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市场激战论文

时间:2022-04-10 04:14:00

香港金融市场激战论文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港府突袭围剿炒家激战图示

香港政府入市干预一览表

动用外汇基金入市炒家如意算盘落空

炒家手法凶悍政府变招迎击

政府多招齐发痛击炒家

香港的大错

港府吸购股票引起褒贬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最近,港元又受到货币炒家的狙击,香港政府见招拆招,一举粉碎了炒家的阴谋。人们还记得,去年10月23日,以美资为主的炒家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虚在港元,意在期指”,导致香港银行同业拆息率一度飙升至300%,恒指应声下泻1000多点,炒家满载而归。今年8月5日,炒家们又等到了一个绝佳机会,卷士重来,采取类似去年10月的策略,大举狙击港元而意在期指,满以为又能大有斩获,然而却扫兴而归。

8月5日那天,市场上充满了不利于港元的消息和传言。例如美国股市回软,一天跌幅达299点;香港经济表现欠佳,上市大企业宣布上半年的业绩尽是利空消息;日元汇率又告不稳,一度跌至145日元兑1美元;投机客在新加坡散布谣言,称港元将与美元脱钩,显然容易在股市引起羊群效应。这确实是炒家等候已久的良机,美资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迅速行动,8月4日先在纽约零散沽售港元,第二天香港的摩根据士丹利、高诚、美林、瑞士联合银行等投资银行在香港大笔沽售港元和恒生指数期货,引发投机者积极活动。鉴于香港奉行货币局严格规定,炒家认定金融管理局必将使出办法即抬高利率,利率一上升,股市必将受到严重冲击,恒生指数会应声下挫,恒生期指也会同步下滑,炒家便可在期货市场以较低的价格平盘,享受美餐,这是炒家的如意算盘。

据说,这次炒有采取了强大的攻势,一共沽售了400亿到500亿港元,比去年10月沽售的400亿还多,寄希望挟利率以推低期货指数。

炒家这招胜算极高的策略,哪知却栽在金管局的新招术下。金管局在外汇市场上直接与炒家对垒,炒家每沽出一盘港元,金盘局便吃下一盘,且吃下的是便宜的港元,并将港元稳定在1美元兑7.75港元的水平上。银行同业拆息率只略为上升2%到3%,最高报14%,颇让炒家大为吃惊,连喊不公。由于利率上升不多,股市受到冲击便不甚强烈。炒家连喊不公的原因是:按严格的货币局规定,香港金管局倘若要在货币市场以美元购回港元,必须以钉定的固定汇率1美元兑7.8港元购买,这次却以炒家的卖价7.75港元左右悉数购买。炒家由于认定金管局不能这么做,因此认为金管局使用此一招术乃不按牌理出牌,不按规则办事。一个美资投资银行的主管甚至致电金管局总裁任志刚提出抗议。金管局义正词严地说:这次购买港元,并非为金管局本身购买,而是替香港政府库房(即国库)购买,因此并没有违反货币局的严格规定。

香港政府今年为了应付经济衰退,采取了扩张财政政策,预算赤字高达214亿港元。每年夏季是库存港元干枯的季节,政府开支要用港元,必须到货币市场以美元换取。刚巧炒家沽出港元,金管局便顺势替政府大笔买下,没有偏离货币局规定。香港拥有900亿美元外汇储备,加上作为香港后盾的内地1400亿美元外汇储备,只要炒家沽出一盘港元,金管局便吃下一盘,这样,联系汇率肯定能够捍卫得住。不过,这一招受到货币局制度的牵制,且也有不利之外,香港财政司司长曾荫权说:金管局使出购入港元这一招,好处是利率不会因此扬升,但坏处是由于利率并不太高,炒家痛楚不大,不会那么快离场。

