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南亚的政治经济发展形势论述

时间:2022-02-28 05:07:00

小议南亚的政治经济发展形势论述

一、政治局势基本稳定,地区安全不确定因素增加2010年1月底,斯里兰卡新一轮总统大选落下帷幕。至此,南亚各国自2009年开始的新一轮政权更替都已基本完成。大部分南亚国家政治局势基本稳定。但各国普遍存在着国内党派纷争持续不断的现象,使得民主政治在多重阻碍中缓慢前进。同时,南亚地区安全局势的不稳定因素也正在增加。

(一)新政权更替基本完成,党派纷争仍持续不断

1.执政联盟“联而不盟”,印度国大党在联盟内外面临多重困难

在联盟外,印度各反对党派借通货膨胀严重所引起的民众对国大党新政府的强烈不满情绪,多次组织全国性的罢工、罢课、罢市活动,给政府制造麻烦。4月27日,最大的反对党印度人民党(BJP)领导的国家民主联盟(NationalDemocraticAlliance)、左翼政党及十几个其它党派还在人民院(下院)针对中央政府提出的预算草案,发动“削减动议”。而在联盟内,辛格总理在内阁调整问题上进退两难,至少有50项法案在议会通过受阻,其中包括《妇女席位保留法案》、《核损害民事责任法案》和《土地征用法》三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法案。国大党在印度政权中的领导作用及决策能力受到盟党及反对党的严重制约。

2.党派争斗不断,巴基斯坦执政联盟分裂迹象明显

2010年,由巴基斯坦人民党、巴基斯坦普什图民族人民党、统一民族运动党和伊斯兰教神学会等其他三个小党共同组成的执政联盟分裂迹象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普什图人民党和统一民族运动党之间的争斗不断,卡拉奇不断发生恶性和残忍的“目标谋杀”。12月14日,巴基斯坦宗教政党伊斯兰教神学会突然宣布退出政府,2011年1月2日,巴基斯坦执政联盟第二大党宣布退出政府,4日,巴基斯坦执政党重要成员、旁遮普省省督萨尔曼·塔西尔遭警卫枪击身亡,人民党的执政危机四伏,巴基斯坦政局的动荡因素陡然增加。因此,安抚3个小党,稳定执政联盟内部的团结成了人民党政府的首要难题。

3.民族主义党抗议活动多次升级,孟加拉国两大党党争依旧

以孟加拉国民族主义党(简称“民族主义党”,BNP)为主的反对党不时对哈西娜政府提出指责,特别是民族主义党甚至组织了数次全国罢工抗议活动,两大党之间旷日持久的党争仍在继续。6月,民族主义党组织了自2006年以来的首次全国罢工抗议活动(Hartal)。民族主义党宣称政府没有解决食品价格上涨、能源和水短缺等问题,要求政府下台。11月15日和11月30日,民族主义党又发动了两次全国罢工抗议活动。罢工伴随着暴力冲突,使孟加拉国几乎陷于瘫痪,而全国罢工抗议不过只是新一轮政治对抗的开端。

4.大选落下帷幕,斯里兰卡执政联盟与反对党之间的斗争更为激烈

2010年1月底,斯里兰卡新一轮总统大选落下帷幕,现任总统拉贾帕克萨以超过50%的得票率获得总统连任。根据公布的结果,拉贾帕克萨总统领导的人民自由联盟在4月底的议会选举中赢得了225席中的144席,统一国民党作为主要反对党赢得了60个席位,名列第二,泰米尔民族联合党赢得了14个议席,位居第三。11月19日,拉贾帕克萨在科伦坡宣誓就职,开始第二个总统任期。22日,60人组成的新内阁宣誓就职,贾亚拉特纳继续担任总理。与此同时,作为总统竞选主要候选人的前陆军司令丰塞卡,却于2月8日被指控在战争期间企图推翻政府而被逮捕。9月30日,拉贾帕克萨总统批准了军事法庭对丰塞卡监禁30个月的判决。不论丰塞卡这位曾担任了4年陆军高官的人士究竟犯下了何等罪行,但背后潜藏的却是执政党与反对党政治博弈的较量。

