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经济对民航业影响

时间:2022-02-28 03:56:00

国际政治经济对民航业影响

当前,中国民航正处于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

作为全球化运输的主要方式,我国航空业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在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如何保持我国航空业的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航空运输企业是航空业的基础与生产经营的核心。保持航空运输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实现民航强国战略的现实基础。需要科学、客观地研判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对中国航空运输业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前瞻性的对策建议,利用产业政策,扶持和引导航空运输企业走稳健发展道路,最终实现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本文首先对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对中国民航业影响的路径及大小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促进我国航空运输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对中国民航业的影响

进入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中国制造业经济总体保持增长态势,增速加快。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4%,这是自2009年3月以来,该指数已连续二十五个月位于临界点(50%)以上的扩张区间。在宏观基本面积极向好带动下,国内航空运输需求保持平稳增长,一季度国内运量同比累计增长7.9%。预期伴随国家紧缩性货币政策见效,通货膨胀风险将降低,中国经济将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与此适应的国内航空运输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并继续成为支撑民航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同期,世界经济仍处于缓慢复苏阶段。

进入2011年,受自然灾害、国际金融形势不稳定、地区战乱等等因素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动荡加剧。具体看,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的变化主要从航空市场需求与运输成本两方面影响航空运输企业经营的稳健性。

(一)动荡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直接影响国际航空运输需求

当前,世界不稳定因素增多,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更趋复杂,直接导致国际航空运输需求下降,国际运量增长受限。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统计,2月份国际旅客周转量同比增长6.0%,国际货邮周转量同比仅增长2.3%,相比1月份增速分别下降2.4和6.4个百分点。3月份,我国航空运输企业国际周转量也仅增长2.6%,近40个国际定期航班(1个往返航班计算为1班)取消,国际航空运输市场开发困难。

具体看,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从以下几点影响我国国际航空市场需求:

1.日本地震短期内将影响国际航空需求

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报告,灾难对日本国内航线市场冲击最大。

对中国航空运输企业而言,中日航线上的旅客运量占整个国际旅客运量的32.5%(2010年),货邮运量占整个国际货邮运量的11.0%,航线收入则占整个国际航线收入的23%。

根据民航局运输司统计,自2011年3月12日日本地震爆发至3月31日,我国航空运输企业已取消多个中日航线定期航班,预计我国航空运输企业减少国际旅客运输量近11万人。中期看,客运方面,受地震和核事故的影响,对日的商务和前往日本旅游的人数下降可能性较大,该区域航线的客运量将持续受到负面影响。货运方面,日本地震将影响中日进出口贸易,航空货运量也将受到冲击,但因我国航空运输企业承运份额较小(仅占中日航线货运总量的1/4),所受影响相对有限。

2.中东及北非战乱影响国际航空运输需求

今年1月份以来突尼斯、也门、利比亚、埃及等非洲和中东国家政局动荡,目前已经演变为北约主导的多国部队对利比亚划定禁飞区、实施军事打击,事态不断升温。地区局势不稳定直接造成中东、北非航空需求下降。据IATA最新统计,此次战乱直接导致

2月份国际航空运量下降1%。

此次战乱也影响了我国际航空运输需求。短期内,航空运输在圆满完成撤侨运输任务的同时(执飞91班包机、接回我同胞26240人),也因抽调运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区域运力投入。根据民航局运输司统计,自中东战乱爆发以来,我国航空运输企业已取消北京-开罗-北京航班定期航班34个,预计减少客运量近8000人。此次北非和中东的动荡对国际航空运输需求的长期影响,则要取决于利比亚战争局势的演变。

3.全球通货膨胀形势严峻

一季度,美欧经济均呈现改善态势,但同时世界主要国家均面临较大通货膨胀压力。在通胀压力持续加大形势下,以欧洲央行为首的各国央行重启加息,美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在不久的将来退出也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各国为应对全球通胀局面而实施的货币紧缩政策,一方面将令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形势变得更为严峻,另一方面势必影响美国经济复苏步伐,进而影响世界经济的稳定。作为中国两个重要的国际航空运输市场——中欧、中美两个市场均可能受到负面影响。这次的影响时间和深度很有可能超过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

4.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

2008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已升值接近12%。一方面,航空运输企业获得了可观的汇兑收益,减轻了实际的债务负担;另一方面,本币升值促进了中国境外旅行人数的增加。“十一五”期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9%,我国已成为全球第四大出境旅游国。另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已扩大到全球范围,人民币全球货币中地位显著提升,将有助于航空运输企业制定更有利于当地市场营销策略,有效改善航空公司外部经营环境。

但必须同时清醒地认识到:人民币的持续大幅升值将导致出口受到抑制,从而影响我国长期以来外向型经济的增长模式。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很可能要伴随一段较长时期的阵痛(今年一季度我国6年来首次出现季度贸易逆差),国内航空需求增长的稳定性也必然会因此而波动。随着美国加息周期的来临,未来人民币升值的空间会十分有限。航空公司获得的汇兑损益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身经营中的困难。在当前因利比亚局势与日本地震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形势下,如人民币小幅升值,将加大输入型通胀压力,引起国内经济不稳定。目前看,这种升值压力已经开始影响国内航空运输需求。

(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对油价影响巨大

此次日本地震、利比亚战乱等国际不稳定因素,均会直接影响世界石油供给水平,也成为近期国际油价飙升的重要因素。自2月份起,国际油价快速上升,4月份纽约商品交易所主力原油合约收于每桶110.30美元,突破每桶110美元,创造30个月来最高价位。目前来看,全球粮价、油价、美元指数、产油国局势动荡等因素之间可能形成恶性循环风险,油价上涨持续时间和幅度超预期的可能性均较大。

