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下国际贸易研究

时间:2022-11-11 02:29:54

后金融危机下国际贸易研究

一、人民币升值现状及成因分析

1.人民币升值现状

近年来,我国致力于人民币汇率体制的一系列改革和调整,坚持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主动性、渐进性原则,人民币汇率日趋市场化、规范化、弹性化。2005年,我国正式宣布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日波幅上下3%。2008年,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人民币实际上采取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2010年后又重启冻结的汇率制度,开始了单边的升值进程。现阶段,我国主要施行以市场为导向、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有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其具体表现为:第一,充分发挥汇率的信号作用,形成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的浮动汇率;第二,依据贸易的平衡状况对汇率进行调节,实现有效的管理;第三,不再片面盯住某一货币的单一汇率,而是从一篮子货币的角度看待汇率。如图1所示,从整体来看,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大涨小跌”的缓慢升值状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第二季度人民币汇率出现较大波动,之后人民币升值的速度日趋缓慢。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人民币升值的幅度比较大,美元兑人民币的中间价从6.7909元降到6.2855元,人民币升值了8.04%。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已超过33%,仅在2013年1月至4月,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1.2%。截至2013年5月8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1美元兑人民币6.1980元,首次突破6.2元的重要关口,并创下了汇改以来的最高记录。

2.人民币升值的成因分析

从国内而言,我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是促使人民币升值的一个重要原因。2010年第二季度,我国的GDP总量达58791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截至2013年第一季度,我国GDP总量已达11.89万亿人民币。随着国家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必然会使世界各国增强对该国货币的信心,进而导致该国的货币趋势不断走强。贸易的持续顺差和庞大的外汇储备也是人民币升值的重要原因之一。多年来,我国的贸易一直处于双顺差阶段,外汇储备持续上升。如图2所示,我国外汇储备一直保持强劲增长的势态,2013年3月达到3.44万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然而,外汇储备的长期增加势必会影响人民币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因此人民币面临着持续升值的压力。此外,人民币升值还来自于国内的宏观调控政策。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通货膨胀时期,为缓解通货膨胀,抑制国内的需求过剩,国家积极采取了加息、人民币升值等紧缩的货币政策。然而,控制通货膨胀与抑制人民币升值二者不可兼得,为抑制通货膨胀,必然会引起人民币的大幅度升值,最终形成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尴尬局面。人民币升值除了来自国内的压力还受到国外的压力。一是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施压。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笼罩下,世界经济格局越发不平衡,全球经济陷入了低迷、萧条状态,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与其相反,中国经济则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态,由于中国的制造业等产业生产成本低,价格低廉,在国际贸易市场优势明显,西方发达国家出于对自身贸易的保护,迫使人民币升值[1]。二是面临着发达国家的政治阻挠。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崛起,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美国为保持自己的霸权地位,采取各种措施来遏制其竞争对手的发展。美国想通过积极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方式,制造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大量的热钱流入中国,外汇占款持续上升,货币投放规模不断扩大。这样一来,不仅扰乱了我国国内的金融市场,而且削弱了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从而影响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步伐。美国正是采取这种措施来遏制中国崛起对其形成的巨大挑战[2],最终使得这一经济问题上升到政治问题的高度。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从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际贸易影响的诸多研究来看,绝大多数是从单个的定性或定量的角度来进行阐述的,且其中定性分析居多,致使研究缺乏一定的完整性。笔者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来剖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从而使论证结果更具全面性和有效性。

1.定量分析

笔者选取了2008年第一季度至2013年第一季度美元兑人民币的中间价以及相对应的进口额、出口额三组数据作为研究的样本,分别考察自变量人民币汇率对因变量进口额、出口额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并借用Eviews软件对它们进行回归分析(见表1和表2)。通过对二者进行比较发现,可决系数R2>0.5,则人民币汇率对进出口都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具体而言,表1中的拟合优度R2=0.782149小于表2中的拟合优度R2=0.845348,说明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进口额的影响程度大于对出口额的影响程度。为了使其更直观,我们将从另一个角度进行观察。图3和图4分别是表示人民币汇率变动所引起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变动的散点图。可以看出,图3的散点比图4更具离散,这就进一步说明了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进口额的影响更明显,并且呈现出负的线性相关,即随美元兑人民币价格的不断下降,进口额反而逐渐增加。