5.党派矛盾异常尖锐,尼泊尔政局走向不明

自罢黜国王,实行联邦民主共和制以来,尼泊尔街头一夜之间冒出数百个政党,然而成功挤进制宪会议的只有24个政党。在党派林立的制宪会议中,各个党派自立山头追求自身的利益,时而走向联合,时而又相互斗争。2010年以来,尼泊尔各大政党之间的斗争不断加剧,纷繁复杂的政治利益,使得各个党派矛盾异常尖锐,特别是尼泊尔国内三大党派尼联共(毛主义)、尼共(联合马列)、尼大会党利益诉求差距太大,斗争不断,三大党派之间的互相攻讦几乎占据了尼泊尔媒体所有的政治版面。受制于各党派的相互斗争,尼泊尔政局动荡不安,内阁与首相频繁更迭,各主要政党相继单独组阁或联合组阁,导致政策无法得到有效的延续。联邦民主共和国成立以来,各大党派都曾尝到了执政的甜头,为了夺取政权,相互之间的联合与斗争已成为尼泊尔政治生活的常态。2010年6月30日,尼泊尔第二任总理尼帕尔宣布辞职,宣布组建看守内阁,制宪会议开始积极准备选举新总理。自2010年7月21日举行第1轮总理选举以来,尼泊尔制宪会议至11月2日已举行了15轮总理选举,但仍未有人胜出。总理一再难产使得尼泊尔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尼泊尔政坛再一次陷入权利真空。

6.政党纷争频发,马尔代夫出现政治僵局

2010年5月,马尔代夫举行首次政党制议会选举,由多个党派组成的反对党在77个议会席位中占据了43个议席,这种政治格局为政党纷争的出现和政府工作的正常运转埋下了隐患。马尔代夫新任总统纳西德及其麾下的派成员为推进民主改革进程,解决许多前任政府遗留下的问题,因而触动了某些党派和团体的利益。一些原来支持执政党的党派,也因与执政党的政治诉求发生碰撞而解散了原来建立的联盟伙伴关系。这样的党派纷争就使得政局一向平稳的马尔代夫也出现了政治陷入僵局的状况。6月29日,马尔代夫内阁集体辞职,抗议议会内反对党议员“劫持行政权力”,阻止内阁成员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能。

(二)民主政治的推进在多重阻碍中缓慢前进

1.巴基斯坦通过“宪法第18修正案”,取消“全国和解令”

2009年12月16日晚,巴基斯坦最高法院宣布,前总统穆沙拉夫2007年10月颁布的“全国和解令”(NRO)无效,所有在此法令下被撤销的案件将面临重审。这一裁决不但触动了包括现任总统扎尔达里在内的数千人的切身利益,而且使向来矛盾交错的巴政坛更加复杂。2010年1月中旬,最高法院再次了对“全国和解令”的裁决。4月19日,在议会两院分别投票通过后,扎尔达里正式签署了“宪法第18修正案”,这项修正案首先取消了总统解散经选举产生的联邦议会及省议会的权力,总统还失去了指定和任命军队首脑、审查法官行为及任命巴选举委员会首席委员的权力。通过这次修正案,立法与司法机构的权力得到了加强,而行政机构的权力遭到了极大的制约。“宪法第18修正案”,旨在恢复巴1973年宪法精神,废止穆沙拉夫时期通过的扩大总统权力的“宪法第17修正案”,被认为是一个宪法上的“回归之旅”。巴基斯坦国内及西方媒体都普遍认为这一项改动对保持民选政府执政及议会民主具有重大意义。

2.斯里兰卡修改宪法第18条修正案,取消总统任期限制

新政府执政后,人民联盟与反对党和其他政党携手合作,实现了对宪法修正案条款的修改。7月12日,人民联盟与反对党一致同意修改宪法,废除实权总统制,同时设立对议会负责的总理职位。双方还同意对宪法第17条修正案进行修改,选举、司法、警察和公共服务等委员会将对内阁部长负责。9月,政府又在穆斯林大会党的支持下,对宪法第18条修正案进行了修改,取消总统任期的限制。在宪法修订必须有三分之二议员同意的前提下,2010年成为斯里兰卡宪法修正案修订较多的一年,无疑标志着民主进程在这个历经战火动荡多年的国家的推进。

3.尼泊尔新宪法迟迟未果、制宪会议任期延长一年

尼泊尔制宪会议自2008年5月28日举行首次会议以来,制定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宪法(新宪法)便成为制宪会议的首要任务之一。然而受制于党派纷争,多项法案无法在制宪会议获得通过,而新宪法的起草工作也举步维艰,制宪任务不能如期完成。根据临时宪法规定,制宪会议将在2010年5月28日完成使命后自动解散,届时临时宪法将被新宪法取代。然而直至5月28日深夜至29日凌晨,尼泊尔各大党派才达成一致,急忙召集制宪会议议员出席,最终在585名出席会议的议员中以580票高票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同意制宪会议任期延长一年。2010年7月18日晚,制宪会议又进一步通过了临时宪法修正案,明确了关于制定新宪法草案的工作日程,并计划于2011年4月中旬完成新宪法制定的所有工作。这样匆忙出台宪法修正案的结果,表面上化解了尼泊尔宪政危机,然而却加深了普通民众对党派政治的失望与不满,尼泊尔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在艰难中缓慢前行。