航油成本一直是运输成本的最大组成部分。2010年,新加坡航油离岸价格平均为90.1美元/桶,我国航油平均销售价格为5762元/吨,航油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重仍未超过30%,属于航空公司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当前,我国航油销售平均价格为7270元/吨,已接近2008年平均水平;如果未来国际油价持续维持在每桶100美元之上,2011年航油成本至少增加100亿,占整个运输成本比重将超过40%,这对一直以来国际航线盈利能力较差的航空运输企业而言,将构成更大经营压力。而在通过征收国内燃油附加费转移航油上涨成本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国内航空运输需求(见图1)。

综上,短期看,在国际航空运输市场需求不稳定、运输成本显著增大情况下,必会对我国国际航空运输经营形成较大压力;中期看,由于通货膨胀、经济转型等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国内航空运输市场需求,进而成为影响民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对策建议

(一)优化国内航空运输市场

国内航空运输市场一直是航空运输企业盈利最主要来源(2010年国内航线收入占总收入的75.8%)。从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经验看,在国际航空市场受较大影响下,如保证国内市场需求稳定增长,航空运输企业仍可保持良好盈利。因此,国内航空市场应是航空公司运营的“稳定器”。当前形势下,应从各个方面保障航空运输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盈利水平。具体可从加强运力调控、给予更多税收优惠、提高运行效率、促进有序竞争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首先,应适时进行运力调控。建议航空公司采取果断措施,根据国内航空运输需求变化,适时调整运力引进速度和运力结构,保持市场供需基本平衡。

其次,应减轻航空公司税费负担,免征或减征飞机引进的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减免采购发动机、飞机辅助动力系统、飞机起落架等高价格进口航材的关税和增值税,实行国际航线用油的退、免税政策,研究出台优惠税率政策,推进飞机租赁业务。

再次,应推动空域机制创新,提高运行效率。调整优化空域结构,实现空域相对集中管理,统一规划、完善全国航路航线网络,增大航路运行容量,优化协调飞行线路。

最后,应引导形成国内市场有序良性图1国内航油销售价与航油成本占比竞争格局。通过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加强运价监管、鼓励合作等方式,逐步避免“价格战”等恶性市场竞争,强化航空运输企业在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竞争优势。

(二)开拓国际航空运输市场

首先,鼓励航空运输企业积极开拓与新贸易格局相适应的国际航线。后危机时代,中国的迅速发展使其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地位更为凸显。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合作更加深入展开,将通过贸易、国际直接投资、金融、移民等各方面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在此过程中,将与这些国家之间形成更多的人流、物流,航空运输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新的贸易格局形成过程中,应鼓励我航空运输企业积极开辟向南美、非洲等地区新国际航线,增加新的盈利区域。

其次,合理引导企业联合重组。在国际航空市场竞争中,我国航空公司的规模明显偏小,无法形成竞争合力。可通过企业联合重组的方式,引导和推进行业以联合促发展,以整合聚能力,借此提升我国航空运输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水平,争取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形成“拳头”。

最后,应提高航空运输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效率。进一步完善国际航权分配与使用机制,规范国际航线市场准入与退出管理,在繁忙机场预留一定比例的时刻资源用于航空公司增加国际航线航班,对特殊远程国际航线给予政策补贴。

(三)开展航油的专项研究,建立稳定航油供应与成本的长效机制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研究报告,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增长导致全球石油消费增长加速,而由于供给约束、地缘政治等因素导致石油供给增长下降,二者之间的压力造成了石油稀缺,全球石油市场已经进入日益稀缺的时期,且这种稀缺性呈现小幅逐步加剧态势。作为航空公司不可替代的唯一燃料及最大成本项,航油价格将保持高位是大概率事件,保障航油供给也成为航空运输企业能否稳健经营的关键。

据此,首先建议中航油与三大航空公司尽快联合研究航油套保机制,保证能在一定程度上能锁定航油成本,最终形成稳定航油成本的长效机制;其次,建立完善的航油保障机制。建议合理布局和建设与航空运输集中区域相适应的成品油储运配送基地,加强重点机场航空油料的物流、存贮、加注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航油战略储备库;同时还需发展航油物流,稳定和优化航油供应渠道。最后,促进航油节约。加强空域规划,优化空域和航路航线结构,缩短飞行距离;进一步规范内部节油机制,有效激励飞行运行节油。

(四)增强航空运输企业自身盈利能力,降低负债率,降低财务风险

当前,在全球低利率环境及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对航空运输企业扩大机队规数据来源:民航统计年鉴、国航历年公布年报图2航空运输企业实际承受利率与资产负债率情况模、开拓国际市场、降低运输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极为有利。从目前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看,世界各国通货膨胀压力巨大,现有的低利率环境将难以为继,未来全球经济将进入新一轮升息周期,在航空运输企业负债规模不断扩大形势下,融资成本将显著上升(贷款利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航空运输企业利息支出将增加近50亿元,见图2)。

为降低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更需做到未雨绸缪。短期内,可通过更换结算货币、固定利率贷款等方式锁定部分融资成本。长期看,切实降低资产负债率,才是降低财务风险、保证航空运输企业稳健发展的长久之计。这就需要加强对航空运输企业飞机引进规划的合理性进行事前的评估,对航空公司融资的方式和规模加强监管。政策的目标应该强调航空运输企业通过其内生性盈利实现整体规模扩张,做到资产扩张规模与实际盈利水平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