《国际金融信息报》

港府突袭围剿炒家激战图示

1997年10月、1998年1月、1998年6月炒家三度狙击港元手法。

1998年8月炒家第四次狙击港元手法“大演变”。

1、炒家洗沽空期指,并向银行拆入大量长期资金,或于低息时收集港元作“弹药”。

2、待以及香港有坏消息涌现时,即狙击港元。如没有坏消息配合,而炒家又部署完成时,则散发流言使汇市下跌,狂沽港元。

3、金管局以抬高息口或外汇期金“接盘”炒家所沽出的港元,使银行同业拆息抬高。

4、炒家在息口飚升下,再攻期指市场,狂沽汇丰、电讯等重磅股,推低期指。炒家既“本息”兼收,又在期指中获利甚丰。

5、由于金管局吸取了教训,既警告银行不准借港元予炒家,又每日公布银行体系的结余总额,使炒家无法借港元作“弹药”进行狙击。

6、炒家遂“变阵”,改为向一些大行或对冲基金“借货”(股票),然后在市场出售,先套取港元,待收集足够“弹药”的港元后,藉外国坏消息或造谣,诸如说人民币贬值、香港放弃联汇制等,而发动“攻击”。

7、手法一如前三次,先沽空期指,狂沽港元,使拆息扯高,再造低期指,妄图三方面同时获利。

8、将港股“质残”后,于低位回购股份,还货予大行或对冲基金,又嫌一笔。

9、上周(8月5日)金管局变招对适度,突以储备于低位尽接炒家之港元沽盘,稳住了拆息。

10、炒家虽在狙击港元港元方面受损,但在期指及恒指上,港股9个交易日共挫1275点,炒家获利仍丰。

11、炒家拟趁下周二及28日,香港将公布不被看好的失业率及次季度经济增长率,密谋再度狙击时,港府看准了炒家目前只剩下抛空期指这一招,于是在14日施以空袭,作一场生死决战,狂扫现货及招高期指,而大败炒家。

12、但问题是炒家尚“死而不僵”,这场生死战的最后胜利者,相信会于本周作一了断。

香港政府入市干预一览表

日期干预内容及效果

8月14日港府首日作出干预,市场估计当日约动用40亿港元入市,结果大市急升547点收市。

8月18日港府保留实力,指数窄幅波动,大市终微跌14点,以7210点报收。

8月19日外汇基金继续入市,大挟淡仓,指数攀升412点,以7622点报收。

8月20日大市于高位7900点遇到初步阻力,而港府买盘变稍为收敛,指数于7742点报收,升120点。

8月21日外汇基金入市未见积极,8大外资亦于尾市联手,使期指尾市狂泻200点,指数当日回软,以7527点报收,跌215点。

8月24日港府重组实力,为入市干预以来最大规模,入市资金高达50亿港元,最后大市急于318点,以7848报收。

动用外汇基金入市炒家如意算盘落空

特区政府为维护金融证券市场的稳定,首次动用外汇基金入市支持港股,对投机家发动最大规模反击,首战初获成效,成为近日香港金融证券市场为瞩目之事件。

近日来,香港股市连番大跌,市场陷入一片混乱,恒指由8月10日的7034点报收,不断下泻至13日仅收报6660点,创下近三年来最低水平。问题是外国炒家又对香港汇市及股市立体进攻,一些对冲基金透过几家投资银行,大手抛售港元,人为地令港元拆息扯高,引致股市大跌,从而在累积大量期指淡仓中图利,再一次严重破坏香港金融证券市场正常运作。

港府金融管理当局鉴于过往仅用提高利息一招,非但不能有效抗拒投机家的攻击,反而因利率提高而令本身百业经营困难加重,遂于8月14日突然改为动用外汇基金入市,大量吸入蓝筹股和期指,终令恒指经过连日下跌后大幅急升,以7224点收市,港股成交增至85亿元。这是港府首次动用外汇基金支持股市行动,这次行动由汇丰、中行以及和升证券进行,估计单是外汇基金购入港股量即达40亿港元,另购入5000张期指仓合约。

董特首表示,特区政府这次首次动用外汇基金入市支持港股,只是针对有明显关连的炒卖活动,令炒家成本上升,知难而退而并非有意托市,当局仍一如既往坚定不干预市场的政策。但他同时指出,若有同类情况出现,政府仍会当机立断采取适当措施和行动稳定市场。

市场人士分析,港府首次动用外汇基金捍卫市场,反映港府的决心,且反击外汇炒家并非仅“一招”,是完全有能力。据金融管理局数字,至今年6月底,外汇基金总价值6595亿港元,连同土地基金在内,香港的外汇储备高达965亿美元(7500亿港元)。而港股中的蓝筹市值,以8月14日收市价计为13510亿港元,若以蓝筹股的平均公众持股量三至四成计算,公众持股的总市值介乎4000-5400亿港元之间,若外汇基金决定假全力干预市场,金管局完全有财力购入公众人士手头上的所有股票。

