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金融危机论文

时间:2022-08-22 04:42:08

公允价值金融危机论文

一、公允价值计量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在本轮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会计的顺经济周期效应加剧了金融危机的深度和广度。对市场变化敏感的资产和负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使公允价值对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此特性表现得更加明显。当经济态势良好时,公允价值能很好的反映资产和负债的内在价值;而当危机发生时,公允价值则难以发挥作用。法国银行联合会曾警告说,公允价值计量在泡沫时期可以增强幸福感,在危机时期会使恐慌情绪不断放大升级。尤其在经济周期中的特殊阶段或者临界拐点处,其有显著放大作用。它会使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或者收缩速度明显加快,从而促使泡沫膨胀或萧条加剧。公允价值计量理论的假设前提是存在一个信息对称的市场,在这种前提下,会计信息基本不会对市场产生影响。但是,现实的金融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情况,投资者也并非完全理性,市场常常受消费心理等行为因素影响。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公允价值会计已然变成了一个市场趋势的追随者。在金融危机中,会计信息完全可能引发市场恐慌,短期内引发市场大幅波动,对金融市场造成致命的冲击。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六十名国会议员曾联名写信给美国证监会,要求暂停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他们的看法是,失灵的市场常常意味着没有什么价格可以让银行作为基准来“盯住”,如果银行不必按市值给其资产定价的话,金融危机就会消退。这种说法虽然有其片面性,但一定程度也说明在逐渐失去理性的市场中,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可能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

(一)公允价值计量理论的假设前提———信息对称很难得到满足。

事实上,市场总是存在信息的不对称,一方总比另一方知道更多的信息。另外,双方对信息的熟知程度很难界定。理想的市场与现实的市场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现实的交易市场中总是存在强者与弱者,理想市场的交易环境及公允价值在现实的市场很难得到反映。

(二)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存在缺陷。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FASl57)介绍了估值技术中的三种方法: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成本法是指以替代某项资产服务潜能所要求的当前金额为基础,做必要的调整来估计公允价值。它最大的缺点在于对于各种损耗的估计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可能造成不同的人对同样资产的估值出现较大差异。市场法的前提条件是有公开、活跃的市场,能够获取足够的参考样本,再对参照样本的比较因素进行分析,做出恰当、合理的调整。它的优点是方法不复杂,所需要的数据容易查到,但是在前提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即不存在公开、活跃的市场或不能获取足够参考样本的话,仍采用市场法估值会给公允价值的确定带来不利影响。使用数学模型,包括期权定价模型和技术的现值收益法估值。现值技术,例如,主要是预期现金流量预计将按照未来折现率的预期周期来计算的估值模型,首先现值确定的公允价值来预测未来现金流量,其次是估计折现率,然后用估值模型计算目标的现值。在这里,要正确估计目标的能力取决于模型的假设,可靠和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并正确选择折现率,这些都与人的主观判断有关系。

(三)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较低。

公允价值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参与市场交易的双方对市场价值的判断,但现实中公允价值的确定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首先,市场经济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其次,有些会计事项缺乏市场活跃的空间,加上商业机密或信息阻断等因素的影响,使公允价值出现了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这增加了公允价值的判断难度,再加上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出现公允价值利用过程的利润操纵现象,造成信息失真、数据失效,出现公允价值不公允的情况。

(四)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由于一些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确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而在现实中公允价值计量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主观因素影响。我国在公司治理方面还存在较多不足,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以及职业能力参差不齐,如果一些会计人员一味追求利益,会利用这一缺陷干扰公允价值计量,使得数据失真,公允价值不能体现其公允性,从而虚增企业利润来迷惑投资者。

(五)缺乏成熟有效的市场环境。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并不十分完善,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宏观环境还不成熟。在实际执行中,对于同一交易事项,有的按照活跃市场报价、有的按照交易双方协定确定公允价值、有的按照评估价格确定公允价值,从而影响了公允价值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六)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难度较大。

衍生金融工具是在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它是根据股价、利率、汇率等基础金融工具的未来行情趋势,采用支付少量保证金或权利金,签订跨期合同或互换不同金融工具等交易形式的新兴金融工具,是企业规避金融风险的一个主要手段。衍生金融工具已经成为现代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重要的风险规避工具,同时又是巨大的风险源。

三、公允价值的改进措施

(一)建立一个公允价值的信息交流平台。

一个完整的市场价格信息交流体系是实行公允价值的必要前提。目前,我国许多市场仍处于发展中,还无法从中取得关于公允价值的有用信息。为了能够更好地使用公允价值,我们应该着力于资产、负债价值信息交流平台建设,提供有用的市场信息,从而有效利用公允价值。

(二)需持谨慎应用的态度。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更充分地考虑了我国的国情,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美国财务报告准则作了审慎的改进。公允价值的运用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我国第四十三条基本准则就明确指出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在相关具体准则中,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都有明确规定的限制条件。比如,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就明确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一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

(三)完善信息披露透明性。

从20世纪九十年代起,以FASB为代表的准则制定机构在收益确定上开始由“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根据这种新的会计理念,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是会计重心,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与计量居于从属地位。这种转变不仅使计量属性的侧重点由历史成本转向公允价值,更将进一步弱化净利润与现金流之间的关系。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现金流量成为衡量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信息使用者应改变以往以市盈率解读企业经营业绩的思路,应由以净利润为导向的市盈率模型和以净资产为导向的剩余收入模型逐渐向以现金流为导向的红利折扣模型和现金流量模型过渡,提高会计信息的解读能力。

(四)对公允价值的监管进行统一规定。

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规定分布在不同的具体准则中,而现行的做法可能导致各个具体准则关于公允价值的规定缺乏一致性和可比性。针对广泛运用公允价值带来的操作难度,相应的监管部门应尽快制定并公布一个具体指南,对于公允价值的定性和定量给予一个明确标准,使衡量公允价值的标准不会出现太大的差异。可以在总体上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在具体会计业务上有针对性地使用。同时要注意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的一致性。

(五)完善市场经济建设,提高估价技术水平。

市场价格是最简便的公允价值来源,也是最为客观、可靠的信息源。只有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建设,建立成熟、高效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才能为公允价值的运用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提供充分而有效的市场数据支持。应该努力培育各级市场,包括生产资料市场和二手交易市场,逐步建立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的全国市场价格信息数据网络,大力推进信息资源公开化,形成良好的市场价格体系,进而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为客观、直接。对于没有活跃交易市场的资产、负债信息,需采用现值技术来计算出相应的公允价值。

(六)规范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与风险披露。

随着金融创新的加快,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需要各有关金融监管机构协同进行作战。为推动金融衍生品市场健康发展,应做好各方面的基础性工作,如完善金融衍生品的有关法规,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制定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规则和标准;加强对市场投资者的教育,普及金融衍生品的有关专业知识等。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高风险性已经造成了诸多的事件,其中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报告和披露不足是关键性的原因之一。有鉴于此,在制定金融衍生产品会计准则时,应该以规范金融衍生品的列报和风险披露为重点,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全面准确性,向反映经济实质的方向进行会计制度改革。随着经济不断发展,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是大势所趋,处理好后金融危机时代公允价值计量问题有利于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需进一步研究公允价值,使其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稳健发展。

作者:邱玉容单位:铜陵学院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