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供应现状调研论文

时间:2022-06-02 09:34:00

现金供应现状调研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农村现金供应现状;农村现金供应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加强农村现金供应的建议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现金结算仍是农村货币流通主要形式、现金供应服务机构较为健全、现金供应券别结构、残损人民币回收、现金供应工作依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少、流通人民币券别结构不够合理,小面额券别短缺、农村流通人民币质量不高、现金投放量聚增和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意识淡薄是造成券别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纸币超期流通和爱护人民币意识薄弱是造成流通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加速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现金流通券别结构需求调查制度、建议各级发行库适度加大中、小面额人民币现金投放量、加大对农村地区爱护使用人民币宣传力度等,具体请详见。

一、农村现金供应现状

(一)现金结算仍是农村货币流通主要形式。由于经济欠发达,金融电子化应用程度不高,现金结算仍是农村主要结算方式。2008年克山县辖区农村信用社现金结算11亿元,占比90.2%,转账结算8,000万元,占比6.6%,和异地汇兑4,000万元,占比3.2%。

(二)现金供应服务机构较为健全。克山县现有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联社、邮政储蓄银行八家银行类金融机构,现金结算、储蓄服务网点45个。其中设在农村的金融机构24个,平均每个乡(镇)有1~2个储蓄服务网点。

(三)现金供应券别结构。2008年,全县金融机构投放现金249,502.9万元,回笼151,888.4万元。

(四)残损人民币回收。近年来,克山县金融机构按照《人民币管理条例》和人民银行规定,挑剔、兑换回收残损人民币,开展爱护人民币知识宣传,人民币流通质量有所提高。2008年残损人民币回收7921.4万元。

二、农村现金供应存在的问题

虽然人民银行分支行在人民币发行基金调拨、投放券别结构和人民币流通质量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从克山县调查中发现,现金供应工作依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少。调查显示,克山县金融机构除在乡镇政府所在地有服务网点外,一些大的自然村、屯均没有储蓄网点,农民存取现金要走很远的路程,才能办理存取现金业务。如北兴镇保卫村距离北兴镇20公里,村域面积50平方公里,村民住户340户,1,700口人,而北兴镇只在镇内设有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两家金融服务机构,保卫村农民到乡镇存取现金要往返40公里,其他乡镇也都有1~2个象保卫村一样离乡镇政府所在地较远的村,农民存取现金困难。

(二)流通人民币券别结构不够合理,小面额券别短缺。调查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克山县金融机构100元券、50元券面额现金净投放96,745万元,占比98.08%,明显偏高,而20元以下面额小券别现金净投放869.5万元,占比1.92%,明显偏低。在农村金融一线储蓄网点、农村集市、商店等场所调查发现,83%以上农村群众反映,5元、1元小面额人民币短缺,5角1角人民币更为紧张。

(三)农村流通人民币质量不高。调查发现,农村中流通人民币现金质量不高,到克山县农村一线金融网点、农村集市、商店等场所抽样调查,发现80%以上10元、5元、1元小面额人民币有裂口、严重起皱、绵软或有褪色现象,如在克山县西联乡和向华兴农村信用社抽查尾箱现金,抽点10元人民币74张,65张应打人损伤券;抽点5元人民币83张,54张应打入损伤券,抽点1元人民币100张,71张应打入损伤券,但仍在流通使用。

三、原因分析

(一)现金投放量聚增和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意识淡薄是造成券别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现金需求量逐年大幅增加,给现金总量的供应造成巨大的压力,在全力以赴保证总量供应的情况下,券别结构的搭配必然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市场竞争的压力不强,对金融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服务意识淡薄,只满足于低水平的现金总量供应,对市场券别的需求研究少,对券别搭配不合理的情况不主动反映和解决,对于农村市场需求强烈的小面额人民币和辅币的供应,采取互相推诿的办法,基本处于不作为的工作状态。一些农村金融机构的现金调拨人员在向人民银行分支行调拨现金时,出于运输成本的考虑,不愿意调小面额人民币和辅币,人为造成了市场券别结构的不合理,致使小面额人民币和辅币在人民银行发行库不断的投放,却在农村持续短缺。此外,农村群众持有人民币喜好习惯与实际支付需要相矛盾,造成小面额券别短缺。作为价值贮藏手段,农村群众喜好和习惯持有100元、50元大面额现金,而在结算交易中,作为支付手段,需要的常常是10元、5元1元券小面额现金。调查表明,80%农村群众愿意持有100元、50元大面额现金,但又同时反映小面额券别短缺。

(二)纸币超期流通和爱护人民币意识薄弱是造成流通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由于农村地区现金供应的券别结构不合理,一些小面额纸币长时间得不到有效补充,但为了找零方便,小面额纸币还不得不在农村长时间流通,这就造成了小面额纸币“超期服役”的现象,致使一些票面整洁度较差的纸币无法及时退出流通领域。个别金融机构将本该回收的残损人民币向外支付,造成农村流通中的残损币增多。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群众爱护人民币意识不强,不少新投放的人民币在农村短暂流通过程中,即发生破损或沾上污秽,成为残损币。此外,由于农村金融网点少,分布不合理,农民存取现金难,将现金藏于房屋顶、墙角旮旯及不常用的灶坑里,造成鼠咬、受潮、火烧等损毁,进而降低农村现金流通质量。

四、加强农村现金供应的建议

(一)加速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建议在大的自然村和居住相对集中的相邻村村委会设立金融服务网点,主要办理现金存取款业务,方便村民存取现金,促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建立农村信用社村屯存取现金服务网点。服务费用采取由省级财政统筹补贴一部分,按照省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管理体制逐级拨付,县级农村信用联社自筹一部分的办法解决。二是农业银行恢复传统的金融服务项目,定时定点把业务延伸到村屯。三是发挥农村信用社信贷员作用。农村信用社信贷员在向农民发放和收取贷款,把现金供应服务作为一个重点,兑换农民手中不宜流通的现金,保证农村现金供应券别结构和质量。

(二)建立现金流通券别结构需求调查制度。建议总行尽快建立券别结构需求调查制度,定期对券别结构需求情况、投放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各级银行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指导下,开展现金券别结构调查,掌握公众特别是农村群众对现金券别需求,及时反馈现金券别结构需求信息,为上级行决策提供依据。

(三)建议各级发行库适度加大中、小面额人民币现金投放量,适当加大县级金融机构库存量,保证农村金融网点券别调剂需要。

(四)加强对农村人民币流通质量的监督管理。一是加大农村金融机构的查处力度。增加检查频率,每半年的人民币流通质量检查,农村的村金融机构覆盖面要达到百分之百。二是建立回收奖励制度。建议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出台奖励办法,对按照人民银行规定标准兑换和回收残损人民币有贡献的金融机构和个人,给予相应的奖励,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

(五)加大对农村地区爱护使用人民币宣传力度,增强农民群众爱护人民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