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时间:2022-06-05 08:29:16

职业教育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高职教育专业现代化建设需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实现区域经济与高职教育水平协调发展的目的,这二者之间属于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高职教育专业设置需要以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为依据和前提,同时,现代化的高职教育又能极大的推动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本文基于以上论述,结合具体调研情况,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和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引言

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战略中重要的一环,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当前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方向与人才需求仍有差异,高素质人才匮乏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1],因此应将调整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作为连接和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纽带,秉持与区域经济共生、共进、共建的理念,为区域产业顺利转型升级提供助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对当地的经济产业结构以及人才市场用人需求进行客观分析,反思专业设置的根源性和内生性问题,从而构建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新布局和新模式,促进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以下将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内涵和特征分析入手,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和具体问题,逐步提出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2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特征

2.1前瞻性。人才培养的周期性是高职专业设置必须充分考虑的要点,定期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变化进行实际调研,准确把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前沿方向才能对人才需求进行科学预测,前瞻性的开设具有职业发展前景的专业,同时及时淘汰陈旧专业,这样才能让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始终保持协调。2.2可行性。区域资源和软硬件设施必须满足高职专业的需求,例如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实训设备、师资队伍要与专业相匹配,外部的区域资源则要为专业建设提供便利,这样才能保证合理设置专业,顺利建设专业,为打造重点品牌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2.3规范性。高职专业设置要符合国家“高职专业目录”的有关规定,新设置的专业名称需申报省和国家教育部门审批,同意后方能进行设置和布局,体现出高职专业设置的规范性和严谨性。2.4适应性。高职专业设置既要适应社会变化和产业结构转型的需要,又要适应区域经济产业和技术结构的需要,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根据区域经济特征对专业进行合理布局,先保证相对稳定的基础,再根据各行各业的结构变化与时俱进的灵活调整,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3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探讨

3.1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决定了高职教育专业结构。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能推动高职教育专业水准和办学质量的提高,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是当地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首要前提,若区域经济出现较大的变化,对劳动力类型和专业人才需求就会相应改变。此外,当地可利用的环境、经济、人文、历史等社会资源能为高职教育的专业发展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物质基础和就业通道,从而为现代化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提供助力。3.2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首先,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不同专业的人才能满足当地不同岗位的用人需求。从重庆地区的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来看,社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新兴行业越来越多,不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高职院校只有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让教学目标和内容更贴近社会实际需求,才能填补新兴行业的人才需求缺口,满足劳动力结构需求。其次,高职教育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高职院校拥有多种学科的技术人才和实验实训基地[2],通过校企合作的途径能实现院校与区域经济的接轨,院校人才可进入到企业进行项目开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院校的师生也可将自己的发明专利和先进技术通过市场转化成生产力,从而让校企双方相互学习,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最后,高职教育能为企业员工提供继续教育培训的机会。企业的发展需要持续提高在岗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吸收新的知识观念,而高职院校通常都设有继续教育的机构,能根据企业的具体要求开设相关的专业和课程,这种专业设置的灵活性较高,且针对性较强,能让企业员工学以致用,丰富其职业生涯。

4高职教育专业设置问题分析———结合重庆市职业教育现状调研

4.1专业布局失衡。近5年来重庆市职业院校共向社会输送高职专业人才约150万人,全市每年新增的城镇就业人口约70万人,即便如此,仍然远远不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随之而来的“技工荒”、“用工荒”,尤其是专业对口的高素质人才缺口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弊病,高职教育依旧是重庆市教育体系中需要解决问题[3]。目前重庆市高职教育在教育基础、资源、经费投入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化特征,比较优秀的高职院校仅在万州、永川一带聚集,而在渝东南、东北地区则十分零散。4.2专业设置层次失衡。重庆市十大战略新兴产业和“6+1”支柱产业的形成[4],从层次结构和内涵等方面对劳动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需求,但诸多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层次方面存在问题,缺乏人才培养创新机制和独特的办学特色,高层次的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培养周期过长,且原有的教育体系难以适应人才素质、技能、知识结构等方面的需求。4.3师资力量失衡。①优质职教师资力量短缺。师资队伍总量过少,尤其是“双师型”教师数量偏少,导致高职院校一些专业缺乏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②缺乏优质的职教资源。高职教育投入缺乏,院校实训基地和专业建设滞后,导致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缺乏支撑基础。

5促进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5.1成立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平衡专业布局。成立面向重庆市行业企业的高职教育咨询指导委员会,由政府统筹、教委牵头、各教育部门和校企合作办公室协同管理,制定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规划。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需落实职业资格证书和实践技能考核制度,并为高职专业提供职业技能标准、鉴定、培训、就业等多个方面的信息服务。市经济信息委还需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编制《重点产业人才需求指导目录》,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调整进行前线指导,发改委则负责筛选校企合作项目并推荐给高职院校。院校层面则需成立行业、企业、社会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开展订单式培养、职业资格认证、上岗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等服务,并合作建立师资培训和实习基地,在技术力量、实训就业等方面提供支持。在专业布局方面,需促进区域间职业院校交错发展,在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专业教育,发展新区则重点发展新能源、医药化工等专业教育,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发展区则重点发展旅游、生态农业等专业教育。5.2加强校企合作,丰富专业设置层次。构建产学研联合体,深化校企合作,并建立校企长效合作机制,吸引多元主体参与合作建设,密切关注行业企业的发展,成立由骨干高职院校、行业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组成的合作型校企职业教育集团,健全已有的高职教育集团运行机制,优先支持信息技术、旅游、装备制造等专业的职业教育,在此过程中要积极邀请企业参与到院校教学实践中,并将一部分优秀的学生引进到企业中,发挥实践教学的优势,从而促进教育资源和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在专业设置方面需考虑到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地域特色,例如重庆地区旅游资源、工业资源在中部较为发达,在大量引进外资企业的同时吸收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以实现产业结构发展为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的目标,因此重庆地区的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就要充分结合区域优势,因地制宜的开设艺术设计、旅游、餐饮、电子信息、工业制造等专业,体现出区域特色,不能照搬其他区域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也不能过于“赶时髦”,什么职业热门就开设什么专业。5.3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完善高职师资培训机制,着重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干部服务能力、校长行政管理能力,可拟定“双师型”师资培养计划[5],建立“名师工作室”制度,打造高职院校名师团队,保证师资的数量和质量,完善院校教师深入企业一线的实践制度,且每年实践时间至少1个月,鼓励教师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同时从多渠道引进优秀的师资,为师资队伍增添活力。此外,创新奖励机制,对部级、省市级技能教师、企业首席继续教育教师分别进行补助和奖励,并支持优秀的教师报考公务员,从而扩大高职教师的发展空间。

综上,高职教育专业结构和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辅相成,高职院校需在现有的专业建设基础上,对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进行深入调研,持续优化高职教育专业的设置理念、专业教学资源配置,主动适应人才需求标准,从而为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人才动力。

【参考文献】

【1】张龙.区域协同发展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布局研究———以重庆“五大功能区”为例[J].成人教育,2017,37(6):73-75.

【2】胡德平.经济新常态下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30):64-64.

【3】彭三平.永川区职业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时代教育,2016(8):94-94.

【4】董刚.重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路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4):152-153.

【5】朱丽佳,罗能,陈沛富.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以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1-4.

作者:龚晓莉 彭靖 陈丽州 单位:重庆城市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