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可行性

时间:2022-05-23 03:17:21

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可行性

中国传统的城乡二元化导致的城乡差异,贫富差异,使得社会阶级分层明显。而以为代表的领导班子特别关注民生问题,特别是中下层阶级的切身利益。先后提出了“社会政策要托底”的要求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分别从政治角度为消除贫困,关注民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一、全面认识精准扶贫

(一)精准扶贫的含义。精准扶贫最早源于执政者的理念和具体政策文件,目前还没有一个严格的界定(王思斌,2016)。在2013年湖南考察时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与粗放式扶贫不同,主要针对真正贫困的对象,通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方式,保证扶贫对象的准确。同时,根据其实际需求,选配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县级以上机关干部。联结社会资源,发动社会组织,企业,个人参与到扶贫开发中,实现扶贫资源和扶贫对象的精准对接,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开展到村到户精准扶贫。项目精准安排,使得贫困对象能够真正脱贫,成效精准。(二)精准扶贫与扶贫开发的关系。扶贫开发是对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的交通、自然条件、产业结构、文化水平等问题进行开发。精准扶贫重视扶贫对象的筛选,运用定制扶贫计划的方式,动用社会力量,民营企业,党员干部等个人力量深入脱贫工作第一线。精准扶贫是建立在扶贫开发基础上的实施策略。精准扶贫是对以往扶贫开发行动后果的再认识和反思(吴国宝,2015),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二、社会工作专业参与扶贫工作的优势

社会工作是以实践性,应用性见长的专业。社会工作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因此,社会工作与贫困人群有天然的联系,其工作理念和最终愿景能够帮助农村贫困人口早日脱贫。近年来,社会工作专业变问题视角为优势视角,变治疗问题为预防问题。针对精准扶贫,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能够极大程度的挖掘贫困人口的潜力,激发弱势群体的内在动力,协调系统和环境,综合作用改善贫困人群的境遇。因此,社会工作专业参与精准扶贫具有专业理念和专业理论的双重优势。

三、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的可行性分析

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具有政策、专业和实践三方面的可行性。第一,政策上可行:早在1998年,我国就针对国内贫困人口基数大,贫穷人口无法解决温饱问题提出了扶贫开发的两个阶段的社会政策。我们现处于扶贫开发的第二阶段,中仍然非常关注贫困人口和社会底层人民。2016年10月18日,中央12部门联合发文《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意见》,该《意见》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能够更加深入开展扶贫提供了保障。特别指出要促进贫困地区、西部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等艰苦地区社会工作人才的成长发展。在录用、提拔、晋升、深造等方面都有人才激励制度,同时进行政策倾斜。这是为社会工作人才做好了后方保障,通过激励手段,鼓励人才流动,为扶贫攻坚第一线提供人力资源支持。第二,专业理论上可行: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中的同理心、平等、接纳、尊重、无差别能让社会工作开展精准扶贫过程中更加顺畅,我们与服务对象是平等的互助关系,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社会工作专业内在的价值观和向善向美的正能量能够传递到贫困人群的心里。同时,社会工作具有专业理念和专业理论的优势。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微观、中观、宏观环境,极大程度地提升他们的自助能力,从输血模式变为造血模式。第三,专业实践上可行: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从个人,团体,社区,社会的多角度入手,解决贫困群体的实际问题。社会工作的个案工作关注个人的问题和成长;小组工作从团队角度为服务对象提供了可以学习和交流的群体支持;社区工作凝聚社区力量,解决中观问题,让个人诉求和社会诉求合二为一;社会行政让社会组织参与服务,提供更加专业的理念和知识。社会工作为实现精准扶贫提供了解决路径和专业方法,让扶贫对象早日脱贫成为了可能。

四、结语

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具有先天性的优势。在国家大力倡导精准扶贫,在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改革攻坚的深水区时,社会工作专业因其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积极参与扶贫工作中,同时为精准扶贫提供了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但是,扶贫攻坚仍在继续,精准扶贫的精准度要求仍然很高。社会工作专业需要在扶贫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通过实务角度和理论角度充分挖掘精准扶贫的方式方法。找到帮助经济困难的人群的最优方法,深入探讨致贫的原因和种类,让精准扶贫有更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当然,社会工作也应该有足够的专业自信,相信能为精准扶贫提供最专业的解决路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精准扶贫的社会工作参与——兼论实践型精准扶贫[J].社会工作,2016,03.

[2]吴国宝.实现精准扶贫的挑战及应对[J].国家治理,2015,38.

作者:陈皓 单位:安康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