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内涵及价值

时间:2022-03-12 09:16:2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内涵及价值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传统计划经济的扬弃。作为一种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构过程中,它所需要注入的伦理道德及其在运行过程中所体现的道德原则与计划经济有着根本不同,要了解市场经济的道德内涵,我们就从对市场经济特征和市场经济道德性层面的分析入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在经济资源的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形式,它有如下几方面主要特征:第一,市场主体的自主性。市场主体是指在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最基本的主体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是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这样的企业既是利益的主体,又是经营和投资的主体。在市场中,主体必须首先自主学习经营理念,其次自主开拓市场和产品,完善企业制度等等。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市场主体的主体性地位和价值都会日益明显的体现出来。因此,市场经济并不是简单地一味去强调利己和自利,而是在坚持主体自主性和价值性上,促进市场经济经济发展的方式的改革和完善。第二,市场关系的平等性。马克思指出:“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在市场经济关系中,参加交换的各经济主体在身份上是平等的,不受任何行政的、财产的、宗法的特权和其他社会特权的强制作用。根据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要求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交往中,权利平等和机会均等,而这为人们的经济活动提供了客观的价值尺度。正如经济学家刘伟所说:“平等是社会主义的灵魂,市场经济的宗旨与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并行不悖的。”因此,经济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坚持交易双方独立和平等,可以使交易双方摆脱对物的绝对依赖。第三,市场经济运行的契约性。市场经济是一种契约经济,市场经济中的一切关系都是契约关系。市场经济是自主经济,同时又是一种规范的有序性经济。在经济活动中,市场主体不是随心所欲的活动,而是必须默守契约,讲信用,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从而确保市场经济运行的有序性。这种默守契约和遵从规则仅靠经济活动主体的自觉是不够的,还必须纳入法律的轨道,形成刚性约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又把市场经济看成是法制经济。根据以上对市场经济特征的分析,我个人认为,市场经济的道德主要有如下内涵:首先,市场经济有其内在的道德必然性,它的建立和发展更新了人们的道德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必然性是一种内在价值诉求,并体现在市场经济自身的价值发展中。比如说独立自主的主体意识和责任精神等等,都随着在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而成为社会普遍化的道德观念。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受利益的引导和激励,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强调利己性。但同时,市场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以他人和社会为对象,强调经济活动的社会性,其行为目的包含了其商品的使用价值能否实现。另一方面,市场交易主体的平等性,在让渡给他人商品使用价值的同时,需考虑商品价值的实现,这就需要,交易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寻求共同利益纽带。由此可见,市场经济不仅是利己的,也是可以利他的。而这也是经济活动内在道德性的体现。其次,市场经济有其内在的道德价值取向。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人类生活实践的经济方式,从根本上说理应是为全社会而造福的。在历史中,经济主体依据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从其内在的道德价值取向出发,开展经济活动为多数人或是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这种经济服务包涵着一种市场经济内在道德价值取向。就此而言,市场经济的道德价值取向必须是符合人类历史规律和社会的价值目标,经济活动必须以此为目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由此观之,市场经济本身内涵一种道德价值取向,并把这以道德价值取向融入到经济体制的建设中去,形成一定的道德价值取向,从而进行市场经济内在道德的选择。最后,市场经济的运行有其内在的道德机制。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大量的交换关系,而这些交换关系关涉于经济秩序的建设。在长期的历史交往中,这种交换关系被经济主体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活动,构建成了一种稳固的市场关系网络。随着经济活动结构化和功能化态势的出现,这一市场关系网络形成了一种经济秩序和经济制度,相应地形成了一定的道德规范体系。由此可见,交换关系和道德同样都是一种客观关系,但是道德包含更多的是反思和超越。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秩序可以延伸到它所需要的道德的机制。正如等价交换是一个经济规则,然而诚实守信却是它的伦理前提。所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道德机制就包括市场经济运行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综上所述,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秩序,它自身必然蕴涵着一定的道德性,这种道德性渗透于市场经济的方方面面。要想理解其内涵,只有将经济与道德两者融合。只有这样去理解,从而才能理解所谓的真正的市场经济道德之维。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内涵特征