不过,亦有市场人士担心,今次港府动用外汇基金支持港股,仿如双刃利剑,既可伤敌,又可能弄伤自己,须慎而重之,不可一而再地使用。一是政府的外汇基金储备毕竟有限,而且敌暗我明,实难与国际投机家长期对垒。二是国际金融投机家财雄势大,手段凶狠。以对冲基金为例,仅在美国一地,对冲基金现时即有3500个,总资产达到1340亿美元之巨。

由此观之,香港金融战仍末过去,国际投机家亦不会放过任何的机会,港人不能松懈战备。但无论如何变招对付,也只是换来一时的安宁,关键是要尽快搞好香港经济,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才是战胜炒家的唯一之途。

炒家手法凶悍政府变招迎击

8月5日至7日,国际货币炒家发动了继去年10月以来对港元的第四度大规模冲击。短短三日抛出近460亿港元(60亿美元)沽盘,港元受到自建立联系汇率以来最大规模的狙击,来势比去年10月更凶更狠。但香港金融管理局沉着应战,不以挟息回击,而灵活使用外汇储备,抛出美元,大量买进港元,迫使国际货币炒家受损而退,再次显示了特区政府捍卫港元联系汇率的决心和实力。

8月5日,以美国基金为首的国际炒家,在短短在半天内,抛出近290亿港元的沽盘,同时扫入远期美电,沽售利率期货合约将港元兑美元的汇价推低至7.75的关口。港元利率期货市场成交暴升,单日总成交合约张数逾8300张,创下新高,较去年10月金融风暴期间最高记录近6700张,高出1600张,而至8月4日末平仓合约累积已至32000张。面对这一历来最大规模的狙击,香港金融管理局没有采取以往挟高港元拆息的做法,而是动用31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在7.75水平买入被沽出的240亿港元,其它逾46亿港元(6亿美元)的沽盘由其他银行所承接。当日银行拆息没有被抽高,港股仅下跌114.37点,炒家用压港元推低股市获暴利的打算落空。

8月6日,国际炒家斥巨资冲击港元令拆息推高之计被金管局以新招化解后,仍不心甘,继续市场上放空20亿美元的港元卖盘,企图突破金管局的防线。港府仍然使用外汇储备,由金管局代库房抛出美元,全数扫入150多亿的市场港元。当日香港拆息虽略见上升,但升幅不大,在11厘左右,但当日香港股受影响下跌212.07点。

由于连续两天的攻击都末能收到预期效果,便采取散布谣言的方式继续准备新的攻势。

8月7日,国际炒家借日本传媒散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表示人民币将贬值的谣言,又在新加坡传言港元联系汇率将于下周脱钩,继续大量抛售港元,买入美电,但规模已明显较前两日为小,市场估计金额为10亿美元以下,即78亿港元左右。金融管理局继续以香港库房的名义动用财政储备的市场吸纳。当日港元拆息普遍上升1厘,一个月拆息则升至13厘,三至六个月拆息持续在12.5厘高位,港股亦被拖低了235.95点,收市报7018.41,仍守在7000点线上。国际炒家此次投机活动并未获得所希望的结果,港元狙击战亦告一段落。

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局局长许仕仁指出,今次炒家狙击港元与以往有两个不同的特点,一是今次不只有对冲基金沽空港元,更出现投资银行沽空港元。二是炒家不单止利用香港经济下半年疲弱和上市公司业绩不佳作沽空港元的借口,而且在市场散播人民币贬值的谣言,以此作“杆杠效应”,造势狂沽港元。

然而这次狙击战的结果是;联系汇率仍然保持不变,港元汇价稳定;银行体系的流动资金结余无变,银行流动资金仍然充裕;利率稍为上升;恒指下挫562.39点,接近至7000点的水平。有美资大行不服输,认为金管局今次用的“新招”,破坏了货币发行机制,因此向金管局总裁任志刚投拆,令人啼笑皆非。

