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服务区域经济机制研究

时间:2022-12-14 08:41:58

高职高专服务区域经济机制研究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高职高专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高职高专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有效机制的策略,即加大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宣传力度,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高职高专院校要明确发展定位和建立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教育;区域经济;服务

近年来,黑龙江经济发展面临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而想要摆脱困境必须依靠大量高素质的人才。黑龙江高职高专院校探索如何在区域经济背景下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是实现区域经济腾飞的战略需要,也是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

一、高职高专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近年来,黑龙江经济总量在全国各省的排名逐渐下降,2015年,黑龙江省GDP增速全国排名倒数第三,黑龙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迫切需要孕育新的增长点和加快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国家层面不断推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和新举措,2013年“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正式获得批准,2015年“龙江丝路带”正式纳入国家“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经济发展一直在探索、切换增长动力,不再依靠粗放式的资源耗费,但目前的阶段性成果并不显著[1]。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其是实现区域经济腾飞的关键性因素。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院校培养学术型人才而言,高职高专院校偏重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明确指出,高职高专院校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满足当地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的需要。黑龙江区域经济发展对较高层次的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因此,经济建设越来越需要借助高职高专院校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而基于黑龙江地区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战略,需要探索建立一种长期有效机制。

二、高职高专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数量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高职高专院校是加快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区域产业升级必不可少的原动力。因此,黑龙江区域经济发展越来越需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高职高专院校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近些年,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人数占到普通本专科人数的一半,中间出现过专科人数略微下降但下降比例较小,2015年开始又有增加的趋势,如表1所示。我国专科招生人数的这种态势与国家扶植职业教育的决定,职业教育逐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相吻合。根据表2可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黑龙江省专科学校招生人数比例较小,职业教育的发展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小。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所培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数量难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制约了黑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功能的实现。表22015年普通本专科学校招生情况统计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6。(二)高职高专院校社会认可度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时间较短,社会对高职高专院2017年10月校的认可度比较低,对其存在片面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其培养的学生对社会的重要性。对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人才,社会更多地将其定义为社会地位远远低于“干部”的“工人”,而不是“一线应用型人才”“产业工人”或者“产业工匠”[2]。而且,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居民虽然受到一些工业文化的熏陶,但是其思想和行为也完全没有达到先进工业文化的要求。同时,在改革开放初期,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对其社会地位给予了极大的认可,加上中国传统制造业对工人的知识储备要求低,增加了工人的可替代性,降低了社会对工人劳动成果的认可度。(三)政府和高职高专院校的联动效应差。政府和高职高专院校在发展中必须紧密结合,只有两者相互支持,互相促进,各司其职,共同合作,才能使经济发展决策和人才培养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但是,目前,政府和高职高专院校双方还不能准确瞄准市场、开拓市场,从而使高等职业教育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黑龙江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没有自己真正的特色专业;院校整体专业结构严重失衡,技术含量低的文科、教育类专业多,技术含量高的理工科类专业少;各高职高专院校学科专业设置雷同问题严重,这使得黑龙江本已存在的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就业问题更为突出。政府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投入存在短视行为,认为职业教育投资周期长,短期内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较难显现。

三、高职高专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机制

(一)加大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宣传力度。大多数民众对高等职业教育存在偏见,认为它低人一等[3]。然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客观需要,是黑龙江省的经济结构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需要。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0”的背景下,原有工作岗位的技术含量增加了,所以,积极培养产业工人势在必行,同时还需营造先进的工业文化环境,让社会大众尊重普通劳动和普通劳动者[4]。为此,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变社会大众对高职高专院校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偏见,切实抓好高职高专院校的宣传工作和舆论指导,有效利用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所发挥的一线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加强省内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的总结和进一步推广。政府加大对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典型事例的宣传,让社会大众认识到高职高专院校同样可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级人才。在高考季,教育招生主管部门帮助学生及其家长全面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特点,端正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学习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政府转变职能,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可以通过产业政策来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引导,为高职高专院校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推动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政府要通过搭建合作平台、政策引导和经费支持等手段引导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通过统筹推动区域内高职高专院校共同发展,实行教师互聘和学分互认等方面的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办学效益。教育相关部门也要与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定期研讨机制,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构建人才网络,共同讨论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与人才培养创新机制。(三)高职高专院校要明确发展定位和建立核心竞争力。首先,明确发展定位。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建设和“龙江丝路带”建设风生水起,黑龙江的地理位置靠近东北亚中心,发展对俄经济与贸易合作的优势得天独厚[5]。黑龙江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如果能拉长自然资源相关的产业链,财富创造空间将进一步拓宽。黑龙江在高品质食品、乳制品、畜牧产品、旅游业等产业也已经积累了一些供给能力,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迅猛,将创造可观的绿色生态红利。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必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经济转型的需要及时预测人才需求状况,立足区域特点、体现区域化、依托区域特色、服务区域发展,不断调整自身办学方针,增加新型产业所需专业,重点发展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专业,并能与行业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培养人才,适应新型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推进区域工业化水平。其次,建立核心竞争力。高职高专院校应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以务实的态度,积极探索并整合现有的办学资源,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为此,高职高专院校要更加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一方面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了解企业需求,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高职高专院校也要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吸引各行业的高技能人才投身到高等职业教育中,优化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外聘一线应用型人才到校担任兼职实践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同时让本校专职教师和学生能了解最新产业和行业发展动态。通过提升教师的综合水平,进而为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提供核心竞争力。

总之,新时期,黑龙江高职高专院校要围绕区域产业特色培养人才,多方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具体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黑龙江高职高专院校应以人为本,从职业教育的角度出发分析区域产业特点,发挥自身的特色优势,增强服务功能,这样才能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蒋友琴.广西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

[2]王清莲.江苏省高等教育区域布局分析[D].苏州:苏州大学,2009.

[3]张小丽.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问题与对策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

[4]丁金昌.高职教育对接区域经济的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13(3):79-80.

[5]李军.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有效途径探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8(6):5-7.

作者:崔丽 单位: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