4.不丹的宪法执行过程在国王的引导下和平推进

由于包括宪法在内的大多数法律都是新的,因而在不丹,如何对之进行解释就成为了一个极大的挑战,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释。尤其是对如何推进宪法与地方选举,不丹执政党与反对党之间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分歧。但由于国王在其中的引导作用,不丹的议员们表现出了一团和气。反对党派虽然活动非常活跃,但势力弱小,基本是以友好合作的方式开展活动,不丹流亡政党及难民仍然没有被获准参加政治民主化进程。因而,不丹的政治改革进程可以说是在国王的引导下以和平的方式推进的。2010年不丹被“全球和平发展指数”[1]评为南亚地区最和平的国家。

(三)南亚地区安全局势不稳定因素增加

1.印度国内安全局势的不稳定因素成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牵绊

进入2010年,印度国内安全局势的不稳定因素增加。一是纳萨尔武装成为印度国内安全面临的最大挑战。自2009年11月起,印度政府对切蒂斯格尔等多个邦的纳萨尔派武装①展开代号为“绿色狩猎行动”的攻势,以夺回被纳萨尔派武装控制的地区。然而,纳萨尔派并不示弱,他们加大袭击频率,劫火车、斩首警察等极端手段屡见不鲜。纳萨尔武装叛乱不仅威胁到了印度的国内安全,还威胁到了能源安全。二是2010年9月11日,印控克什米尔爆发20年来最大骚乱。这一天正是穆斯林的开斋节,成千上万的年轻示威者在清真寺参加完庆祝活动后,受到“查谟和克什米尔解放阵线”等分离组织的煽动,走上街头高喊着分离口号,并纵火焚烧了警察驻地、警局办公室和政府电力部门,攻击斯利那加政府大楼②。12日,当局宣布对印控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及该地区其他6个市镇实行不定期宵禁。长期难以解决的印控克什米尔问题始终是印度政府的“心头之患”。

2.巴基斯坦安全形势不断恶化

巴基斯坦恐怖活动大部分发生在部落区及开伯尔·普什图克瓦省(原西北边境省)。自2010年以来,包括塔利班在内的极端组织发动的报复性袭击呈扩大之势,其强度和烈度都明显增加,遍及巴基斯坦全国的各大城市及乡镇,东部旁遮普省首府拉合尔也不断遭受大规模恐怖袭击。巴基斯坦安全形势的恶化表明,巴军队采取的一系列战略及策略只是对塔利班的组织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和干扰,并未明显削弱其发动袭击的能力及基本力量。而对于安全形势不断恶化问题,巴政府除继续在南瓦济里斯坦和奥拉克扎等部落区对极端组织进行清剿外,已决定将反恐上升为国家战略,提高对反恐斗争的评估级别,采取其他措施加大对恐怖活动的打击。2011年,政府欲将国防预算增加17%(约为50亿美元),主要用于打击伊斯兰武装分子。

3.塔利班势力不断扩大,阿富汗的安全局势全面恶化

2010年以来,卡尔扎伊政府从诞生之初的合法性受到普遍质疑、内阁提名的一波三折、到2010年9月18日举行阿富汗议会选举,均伴随着选举过程混乱、舞弊现象严重等问题,让这样的政府来实现国内民族和解、政治稳定,在短期内显然是难以完成的。

在一些地区,不少民众在发生纠纷时,转而向塔利班“影子政府”求助,导致塔利班影响力扩大。2010年2月以来,塔利班已经在全国34个省中的31个建立了极有影响力的影子政府,塔利班武装也卷土重来,频频发动袭击,阿富汗的安全局势全面恶化。不仅北约驻阿国际安全部队在一系列袭击中死伤惨重,而且很多无辜平民成为牺牲品。据联合国阿富汗援助团8月10日的一份报告显示,2010年上半年阿富汗平民的伤亡人数和上年同期相比上升了31%,平民伤亡数也创下历年之最。由于目前阿富汗战争依旧陷入僵持阶段,各方都在寻找解决途径,和谈被寄予了越来越多的希望。10月13日,旨在推动政府与反政府组织塔利班实现和解的阿富汗高级和平委员会正式开始工作,期望与塔利班高层展开秘密或公开的谈判,实现全国政治和平。

二、加强大国合作,促进南盟发展,“建设一个绿色与幸福的南亚”

随着南亚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周边国家政治局势的变化,印巴一度紧张的大国关系开始得到缓和,南亚各国间的结盟越来越紧密,而与区域外周边国家的交往也逐渐开放。与美国的关系成为南亚大部分国家对外交往的重点。中国与南亚各国的经贸合作也得到深化,中国在南亚各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一)印度成为美国南亚外交的重点

1.印美共建“全球战略伙伴关系”,美国协助印度实现“大国梦”