《香港粤海发展研究部》

政府多招齐发痛击炒家

一、政府出手了

政府於8月14日,首度动用外汇基金,在股市与期货市场上作出适当行动,围剿国际大炒家,恒生指数从6660.42低点劲升,收回7000点失地,收市报7224.29。上星期,港股在俄罗斯货币变相贬值50%的不利因素影响下,股、汇表现平稳。市场传政府仍在股市进行平预,股市继续回升。上周五,恒生指数有所回吹,收市报7527.61点,回复到7月底水平。

行政长官董建华当天发表声明指出,政府在股票和期货市场采取打击投机的措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说,最近港元的外汇市场及股票期货市场出现了大量的投机活动,政府注意到,这些炒卖活动有明显的关连,不单只对货币市场造成混乱,而且还扯高息口,妨碍了本港经济能够顺利地调整,令普通大众受损失。

董建华强调,政府的行动,并非意图托市,而是针对目前的市场炒卖活动而做的。政府会一如以往,坚守不干预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活动的政策,但在必要的情况下,政府有责任采取果断措施减少市场混乱。

财政司司长曾阴权行使《外汇基金条例》所赋权力,指示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在股票和期货市场采取行动,打击炒家操控市场的行为后强调,政府不反对任何人,包括对冲基金抛空恒指期货,但不能容忍任何投机者在货币市场制造混乱和人为高息,以图在恒指期货市场获利。曾阴权指出,当局会详细检讨,发觉导致近期股市和港元币值持续下跌和面对下调压力,并不是因为本港的财政政策和经济市场紊乱、资金流失,财政储备匮乏、国际收支失衡,而是因为投机者的部署性狙击,这是毫无道理的。

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表示,特区政府不能容忍有人在香港的外汇市场制造混乱,她强调政府这次是一个很特别的行动。

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致函英国《金融时报》和《亚洲华尔街日报》时解释,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行动被人们错误理解,有必要澄清。第一,政府只是从庞大的外汇储备中抽取部分资金,为预期在本财政年度出现的财政赤字提供资金。负责为政府管理财政储备的金融管理局有权在适当的时候这样做,当有人大量抛售港元的时候,不管这是不是为了操纵港元,都是采取行动的好时机。第二,不反对任何人按照自己经济理念在股票期货市场造淡仓,但是,反对有人操控我们的货币,在银行同业市场制造极端情况、推高利息,然后在股票期货市场透过造淡仓图利。我们有理由相信会出现这样的操从,这是与按货币局制度受经济调整的痛苦无关的。

任志刚希望七大先进国改变不会为稳定汇率而干预的想法,并指若七国不采取行动,有可能令全球经济出现通缩。任志刚指出,政府考虑入市干预是经过痛苦的决定过程,并明确意识到行动可能引致误解。虽然这是政府首次干预股市或期货市场,但这不意味政府要离弃一贯的“积极不干预”政策。

二、不同的反映

政府这次的干预行为,社会上有赞有弹,总的来说以赞为主。赞的理由认为政府应该通击炒家,不能束手待死,不能眼巴巴做提款机,这次出击是扬眉吐气,有评论认为,为保障自由经济的正常运作,要去除一正常的因素,政府这次干预是职责所在,而且政府的做法有进步,再不是一招了事,而是有两招,三招的。有评论认为,政府早就应采取这措施,不应让炒家在香港市场横行无忌。也有认为这是非常时期、非常手段,达到非常效果。

联交所上市科执行总监霍广文是这样说的:香港是自由市场,无论海外或本地的任何人士均可自由买卖。邓普顿基金市场拓展及营业董事何国宾认为,政府独有庞大的外汇储蓄,故赞成动用小部分资金支持港股。浸会大学经济系教授曾澍基认为,任何金融制度皆有脆弱的一面,当受到庞大的压力时,政府就有责任作出干预。日兴评券副总经理梁伟源认为,这是击退国际炒家的一个办法,虽然冒了干预市场之名,仍然值得一试。岭南学院校长陈坤耀指出,面对炒家的肆虐横行,政府没可能坐视不理,如果只是听从金融市场的自然调节,可能会太迟,因此政府是迫不得已作出干预。他说,对於已扭曲的市场运作作出干预,是对症下药。渣打银行东北亚州区总经济师郭国全表示,本港经济持续疲弱,楼市及物价下跌,按理利率不应高企。惟市场上出现不健康的投机活动,致令利率升至此高水平,故特区政府打击炒家行动,实应予以支持。