2.定性分析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总的来看,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出现同步增长的势态(除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进出口额呈负增长的状态以外),并且一直处于正值,但是增长的趋势减缓(见图5)。从图5可以看出,2010年至2011年我国的出口增长率略低于进口增长率,但在2012年第一季度到第二季度出现了转折,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出口增长逐渐超过了进口增长。依据国家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3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9746.7亿美元,其中出口5088.7亿美元,增长18.4%,进口4658.0亿美元,增长了8.4%,贸易顺差达430.7亿美元。我国进出口贸易出现这样的趋势,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民币升值。从经济学理论的角度来讲,人民币升值,一方面对于出口商而言,意味着出口商以更高的价格出售该商品,使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即商家的利润会减少;另一方面对于进口商而言,购买等价的商品将支付更少的人民币,降低了进口的成本。因此,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从人民币汇率近几年的调整和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情况来看,人民币升值并没有对我国贸易顺差带来明显的影响,但是,我们一定要警视其可能带来的一系列影响。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人民币的升值对贸易的影响利大于弊。人民币对我国国际贸易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利于调整我国的贸易结构,推动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曾以“世界工厂”著称,但国际贸易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我国的国际贸易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贸易结构不合理,制造业所占比重较高,服务型产业较低;二是出口产品结构失衡。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依赖于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生产以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为主的产品,其技术含量低,效益不高,缺乏可持续性。人民币一旦升值,我国的出口商品将失去原有的价格优势,那些依靠价格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装业、鞋业、纺织业等)将受到严重打击。在“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下,迫使这些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寻求新的发展道路,激励其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强化产品质量,优化经营服务,不断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身竞争力,从而推动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由密集型向集约型转变。第二,有利于降低进口产品的成本,提高国际购买力。一方面,对于消费者来讲,人民币升值无疑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实惠,居民手持相同的人民币可以购买更多的进口商品或购买相同的商品支付更少的人民币,同时人民币的升值也降低了出国留学、旅游、消费的成本。另一方面,对于整个国家来讲,我国是一个资源匮乏、能源不足、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大量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铁矿石等原材料,以及国内钢铁、航空、电力等设备主要依赖于进口,人民币升值提高了我国的国际购买力,在同等购买力下同等货币能购买到更多的商品,从而使得这些大众商品的进口成本以及在进口环节的费用大大降低,有利于产品在中国使用与销售。此外,我国可以借此机会引进更多的先进设备,学习国外领先的技术,逐步改善企业的生产条件,提高经济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第三,有利于缓解国际贸易摩擦,改善贸易伙伴关系。受金融危机的后期影响,各国采取了贸易保护,再加上我国贸易的顺差和外汇储备的急剧攀升,导致了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加。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在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品上具有很强的价格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导致进口国的商品受到很大的冲击,阻碍了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欧美部分贸易国家频频以低价倾销、产品质量等借口,通过设置“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外贸发展进行阻挠。[3]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出口商品的价格得到适当的提升,降低了进口国的需求,进而为减少反倾销纠纷和贸易摩擦创造了有利条件,缓解了国外市场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压力,为贸易伙伴之间的深层次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得国际贸易更加顺畅。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风险并存,在给我国国际贸易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第一,削弱了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由图5可以看出,我国的出口在2009年之后虽然出现增长趋势,但相比2008年之前,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从2010年到2012年我国的出口额分别增长了31.31%、20.33%、7.92%。目前,我国大多数出口企业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低附加值出口产品为主,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最主要优势是价格。人民币一旦升值,用外币表示的出口商品的价格就会提高,削弱了原有的价格竞争优势,或者为使原有的出口商品价格保持不变,出口商的利润空间势必会受到挤压,从而不利于出口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这将在不同程度上使得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受到重大的创伤。同时,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另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会使出口企业在将外币转换为人民币以及外汇账款等方面遭受到巨大的汇兑损失,企业经营利润减少。第二,冲击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增加就业压力。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不仅使以低附加值产品加工出口的中小型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失去市场份额,而且直接导致了失业率的急剧增加。人民币升值使得出口企业丧失价格的比较优势,导致其竞争力减弱,企业的利润减少,难以持续经营,工厂纷纷倒闭,产生大量的失业者。同时,那些有潜力的企业为改变现状,积极地转变原有的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模式,由劳动密集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也会使得那些低素质的劳动者面临着失业的威胁。从2008年开始,在美国次贷危机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下,我国沿海城市的许多出口加工企业纷纷倒闭。另外,失业率的增加,也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动荡不安。第三,不利于我国对外招商引资。由于我国先前具有出口和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吸引了众多的外商来华投资,人民币的升值,将对境外商直接来华投资的企业带来沉重的打击,使得那些以外币股本投资的外商的兑换力减弱,成本增加,投资的资金也会随之缩水,挫伤了外商的投资热情,从而促使企业逐渐向更具竞争力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进而影响国内的外商投资企业规模和产业化进程,不利于外贸加工等产业的持续发展。除此之外,在外商减少对我国直接投资的同时,人民币升值也会导致国内非直接投资的短期资本流动的增加,造成在房地产、股市等某方面出现虚假的繁荣和泡沫经济,对国家的长期宏观调控政策产生不利影响。

