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审计执行力提升内部经济质量

时间:2022-03-31 05:29:00

加强审计执行力提升内部经济质量

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审计工作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以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特殊审计形式。经过多年的实践,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制约、监督领导干部权力,促进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依法经营、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职责,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现笔者就目前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内部审计工作程序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做分析,并就如何增强依法、依规严格执行审计程序,从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谈几点认识。

一、经济责任审计程序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审计程序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主要作用是明确审计机构和人员在审计项目开始到结束应遵循的所有工作方式方法、步骤过程、顺序时限等。目前,国家制订了《审计法》、《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法律法规,在这个基础上又陆续出台了内部审计准则体系。针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国家先后制订下发了《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并在2006年1月国资委下发了国资发评价〔2006〕7号《关于印发<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中央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的要求和工作程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工作中还是存在执行不力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审计准备工作不充分、不细致

在工作中存在审计人员编制审计方案时草率、不严肃问题。例如:一是年度审计计划考虑不周、估计不充分,实际工作量与计划差距较大,工作无序;二是审计项目不编制审计工作实施方案,未能进一步落实审计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步骤、人员分工、完成时限、责任分工、审计重点等。或者是照搬照抄,或者凭头脑安排,甚至口头交办。导致审计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审计随意性较大;三是项目审计工作缺乏审前调查程序,审计计划不能准确把握审计重点和有效评估审计风险;四是个别项目有先审计后做方案的现象。

(二)审计实施阶段程序执行随意,控制不力

主要表现在审计实施方案与程序执行有两张皮的现象,执行审计程序不规范、不认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审计组不召开审计进点会、不组织学习讨论审计方案,审计工作盲目、无章;二是未能执行有效的程序全面了解被审计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目标、职工口碑、工作表现、任务完成情况;三是在现场审计中有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有时视时间、工作量等情况变化人为调整,甚至出现多审、少审、漏审,不按审计方案实施审计;四是审计过程记录不完整、不严肃,有少记、漏记现象,有的甚至只有结果、结论,没有审计过程记录;五是审计实施过程中对调整审计计划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项目发生的变化,不调整或不及时调整审计计划、方案内容,或是审计档案中缺少调整资料,不能完整反映审计项目工作轨迹,不利于审计项目事后调阅、评价和总结;六是现场取证资料不完整、不充分,取证手续不完善,对重大问题的审计事项缺乏必要的签字、盖章和审计说明,或者有事后补办现象;七是对审计定性处理失当,引用法律、法规依据欠妥;八是交换意见不规范、不充分、不严肃;九是文字表述不清楚,审计报告、审计记录、审计底稿以及被审计对象对审计报告的意见书表述不恰当、不规范;十是审计文档格式不统一,文书传递送达不规范,手续不全,或有事后补办现象;十一是档案整理不规范、不及时。

(三)报告内容不完善,评价不准确

按照国资委国资发评价〔2006〕7号文件精神,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任务是财务基础审计、企业绩效评价、经济责任评价。由于对政策学习不够,理解不深,在工作中有执行偏差,偏重于财务基础审计,没有将以上三个部分完全纳入进来,尤其是绩效评价和经济责任评价部分内容欠缺不完整。二、原因分析分析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不清,主要是内部审计工作领导干部自身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够,理解不透。尤其是对经济责任审计认识不到位,有些认为这项工作是给某人找问题的,畏难情绪严重,不管不问;有些认为这项工作只是形式,自身认识较低,轻描淡写;有些认识片面,抓不住重点和主流,斤斤计较,评价不准。其次是审计人员对于工作认识不足,得过且过。二是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达不到要求。审计工作不但具有专业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而且要求审计人员要具有丰富的经验、较强的判断能力和跨专业的综合素质,这项工作和其他工作从思维到实践都有明显的区别,目前审计人员基本素质与审计工作要求差距较大。三是由于现有的领导干部离任,仍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和偶然性,审计部门无法全面超前安排,工作往往处于被动,接受工作任务后,常因人员限制,审计组往往七拼八凑仓促上阵,抽调人员对于审计知识了解不够。四是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其他专项审计,有一些特殊要求,从审计程序以及内容上,国家都作了特别规范。审计人员学习不够,容易混同于其他项目的审计程序。五是审计力量不足,影响业务开展。目前各单位普遍存在专业骨干力量结构性缺员的问题,对专业人才的岗位主要以考虑专业管理工作为主,其次才是审计监督监察等队伍。

三、思路和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和加强:

(一)加强舆论宣传,创造良好审计氛围

要进一步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宣传和学习。通过学习和宣传让领导干部和企业职工正确认识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和意义,从思想上得到认同,改善审计工作环境和氛围,进而得到工作支持和配合,为严格执行经济责任审计程序打好基础。另外,要弘扬“依法、科学、文明、廉洁”的审计精神,坚持审务公开和定期回访等制度,树立并维护良好审计形象,切实提高审计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二)强化质量意识,加强审计质量管理

要坚持把审计质量作为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严格落实审计法规、准则和质量控制办法,逐步实现对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探索建立和完善审计项目审理制度和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推进审计制度化、规范化。

(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审计行为

要建立审计质量和风险控制制度,要按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制定出对本单位比较规范、完备、易操作的《经济责任审计实用操作指南》,对审计目标、作业标准、操作步骤、质量控制、审计责任以及审计风险控制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规范审计行为,控制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四)注重后续教育,提高审计队伍素质

要根据审计工作需要和人员具体情况,扎实搞好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另外,有选择性的培养后备审计干部,形成阶梯审计力量,不断让品质优秀、责任性强、业务精通、知识面广的人才充实到审计队伍中。

(五)重视审前准备,做好审计方案

要根据审计署6号令对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提出的具体要求,认真做好审前准备,科学确立审计方法,完善审计实施方案,合理确定审计重点,从而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审前准备阶段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要搞好审前调查。经济责任审计比传统财务审计范围更大,涉及面更宽,要翻阅相关法律、规章、批文、决定、报告、纪要等文件资料,还要以座谈询问等方式收集数据、掌握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上分析计算,全面掌握被审单位基本情况,为确定审计重点打好基础。其次要做好实施方案。经济责任审计是全面审计,要结合审前调查和以前年度审计情况,对项目审计计划中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和步骤以及业务分工等方面进一步细化,要注重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

(六)加强过程管理,把握审计重点

审计过程中对于工作任务要坚持高起点、严要求,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培养每个环节严格执行审计工作程序的意识,明确审计人员任务及责任,工作任务完成时间要求要具体。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审计计划、方案,突出审计重点,整体控制进度。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审计实施方案,工作任务节点控制,要坚持进行审前培训;坚持公布举报联系方式;坚持以座谈、谈话的方式与企业治理层、管理层、工会、职工沟通;坚持被审单位承诺制度;坚持审计工作日记制度;坚持审计组日例会制度;坚持三级复核制度;坚持现场审计总结制度;及时与被审单位沟通等。并充分运用成熟的审计软件,规范审计工作程序,降低审计工作程序执行过程中产生的风险。

(七)创新审计评价,明确经济责任

目前,经济责任审计之所以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关键还在于缺乏科学的责任界定方法和是非评价标准。我们应在审计评价中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创新评价方法,在评价时应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原则,严格区别前任责任和现任责任、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的关系,不能墨守成规,以旧的条条框框去界定是非,或用表面现象去评判得失。其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结合当地实际的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依据“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把握方向,科学评价。另外,评价内容要有重点。一是要关注经济指标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的应用。二是要突出内控制度的有效性评价。三是要重视任期内重大经济决策事项的可行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四是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要反映出领导干部经济管理能力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