为体现美国对南亚地区的战略思想,从整体上维持其在南亚的各种利益,美国逐渐把其在南亚的战略重点转移到了印度,印美共建“全球战略伙伴关系”,2010年成为印美关系发展突飞猛进的一年。美国不仅“明确承诺”考虑印度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新成员,还大力支持印度发展核能,取消了对印度的核制裁,于7月30日与印度签署了一份印度拥有对美国提供的核材料的再处理权,支持印度加入4个核不扩散阵营,并允许本国公司参与印度核计划的开发,从而协助印度实现国际地位的提升。11月6日,美国总统奥马巴的首次印度之行,把印美“全球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奥巴马访问印度的3天议程中,扩大贸易和商业往来是主要话题,开启了更为紧密的美印合作大门。奥巴马将美印关系称为“21世纪起决定性作用且不可或缺的伙伴关系”。这次奥巴马的访问也被普遍认为是承认了印度在美国南亚战略中的“唯一”地位。

2.美巴两国关系在修补中蹒跚前行,呈现复杂状态

2010年1月,美国公布了《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地区稳定战略》,宣布美国将加大对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两国长期民事援助力度,并动员其它国家支持两国政府应对境内的极端主义威胁,以帮助其实现稳定和繁荣。3月和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分别在华盛顿和伊斯兰堡召开了巴美战略对话会议,以继续提升双边关系,促进巴美两国在政治、军事及经济各领域的合作发展,并鼓励巴政府继续反恐行动。奥巴马承诺将于2011年访问巴基斯坦,并宣布向巴基斯坦提供20亿美元用于反恐。美国还利用巴基斯坦遭遇特大水灾的历史机遇,向巴连续提供了大量援助,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了水灾对巴基斯坦所造成的危害。但由于巴基斯坦的反恐军事行动与美国的战略部署从未合拍,因而美国的一系列讨好行为并未使美巴之间的裂痕得到弥合,反而因一系列的事情导致印巴关系一度陷入紧张。其中包括,巴基斯坦穆斯林女学者被美国法院判处86年监禁,美国领导的北约军队越境袭击误将巴基斯坦3名士兵当成塔利班击毙,美国无人机对巴基斯坦部落地区的轰炸致使19个巴基斯坦平民伤亡等。一系列事件使得巴基斯坦国内原有的强烈反美情绪有如干柴烈火愈发高涨,巴基斯坦为此一度关闭了北约经巴基斯坦西北部进入阿富汗的补给线运输通道。美国和巴基斯坦之间呈现出既是盟国,又是尖锐矛盾的对立双方的复杂关系。

3.美国在阿富汗实施“双轨战略”,积极改善与卡尔扎伊政府的关系

美国在阿富汗的问题究竟是以军事手段来解决,还是谋求政治解决,越来越成为美国的困惑。奥巴马上台后,在阿富汗采取了“双轨战略”,一面向阿富汗增兵,强化对塔利班势力的空中打击,对坎大哈等塔利班集聚之地发动连续军事行动;一面又向塔利班伸出橄榄枝,表示愿“直接接触”进行谈判,支持阿政府的和平努力。然而这一“双轨战略”既增加了阿富汗无辜民众的伤亡,更激起民众的反美仇恨,使塔利班力量更不愿妥协,也使卡尔扎伊政府陷入被动,美国与卡尔扎伊政府的关系也一度紧张起来。为了维护美国在阿富汗的长远战略利益,美国只有加大改善与卡尔扎伊政府关系的力度。卡尔扎伊2010年5月9日~12日访美时,美国给予高规格接待,强调“美阿战略合作的重要性”以及阿政府取得的“持续进步”和“巨大成绩”,使一度严重受损的阿美关系得到恢复。

(二)南亚国家之间合作内容不断增加

1.“建设一个绿色与幸福的南亚”为主题的第16届南盟首脑会议在不丹召开

作为南亚地区合作的重要平台,以期实现《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宪章》所提出的目标,南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0年4月29日,为期两天的第十六届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简称南盟)首脑会议在不丹首都廷布落下帷幕。“建设一个绿色与幸福的南亚”是本届南盟峰会的主题。为此,南盟各成员国围绕气候变化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重申了南盟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共同关切。会议发表了《廷布宣言》,签署了《关于气候变化的廷布声明》、《南盟环境合作公约》、《南盟服务贸易协定》等一系列文件。根据《廷布宣言》,各成员国同意创立南亚论坛,旨在为南盟未来发展提供意见交换和设立中长期目标的平台。在贸易领域,南盟各成员国同意加强贸易合作及地区经济整合,特别是重点发展服务贸易。《廷布宣言》还强调了南盟首脑会议应当更加重视兑现承诺、措施实施及运作机制,为本地区占世界1/5的人口谋福祉、创机遇。

