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时间:2022-02-28 10:06:00

坚持科学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2006年12月5日—7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上明确提出“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把“好”放在了“快”的前面,这种提法与以往的不同,这也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最大亮点。益阳的经济社会发展,益阳的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高,关键在于认真贯彻好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将益阳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理解科学发展的新要求

科学发展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即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深刻理解“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要求:“快”:指发展速度,也就是经济快速增长。过去二十多年来,各级政府追求的就是“快”。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也确实持续领先全球,从而使整体经济规模及国民财富总量迅速提升。但对这一快速增长过程及其后果,并不是所有的民众都表示满意和认同。

“好”:指发展质量,也就是好的经济增长。好的经济增长:从宏观经济结构看,这种增长是平衡的,稳定的;从生态关系看,这种增长是环境友好型的;从经济增长目的看,这种增长是民众普遍改善生活的。“好”在“快”前,不仅意味着中国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而且意味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又好又快”与“又快又好”并不是两个字的简单对调。“又好又快”强调的是经济发展的内涵,要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又快又好”强调的是经济发展的速度,忽视了资源环境能否支持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两个要问题。所以经济发展并非越快越好,在合理的水平下,8%的增幅不见得就比10%的增幅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出的一个重要信息(勾画出一幅宏伟蓝图),2007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国民经济有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把握科学发展的新转变

“又好又快”发展其实质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把握好“又好又快发展”的这一新转变。

(一)“、又好又快发展”是对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要求经济社会发展是一系列的自然、经济、社会、国际条件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结果,不可能长期单兵独进。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也面临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1)经济基础不稳固;

(2)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

(3)经济结构不合理;

(4)体制机制不完善;

所以,要求我们必须“好”字当前,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又好又快,就是既要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又要求坚持好中求快,注重优化结构,努力提高质量和效益。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的变化,是对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认识的深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认识的深化,也就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二)“、又好又快发展”是对前一段经济发展政策的传承和创新

自1996年以来,中央一直强调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我国经济发展政策的主调:

1996年是稳中求进;

1997年是继续稳中求进;

1998年是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1999年是突出抓好国有企业改革;

2000年是加强改善宏观调控(开始提出就业问题);

2001年是扩大内需;

2002年是实施积极财政和稳健倾向政策;

2003年是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

2004年是巩固宏观调控成果;

2005年是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06年是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发展政策的总趋势是从强调“快”兼顾“好”,向强调“好”、“快”并重转变,直至这次提出“又好又快”,把“好”放在了“快”的前面。说明了“又好又快发展”即是继承了前段的经济发展改革,又是对原有经济发展政策的创新。

(三)“、又好又快发展”是对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积极应对

在“又快又好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经济从1990年至2005年平均增速9.7%,经济总量从全球的第11位上升到第4位;老百姓从“又好又快发展”的经济中得到了实惠,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但我们走的基本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传统工业化模式的路子。一是耗能高。单位GDP耗能比发达国家平均高40%;二是污染重。污染高出几十倍“,有水皆污”、“逢雨必酸”,这是发达国家百年前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今天在我国仍然存在。三是社会失衡。在收入分配、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地区差异出现较大差距,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不太和谐、不太平衡、不太协调。“十一五”规划指出:到2010年,在GDP年平均增长7.5%的同时,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要实现这些指标,必须实行“又好又快发展”。

三、采取科学发展的新举措

根据今年中央经济工作的八个主要任务,而采取了一些强有力的措施。

今年经济工作八个主要任务:

1、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和扩大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对经济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主动引导社会预期,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正确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重点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合理控制投资增长。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城镇低收入者和农民的消费能力。

2、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要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化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农业基础,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逐步建立工农协调发展的机制。

3、坚持以节约能源的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实行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把握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关键环节———强化政府责任。

运用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基本手段———完善市场调节机制。

提供节能降耗的污染减排的重要保证———加强依法治理。

使社会都积极投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实施重大科技专项。

5、坚持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鼓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完善区域互动机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健全全国统一市场。

6、坚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保障。

国有企业的改革以提高竞争力和控制力为重点;行政管理、投资、财税体制的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金融体制改革以完善金融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优化金融结构为重点;社会领域体制改革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为重点。

