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税行为影响商品价格的研究

时间:2022-05-15 10:44:26

计税行为影响商品价格的研究

文献综述

关于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形成机理及与企业计税行为相关性的研究,国内外的学者都进行过大量的研究与分析。(一)国外企业计税行为影响商品价格波动的研究文献综述TadahisaKoga(2004)[1]以71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结果表明以调整自身税负为目的的企业计税行为会对国内商品价格的波动产生传递效应。Auerbach(2005)[2]分析布什减税政策对企业计税行为的影响,这个分析出现了有趣的“副产品”———减税的动态绩效即可估计到的企业计税行为变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在动态绩效的减税过程中,政府可以预测大约有多少税收损失可以被商品价格的波动所补偿。WorldBank(2006)[3]用VECM模型进行的计量研究显示,在基础资源性商品的定价上,企业的计税行为对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较为有限。MarcoRossi(2006)[4]研究发现:企业计税行为对商品价格波动所产生的传递效应会持续一年甚至更久,且企业计税行为对生产者物价指数的影响要大于对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影响。Guellec&VanPottelsberghe(2007)[5]建立了一个研究税收变动对经济影响的一般均衡模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税制改革,给经济带来的影响,会通过企业计税行为变化对商品价格的扰动表现出来。Edward(2007)[6]选取了1996年至2006年间的美国主要商品期货的价格指数CRB,对企业计税行为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两者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OECD(2008)[7]认为,企业的计税行为对现货商品价格影响的经验证据是混合或模糊的,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企业计税行为放大了商品价格波动的观点。Newbery(2008)[8]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的逐步发展,传统用以影响商品定价的贸易政策的运用受到了很大的约束,而税收政策的影响则逐步增强。税收政策对企业计税行为的影响会很快传导到商品的定价上来,并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表现出来。Gerltry&Hubbard(2008)[9]从实证角度出发分析了企业税收负担和物价水平的相关性。Ripple(2009)[10]用EGARCH模型进行的实证检验发现,企业的计税行为与商品价格的波动具有密切的相关性。Culen&Gordon(2009)[11]构建了一个基本的经济模型。模型研究了企业计税行为变化所诱发的税源变动对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二)国内企业计税行为影响商品价格波动的研究文献综述马栓友(2006)建立了商品价格波动经济运行模型,对我国商品价格的波动形态与宏观经济的长期运动趋势、政府经济政策的效应进行了分析,得出商品价格变动、经济运行、财税政策三者之间存在一种特定的规律,并伴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任寿根(2007)通过建立一个半开放经济模型,分析了税收政策的变动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以及影响的动态机制。认为,就长期而言,税收政策的变动会对消费者价格水平和生产者价格水平都产生显著的影响,而其中生产者物价指数的弹性要大于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弹性;而从短期来看,税收政策的变化虽然对生产者物价指数和消费者物价指数都会产生影响,但影响程度各有不同,并且会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企业计税行为的干扰。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2008)围绕商品价格和企业投资、产出、税收等经济变量进行了一系列的计量分析,得出了企业投资增长是企业产出增加的根本原因,但并不是商品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而税收政策变化所引发的企业计税行为的变动则会导致商品价格波动的结论。夏杰长(2008)经统计检验发现,企业的计税行为与商品价格的波动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对比变化才是导致商品价格波动的基本因素。吴晓晖(2009)研究得到CPI与PPI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并且PPI变动一定会影响CPI的变动。李丽青(2009)运用ECM模型研究了企业税收负担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企业税收负担的增长是商品价格上升的重要原因,即企业以调整自身税收负担为目的的计税行为就必然会扰动商品价格。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课题组(2009)回顾了中国企业税收负担的变化过程,分析了中国现行税制税负水平、税收结构、主体税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经济增长和物价平稳的影响。樊丽明(2010)运用VEC模型研究了企业计税行为对商品价格的干扰效应,认为企业的计税行为对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是非随机性的,并且存在时滞。吴秀波(2010)通过对物价波动的研究得到从长期来看,商品价格水平的波动与国内企业税收负担的变化趋势是基本吻合的,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付伯颖(2010)研究认为企业税收负担变动与CPI的变化是非显性的弱相关。