2.印巴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

印巴作为地区性大国,其关系发展影响着地区的安全局势和国际战略的走向。2008年11月孟买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使双方关系受到了损害。自2009年两国关系有所缓和后,2010年2月25日,两国外交秘书在新德里举行了会谈,对跨境恐怖主义问题以及克什米尔争端进行了谈判,交换了意见,为下一步两国修复关系定下了前行的基调[2]。4月29日,两国外长在不丹首都廷布参加第16届南盟峰会时举行了会唔,同意今后将在不附带任何前提条件的情况下重新启动正式的“综合性对话”,在两国关系中创造一个新的开端,为今后的进一步接触和增加互信创造条件。在巴遭受特大洪灾袭击之后,印度先后两次向巴提供了共2500万美元的援助。

3.南亚各国间的双边和多边关系日益密切,合作内容不断增加

———孟印关系得到修补和改善,更加注重经贸关系的提升。2010年.孟加拉国新政府在与印度关系改善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经贸关系的提升。1月11日~1月13日,哈西娜总理对印度进行了国事访问,与印总理辛格举行了包括反恐安全、投资贸易、道路交通建设、水资源分享和电力建设等内容的会谈。印度决定向孟47类产品提供免税待遇,撤销贸易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提供10亿美元的信贷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同意修建连接阿克霍拉和阿加塔拉的铁路,并向孟开放通往尼泊尔和不丹的运输通道;承诺每年向孟供应25万千瓦电力。会谈后,两国签署了共同打击恐怖主义、打击有组织犯罪和司法协助等3个协议,还签署了2项关于能源合作和文化交流的谅解备忘录。哈西娜的此次访问修补和发展了两国关系,印度加大了与孟加拉国的经贸合作力度,也得到了孟加拉国在安全和反恐方面的合作。

———斯印双边关系趋向深化,与巴孟等南盟成员的合作加强。斯里兰卡与印度一直保持着较全面的合作关系。3月6日,印度外交秘书拉奥琦对斯里兰卡进行访问,就双边共同关心的能源、渔民、环境、生态和难民安置等问题举行了会谈,并承诺印度将为斯里兰卡开设英语培训课程提供帮助,在为印斯基金会注入6000万卢比资金后,再追加1500万卢比以深化双边合作。6月8日,拉贾帕克萨总统应邀对印度进行了为期4天的访问。印度为斯提供了包括为修筑北部铁路提供的8亿美元优惠贷款、修建文化中心、体育馆、机场和港口项目等援助。8月24日,经济发展部长巴西尔·拉贾帕克萨访问印度,双方一致同意加强经济和贸易合作,并希望到2015年把双边贸易提高到80亿美元。2010年8月,斯印签署了新设两个领事馆的正式协议。根据协议规定,印度将分别在斯北部贾夫纳和南部汉班托塔新设两个领事馆,使印度成为第一个在这两个地方同时拥有领事馆的国家。同时斯里兰卡也与巴、孟等南盟成员国不断加强合作。巴基斯坦已成为斯在南亚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11月27日,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对斯里兰卡进行了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双方一致同意今后增加高层互访和人员往来,并在水泥和糖业生产、珠宝制造、打击恐怖主义和犯罪、安全防务对话方面加强合作。斯巴两国总统会晤后签署了四个合作协议。斯里兰卡与孟加拉国的双边合作基础也在不断夯实。斯里拉卡已成为继美国和韩国后在孟加拉国的第三大投资国,主要涉及的领域包括皮革、成衣和化学制品。虽然两国的贸易量仅有1900万美元,但增长空间大、人员往来逐渐增多。

(三)南亚各国与中国的经贸往来重现高速增长趋势

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与南亚国家贸易出现下滑,2009年中国与南亚国家的贸易进出口额只有570.52亿美元,比2008年的657.01亿美元减少了13.16%,其中中国与印度的进出口贸易下降幅度达到-16.2%。进入2010年,随着中印两个大国经济的迅速复苏和趋稳,双方以中印建交60年为契机,加强高层领导互访和经贸往来,在多个领域展开了合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印度共和国商工部联合经济工作组关于扩大贸易和经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印经贸往来呈现不断上升势头。12月15日,总理对印度进行正式访问推动务实合作。两国决定建立中印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和首席执行官论坛,争取实现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的目标,进一步拓展投资、高科技、能源等领域合作,将中印关系推向了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10年1~12月,中印双边贸易额达617.6亿美元,同比增长42.4%。其中,中国对印出口409.19亿美元,增长38%,自印进口208.41亿美元,增长51.8%。

12月17日,国务院总理对巴基斯坦进行正式访问,以巩固相互间的友谊、深化合作,支持巴基斯坦灾后重建。19日,中国和巴基斯坦在伊斯兰堡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联合声明》。双方同意,加强战略协调,推进务实合作,携手应对挑战,促进共同发展。双方同意重点加强在基础设施、能源、农业领域的合作。全面扩大文化、体育等人文领域交流与合作,深化两国大学、智库、学术机构、新闻媒体、影视等方面的广泛交流。双方还签署了文化、交通、经济援助、媒体、金融、能源领域共12项合作文件。2010年1~12月,中巴贸易总额为87亿美元,与2009年同期相比增长28%。其中,中国对巴出口69.38亿美元,同比增长25.5%;进口17.29亿美元,增长42.55%。