尽管各种赞成的意见很多,但也有部分与论或学者、专业人士持反对或不赞成态度,他们所持的理由是,这次政府干预市场有悖自由、不干预精神,使香港的声名受损。有评论认为干预一次两次或许有效,但时间一长肯定无效;有评论认为,这次干预是否最好时机呢,为什么过去三次遭受狙击不出手,而要选择这一次。香港的外汇储蓄尽管达960亿美元,但香港可以用几个百亿元来对付炒家呢?而且炒家的有组织行为是挡不住的,干预港元还有一定的数额。但干预股市期市是一个无底深潭。也有人认为,香港市场从此多事,这次政府行为无疑地把香港的底牌告诉了炒家,炒家不会罢休了。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鸣就指出,这次政府的干预间接替部分炒家“托市”,待价高时再进行沽空,令他们更容易获利,城市大学商学院经济及金融系主任张仁良认为会影响本港自由市场的形象。大和投资主管会中光认为,政府高调干预股票市场,有如马来西亚政府做法,赫怕真正的投资者,香港有机会让评级机构降级。励晶基金经理戚贺理认为政府做法是灭亡的开始。诺贝尔奖得主默顿米勒认为,政府入市干预股市期市是一大错误,完全违反以往能上能下引以为傲的自由经济原则,最终将伤害香港,而且一开始干预不得不继续干预,全球这么多对冲基金,根本无从应付。也有报章评论指出,政府这次介入股期二市大手干预,其理由末见充分,不必要地阻延资产贬值,更托慢经济复更,单看“表面证供”,此举得不偿失。

三、政府有责任稳定市场

从目前香港所处的经济环境来看,这次政府的干预行动对香港整体经济发展有是好处的。但从长远来看,运用这种手段时要更加小心审慎,适可而止。多点听取其它不同意见,采取多种方法还击炒家。

自由经济不是没有干预的。过去港府一直奉行不干预政策,但在某种情况下为维护香港的利益,政府对市场也有作出干预行为。简单来说,香港的食米是受政府管制的,香港土地供应也受政府管制,香港的公用事业受管制的情况就更多。

在国际社会上亦不乏政府干预的例子,日圆下泻,各国要求美日联手救日圆,这何尝不是干预呢?西方国家普遍运用利率、税收、货币等横杆调控宏观经济,压抑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实现各种短期或长期目标,难道这不是干预吗。因此可以说,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难以避免的。

游戏总有游戏的规则,当游戏规则遭到破坏时,政府是有需要维持和保障正当运作环境的。过去一年来炒家在香港市场一再狙击,最近已发展到无所不用其极,包括散布谣言等。香港在亚洲金融风暴下,已受到很大冲击,经济泡沫爆破,经济增长连续两季出现负增长,香港经济已陷入衰退中。不过由於香港经济基础较好,法治健全,本来是有能力扭转困境的。但炒家欲总是阴魂不散,以不正当的手法,扭曲了市场的正常发展趋势,阻碍了香港经济的调整步伐。对此政府是有责任进行反击,以保卫港元地位和市民财产的,进行干预只不过是惩罚炒家,稳定市场。

政府干预是有原则,这方面政府已一再重申,政府入市不是托市,而是打击炒家,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以利香港经济调整。任志刚就表示,一旦货币操纵停止,便会退出股票和期货市场。也有财金官员表示,政府入市并不是要将股市保持在某水平,而是不允炒家以声东击西伎俩,藉冲击联汇在股市和期市上获利。同时政府干预并未采取直接手段,如人为确定最低价位,跌停市等,而是照着市场游戏规则去做。

四、增强信心、固本培源

政府已经出手对付炒家了,正如捍卫联系汇率和政府用财政储备接港元一样,政府是需要港人的支持的,港人要有信心,要相信政府,过去港人是这样的,现在更应该这样做。不然的话,炒家抛港元,我们也加入其行列,最终伤害的还是自己。

