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研究论文

时间:2022-09-29 03:35:00

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欠发达农村循环经济

[论文摘要]在我国西部、中部大部分地区,占大部分人口的农村区域,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等原因,目前还处于经济欠发达状况。但我们决不能再走粗放式开发、掠夺式发展的老路子。循环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应用为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农村社会的发展、农业经济的改善提供了一条很好的思路。如何应用循环经济的理论指导和进行实践,是本文研究和探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和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就是在这种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的情况下,我国的农业,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发展却一直维系着高劳动力投入、高水资源浪费,土地集约化程度利用较低的生产状态,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恶性循环。迫于环境与资源、人口的多重压力,党的十六大提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寻求新的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也就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恢复原始的自然财富。不光创造人造的财富,要把过去损坏的自然财富要把它修复,同时在新的未来增长当中,增加人造财富的透视,保护原始的自然财富,使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节约型转变。

循环经济就是在深刻认识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基础上,以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为目标,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手段,以市场经济机制为推动力,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经济上可行的前提下,实现资源效率最大化,污染排放和环境污染最小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本质上它是一种生态经济,它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方式,遵循其特有的运行规律,实现特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总体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可见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规范和运作途径,从而有可能根本消解长期存在的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

与其他相对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面临着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等共性问题,还存在着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特殊问题。因此,从共性与个性结合的角度研究实施新农村建设,是欠发达地区的一项现实选择。欠发达地区农村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许多共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农业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二是农业种植业结构虽然有较大变化,但农业内部结构档次仍然较低,农产品质量不高。三是农民收入水平虽有较大增长,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四是农村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但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较差。五是干部群众思想观念虽有更新,但仍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六是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与发达地区居民享受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过大等等。

由此决定了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大部分走的还是一条传统的粗放型增长的道路,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增长潜能已逼近其极限。而要在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三赢”,一方面就必须转变现有的农业生产中对化肥、农药、农用塑料薄膜等工业品的依赖度较大,忽视对有机肥、农业措施和生物防治使用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在推行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经营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使企业生产的原料及加工废弃物得到尽可能地完全利用。

推进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循环经济必须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挥农业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强化生态功能,实现了农业优质、高产、高效,达到了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使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增长与资源环境的保护协调同步。

一、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政府主导大循环

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形成各产业部门之间,在质上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在量上是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有机体。各系统内分别有产品产出,各系统之间通过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相互交换而互相衔接,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和闭合的生态产业网络,其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水平。搞好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而且在其将原材料充分利用之后,又将其所谓的废料作为有机肥料或者饲料培植地力、发展畜牧业,促成了农业的安全、生态、高效,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网络,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减少了污染的排放量。有再,循环经济之所以要政府推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均存在“外部性”问题,政府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就是弥补“市场失灵”。因此,要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严格市场“准入”。只有通过法律法规的强制和经济激励的双向“胁迫”,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真正有推动力。换言之,只有形成有效的机制,循环经济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发展。

二、利用市场机制调动企业构建自身小循环

利用市场机制,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发展循环经济没有固定模式。要因地制宜,创造性发挥聪明才智,通过物质代谢或共生延伸产业链。例如,从设计开始,按照生态工业理念或“零排放”思想设计工业园区;或对一个企业可以变成“原料”的废物进行产业共生;或有一快可供开发形成具有产业联系的地区,或根据物质和能量出发进行产业联网,或对一个园区进行再设计等,这些都是循环经济的实现形式。发展循环经济,本质上是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安排经济活动。自然要素的循环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因此,政府应当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如税收减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使之有利可图。企业从清洁生产、绿色管理和"零消耗"、"零污染"抓起,实施"物料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使一种产品产生的废物成为另一个产品形成的原料,根据不同的对象建立水循环、原材料多层利用和循环使用、节能和能源的重复利用、"三废"的控制与综合利用等良性循环系统。比如张家口坝上地域发挥其日照充分、无霜期短的条件大面积种植土豆、甜菜等经济作物,企业用榨糖、生产淀粉后的废渣用来生产哮母,农户再用生产后的废渣发展奶牛养殖业,用牛的排泄物肥田,完成了“物料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的目标。

三、建立乡村循环经济模式

农作物秸秆喂牲畜→牲畜粪便变成沼气→沼气液还田施肥;猪粪高温发酵后的肥水养鱼→养过鱼的水浇灌农作物→农作物的秸秆再用来饲养牲畜……这是农村资源再利用的典型的"循环经济"。由于很好地利用了相互循环的"生物链",不仅降低了成本、支出,而且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使农产品符合无公害生产标准,质优价高。把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把循环经济的理念积极运用到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实践中,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乡镇工业产生的废弃物充分利用起来,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进行循环利用、多次利用、不断升值,就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建立”家庭绿岛”式的庭院式微循环

庭院经济的本质是生命物质通过共生循环实现再生产,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物质资源经历自然循环——线性流动——循环流动阶段,目前进入循环流动的阶段,发展成庭院循环经济。遵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庭院循环经济包括三个主要内容:一是利用农业生物共生循环规律,减少资源消耗,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二是发展资源再生,实现资源再循环、再利用;三是资源的有效利用、自我净化、自我平衡,实现清洁生产。在农村应建立和推广生态经济型家庭经济,例如,以生物食物链为平台,构建以"种养加"和沼气为链条的微型循环经济,解决厕所卫生、畜圈卫生、秸秆气化、排除污染、庭院绿化和利用太阳能、风能等一系列问题。从大量成功的经验看,大力发展沼气是个中心环节,它的前端可以促进农业向畜牧业转化,它的后端能够促进农村能源结构的改变,并且增加高效有机肥。这本身又构成一个小型的产业链条,既清洁,又增收。公务员之家

在以上4个层次中,大循环是大局,小循环是重点。抓住了企业便可牵住整个循环经济的牛鼻子。在农村,农户家庭的微循环格外突出,是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根基。

欠发达地区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都要立足和建立在循环经济的基础之上。绝对不能再走过去那种粗放式生产、掠夺式经营,先破坏、再治理的老路上来。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调动好企业、农户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走出一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彭树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释义.《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6期

[2]《发达地区县域经济与“三农”问题研究》.2004年山东省委党校系统科研项目

[3]张根生:《农村全面小康社会解读》.海天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