与此同时,中国与其他南亚国家的经贸往来也均恢复了以往的高速增长势头。截止到2010年10月,中国与南亚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就实现了877.01亿美元,超过了2009年全年的贸易总额,也比2009年同期增长48.5%,实现了高速增长。其中与孟加拉国、尼泊尔、马尔代夫3国的进出口增长率都在50%以上,与尼泊尔和马尔代夫间的进出口增长率更是高达70%以上。

同时,云南省借助“桥头堡”建设的机遇,依靠区位优势,也不断谋求和推动云南与南亚各国间更加富有成效的合作,增强与南亚各国的经贸往来。2010年6月5日,以“世界经济复苏背景下的中国———南亚合作”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南亚商务论坛在昆明召开,会议探讨了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金融业和企业互惠合作等新的合作内容。8月29日至9月7日,云南省省长秦光荣率200多人组成的大规模代表团,前往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访问,开启了“南亚友好合作行”的进程,与3国近70位部长会见、会谈。围绕农业、商务、矿业、能源、旅游、文化教育等领域,与3国签署了14个合作交流文件,访问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开辟一条航线、开拓一方市场、达成一批成果、结交一批朋友、锁定一个方向”的“五个一”成果,为云南桥头堡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10年,云南与南亚各国的进出口实现了快速增长。1~12月云南与南亚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为93079.9万美元,比2009年同期增长72.1%,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6.96%。其中,出口额为76554万美元,增长93.8%,进口额为16526万美元,增长13.3%。在云南与南亚各国的贸易交往中,印度一直是云南最重要的贸易伙伴。1~12月,云南与印度的贸易进出口额为67782.8万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07%,比上年同期增长78.7%,在云南省的十大贸易伙伴中位列第四。1~12月,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阿富汗与云南贸易的往来也实现了快速增长。巴基斯坦与云南的进出口额达到了8334.6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82.0%;斯里兰卡与云南的进出口额达到了4369.0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7.2%;阿富汗与云南的进出口额达到了32.3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48.3%。

三、推动经济改革,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

2010/11年度,随着南亚各国陆续完成了政府选举,各国新任政府逐渐集中精力致力于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把发展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上来,从而各国都进一步加大经济改革开放的力度,出台各种刺激经济增长政策,南亚各国普遍走出世界金融危机的阴影,大多数国家的经济都得到了恢复。

(一)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普遍得到恢复,呈高速增长态势

1.印度经济重新步入快速增长轨道

2010年6月2日,印度中央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印度2009/10年财年实现GDP9700亿美元,比上一财年增长7.4%,高于上一财年6.7%的增长率,也高于此前印度中央统计局的2009/10年财年经济增长7.2%的预测。其中,农林渔业分别增长0.2%,10.6%和10.8%;矿产开采增长14%;制造及商业增长16.3%;宾馆、运输和通信增长12.4%[3]。进入2010/11财年,印度经济继续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一季度,印度GDP增长8.6%,二季度增长8.8%,成为3年来增长最快的季度。其中,农业产值15917.8亿卢比,同比增长2.8%,比上年同期的1.9%高出近一个百分点;工业产值23515.6亿卢比,增长11.4%;服务业产值74844.4亿卢比,增长9.4%。其中,制造业增长12.4%,贸易、酒店、运输和通讯业增长12.2%,采矿业增长8.9%。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印度国内需求旺盛,进出口形势逐渐改善。2009/10财年,资本流入金额为536亿美元,是上一财年72亿美元的7.44倍。其中以境外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投资组合投资资金流入达324亿美元。外汇储备为2791亿美元,高于上一财年的2520亿美元;外债余额为2614亿美元;印度经常项目逆差为384亿美元,比上一财年增加97亿美元。2010/11财年上半年(4~9月),印度进出口总额为2701.25亿美元,同比增长29.2%。其中出口1036.47亿美元,同比增长28%;进口1664.78亿美元,同比增长29.9%。其中原油进口487.15亿美元,同比增长30%。贸易赤字628.31亿美元,上年同期为471.81亿美元。财政部长穆克吉乐观表示,2010/11财年印度经济将有望实现8.5%的增长目标[3]。世界银行等机构也认为尽管全球济复苏步伐迟缓,但印度经济依然充满活力,已重新步入高增长的轨道。