这次政府经过深思熟虑,作出行动,从目的、效果来看都达到预期的设想。港人要支持政府,还要集思广益多提建议,令政府能更有效地维护香港本身的利益。

目前香港处於经济调整期,随着经济泡沫爆破,香港正在进行调整,楼价的过去一段时间已下跌了四五成,现在工资成本也在调节中,这过程肯定是十分痛苦的,不过一切都得按经济规律去运作,这反规律最终也是行不通的。

香港经济复更,最重要的是固本培源,创造利於营业的环境。在成功击退炒家后,利率应可稳定下来。政府在6月时公布的对中小型企业提供20亿元贷款应尽快、尽早实施。现在中小企业不是没有订单,而是资金周转出现问题,以前用楼宇按揭可向银行贷出款项做生意,但现在楼宇价格下降,借出的钱固然比前减少,已经做了按揭的也因楼宇价格下跌而被银行停止贷款或增加抵押。所以政府要尽快解决中小企业的燃眉之急,否则香港倒闭失业情况会继续恶化下去。今年第一季香港工厂已减少至24.883家,比去年底减少841家,去年同期减少2,446家,情况颇为严重。政府要在这方面多做工夫。

《香港经济导报》

香港的大错

《亚洲华尔街日报》1998年8月17日社论

8月14日,港府利用外汇基金入市,成功击退炒家。此举引起各种评论,基金情况是支持政府的做法,但同时也有对干预政策及其成果的担心,《亚洲华尔街日报》的社论是后一种看法的例子。

曾荫权与马哈蒂尔。没有人曾经想过将香港财政司和马来西来总理归为一类。直至上星期五为止。

那是在当时,曾先生举行了一次吉隆坡式的记者招待会,在会上他深深地抱怨炒家传布有关港币的“恶毒谣言”和滥用“自由市场的完整性”。为了捍卫自由市场,他告诉一群发呆的群众说:他已下令金管局星期五介入香港股市,利用外汇基金——这是用以支持港元币值的外汇——推高蓝筹股的价格。当局要吓走炒家,以便利率下降到更加正常的水平,减轻对日益下降的经济的压力。

或许倒在对冲基金上的硫酸意味着要把我们的注意力从那等於政府对香港不干预政策的背叛转移开去。这种不干预政策可是唯一能使经济表现良好的几十年来异常成功的老传统。曾先生说,进行干预,是有意要“损害”炒家和保护联系汇率。但没有多少分析家相信此言。

他们所相信的,正如政府的意图在於:政府介入保持价格的运作,就像人们所熟知的日本所做的那样干预。而且,不妨暂时这样说:金管局成功了。干预迫使恒生指数攀升8.5%,无疑有的炒家受伤了。但付出了什么代价?

这个干预极有可能将产生一种与原先目的恰恰相反的效果而告终。它已经向炒家发出信号:政府正在尽其最后的、最猛烈的防卫努力;因此香港同美元的联系——他们在星期五声称要捍卫的联系——确实是脆弱的。曾爵士及其上司、行政长官董建华明显因高利率而感到动摇。高利率是保持港元同美元固定联系的伴生物。将这两项再推进些许,炒家可能终止,而他们则将达到破裂点。

香港长期以来一直宣称联系汇率是靠货币发行局制度来保护的。通过这个制度,本地货币的供应会自动调节以适应其需求。如此声称的可信性(对於阻止炒家是具有关键性的)因金管局去年一些敏感的行动而受到削弱,并将因星期五的行动而受到严重损害。忽然之间,金管局像中央银行一样运作,针对利率水平,要驱使短期利率下降,但同时又试图保持汇率稳定。当一种货币受到压力时,上述两个目标是对立的,因一些东西是必须付出的。通常是汇率,和连带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害,这种损害可能要比因短期利率上升所带来的任何损害都要严重很多。印度尼西亚就是最坏的例子。

如果金管局坚守货币发行局制度,任何对港币的逃避都将自动引起流动资金的紧缩直至资产价格和利率跟随市场状况作出调整为止。这个过程会是痛苦的,但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要比金管局现在玩的这场游戏的风险更少些。如果金管局自从亚洲的熔化以来就一直是按本子办事的话,我们就不会有这样沉重的风险保险金,这笔保险金现在就包含在香港的高利率之内,其目的为了保证人们能够对付政府可能神经失常和导致港币丧失价值。

