融控股,打造全能企业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组建金融控股公司是目前金融机构实现多元化经营的一个良好途径。在集团整体层面的统筹下,加强旗下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各子公司的相互配合,统一调配各项资源,使实际效果达到混合经营,逐渐向“全能型金融企业”发展。全能型企业紧密、高效和多元的运作,在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方面更能适应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创造最大价值。这使得我国的金融机构在面对来势汹汹的外资机构时,大大增强了竞争实力。

4、金融创新涌现,渗透投行业务金融创新是金融自由化和多元化的基础和标志之一。目前,商业银行业务中趋向于混业经营的金融创新不断涌现,比如银行资产证券化、保险产品、设立基金公司、存折炒股服务等。而且,我国部分商业银行的新业务已开始向投资银行业务渗透,如中国工商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等都开展了多元化的投行业务。以民生银行为例,在具有优势的资产管理业务基础上,民生银行把投行业务延伸至资产证券化、结构融资、银团贷款、私募股权、兼并收购、机构理财、股本融资顾问等业务领域。此外,民生银行还把房地产封闭金融作为自己的品牌业务,建立了稳定的业务模式和收费方式。

5、并购提升效率,金融资源重组并购和重组是实现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最快捷的途径。并购重组有利于发展金融机构的规模经济,提高市场占有率,获取竞争优势;在重新整合金融资源后,提高了优质资产比例,增加了资本运营经验,使分工更加细化,成本得以降低,效率得以提高,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

6、产业资本控股,打通横向渠道与金融机构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相类似的,目前,越来越多的产业资本集团开始控股金融机构,如山东电力集团、新希望集团、海尔集团、东方实业集团等。以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为例,该集团实施多元化集团战略,除了发展电力核心业务以外,还控股、参股华夏银行、湘财证券、英大信托等6家金融企业;并且,发起成立合丰基金管理公司,成为全国首家以非金融机构身份发起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如此一来,集团涉及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等金融产业,打通了横向发展渠道。

三、我国金融体系多元化发展的作用

不断推进的多元化进程,对于提高我国金融体系的整体运作效率和加快改革发展的脚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我国经济的长久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优化资源配置,范围经济优势金融机构的多元化运作,对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业务进行了资源的重新整合,优化配置,调整战略,达到了弥补不足和优势互补的效果。业务运作的固定成本得以分摊到更广泛的产品上,品牌有了更宽广的宣传口径,同时产品的销售将会在一个更为庞大丰富的分销体系中交叉销售。由于业务品种的多元化,不同业务之间存在着较强的联动性,业务的多元化运作会产生协同效果,创造范围经济优势,提高集团的经营效率。

2、扩大收入来源,抢占市场份额除了成本的分摊节约以外,多元化经营还能从收入方面带来利益。首先,多元化经营能扩大金融机构的收入来源。随着产品和服务种类的增加,可以获得收入现金流的渠道显然也会更多。其次,多元化发展更加细分了目标市场,抢占了更多的市场份额,吸收了更多的客户,也就提高了收入。再次,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为金融机构带来了更大的调整和转换空间,从而也就带来了改善收入结构的便利。

3、适应市场变化,分散运营风险多元化发展为金融产品和业务市场的开拓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得金融机构在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时,提高了适应性和机动性,能够及时根据市场的变化调节自身的经营管理活动,加强金融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也就提高了应对风险的能力。此外,多元化战略可以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可以匹配和组合不同的业务品种,还可以形成多元化收入流的补偿机制,这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散总体经营风险。

四、我国金融体系多元化发展的争议

1、竞争还是稳定,如何确定方向我国金融体系的结构尚不完善,发展不够全面,效率也有待提高。在这样的现状下,经济总体的发展走向至关重要。就目前国内的局势看,求竞争还是求稳定,呼声此起彼伏。如果一味求竞争,积极鼓励创新,大力发展多元化,只看成绩不顾风险,将会导致金融安全受到冲击;如果一味求稳定,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在陈旧的经营模式中循规蹈矩,不仅不能满足国内发展的需要,更无力招架跨国金融集团的冲击。因此,如何确定未来发展的方向,在竞争和稳定中求得一个平衡,是眼下金融发展之关键。