研究方法和模型

商品价格的波动通常是用商品价格的方差或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以SD表示)来表示的。因为标准差可以反映商品价格变化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越大,就表示商品价格波动的幅度越大;反之,标准差越小,就表示商品价格波动的幅度越小。本文选择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priceindex,简称PPI),即PPI指数作为研究对象。因为从理论上来说,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物价波动将反映至最终产品的价格上,因此研究PPI的变动情况将有助于判断、分析商品价格的波动情况。本文依据经济学中的价值规律理论,通过对影响商品价格波动(Fluctuationsincommodityprices,以FICP表示)的因素因子进行分解,构建企业计税行为影响商品价格波动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在此框架下建立实证计量模型,从信息不确定的视角研究商品价格波动与企业计税行为的相关性。假设商品价格波动的模型为:FICPc=ξ0+ξ1FAc1+ξ2FAc2+…+ξnFAcn+γc(1)其中,FICPc表示商品价格波动的整体特征(Overallcharacteristics,以c表示);ξ为商品价格的敏感性系数;FAcu(u=1,2,…,n)表示对商品价格波动产生影响的各项因素(Factor,以FA表示);而γc则是随机干扰项,表示纯随机因素对商品价格波动产生的扰动。这样,PPI指数的标准差就可以用SDc来表示。根据传统的价值规律理论,商品的价格基本上准确地反映了商品内在价值有用的所有相关信息,因此商品价格的波动体现了市场基本面的相关信息。来自市场基本面的信息不确定性会引起商品价格的波动,而非基本面的因素也能推动商品价格的波动,如政府的政策、企业的行为和市场的惯性,这三个方面因素会直接导致商品价格的波动,特别是非随机性波动。这些所引发的商品价格非随机性波动(Non-randomfluctuationsincommodityprices,以NFICP表示)对于真实经济也会产生显著的反馈影响。有鉴于此,在本文的理论模型中,我们将上述三个因素效应作为解释变量,其中,政府的政策效应,我们主要考察的是税收政策(Taxpolicy,以TP表示),因为税收是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税收政策的变化会直接引起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我们选取了税率(Taxrate,以TR表示)和实际征收率(Theactuallevyrate,以ALR表示)作为替代指标;企业的行为效应,我们主要考察的是企业计税行为(Taxact,以TA表示),由于企业计税行为属于定性指标,无法观测,所以我们选取了可量化的替代指标———企业纳税额(Theamountoftax,以AT表示)和经营成交率(Businessturnoverrate,以BTR表示)。因为企业的纳税额大、经营成交率高,就意味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跃,也就说明企业对商品价格的认同,反之,则意味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平淡,也就说明企业对商品价格的否定;市场的惯性效应,我们主要考察的是市场中由当前商品价格波动与滞后商品价格波动的相关性所导致的波动集群(Volatilityclustering,以VC表示),即市场上商品价格波动存在着的涟漪效应,价格波动后面紧跟着的波动。我们选取了在商品价格波动模型中引入波动率的滞后变量,即标准差SDc的滞后一期至三期的值作为解释变量,以体现商品价格波动的涟漪特性。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将假设的商品价格波动模型(1)简化为商品价格非随机性波动模型:NFICPc=ξ0+ξ1TPc+ξ2TAc+ξ3VCc+γc(2)其中,NFICPc表示商品价格非随机性波动的整体特征;ξ为商品价格的敏感性系数;TPc表示税收政策效应,可以用TPc和ALRc代表;TAc表示企业计税行为效应,可以用ATc和BTRc代表;VCc表示市场惯性效应,可以用SDc-1、SDc-2和SDc-3代表。另外,考虑到税收政策的不确定性对企业计税行为的影响,本文设定了以下虚拟变量(Dummyvariables,以DV表示):DV1为政府自2004年1月1日起实施《国务院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国发【2003】24号),对出口退税率进行了结构性调整,适当降低了出口退税率约3个百分点左右。调整后的出口退税率为17%、13%、11%、8%和5%五档,对企业计税行为产生的影响;DV2为政府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将企业所得税的税率由原来的33%降低为25%,对企业计税行为产生的影响;DV3为政府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关于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允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或自制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对企业计税行为产生的影响。