三、我国国际贸易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

面对国内外对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以及人民币过快升值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我国应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我国的出口产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含量低,缺乏核心竞争力,人民币的升值使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下降,为此,我们应该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第一,加大对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力度,努力提高出口产品在工业制造业中的比重,增加出口产品的供给弹性。第二,抓住人民币升值的契机,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重视技术和制度的创新,增加科技含量,降低制造成本。第三,加快产品升级,提升产品的形象。目前,我国出口商品的同质化问题突出,依赖价格优势竞争不是长远之计,企业要利用品牌效应,走差异化和品牌化的道路,寻求新的竞争点,增强国际竞争力。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国必须不断提高自身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这样即使人民币大幅升值,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将依然存在。此外,政府应该积极引导产业结构的升级,使外商的投资逐渐向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并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适当地降低部分加工、劳动密集型商品等的出口退税率,着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贯彻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的战略[4]。

2.扩大内需,降低对出口的依赖度

在拉动经济的“三大马车”中,我国一直以出口贸易为主导。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对人民币的低估以及出口的强劲增长,使得我国经济出现社会资源配置不均、内需不足、过分依赖外贸出口的局面。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和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应该意识到仅依靠外向型经济是无法生存的,要在保持出口增长的同时积极拓展国内市场。我国有13多亿的人口,隐藏着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应积极制定以拉动内需为主的发展战略,减少对外贸出口的依赖,调整经济结构,完善我国的投资政策,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民间投资的力度,降低失业率。同时,政府也可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各种配套改革,切实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转变传统的消费概念,扩大内需开展国内的商品市场,实现由“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向“以内需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促进宏观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一直提倡“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可以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境外,并通过在海外投资设厂,对贸易保护主义严重的地区采取以投资代替商品输出,把部分企业投资成本高的生产基地转移到国外,以此来减少贸易摩擦,从而站稳国际市场。

3.积极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建立健全外汇风险管理机制

虽然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不断高涨,但目前我国仍然存在着内需不足、失业率增加、金融市场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决不能屈服于任何国家或舆论的压力,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升多少,应该从自身条件出发,依据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和金融市场发展条件,在充分衡量利弊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人民币汇率机制配套方案。我国应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逐步开放和完善金融市场,建立健全外汇风险管理机制,形成以市场供求的变动为导向的机制,提高汇率生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使人民币汇率浮动更具弹性。对于出口企业来说,需要适时、适量地作外汇保值交易锁定结汇收入,在金融市场不断波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国内外的宏微观环境,预测外汇的走势和评估企业的风险,积极与专业外汇银行合作,充分利用金融工具如人民币远期外汇合约、人民币期货等衍生工具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5],这也是缓解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负面影响的一个现实途径。

4.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区域货币的合作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出口国,但从外贸的区域分布来看,目前大多数的出口产品主要分布于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一国的国际贸易如果过度的依赖于某一国家或地区,则汇率的波动将对企业产生巨大影响。在后金融危机国际环境动荡的背景下,我国的出口企业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应该实施多元化的市场战略,形成多元化的出口模式,在保持美、日、欧盟等成熟的国际市场的前提下,大力开发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等新兴市场,形成合理的、有层次的多元化格局。努力推动同发展中国家的经贸交流,提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部贸易的比重,形成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伙伴合作关系,加快区域一体化的进程。积极采取人民币作为币种的贸易结算,努力实现货币的周边化和区域化,从而降低由汇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如参与到亚洲地区和其他地区的贸易合作,通过签订相关的贸易协议,加快市场多元化的步伐,减少贸易摩擦,分散外贸风险[2]。目前我国已与越南、缅甸、老挝、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签订了贸易协议和人民币互换协议,并且与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总额呈上升的趋势。

总之,人民币升值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我国政府和企业应该积极抓住人民币升值的契机并能勇敢地迎接挑战,不断地完善宏观调控政策,合理配置资源,调整营运机制和方向,以新的发展战略应对新的市场形势,把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冲击降至最低,使我国贸易商的损失降到最小。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我国经济快速健康的持续发展,从而将我国经济纳入世界经济发展的轨道,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

本文作者:单慧万正晓工作单位:苏州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