7、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加快调整和完善对外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有效应对服务业对扩大开放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促进对外经济上新台阶、重点是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海外智力等。

8、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切实做好就业工作,重点是零就业家庭和大学生的就业。切实做好收入分配工作,完善工资协商和调解机制,有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重点扩大向农村。

这八个方面的任务,都体现了科学发展这个总的指导思想,都着眼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了完成这八个方面的任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l、宏观调控有效性加大。

2007年中央提出的宏观调控的新内容是:“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主动引导社会预期”。这一提法的意义在于:一是对过去宏观调控工作的总结。使我国经济由“偏快”止步于“过热”。二是防止我国经济大起大落。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只有采取“边看边调、多重用力、微量频调”才能防止经济大起大落,避免通缩、通涨。三是缓解产能过剩和就业压力。如控制GDP增长在9%和投资增长在20%以下,就可能会使消化能力减弱,加上前几年投资快速增长,形成生产能力较大,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可能导致需求相对不足,出现物价水平下降,通货紧缩,就业困难。四是适宜于房产地调控。房地产产业链较长,对希有资源(土地)的消耗和易引发投机活动等对经济影响大,对房地产调控特别谨慎,既不能力度太大,也不能放纵盲目扩张。

2、有力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在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四大宏观调控目标中,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已被放在今年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近年来,过大的贸易顺差,引发了许多贸易摩擦,使我国贸易政策,外汇政策压力倍增。顺差使我国外汇储备已过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这一问题进而刺激过度投资和资产价格膨胀,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

3“、现代农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着力点。

现代农业就是用现在装备、技术、理念等来改造传统农业,需要的是先进技术、一流设备和现代农民,其标志是高产、优质、高效、生产、安全。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优先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业的“三大支撑”(现代农业技术、现代农业物质装备、现代农业人才),发展和构筑优质粮食产业、高效园艺产业、健康养殖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新兴农业产业、农业服务产业(六大产业)等现代农业体系。

4、扩大消费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我国经济发展突出的结构性矛盾是投资增长过快,消费相对不足。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达62%以上,我国仅为35.7%—51.1%。消费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加快消费观念的转变。特别农民收入水平更低,所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扩大消费能力是发展经济的重点、必须牢牢把握,千方百计地推动。

5、节能降耗减排由“约束”变成现实。

我国的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攀升,压力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艰巨。中央强调要进一步统一认识,下最大决心、用最大力气,采取有力措施,充分挖掘潜力、努力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约束性目标,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我们的天蓝、水清、山绿、空气新鲜能否保守,关键就是这点。把对节能降耗减排的“约束”变成现实。

6、房地产的管理力度加大。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注意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合理引导和有效调控,房地产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投资过快增长;二是房价过快上涨。国家将采取:一是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二是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三是搞活二手房市场;四是调整住房结构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五是加快抓紧治理“城市病”(房价高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7、人民群众发多得实惠。

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是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主要有:一是扩大就业。就业压力主要有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城镇新增人员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等。国家将鼓励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等,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容量。二是合理分配。不让富人变穷、而让穷人变富。强调“要适当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例,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完善政策,稳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强税收征管,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2006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调节,但仍然不少问题(如一个单位,高的每月增加薪金800—900元,低的增加l38元/月)。三是加强社会保障。要“稳定器”更稳定;“安全网”更安全。让更多的社会成员享有社会保障将成为未来社会保障事业的优先目标,越来越多的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将享受到安全、稳定的社会保障。特别是要解决好农民“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尴尬状况。四是着力教育公平。要让更多孩子有学上、上得起、上得好。促进教育公平,主要是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贫困生减免500元寄宿费。缓解“择校热,择班热”等,遏制乱收费,高收费现象。五是加强公共医疗。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保障,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六是让老百姓享受高质量的文化生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供形式多样和价格合理的文化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使大众性文化活动成文化生活的主渠道,休闲性文化活动成为群众自娱自乐和展示自我的舞台;经营性文化活动成为文化活动的新途径。