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及变量测量说明本文选取了2001年~2010年的PPI指数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从行业层面出发,选择PPI指数的调查产品所覆盖的全部39个工业行业大类。每个行业随机抽取100家企业作为分析样本。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规避数据自身波动性的要求,本文所采集的数据均来自于全国税收征管系统的SDMS数据库,并对其产生的相关变量进行了对数化处理和单位根检验。其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不难发现,lnSDc、lnALRc、lnATc和lnBTRc均为零阶单整变量。lnSDc、lnATc和lnBTRc的显著性均达到了1%;lnTRc在经过一阶差分后显著性也达到了1%,对lnTRc作一阶差分处理,以DlnTRc表示;而lnALRc则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检验。于是,商品价格非随机性波动模型就可以建立在消除了数据本身波动性的平稳时间序列的基础上,进行回归分析了。(二)商品价格非随机性波动效应因子的分解分析1.税收政策因素效应分析以商品价格非随机性波动标准差lnSDc为因变量;以DlnTRc和lnALRc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由表2不难看出,在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中,税收政策的影响效应约为38.81%,其中,实际征收率在1%的水平下对商品价格非随机性波动的影响具有显性正效应;而税率对商品价格非随机性波动的影响则具有非显性正效应。这就意味着,政府的税收政策对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具有明显且有效的影响,但税收政策并不是以平缓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为目的,因此,税收政策对于商品价格非随机性波动的反应较为零碎和被动。而表2中的D.W值为0.3401远小于2的状况,则告诉我们,在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中,税收政策效应的残差序列中的序列自相关情况不仅存在而且深重,还有可供提取的有用信息。2.企业计税行为因素效应分析将lnATc、lnBTRc和虚拟变量DV1、DV2、DV3加入到模型的解释变量中,进行回归分析。由表3可以发现,将lnATc、lnBTRc和虚拟变量DV1、DV2、DV3加入到模型的解释变量中后,在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中,税收政策因素加上企业计税行为因素的影响效应合计为54.99%,也就是说,在税收政策的影响效应约为38.81%的前提下,企业计税行为因素的影响效应约为16.18%。其中,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进行的检验,lnALRc、lnATc、lnBTRc和DV1、DV2、DV3的系数均获得通过的状况则告诉我们,实际征收率和企业计税行为因素效应对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具有较强的影响。作为企业计税行为可量化的替代指标———企业纳税额指标lnATc和经营成交率指标lnBTRc,对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具有同向显性影响效应,就是说,企业纳税额的增长和经营成交率的提高,会推动商品价格非随机性波动的增强;反之,则会抑制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使之趋缓。而在税收政策的不确定性对企业计税行为的影响方面,企业对政府自2004年1月1日起实施《国务院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国发【2003】24号),调整出口退税率的计税行为反应,表现在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方面为正效应;企业对政府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的计税行为反应,表现在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方面为显性负效应,即对商品价格的波动产生了较为明显地抑制效应;企业对政府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关于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允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或自制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计税行为反应表现在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方面为显性正效应,即推动了商品价格的波动。同样,表3中的D.W值为0.4489远小于2的状况,则说明,在残差序列中的序列自相关情况依然存在,还有有用信息需要提取。3.市场惯性因素效应分析将lnSDc-1、lnSDc-2和lnSDc-3加入到模型的解释变量中,进行回归分析。由表4研究得出,将lnSDc-1、lnSDc-2和lnSDc-3加入到模型的解释变量中后,在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中,税收政策因素加上企业计税行为因素和市场惯性因素的影响效应合计为83.17%,也就是说,在税收政策的影响效应约为38.81%;企业计税行为因素的影响效应约为16.18%的前提下,市场惯性因素的影响效应约为28.18%。其中,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进行的检验,lnATc、DV3和lnSDc-1、lnSDc-2的系数均获得通过以及lnBTRc的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的状况则告诉我们,市场惯性因素效应和企业计税行为因素效应对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具有较强的影响,而其中对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具有同向显性影响效应的企业计税行为因素效应,与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的关联尤为密切,具有极强的促发效应;至于市场惯性因素效应,其可量化的替代指标———lnSDc-1、lnSDc-2和lnSDc-3,不仅显示出了明显的商品价格非随机性波动的涟漪效应,还表现出了市场惯性效应逐步减弱的特征。表4中的D.W值为1.9701,与2的差值较小,也就意味着残差序列基本上达到了平稳时间序列的要求。残差中已基本上不再存在具有解释效用的信息,因此,模型也就不再存在自相关性。(三)模型可靠性检验对税收政策因素效应加上企业计税行为因素效应和市场惯性因素效应回归分析结果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其结果如表5所示。表5中ADF检验统计数据远低于1%显著性水平下临界值的状况显示模型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的检验结果是平稳的,即模型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已达到平稳时间序列的要求,残差中不再包含商品价格非随机性波动的其他影响因素,因此,模型是可靠的。