2.巴基斯坦经济显示复苏迹象

2009/10年度,巴基斯坦GDP增长率达到4.1%,超过了3.8%的政府预定目标,也远高于2008/09年度的1.2%[4](P1)。其中,农业增长率为2%,低于3.8%的预定目标(上一年度为4%)。农业中,种植业产量比上一年度下降0.4%,畜牧业增长4.1%,渔业增长1.4%,林业增长2.2%。种植业中棉花生产一枝独秀,产量增长高达7.4%,而稻米和小麦的产量分别下降1.0%和0.7%[4](P2)。工业部门产出比上一年度增长4.9%。其中,大型制造业增长4.4%,小型制造业增长7.5%。从产品看,汽车、橡胶、电器、机电产品的产出增长较大,钢铁、石油、糖、纸、纺织和化工等产品不同程度的下降[4](P41)。服务业产出增长为4.6%,高于上一年度的1.6%。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通讯业增长4.5%,批发和零售业增长5.1%,房地产增长3.5%,而金融保险业下降了3.6%[4](P2)。

2009/10年度,巴基斯坦进出口总额达540.9亿美元,同比增长3%;其中出口193.8亿美元,超额完成年度188.7亿美元的目标,同比增长9.6%;进口347.1亿美元,较上年348.2亿美元略有下降。贸易赤字由上一财年的171.3亿美元下降至153.3亿美元,同比下降10.5%。经常项目赤字从上年度的89.82亿美元减少至30.6亿美元,降幅高达65%[5]。

3.孟加拉国经济平稳增长

孟加拉国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基本保持着平稳的增长。2009/10财年,孟加拉国GDP增长率保持在5.7%的水平,仅比上一财年的6.2%略有下降,达到8940万美元。其中,工业增幅最大,达6.5%,服务业次之,达6.1%,农业为4.6%。进出口分别增长15.2%和12.2%,固定投资增长5.7%,私人消费增长6%,政府支出增长4%[6]。尤其是自2010年下半年起,孟加拉国进出口额出现大幅增长。2010/11财年第一季度孟加拉国进口同比增长42%,达69.15亿美元,货物出口总额达50.3亿美元,同比上涨29%。这表明全球经济衰退阴影在孟加拉国已逐步散去,企业家对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有所增加。孟加拉国的纺织、冷冻食品、黄麻、皮革等优势产业正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带动孟加拉国工农业发展和GDP增长的主力军。

4.斯里兰卡经济全面复苏和振兴

2009年,斯里拉卡GDP总额达4.825万亿卢比,①实际增长率为3.5%。2010年上半年,经济开始出现全面复苏和增长,增速高达7.8%,而2009年同期仅为1.9%。三大产业的增长率分别为7.2%、8.0%和7.8%[7](P2)。农业中,稻米、茶、小型经济作物和渔业增势良好;工业中,采矿、制造业、电力、天然气、水供应、建筑业、食品和饮料业增长显著;服务业中,国内外贸易、交通、旅游和金融业有明显增长。

2010年出现这样的高增长主要归因于和平时代的到来、商业信心的增长、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全球经济复苏。随着国家财政趋好,政府税收增加,投资者信心增强。2009年国家总投资占GDP的24.5%,预计2010年还会提高3个左右的百分点。2010年1~8月,贸易出现回暖迹象,出口增长10.8%,达到50.4亿美元;进口增长36.9%,达到86.7亿美元。海外汇款继续成为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来源。2010年1~8月海外汇款增长12.8%,达到24.79亿美元。随着金融机构入驻东部和北部地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五期贷款到账和第三期主权债券的发行,斯里兰卡的国际收支平衡在2010年10月中旬出现盈余。

5.其他南亚国家经济发展也正在逐渐恢复中

尼泊尔受制于制宪会议内党派纷争,经济发展近几年来一直不太高,但在2009/10财政年度,尼泊尔的GDP增幅仍然达到了4.9%,GDP总量为83.9亿美元(991316百万卢比),人均GDP达488美元(36411卢比)。只是高达8.3%的通胀率,对2009/10财年GDP增长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不丹新政府执政后,加大了经济改革的力度,2010年正式颁布了经济改革政策,经济发展形势也正在逐渐恢复。作为不丹主要产业支柱的水电产能与收入也快速增加。2009/10财年不丹GDP增长率从2008/09财年的5%上升到7.4%。2010年6月,塔拉、楚卡与库瑞楚电站产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1~6月增加了12.3%,相应地,水电出口收入达到11亿努,比2009年同期增长11.9%;国内电力销售总计8610万努,比上年同期增长了8.6%。

旅游业作为马尔代夫经济的支柱,在遭受金融危机的打击后,于2009年年末开始复苏,旅游人数较预期有所增加,渐渐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继续为马尔代夫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财政状况有所好转,国际储备明显增加。预计2010年②(按1995年的不变价计算)GDP约为106.64亿拉菲亚,较2009年的103.13亿拉菲亚增长3.4%。

大量的降雨使得阿富汗的农业喜获丰收,小麦的产量几乎翻了一番,战火不断的阿富汗也由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大量外资投入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拉动,2009/10年的GDP(不含鸦片生产)也有望保持15%以上的增速[8](P11)。各产业部门也正在稳步恢复发展中。

