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时间:2022-06-05 08:24:17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一、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概况

(一)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陕西省的职业教育资源在西北地区相对充足,基础能力较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中等职业教育为支撑,各类培训机构为补充,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发展体系[1]。从总体上来看,近年陕西省高职办学规模虽然在波动中呈现出增长趋势,但是其增长速度缓慢。2013年,陕西省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达到39.03万人,相比2006年陕西省高职在校生人数增加9.76万人;2013年,陕西省高职院校招生人数达到13.57万人,较2006年增加2.94万人;2013年,陕西省高职毕业生人数达到11.78万人,比2006年增加4.46万人(见图1)。截至2013年,全省共有各类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单位75个,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38所(含民办9所),其中省属公办独立高职院校有19所。19所省属公办独立高职院校在师资、办学环境、在校生人数等方面具有其他院校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陕西省高职教育的中流砥柱[2]。根据教育部所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目前陕西省高职专业已覆盖专业目录中的19个行业大类,涉及了78个二级专业目录中的68种,覆盖率为87.2%。目录中的531种专业,设置了236种,覆盖率为44.3%。所覆盖的19个行业大类中的二级类占比较高的是土建类、财经类、制造类、旅游类、电子信息类、文化教育类、生化与药品类、材料与能源类、医药卫生类、法律类,较低的是轻纺食品类、公安类、资源开发与测绘类。(二)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陕西省位于我国的中西部,省会西安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最大城市。近年来,陕西省GDP逐年稳定上升,增速位居全国第一方阵,总量跻身中等发达省份行列。2015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8171.86亿元,排名全国第15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7.6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360.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213.93亿元。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在2006—2015年间陕西省三大产业的国内生产总量一直稳步增长,且增速也相对较快。目前,陕西省逐渐形成了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能源化工业三大支柱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林果业、旅游业、畜牧业、能源化工和国防科技工业六大特色产业[3]。

二、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第一,高职发展的速度跟不上区域经济发展。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保持相对稳定,在总体上两者呈现出了相互一致的发展趋势。但是,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却没有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快。这种情况说明,陕西省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比较为滞后,因此,其服务区域经济的功能必然会受到限制。第二,高职专业的设置与区域产业对接度有待提高。相对于目前陕西省产业结构布局的“二三一”模式来看,陕西省的高职院校中第二产业相关专业偏少,其数量和所占比重不符合第二产业在陕西省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其发展趋势;第三产业的专业设置数量过于庞大,又与陕西省现有的第三产业发展状况不相适应,造成陕西省第三产业人才供给和需求的不均衡;而第一产业的相关专业数量与产业所占比重较为符合陕西省产业结构的总体趋势。因此,陕西省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其区域产业结构存在着不协调问题。而职业教育在专业结构设置上的失衡就会限制其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有效发挥,从而也就削弱了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第三,高职毕业生省内就业意愿高。2015年陕西省高职(专科)毕业生到东部地区就业的有12389人,占已就业高职(专科)毕业生总数的10.38%;到中部地区就业的有6123人,占5.13%;到西部地区就业的有95495人,占79.98%;其中在陕西省内就业的有85715人,占71.79%[4]。所以,从陕西省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地区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学生仍以省内就业为首选,出省就业的意愿普遍不高。

三、陕西省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职院校服务区域意识不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23条规定:“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陕西省高职院校的生源和就业地域都以本省为主,这一点更加充分说明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必须要从区域经济出发,结合当地的产业结构变化来确定人才培养方向。但是,陕西省内的部分高职院校仍然按照传统思路办学,其在人才培养上与本地区的实际经济建设需要并不相适应,并没有能够真正体现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方向。第二,高职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结构设置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合理,首先,是各类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过于集中;其次,是盲目开设热门专业,缺乏新兴产业相关专业。这主要是由于各高职院校从市场招生考虑,为求较多生源而造成的。第三,高职教育缺乏统一管理。从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不同部门主管的院校在办学模式、教学目标以及招生宣传方面采用的策略不同,而这些不同又导致了学生素质的差距和生源市场的混乱,从而导致了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存在严重脱节现象[5]。而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这种以政府办学为主体、为主导的办学格局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改变,即依靠政府办学、依靠政府统筹、依靠政府投资[6]。因此,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政府需要承担起微观统一管理和宏观有序引导的重任。

四、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的建议

(一)明确办学理念,牢固树立服务意识。高等职业教育想要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政府首先必须要明确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定位,才能使其在专业设置和人员培训方面充分考虑到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因此,一方面,政府应该让陕西省高职院校了解到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趋势,并能够使其牢固树立为地方产业发展服务的使命,坚持“服务区域经济,贴近产业发展”的办学理念。另一方面,政府可以让陕西省的高职院校积极参与到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之中,使其及时关注到本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以劳动力市场为导向,推动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7]。(二)瞄准产业结构升级,完善专业设置调整。地方政府应该立足陕西省产业结构基础,根据陕西省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做到合理的专业结构调整,才能加快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首先,以劳动力市场为导向,平衡冷热门专业,培养一批丝路建设人才;其次,政府可以大力扶持各高职院校开设优势特色专业,让其错位竞争,避免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过于集中。(三)统筹职教规划,推动职教有序发展。1.加大资金投入。第一,根据本地区的高职教育发展趋势,政府可以逐年加大职教经费投入,落实中央对地方高职教育发展所下拨的专项资金,以及信息化建设、师资培训和校企合作等专项经费。第二,政府应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方式拓宽高职院校教育投入资金的来源渠道。例如,制定出投资职教的优惠政策,扩大投资职教宣传力度等来增强职教基地的吸引力;还可以通过外资、企业、团体、私人等社会多方面资金来源扩充职教投资体系。2.完善职教法规。地方政府应该以立法的形式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通过颁布一系列政策、法规、条例、决议和命令,内容包括职业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职业教育质量的检测与评估,职业教育服务体系的规范和培育等,依法对职业教育进行管理和监督,以此来控制职业教育的运行[8]。3.促进职教招生。首先,建议教育部门在高中学校的毕业班免费发放教育手册,让高职院校的招生信息可以直接到达学生,减少招生的中间环节。其次,通过政府搭台、职校唱戏,开展职业教育活动,使得民众可以感受到现代职业教育的特色与魅力;特别是抓好每年5月第二周的“职业教育活动周”。再次,针对高职自主招生的有意向考生,可以安排考生直接参观意向院校,使得学生、家长与高职院校零距离接触,有助于学生选择高职院校入学。4.加强校企结合。一方面,政府可以采取为企业提供一定的贷款、税收优惠政策,利用自身平台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该制定出校企合作制度,形成校企的人才培养机制,引导双方找准利益共同点,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方式。

作者:董虹 单位:陕西省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