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09-06 09:33:58

浅析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

1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

经济效益审计是由被审计单位授权于审计人员,按照相关法规和准则,运用专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对被审计项目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审计、监督、评价并提出改进的建议。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是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它最早是由美国提出,即“三E”。效率性审计,即审计单位管理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凸显出经济管理职能,有利于提升经济审计工作效率。由于效率审计是对货币计量单位与价值形式进行比较,因此,可以直接显现出经济价值情况,又被称为价值审计。效果性审计,就是明确经济审计目标,在完成审计目标的情况下,达到预期的审计效果。经济性审计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拓展,是内部审计机构对组织经营活动的经济性进行审查与评价,也是管理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经济性审计有利于对财务审计与内部审计进行有效的结合,提升综合审计工作效率与质量。

2经济效益审计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2.1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加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收购兼并浪潮不断兴起,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环境对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而经济效益审计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经济效益审计具有审计特有的内在功能,可以独立客观地评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可行性、健全性。并根据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审查被审计单位的组织机构设置是否合理,通过经济效益审计管理活动审查企业内部人员是否有“吃闲饭”对工作敷衍了事,效率低下的现象。审计人员并根据所发现的问题对审计单位的情况对症下药,增强企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不断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有效的实施经济效益审计有利于促进企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避免企业内部出现舞弊现象,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2.2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主要从事商品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型企业为例,其主要业务活动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的输入,完成品、半成品、服务等的输出。经济效益审计通过对这些业务来审查、评价被审计单位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是否合理、节约,并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有助于被审计单位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增加,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2.3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有利于促进其职能的提升

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职能包括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等职能,这些职能属于公司管理工具。现代审计工作不仅仅是对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进行监督,更重要的是对企业的生产、采购、决策以及营销方式进行审计和评估。通过不断拓展审计领域,延伸审计范围,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可以有效地完善经济效益审计内容,提升审计职能。

3我国经济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

3.1对经济效益审计的认识度不高

1991年年初,我国审计部门提出了,要将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逐步向检查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和经济效益方面延伸,并按照要求做出相应的审计评价,推动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的不断发展。这“两个延伸”的提出,标志我国审计正式步入专项经济效益审计试点工作阶段。到了2012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发展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经济效益审计工作进入全面发展阶段。然而我国企业内部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性,对审计的理念还停留在财务审计当中,传统审计理念的影响根深蒂固。我国现阶段企业内部的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纠错与防弊,没有从经济活动的效益性对企业经济审计进行分析与评价,企业内部也没有针对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审计进行深度的探讨与研究。所以审计工作在更多情况下是着眼于微观的经济效益审计,仅仅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计,而没有从宏观的角度去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虽然经济效益审计是现代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审计机构以及专业人士近几年利用各种方法和形式对我国的经济效益审计进行探讨和实践,社会各界人士也在提倡经济效益审计在企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但我国的审计法只是对财务财政收支、经济责任审计、内部审计以及外部审计有条文规定,对经济效益审计却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这就导致经济效益审计的开展并没有成熟的理论指引,经济效益审计的操作模式混乱,以至于经济效益审计的发展速度缓慢。

3.2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缺乏明确的专业指南

每个企业的运营标准与目标是不同的,所以衡量审计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标准很难达到统一,不同的企业应该采用不同的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体系,对企业的经济项目进行长远的监督与评价。但我国目前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审计评价标准体系,一方面我国企业内部在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时评价标准单一,没有注意到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弹性,所以我国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人员并没有根据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和标准,很多时候不能保证审计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指标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审计指标的合理性,也没有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这也是导致我国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体系不健全的一个重要原因。鉴于以上情况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应该明确经济效益审计体系,运用效益审计标准的具体方法,对企业的获取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评定。

3.3没有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后续追踪

后续追踪审计在我国企业内部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在实践中也制定了一些规定,但还是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完整的规章制度。我国的经济效益审计阶段分为准备阶段、审计阶段、报告阶段、后续阶段即追踪审计,企业内部在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时主要注重的是前三个经济效益审计而对后续审计的重视度却不高。一方面由于后续追踪审计需要很长的周期以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好多企并没有认识到后续追踪审计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企业内部只是在审计报告中体现审计意见和建议,而没有在某个项目完成一段时间后对审计意见及建议进行评价与分析,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前面的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事倍功半的效果。另一方面虽然有的企业有后续追踪审计,但只是形式上的追踪审计力度远远不够,对审计结果所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彻底的解决。因此,企业在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时重视后续追踪审计,不断提高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的质量。

3.4我国经济效益审计队伍不够专业

经济效益审计主要是对经济活动的效率性、效果性、经济性进行审计,具有较高的技术性,而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对财务收支方面的审计比较专业与熟练,对于经济效益审计方面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比较欠缺,专业知识过于老化,审计方法没有及时更新换代并不能很好的综合运用计算机工程、经济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评价与分析。所以需要审计人员加强经济效益审计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理论的探讨与实践,明确经济效益审计的目标,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深入探索经济效益审计,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

3.5我国企业内部缺乏审计风险的预防与评价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没有按照经济效益审计的要求和标准来进行审计而且在多数情况下,审计的操作方式也不规范,常常随意确定审计的具体目标和方法,审计报告的结果也没有及时报告,使得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结果和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的结果不一致,由于审计人的风险意识不够高,以及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核不认真,很多情况下会导致经济效益审计的结果不真实,因此也进一步的导致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大。所以我国企业内部应提高对审计风险的预防,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

综上所述,在企业经济审计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要重视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预防工作,及时建设专业素质较高的审计队伍,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后续追踪,保证可以提升企业审计工作效率与有效性,达到预期的发展目的。

作者:牟春荣 周赛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周艺.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现状及发展策略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5(12).

[2]区敏婷.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分析[J].财经界,2014(30).

[3]梁晓娜.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现状及完善路径探索[J].财会学习,2016(15).

[4]胡金平.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2015(36).

[5]毛雁.健全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体系的指标及对策[J].现代营销,2011(05).

[6]曹志民.油气田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综合评价分析[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3(01).

[7]丛树春.基于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06).

[8]杜宁.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现状及发展政策研究[J].商,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