(二)南亚各国为促进经济发展所作的努力

1.印度央行收紧货币政策,政府新预算重在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推进经济改革进程

2010年印度的通胀指数一直在官方目标以上运行。基于基准批发价格指数的通胀率1月份初值为8.56%,2月份为9.89%,4月为9.6%,5月为10.16%,接近17个月以来最高。6月底,政府宣布放开汽油价格并调升其他燃料价格后,国内通货膨胀上升压力和高通胀预期使总理辛格受到反对党的强烈批评,甚至引起了数百万名工人发起全国性的罢工,抗议物价的上涨。印度央行就此实行了一系列的货币紧缩政策。到11月2日,央行已连续六次加息,在一年内把回购利率和反向回购利率累计分别上调了1.5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以控制通货膨胀,维持当前的经济增速。而为了促进经济更快发展,2010/11财年,新预算将保持财政稳定作为新财年的首要任务,提出将2010/11财年的财政赤字下降到占GDP的5.5%。为此,新预算更注重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率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在新预算支出中,计划支出1.74万亿卢比发展基础设施,占总计划支出3.73万亿的46%,是各项支出中最大的一项。其中,仅用于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的支出约4300亿卢比[9]。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新预算还宣布进行若干经济改革[10],包括调整外商直接投资政策;向私营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颁发新的金融许可;实施与市场挂钩的化肥补贴改革;设立煤炭发展监督委员会;设立金融稳定和发展委员会;以降低直接税、提高间接税为基本方针,调整部分税收政策等。政府希望经济改革的推进可以进一步扩大消费,抑制通货膨胀,逐步取消经济刺激计划,使新财年的经济发展更为稳定健康。

2.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积极应对能源危机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2010年,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能源紧缺问题始终是制约两国生产恢复发展的瓶颈。在巴基斯坦工业重镇拉合尔市,由于每天至少停电5~6小时,企业只能依靠自备的发电机维持生产(每小时要消耗燃油50升),造成出口型企业生产成本上升15%左右。而且,油价不断攀升使企业更加不堪重负。在孟加拉国的出口加工区,由于天然气供应紧张而出现停产;能源危机甚至导致孟加拉国2010年FDI显著下降。电力供应不足至少每年造成孟加拉国的GDP增幅减少两个百分点。为应对能源危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都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政策。

巴基斯坦政府在2010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吸引外资开发国内能源,以此带动国内外对巴油气上游企业的投资,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二是重点开发水电,以克服电力短缺问题。三是发展可替代能源。巴议会5月通过了《2010年可替代能源发展委员会(AEDB)法案》,以加速通过发展可替代和可再生能源来实现本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孟加拉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对策,不仅对电力与天然气行业的补贴日益增加,还新批了若干个昂贵的柴油和燃油发电厂。哈西娜政府执政以来,已经开始着手新建30个电站项目,目前有3个已经完工。11月,总理哈西娜表示,政府还将启动10多个新电站项目的建设。到2013年,孟加拉国全国发电量将增加7000兆瓦,届时可彻底解决电荒问题。

3.不丹经济改革政策正式出台

2010年,不丹正式颁布了经济政策发展文件(EDP)。文件把能源和旅游业作为推进改革的重要部门,以进一步提升这两个产业在不丹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加大了采矿业和建筑业的改革开放力度;更加注重工业领域的改革;改善贸易、投资环境,制订了新的外国投资规定。经济政策发展文件标志着不丹经济改革正式启动,为不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为宽松和稳定的环境。

4.马尔代夫实施积极的经济调整计划

为稳定国内经济,促进公共财政的可持续发展,马尔代夫政府实施了积极的经济调整计划。包括:缩减公共支出和控制财政预算;制定激励措施,强化私有部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政府将有选择性地进行部分国营企业私有化;自2011年1月1日开始,对各种货物销售和服务行为征收3.5%的税收;吸引国内外私有企业的投资;对北部和南部地区海港的货物进口税降低30%,减少马累商务港的压力;积极促进,刺激农业增长。

5.斯里兰卡北部经济重建进程顺利

自2009年5月内战结束后,斯政府一方面为流离失所的难民重建家园,一方面制定了名为“北部春天”(VadakkinVasantham)、为期3年的中期社会经济复兴计划。该计划于2010年正式启动,配置资金总额为2950亿卢比,重点扶持领域包括医疗、教育、住房、电力、供水、卫生、农业以及制造业。除此以外,配套实施的项目还包括减贫、社会保障网建设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贷款项目的总金额为30亿卢比,贷款期和宽限期分别为5年和6个月。根据中央银行的贷款记录统计,已登记了共计18亿卢比和9000项贷款申请,其中10亿卢比已经发放。金融分支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开设起来,成为北部经济复兴最重要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