分析结论及相关建议

本文以2001年~2010年的PPI指数作为研究对象,从PPI指数的调查产品所覆盖的全部39个工业行业层面出发,采集了全国税收征管系统的SDMS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并对其产生的相关变量进行了计量评估分析和研究,得出了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一)主要分析结论第一,就39个行业整体而言,税收政策对商品价格的波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两者之间呈现出显性相关关系,具有较强的对应性。这就意味着,税收政策的变化所引发的商品价格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非随机性,可以说是税收政策变化的必然结果。但是,我们尤其要关注的是,税收政策通常并不对商品价格产生直接的影响,其对商品价格的调控效应主要通过企业的计税行为来传导。在市场经济下,作为“经济人”的企业会千方百计地通过计税行为的改变来尽可能地弥补因税收政策变化而导致的利润减损,从而形成企业计税行为的变动对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第二,在39个行业中,剔除税收政策变化因素,或者说,在税收政策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单纯的以调整自身的税收负担和确保利益最大化的计税行为,对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影响相对较小。这就使我们认识到,企业计税行为对商品价格的波动具有影响作用,但影响方向和大小程度应做具体分析,而不能盲目地认为企业税负变化与商品价格的变化是同向的、线性的或对等的。第三,对39个行业的计量估算发现,商品价格波动存在着的涟漪效应对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产生了较明显的推动效果。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当在某一时期,企业计税行为对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产生一个标准差的正冲击时,会对商品价格波动的本身产生一个正向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正向的冲击作用会慢慢的减弱,最后直至趋零。这表明商品价格的非随机性波动会受到前期的商品价格非随机性波动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正向的影响。这就意味着,企业计税行为对商品价格非随机性波动的影响,一方面具有滞后和持续的效应;另一方面还具有推动和放大的功能。(二)相关政策建议上述结论表明,对于税收政策变化影响商品价格非随机性波动的调控效应,企业计税行为不仅具有传导的功能,而且还具备放大的机制。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第一,政府必须要注意对那些并不直接以商品价格某种形态的运行为目标,但却对商品价格运行有很大影响的税收政策研究。这些税收政策法规虽不是以商品价格为其直接作用的对象,但其出台实施却会改变商品价格运行的环境,改变企业的投资行为,从而改变整个社会生产或提供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成本水平,改变市场供求状况,从而影响商品价格的波动。在这类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中,尤其要慎重考虑的是,企业计税行为对其效应的传导和放大功能。第二,企业必须正确评估政府税收政策对整个社会供给的影响,在准确分析商品价格需求弹性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自身的计税行为。目前我国执行的税种,分别归属于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和行为税类等四大类。不同大类所包含税种的形成机理是不同的,相应的企业计税行为对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原理也是不同的,因此,凭主观臆断地讲仅仅由于企业计税行为的变化就必然导致商品价格相应的波动是不确切的。第三,税收政策是企业计税行为产生和变化的基本因素,对影响商品价格波动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税收政策尽管能确定企业税负是否可以转嫁、转嫁的数量、起点和终点,但却不能决定税负转嫁的方向。税负转嫁的方向对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又是至关重要的,而能够确定税负转嫁方向的则是企业的计税行为。由此可见,从税收角度看,它对商品价格的调节、控制作用是政府的税收政策与企业的计税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离开特定的企业计税行为,税收的调节作用可能是无效的,甚至是逆向的。这就会给税收对商品价格的调节作用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使政府有时无法根据需要调节商品价格。

研究企业计税行为对商品价格非随机性波动的影响,重点就是要分析企业计税行为产生的影响机制以及所导致的商品价格波动的最终变化趋势,从而探索和掌握商品价格非随机性波动的变化规律,并因此而选择适合我国现实经济状况的税收政策,进而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化解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服务。

本文作者:方重梅玉华工作单位: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