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设计研究

时间:2022-10-26 09:41:35

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设计研究

摘要:阐明了区域经济、职业教育、制度的内在联系,指出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是协同互补的关系,职业教育作用于区域经济的各个组成要素中,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区域经济;职业教育;制度

1核心概念界定

1.1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指对具备普通教育基础、社会各种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就业者所进行的职业知识、技能的教育和培训,使其成为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岗位的就业要求。

1.2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可以用来表示国家某一地域的经济活动,即地区经济。

1.3制度制度

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服务程序和道德、伦理的行为规范。具体包括企业的组织方式、产权结构、管理体制以及市场规范等。

2职业教育、制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2.1协同与互补: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2.1.1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关联性。首先,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是通过培养、培训劳动力,将其转变为人力资本而相互联系的。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也会推动职业教育进行相适应的调整。其次,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要与区域经济结构相适应。职业教育的专业应以适应区域经济需要为目标,按照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设置。当前,以大规模生产为特征的现代工业已经逐步取代传统工业,现代化的生产越来越需要较高层次的人才,这就要求职业学校不断提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层次。第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契合。当前,我国的技术人才分布不均衡,东部发达地区多,中西部地区少,人才的缺乏直接导致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顺畅。所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人才合理分布,推动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共同进步的重要举措。2.1.2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方向互动。吉林省经济的主导产业是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制造业的比重占到吉林省工业总产值的89%。吉林省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技能工人,这对于企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尽管当前生产自动化、数字化的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吉林省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还是要受到技术工人素质高低的影响。根据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工业社会里,一个效率高的工人要比一个一般的工人多生产出20%到30%的产品。高素质技术工人短缺的状况,阻碍了吉林省制造业的发展,为了加快吉林省的工业化进程,就应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吉林省制造业输送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2.1.3职业教育可以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本。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理论,各个区域的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各个区域间的专业设置、教育规模、人才培养规格等方面都要受到其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因此,在制定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时首先要考虑区域因素,即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以所在区域的经济为依托,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区域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主要是由四个要素决定的:一是人力资源;二是资本;三是科技进步;四是劳动生产率。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职业教育对区域人力资源配置、劳动生产率、科技发展、生产管理现代化的推动效用上。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的结构配置将会更加依赖于职业教育,职业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设置决定着人力资本的岗位类型和发展方向。职业教育的区域结构将引导区域人力资本的形成,使区域内人力资本的配置结构更加科学和合理。这不仅可以满足区域经济、职业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2.1.4区域经济水平决定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职业教育的区域性决定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是决定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基础。具体表现为:第一,区域经济水平决定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投入水平。对职业教育来说,区域经济发达的地区各种类型的投入能力强大,而对于区域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职业教育基本建设得不到应有的经济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得好,对技术人才需求量大,就业空间宽阔,人们在进行教育选择和教育投资时就会考虑职业教育。反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职业教育发展没有空间,人们就不会选择职业教育。第二,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职业教育的生源。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对技术人才需求量大,就业率高,人们在进行教育选择时就会考虑职业教育。反之,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好,就业率就会降低,人们就不会选择职业教育。第三,区域经济发展的好坏决定职业教育的就业环境。区域经济发展的越好,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就越多,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就越高。如果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发展受阻,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就相对狭窄。

2.2规整与保证:制度、经济与职业教育的联结

2.2.1制度与经济增长。(1)制度是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制度是在人们经济行为中有规律的、可信赖的行为模式,制度可以约束和限制人们的行为,划定了行为的界限。在经济行为中,人们追求各自的利益,并力求最大化,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总会有一些不符合规范的行为,从而不利于经济的平衡发展。而这时,制度在经济生活中规范经济行为,在整体上起到平衡的作用。经济主体在制度规范的范围内,开展经济活动。制度约束和限制了人们行为,指引了人们行动的方向。合理的制度安排会创造宽松的和激励性的经济条件,降低交易成本,增强决策主体的预期,并将个人的经济努力变成经济增长活动的一部分,使经济增长得以现实。可见,合理的制度安排是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2)制度变迁是经济发展的动因。现有的制度若是合理的,它就能将各种风险与利益的信息传递给经济主体,经济主体根据传递来的信息制定计划、预测风险,决策经济行为。现有的制度若不合理,不适合经济的发展,那么经济主体就会选择制度变迁或完全改变现有制度,重新规划,以求谋得更大的经济利益。由此可见,制度变迁明确了经济主体的行为,也就确保了其经济行为的有效性,进而决定了经济绩效。制度变迁是时时刻刻存在于经济活动之中的,没有制度变迁的经济活动是无法有效长期开展的、是不现实的。制度变迁的主要原因是价格的变化,价格的变化产生了潜在的收益,而这种潜在的收益在原有的制度框架下是无法实现的。实现潜在收益的努力引起了原有制度的变迁。2.2.2制度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内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等都会受到国家、地方发展政策的影响。如在吉林省,新中国成立之初,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最小。而目前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计划的实施,吉林省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超越了第一产业,区域内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也在逐年递增,日趋合理的产业结构将会促进吉林省经济的发展。可见,区域经济的发展受制度的影响是很大的。合理的制度结构可以使经济结构日趋完善,不合理的制度结构则会使经济结构呈现出不均衡、衰退的趋势。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条件下,制度创新是一条有效的途径,通过制度创新,可以使原来旧的制度变得合理和有效,在有效的经济制度下,产权的界定十分清晰,人们的经济活动亦有制度可循,所以对生产和交易有较为可靠的预期,产生了较高的生产积极性。这种有效的经济制度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良好的刺激作用。2.2.3制度与职业教育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制度不是从企业、工厂的价值认识发展起来的,而是从学校的形态发展起来的。政府和学者是职业教育的设计者,政府和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和设想设计出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完全无视企业、工厂的实际需要,并且职业学校也是毫不动摇的按照这种模式发展。按照这种模式发展起来的职业教育,是脱离社会经济现实的,职业教育成了政府的职业教育,而不是社会的职业教育。这样的职业学校是没有生命力的,无法解决生产第一线人才紧缺的问题,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制度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立法保障。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并通过法律、政策等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管理。职业教育依法办学,并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根据市场确定教育内容,根据教育目的确立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以保证有充足的经费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动态及时的对职业教育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调整,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第二,校企合作。职业教育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形式,以未来职业方向核心设计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学生一边在学校学习,一面在工厂实践。第三,教师制度。各学校应该建立起一支相对稳定的技能水平较高的专任教师队伍,同时,还有一定的兼职教师比例。所聘用的兼职教师多来自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或行业专家,以加强职业教育实践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技能素质、推进学校的产学研和各个专业建设。此外,还要给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较高的待遇,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社会认可度。第四,考核制度。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毕业时,需要参加技能考试和资格考试。考试通过后,颁发两个证书,一个是学历证书,另一个是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只有拥有两类证书以后才能上岗就业。

综上所述,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有利于我国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职业教育制度能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服务。

作者:张云飞 田鹏 单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装甲兵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樊钢.现代制度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余祖光.职业教育改革与探索论文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刘秀英.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发展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5,(34):33-36.

[4]张桂梅.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2013,(7):38-40.

[5]周燕莉.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12):56-60.

[6]王纪安.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五大效应[J].中国高教研究,2015,(1):23-27.

[7]周建松.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真谛:机制创新与文化引领[J].中国高教研究,2013,(9):56-59.

[8]陈篙.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3):34-38.

[9]陈先运.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关系[J].中国高教研究,2011,(3):25-27.

[10]龚唯平.当代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动因及新趋势[J].产经论坛,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