四、提高益阳经济的竞争力

益阳相对全省而言,是比较落后的。2006年益阳市生产总值336.2亿元(比2005年增长12%),全省居十二位,仅好于湘西和张家界,全市财政收入11.59亿元(比2005年增长225.5%),人均居全省十四位。湖南省2006年生产总值7493亿元,财政收入891亿元。2006年益阳全市只有451家规模工业,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只有42家。其中:

第一位益阳电业局年产值11.75亿元

第二位纳爱斯年产值10亿元

第三位益阳电厂年产值9.8亿元

第四位科力远年产值6.5亿元

第五位泰格林低沅纸集团年产值6.36亿元

第六位柘溪电站年产值5.9亿元

第七位益阳橡型集团年产值3.37亿元

第八位资江电子元件年产值3.21亿元

第九位金利丰有限公司年产值2.63亿元

第十位惠同新材料年产值2.2亿元

由此看来,益阳相对落后,怎样又好又快地发展,怎样实现后发赶超呢?益阳市2007年经济工作提出:

2007年益阳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局长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第九次党代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十一五”期间我市综合实力跻身全省第二方阵的奋斗目标,突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两个重点,继续大力实施工业强市、项目立市、开放活市、科教兴市、依法治市五大战略,切实抓好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作,加强节能降耗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益阳市经济工作的奋斗目标是:GDP增长13%,财政总收入增长2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不低于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万元GDP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4%,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提高益阳经济的竞争力,主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1、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益阳的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关键在人。人的问题解决,其他问题都可以解决。

(1)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观念。

人的问题,首要的观念问题,有了好的观念,就会带来好的发展。益阳的所有人们必须牢固树立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念,牢固树立经济增长必经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社会和谐型的观念。

(2)各类人员要有自己的特色。领导者:最需要的是凝聚力、影响力和善用人才的能力。这是发展区域经济的关键性因素。管理者:最需要的懂管理、会管理、强的执行力,能够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能够使劳动者自觉自愿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力量。

劳动者:一类是科技工作者(含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最需的为益阳经济社会服务的敬业精神和真才实学的本领。

另一类生产者:最需要是对生产的热爱和追求以及生产一技之长的本领。

有人认为益阳人主要在琢磨人,不是在琢磨事,整天在考虑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总之,当本地劳动者不外出了,外地的劳动者纷纷涌向益阳时,益阳的经济竞争力就强起来了。

2、优化经济环境

益阳的经济建设环境虽有很大改善,相对于全国全省而言,直得改善。当然经济越落后的地方,环境可能越差。

3、坚持“又好又快”发展。

益阳经济竞争力的增强,必须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始终围绕“富民强市”,重点抓住以下几点:

(1)、夯实益阳经济发展基础。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基础工作覆盖面广,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益阳作为后发地区,必须按照省委要求,在加快发展速度的同时,把加强“三个基础”作为突破薄弱环节、提升发展水平、支撑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措施,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基础产业的带动作用、基础工作的保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增强益阳经济发展的后劲。

(2)、要在“又好又快发展”中守住“四条底线”。省委提出的“四条底线”是:稳定粮食生产,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减;保持青山绿水,提高森林覆盖率;节约资源,降低能耗;重视民生,改善环境质量。守住了这“四条底线”,也就体现了发展的好;守住了“四条底线”,也能够实现发展的“快”。

(3)、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是加快益阳发展,实现后发赶超的第一推动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充分发挥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两个作用,注重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扩大工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使益阳新型工业化朝着规划目标又好又快地发展。

(4)、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新农村建设就有了坚实基础,新型工业化才有广阔市场。充分重视和放大我市的农业优势,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重点抓好优质棉麻、蔬菜、水果、茶叶、生猪、水产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建设50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小区,扶持1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50个特色产品。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好农村水、电、路、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即五大工程建设(通达通畅工程、安全饮水工程、水利除险加固工程、农电整改工程、乡村清洁工程)。三是加快推进示范村建设。以“办点、连片、带面”的思路,建设示范村,形成示范片,带动全市新农村建设。

(5)、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要坚持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益阳,必须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改善民生,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需求。一是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二是高度重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使老百姓有事做,有钱赚,都能安度晚年;三是保障社会稳定,使老百姓感到安全、放心、轻松、愉快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