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物流发展策略探析

时间:2022-12-07 02:56:07

港口物流发展策略探析

一、福州港口物流发展的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福州港从一靠泊能力不过5000吨级、吞吐量不足80万吨、设施简陋的河口小港,发展成为河口港和海港共同发展的大型港口,货物吞吐量呈稳步增长趋势。2013年1-11月福州港共完成货物吞吐量1.17亿吨,超2012年全年总量(1.14亿吨),比增13.6%;2014年11月福州港口当年初累计完成13097万吨,当月完成1219万吨,累计为去年同期111.8%。2014年1-11月每月货物吞吐量都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

二、福州港口物流发展中的问题

1.港口规模有待提升,经济腹地拓展受限

虽然福州港经2011年的整合后升级为“一港九区”,港口规模和层次有了跨越式的提升,但与我国东南沿海周边港口相比,港口总体规模仍较小,如集装箱泊位不足,码头靠泊能力偏小,尚不能适应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同时,新整合后的福州港腹地虽有了一定的延伸和拓展,但仍三面受敌,北受温州港、宁波-舟山港的限制,南受厦门港,泉州港以及新兴崛起的湄洲湾港发展的威胁,西受长三角、珠三角港口群竞争的压制。此外,受福建内陆地理交通状况的影响,特别是武夷山脉的阻隔,再加上港口集疏运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善,这些都限制了福州港口经济腹地深度和广度的拓展。

2.物流信息共享不顺畅,物流标准化有待完善

福州港口物流,特别是货物的集疏运涉及到的参与方(船公司、货代、堆场、集卡、仓储等公司及管理部门)数量众多,业务操作的完成需要相关方的数据信息共享,但是由于各个参与方市场地位不同以及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如不同企业所使用的管理软件、数据标准和业务操作流程各不相同,导致业务操作过程中的物流信息共享并不是很顺畅,这也间接导致码头装卸、后方仓储及中转运输脱节的现象时有出现,直接影响到福州港口物流的速度和效率。此外,福州港口的物流标准化程度较低。目前,福州港口货物的运输、仓储和装卸等环节仍然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如托盘的尺寸、卡车的大小、仓库货架的规格,各企业所采用的标准各不相同,从而导致在物流运作过程中无法实现自动的无缝衔接和处理,严重影响了港口物流的整体运作效率。

3.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据中国物流新闻网报道,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物流人才缺口达600万,福州港口物流发展快速,急需大批高素质的港口物流人才。福州港口物流方面的人才供求矛盾非常突出,特别是战略型和创新型人才严重短缺。虽然我省有很多高校开设物流及其相关专业,但其师资、教材、实验条件都并不十分成熟,导致许多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不强,无法快速适应物流岗位的要求。此外,现有的物流培训和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仍无法填补福州港口对复合型应用人才需求的缺口,尤其是集贸易、金融、港航物流、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信息技术等多种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物流应用型人才。

三、福州港口物流发展对策探析

1.推进陆地港发展,拓展福州港经济腹地

加快公路、铁路等陆路通道建设,逐步完善省会陆路交通网络,在省内和江西、湖南等地规划建设2~3个布局合理、辐射力强、定位明确、通关便捷、服务高效,与福州港口对接紧密的陆地港,增强我省港口在内陆省份的揽货能力,为福州港口进一步拓展经济腹地创造条件。同时,进一步完善向莆铁路支线的建设,充分发挥向莆铁路的货运功能,从根本上解决福州港连接向莆铁路的问题;制定并争取陆地港投资、建设、投产运营的相关优惠政策,加快福州港对应陆地港的发展,以助推福州港经济腹地的拓展。

2.借力“互联网+”,打造智慧福州港

为了推动福州港口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可在我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融入“互联网+”思维,借鉴青岛港等港口的成功经验,建立政府、海关、国检、船公司、货代、企业等多方的EDI共享平台,为港口物流运营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同时依托福州港口物流链,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构建港口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生态圈,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全港区的信息化水平,加快福州港融入以物联网和大数据为代表的“互联网+港口物流”新时代的步伐,打造一个会“自动思考”的智慧福州港。

3.培养基于能力导向的港口物流人才

建议福州相关高校在港口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同时也要加强实践环节的锻炼,特别是加强现场实习和实践经验的累积,如可在相关港口企业设立实践基地供学生实践学习。除高校培养以外,还应该采取长期培养、短期培训、在职培训和国外引进等多种形式,有意识地选送一些高素质人才到大学,研究机构以及国外一些高水平的港口物流教育机构进行学习深造,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基于能力导向的高素质应用型港口物流管理和技术人才。

作者:林桂珠 单位: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