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财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给侧改革

时间:2022-12-12 08:31:16

浅析财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给侧改革

1引言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以来,各国都不能独善其身.我国之前通过拉动投资、消费以及出口的方式进行稳定经济增长发展,而这也带来了一段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但是长期发展会导致出现很多的经济遗留问题。而在最近的几年中,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有减缓的趋势,国家也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改善和措施,但这种宏观调控的手段起到的作用并不明显,经济的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周期变化的问题,而是在经济结构上出现了供应和需求之间的不平衡问题,所以必须要对结构采取变革措施,进行相应经济政策调整,保证经济能够稳定的发展。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我国的经济主体是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资本,而这也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在面对新的世界经济局面时,为了跟上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脚步,就必须在创新和制度改革方面做出变革。而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就是我国在解决经济困局中的关键性改革,能使我国的金融业向综合性服务性目标转型。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定义

供给侧改革就是以市场化为导向、以市场所需供给约束为标准的政府改革,就是改革政府公共政策的供给方式,也就是改革公共政策的产生、输出、执行以及修正和调整方式,更好地与市场导向相协调,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扩大总需求的同时,从生产领域来说,要让优质供给加强,无效和低端供给要减少,有效和中高端供给要扩大,使结构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生产潜能得以提高,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方面,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容

供给侧结构的改革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启动内需,来带动经济发展。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对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的矫正、整合、优化配置经济结构,以提高供给能力来满足需求侧的变化需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体来说,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具体表现在优化投资、产权、流通、产业、分配、消费结构方面,达到开源疏流、国进民进、节省交易成本、提高产业和产品质量、升级消费品的目的。

4供给侧改革的原因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我国的经济主体是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资本,而这也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经济增速换挡、经济结构转型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三期叠加”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出现供应和需求之间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供需错位,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一个关键性障碍。从供给侧而言,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如投资品产业、低端制造业以及能源类产业的过度、重复投资使其产能严重过剩,转型步履维艰;而高端消费品和信息技术业产能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来填补严重不足。从需求侧而言,国内传统消费饱和而国外需求萎缩,国内不能相应的有效供给,导致有效需求外流,下降三大产业的速度和盈利能力。

5财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为了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效的助力,金融业就需要在国家的政策指引下变革相应的基础财政制度,以资本为牵引手段,优化产业结构、流通结构、资源配置,发挥其金融杠杆的作用。在面对新的世界经济局面时,为了跟上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脚步,就必须在创新和制度改革方面做出变革。5.1改革和调整财税体制。供给侧的改革,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相关税费的收费标准进行改革和调整。根据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进行收取的高额的税费导致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从而加大了企业压力,为了减轻中小企业运作负担,破解各层面的难题,比如创新、创业、融资开拓市场,就要放权、减税(费)让利。从我国减税历史上看,减税手段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借钱减税。一边扩大国债发行,扩大财政赤字,,一边实施减税。另一方面减少政府支出的办法来实施减税降费。比如压缩一般性支出,非重点财政支出,不增加三公经费来减少支出。为了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之举.削减政府支出与减税降费要并举。5.2制定相应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财政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整市场而进行的重要宏观调控政策。在制定相应财政货币政策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稳定市场货币供给,使财政赤字现象最大限度地减少来减少由通货膨胀带来的发展压力。2015年以来,结构性改革促进结构调整,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给稳定市场,扩大就业,增长收入,改善环境带来不少实惠。5.3减产能,进一步促进企业重组。减产能就是对企业进行减少过量产能的发展方式,有效的促进、提升、发展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济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中制造业大而不强,其中金属冶炼业等支撑产业的产能严重过剩,盈利大大下降;而以传统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生产率低。因此,财政政策要注重“减产能”,“补短板”,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5.4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拓宽第三产业融资渠道。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中国整体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正加快向第三产业主导的形态转变。①金融业与房地产业成为拉动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金融保险、计算机服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②社会化养老、休闲旅游、社区服务等新型服务业越来越受到关注。鼓励、支持、提升金融业的综合服务水平,积极创新,为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助力。5.5促进资源集约与环境保护。资源价格飙升使得生产成本提高,微观经济盈利空间缩小。①这就要求财政加强对生态资源优化配置的引导功能,扶持环保产品在应用领域的扩散,即要加大产品的政府采购,并通过一系列环保组合政策,促使企业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②财政建立专项资金加强节能减排以及补偿自然资源的生态;③资源环境税制改革要深入推进,扩大资源税的计税范围,改革资源税计税依据,推进环境排污收费制度的费改税改革,增强环境税费的权威性。5.6制度变迁与风险相匹配,以降低制度性成本。企业成本包括经济成本、资源成本、环境成本、老龄化带来的成本。经济成本是资源错配导致的高成本。比如产能严重过剩,杠杆率高,财务费庞大,都是资源错配造成的。资源错配会导致成本上升。没有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成本的转化率就低就形成了低效成本或无效成本。而这种成本是研发投入不足造成的。而企业成本已不是历史成本而是风险成本,由风险定价。因为我国已经进入了风险社会。比如银行贷款利率的高低是由企业的风险大小来确定,中小企业的高风险会使银行贷款利率高,使得所有的生产要素都会变贵,生产成本就会增大。除了有经济风险还有社会风险,比如企业承担的社会养老缴费。而这种成本都是由于制度变迁滞后无风险造成的。所以为了降低企业各种风险,降低制度性成本就需要对现有的制度进行创新、变迁。

6结语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就是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整合资源,优化要素配置,从而使经济结构得到提高和改善。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就是我国在解决经济困局中的关键性改革,能使我国的金融业向综合性服务性目标转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不能照搬、复制以往的财政政策的理论和实践,否则会与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背道而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金融业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和引导下,加大服务水平,在实体经济重点领域中发挥出金融助力的作用。比如优化和转型传统行业,并购与重组企业;制度变迁以匹配各种风险,减少制度性成本。

参考文献

[1]肖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逻辑[J].科学发展,2016(3)

[2]胡鞍钢,周绍杰,任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

[3]天津经济课题组,曲宁,田马飞,虞冬青,孟力,张丽恒,仲成春.解读供给侧[J].天津经济,2016(01).

作者:刘芳 单位:农行河北省分行营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