2、”脱媒“挑战传统,如何审慎创新无论是早些时候商业银行的被迫“脱媒”,还是近年来颇具规模的多元化发展而导致的主动“脱媒”,不可否认的是,“脱媒”在很大程度向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发起了挑战。直接融资越来越多的代替间接融资,银行融资媒介的地位受到了很大威胁。一方面,企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降低了对银行信贷的依赖性;另一方面,投资渠道的多元化也使银行存款不再是居民个人金融资产的唯一选择。在进行金融体系的多元化发展和金融创新的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银行的主营业务结构并不会发生颠覆性的改变。所以,不管“脱媒”是被动还是主动,降低或抵消“脱媒”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守住传统的基础上,如何审慎创新,也成为新课题。次贷危机爆发后所带来的长期的负面影响,使人们认识到了金融创新的双刃作用。积极快速的推陈出新,忽视了金融安全,所带来的风险和损失将可能完全抹杀创新的成效。所以,在多元化进程、甚至是未来的混业经营中,如何适度地、渐进地、谨慎地进行金融创新,尽量避免其所带来的金融脆弱性、危机传染性等负面冲击,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3、经营跨度加大,如何有效监管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带来了诸多好处,但同时也使经营管理的复杂性和跨度大大增加。对于多元化业务的整合,尤其是一些知识密集型的产品和服务,如投资理财、财务顾问、资产管理、信息咨询等,就很有可能遇到专业经验和技能缺乏的问题。可以说,未来的金融体系发展,对管理层的综合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事实上,不仅金融机构的经营难度加大了,政府职能部门对这些金融机构的监管难度也大幅提升了。当前我国金融业仍实行分业监管,监管重点主要集中于机构审批和经营合规性方面。而金融机构的交叉性业务合作与多元升级、不断涌现的金融控股公司和产业资本控股集团,都使金融市场结构更为复杂,产品种类愈加丰富,既可能导致风险叠加,又可能引发风险在各市场、各行业之间的快速转移和扩散。因此,传统的金融监管可能会导致对交叉性金融业务的重复监管,或有可能导致监管真空,从而抑制金融体系的持续健康发展。

4、风险系数提高,如何做好内控虽然在前文中提到多元化业务的组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散风险,但不可否认的是,多元化发展将有可能导致更高系数、更难控制的潜在风险。多元化经营往往涉及许多高风险业务领域,如股票买卖、衍生交易、房地产等,跨领域合作也就意味着风险防火墙被拆除,在获得高回报的同时也必须面对高风险的迅速蔓延。联系上文所提到的外部监管问题,金融机构本身也应该做好内部控制。目前我国大部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还存在着不少缺失或漏洞,公司治理结构不明朗,部门职责不清晰,风险识别评估的手段落后。这些不健全不完善的内控制度,不仅不能随着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和客观环境的新变化而及时改进,更容易酝酿风险和危机。金融机构在设计或经营多元化新业务的同时,能在复杂的环境中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对这些风险进行及时防范,才是金融机构稳健运营的有力保障。

5、国际化冲击大,如何开放发展对外开放一直是我国坚持贯彻的基本国策,金融开放的政策带来两点直接的影响。一是我国的金融机构必须直面跨国金融集团的激烈竞争,原本的分业经营制度受到极大的冲击,不得不通过多元化经营和金融创新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二是外资金融集团在经营理念、技术创新、风险管理、优质资本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优势,这也为我国金融机构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蓝本。在多元化经营和混业经营的漫长发展进程中,我国本土金融机构同外资金融集团将会长期共存,是冲击也是激励,有竞争也有合作。如何持续稳定的开放发展,是我国金融体系深化发展改革的极大考验。

五、结语与展望

罗马非一日可以建成,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多元化进程还在继续,各种金融产品与服务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展望未来,一幅现代金融体系的完整构图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在我国目前特定的发展阶段,建立一个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体系,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相互协调,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互补互融,维持效率与稳定之间的平衡。第二,在中央银行为核心的前提下,建立健全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在金融机构各司其职的前提下,鼓励跨行业合作和多元化创新。第三,全面有力的外部监管,形成风险控制体系,各行业各领域间建立防火墙,既促进金融体系内部元素的平衡,也合理调控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运行。第四,实现金融管理现代化,明晰产权结构,完善内控制度,营造企业文化。第五,实现金融国际化,继续贯彻开放政策的同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提高本土金融机构的核心实力与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