曾爵士的新政策——如果那是星期五行动所代表的话——对於香港作为一个金融中心有着严重的含意。他宣称:炒家不能真正代表市场。但如果没有那些参加市场的人的行动,还叫什么市场?他断言炒家在“滥用”自由市场,这就如同一个政府断言批评它的公民在“滥用”他们的言论自由。财政司的行动暗示了政府只在它会产生政府所需要的效果时愿意尊重市场自由——在目前情况下,即低利率。一旦这种信念被确定,如果它现在尚末如此,那么,香港将失去它的最有价值的商品,即平等游戏场所的承诺。在这游戏场所,自由市场力量才是投资者必需关注的唯一力量。

这一次废除了市场价格机制,又有什么可以阻止政府不再这样做呢?如果卖空股市的外国对冲基金都足以造成干预的理由,那么,对於其他干预的要求也不远了。比如说,面对其他国家的保护主义贸易政策,要给予本地出口商以补点。事实上,为要对付所谓对自由的滥用,从而为给那些使经济发生混乱的政策作辩护,干预的逻辑可以无穷尽的方式加以应用。这种做法会对曾先生声称要捍卫的“自由市场的完整性”存在最大的危险。

《经济导报》

港府吸购股票引起褒贬

不久前,当国际炒家对港币进行狙击时,香港政府除了继续在外汇市场上支持港币、维护联系汇率之外,还在股票市场上吸购股票、股票指数期货和期权,导致股价出现罕见的涨势。由于在推行自由市场政策的政府当中,这是一项前所末见的行动,人们对此褒贬不一。

新加坡《联合早报》刊载一篇文章认为,严打投机活动,这个原则是对的,就行动的结果来说,香港政府是成功的。可是,我们也不可忽视它的后遗症。首先,按照惯例,政府一向不插手股票市场,因为不同的股票代表不同的私人利益,不像货币一样是代表人民和政府的一致利益,政府应买卖哪一只股票就难免有厚此薄彼之嫌。因此,如非必要,政府应避免涉及股票买卖。其次,港府的行动是否在干预自由市场?从人民和政府的利益来看,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为了维护群体的利益,政府的行动应该是在所不惜的。如果只允许炒家自由行动,中央银行却要拘于成规,结果只能任由炒家巧取豪夺,更何况港府已再三声明只是要击退炒家,不是要为股市定位。但这样的行动对自由市场总是有负面作用的,如果政府不断地进行干预,结果会使正常的投机活动绝迹,投资者也却步,这种副作用是值得考虑的。

另讯,香港特首董建华日前再次表示,特区政府不会背离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原则,但在必要的时候,会采取措施打击炒家操控金融和股票市场的行为。他指出,政府所采取的打击投机者的措施不是托市,并非针对在股票市场进行正常交易的人,只有在出现人为造市从中获利的情况下,政府才会采取措施,所以,政府的行动只是针对炒家而采取的防守性的措施。

(中国市场信息研究会学术部编注:政府如何干预市场的投机活动,这个问题还是有争议的。投机本身是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投机是市场的润滑油,没有投机,市场不活,取消投机也就是取消市场本身。投机还是市场的一种自我调节机制,是一种“纠错”机制,通过投机,发现市场的缺陷,促进市场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然而,过度投机却只会给正常的市场秩序带来破坏,使大多数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损害,政府有责任对投机活动进行监督,对过度投机活动采取必要的抑制,然而,政府的干预也可能“过度”,过度干预也同样会给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阻遏。对于港府的这次干预行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际效果究竟如何还得衡之于实践。如上文所论,就一般而言,干预汇率的理由似乎要比直接买卖股票来得充分一些,汇率关系到全体人民的利益,每一只股票却只涉及该股票股东的利益。但港府的针对性也是明确的,就是不让炒家从股市占去便宜,可以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或者说只是权宜之计。但此例一开,港府直接介人市场与炒家对抗,是否会导致香港典型的自由市场经济变为受政府干预的经济?这种担心也并非空穴来风。左右为难。想必只要这些措施有利于香港长期的稳定和发展,只要香港600万市民认同,尽可做去,一时的是非褒贬终究是过眼云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