社会主义经济的道德内涵所体现的道德特征必然会触及人们的利益神经,因而,要根据社会主义经济道德内涵表现出来的特征,对经济发展活动作出道德评价,遵循相关基本原则,建立完善的规范体系。(一)客观特征———经济行为的道德诉求。经济行为是一种直接以经济利益为目的,以金钱价值为媒介的现实活动,但经济行为除了需要经济条件的支持,还需要有道德条件的支持。原因在于,经济行为不仅是一个纯粹的投入产出问题,还是一个内含深刻道德性的问题。所以说,经济行为一定是内涵道德性的经济行为。“首先,所有经济行为都是行为主体的价值取向的一种表态方式;其次,经济行为一定是人的群体行为,其行为方式和特性一定受制于人的素质和人际利益关系的协调原则和效益,这客观上也是评价人们经济行为过程和经济成就的重要内容和依据;再次,就是作为物质的存在形式的经济成果,它也是精神化了的物。”也就是说,道德意识会对具体的经济行为产生自然而然的制约;同时,人们的道德目光也会对经济行为的动机、过程和目的进行审视。经济发展活动都是在特定的经济制度下进行的,而在一定道德基础上建立的经济制度都会受到来自自身和外部道德的审视,这就要求人们对其经济活动进行道德的辩护。从历史上看,在19世纪和20世纪,资本主义的大发展,是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学家的努力研究的结果,甚至有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完全是亚当•斯密个人的“一个极端重要的胜利:他把在竞争条件下个人追求私利的行为的系统分析置于经济学的中心地位上。”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道德支撑点被斯密所点破,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此为基础,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同时,这一论述也清楚地表明,经济制度需要道德制度的支持,一方面是经济制度的确立须以一定的道德理想为支撑,另一方面经济制度的发展也需要形成一种与经济制度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以便经得起社会发展理想的道德审视。(二)现实特征———澄清经济活动中对道德的模糊认识。当前,由于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框架的是市场经济确立后,出现了处于更为复杂的利益关系之中的各种不同的利益主体,也由于对外开放使得大量西方的价值观、道德观“蜂拥而入”,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尚未建立,旧的道德规范又对新的经济活动无法制约,使得我国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道德价值观上的复杂多元趋势。20世纪后半期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更加强化了这一趋势。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各民族、各地区、各群体的文化相互对话和交流,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和必然趋势。传统的、现代的、东方的、西方的,各种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都在同一个历史平台上公开表达,彼此交流、碰撞,在客观上增加了个体价值目标的选择自由度,促进了不同的群体或个体的价值主体性的张扬。正如我国当代市场经济价值取向表达的多元化,说明我国社会的价值包含和文明的程度越来越高,各种市场主体的地位得到应有的尊重,各种市场主体完全拥有自己认可价值观的权利,这是进步的表现。同时,各种道德价值观念的碰撞,也导致了道德标准的紊乱和思想的困惑。由此可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就必须彰显市场经济道德内涵,形成主流道德价值观,以避免有关经济活动的道德评价标准的模糊和道德思维的混乱,而且直接影响经济发展行为的坚定性。(三)理论特征———经济活动与道德发生的一致性。经济是道德的基础,经济活动是道德发生的条件,而道德对于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及其健康发展也有极大的影响。道德规定着经济发展的目标,是经济活动的内在动力。道德的提高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道德的规范性也保证了利益的合理化,使利益得到根本的满足和实现。具体说来,一方面,经济活动是道德生发的基础和源泉。恩格斯指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因此,随着经济关系的变化,我们的经济活动必须适应与这一变化相适应的新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另一方面,道德对经济活动具有能动作用。经济与道德的关系是一种辩证的和互动的关系,即经济本身内涵道德,道德对经济具有促进作用。这启发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建构新的道德范式,突破原有的道德范式,以新的道德规范对新的经济活动以理论的规导和行为的促进,从而使市场经济运行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向前发展。目前经济领域的一些犯罪,除了有些人不懂法,知法犯法,钻法律的空子外,根本原因还在于诚信的缺失。由此可见,经济与道德是共生共存,相辅相成,无法分割的。经济活动与道德发生是一体两面,无法分割的,两者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经济活动与道德生发的过程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过程,前者需要后者的认同和支持,后者要求有前者的依托和推动。因此,经济活动和道德发生的一致性就成了我们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内涵的认识前提或理论特征。

三、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道德调节的现实价值

道德力量的作用和调节,影响着经济体制的运行和发展,并对市场上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形成一定的资源配置机制。厉以宁在《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中指出:“习惯与道德调节定义为介于无形之手(市场调节)和有形之手(政府调节)之间的第三只手,并断言,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由于习惯与道德调节起主要作用的非交易领域内的活动有可能不断增多,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也将越来越突出。”那么在市场经济运行中道德调节有哪些现实价值?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道德调节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经济活动虽然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但其活动的主体是人,因此这种物与物的关系体现着人与人的关系,这种物的运动却凝聚着人的知识素养、劳动技能和劳动态度。从表面上看,经济活动是生分交费的问题,但其实质是经济活动主体对本质力量的展示和价值追求,因此市场经济发展本身需有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体现在经济活动中人们对道德价值的追求,即经济活动需要道德的动力。因此经济活动不仅要实现自身的利益,还要在经济活动中去实现经济主体的道德价值和信念。可见,一位有道德责任感的“儒商”显得容易成功。由此可见,道德调节通过道德信念、道德原则来影响社会经济生活,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着精神动力。第二,道德调节可以降低市场经济交易成本。交易活动是人类在经济活动中,获取有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它同生产活动一样,都具有一般性,即交易活动普遍存在于人类经济活动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所以,交易成本是人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经济活动关系中而产生的成本。按照以上对交易成本的定义,交易成本又可以被看作是各类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的运行成本,即经济体制运行成本。而道德是用来协调、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道德规则可以规范人们的交往和经济行为,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例如,作为伦理道德形式之一的企业文化,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降低企业交易的成本。第三,道德调节可以促进市场规则发挥更大的作用。市场经济是一种规范经济和法制经济,它的健康运行需要市场规则发挥积极作用,形成一种良好的市场秩序。现阶段,我们对市场经济市场规则的认识是比较全面。市场规则被认为是政府规定的,被市场经济活动主体共同遵守的法律、规章和条例;他还被看做是协调利益关系和完善市场秩序的道德规范。前一种对市场规则的认识,是把市场规则看做一种强制手段,经济主体的道德调节是硬性的,发挥着市场规则构建支点的作用;后一种对市场规则的认识,是把市场规则看做道德规范,经济主体的道德调节是市场规则的构成内容之一,是市场经济的软着陆点。

总之,新时代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内涵及其彰显的当代价值,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成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实现。我们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构建一套作用于市场经济,有利于国家、民族、社会,又凸显时代精神和传统文化的道德价值体系及其相应的规范体系,促进社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诺兰.伦理学与现实生活[M].华夏出版社,1988

[2]刘伟.经济学导论[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3]王小锡.经济与伦理关系的不同视角[J].经济经纬,2003(3

作者:陈智 许洋毓 单位:哈尔滨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