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形势分析、预测与发展策略

时间:2022-05-19 03:40:15

农村经济形势分析、预测与发展策略

2013年以来,我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受到世界经济萎靡形势的影响,增长开始减速。进入2015年下半年,东南沿海制造业更是遭遇了2008年以来的又一个“寒冬”。受到东南沿海制造业发达省份经济增长减速的影响,大批农民工返乡。同时,随着内地农村就地城镇化建设的不断进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留在本地进行创业。湖北省地处荆楚要地,自古以来就是长江中游平原重要的农业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湖北成为华中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后,武汉、十堰等城市依靠国家政策以及技术引进,汽车、钢铁、纺织、石化等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同时食品加工业也在根基深厚的农业基础上不断发展。三峡工程建成以后,湖北省再也不会遭遇1998年的洪涝灾害,强大的水利工程为省内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强的水、电基础设施的支持。进入2010年以后,国际与国家经济形势又在发生较复杂的变化,湖北省农村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

一、湖北省农村人口、经济形势分析

1.湖北省概况

湖北省,数千年前就是楚国故地,荆襄九郡更是历来的兵家必争之地,这正是因为湖北地区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粮食产区。湖北省水利资源丰富,长江自西向东贯穿全省,流域长度超过1000公里,还有长江支流汉江于武汉汇入干流,形成江汉平原,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始端。江汉平原水网密集,农业发达,新中国成立后,武汉、荆门、十堰等城市开始大力发展工业,其中以汽车业、钢铁业、纺织业、石化业等为主,成为华中地区的工业强省。2000年以后,以武汉为中心的城市群发展迅速,湖北省大量农村人口在近10年内城镇化,截止2014年,湖北省全省人口5816万人,其中农村常驻人口为2578万人,其余皆为城镇人口或长期定居城镇的务工者,城镇化人口超过55%。湖北省耕地面积约为630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20%以上,人均耕地占有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湖北省经济以工业为主,2014年三大产业产值比例约为1.2:4.7:4。但是,湖北省除却江汉平原及其余工业城市,东西北为偏远山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2.湖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2014年,湖北省依然有部级扶贫重点县25个。这些贫困县都分布在东西北三片山地丘陵区的农业县。近年来,这些贫困县根据各自不同的区位特点,其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也出现三类不同的方向。以十堰市周边的丹江口、竹山县等为例,临近大型工业城市的农村地区,开始以接受工业转移进行发展,这种方式能够吸纳当地大量的农业人口成为收入较高且稳定的制造业工人,经济发展带动作用较强。宜昌市以及恩施自治州、神农架等地,依托三峡和神农架的自然风光,大力发展旅游业,是为第二类较好的农村发展模式。还有一类地区既无大型工业也无出色的风光,只能继续发展农业,朝着规模化种植、养殖业、食品加工业等领域发展。

二、湖北省农村人口、经济形势发展预测

1.湖北地区农村人口发展预测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虽然有资源、区位、外部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究其根本还是人口尤其是较好素质人口是根本条件。近十年来,湖北省作为内陆省份,是人口净流失的省份之一。根据统计,2006年,湖北省总人口为6050万左右,而2014年湖北省人口为5800多万,不到十年间,人口减少了5%左右。其中有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农村劳动力向沿海发达省份的转移。当前,湖北省农村常驻人口以及离乡农民工约有3000万左右。随着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制定了城市房地产去库存,降价吸引农民工进城定居的政策下达,在十三五期间,湖北农村地区的农业人口将进一步减少,到十三五结束,预计湖北省城镇化率能达到60%以上。其二是人口素质方面,2015年,中央宣布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湖北省预计未来每年能新出生婴儿15万左右,同时高中教育也将免费,未来五到十年,湖北省人口的平均年龄老化速度有望放缓,人口文化素质水平将稳步提升。

2.湖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预测

首先是城市组团周边农村地区,这些地区以武汉城市组团和十堰、荆门等工业城市周边农村地区为主,将在这些城市的进一步规模扩大中,受到中心城市更大的影响,其房地产业将有望平稳较快发展,同时重工业与食品加工业也将在中心城市产业转移背景下快速发展。其次是江汉平原地区农村,规模化与产业化农业将快速发展,其中粮食生产将保持平稳,而经济作物种植会有一定变化。棉花等纺织工业所需原料,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国内制造业萎靡的影响,棉花种植将略有萎缩,而大豆等油料作物将在国内继续扩大的食用油市场需求以及国际市场不断攀升的油料作物进口价格的推动下,进一步扩大种植,并且能够在内需逐渐发力下,保持稳定发展。三是旅游业。主要以西部自然风光秀丽的宜昌、十堰、恩施等地区农村。三峡地区发展三峡工程旅游业和三峡库区旅游业,增长势头将保持良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旅游业也将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完善的交通设施的支持下成为新的增长点,十堰地区丹江口水库和南水北调工程,也将产生相当一部分旅游资源。

三、湖北省农村经济稳增平衡发展策略

1.加大偏远地区基础设施投资

借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工程进一步完善建设的时机,要加大对偏远的水利基础设施较落后的乡镇的基础设施投资。首先,保证省内西部地区和北部山地偏远乡镇的生活用水电网络畅通,饮用水与生产生活用电要有较高质量的保障。其次是加大交通建设,湖北省西、北、东三面都是山区,近十年来,省内投入了数百亿资金加大乡村公路的建设。截止2015年底,基本实现了村村通。下一步将有规划地结合当地农村产业的发展,建设交通设施。比如发展旅游业的乡村,修建一些观光用交通设施。发展规模化农业的地区,将进一步扩建现有道路,便于农村品快速运输等。

2.加大农村教育与基层服务投入

湖北省农村地区,未来五到十年,依然会有大批的农民离乡务工,对于留守儿童与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是湖北省农村未来发展的重点。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基础通识教育的落实。要根据中央精神,逐步落实义务高中教育在农村地区的推广,提供农村下一代较为公平的教育资源与成长空间,基层工作要监督农村儿童就学。二是推进农村技能教育,包括制造业转移背景下的制造业技能培训和规模化农业发展背景下的农技推广培训,促成农村青年学得一技之长,能够在农村当地立足、创业与发展。

3.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湖北省当前农村产业发展中,出现的一大问题就是,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破坏的主要因素有三方面。一是中心城市的重污染工业的转移,转移过程中,新的厂房建设没有严格按照环保要求执行,而农村基层干部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管理不严。二是农村当地的养殖业与规模农业发展的无约束的破坏,比如养猪业会产生大量的牲畜粪便等,在某些地区,没有妥善的处理,对水源造成了污染。其三是房地产及基础设施建设,湖北省农村地区有许多重要的自然动植物栖息地,但是在旅游业与乡镇城镇化发展带动下,房地产与基础设施工程发展快速,甚至规划与环评不够严谨,破坏了这些保护区。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这三个方面加大环保的管控力度。

四、结语

我国当前正处于一个改革深化时期,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的外部动力正在逐渐减小,而推动内需以及农村城镇化来进一步维持发展动力是各省市都在深入思考的发展命题。湖北省以制造业产业为主导,已经发展了多年,当前国内形势不利,制造业有萎缩的危险。深化农村经济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成为湖北省保持稳定与增长的新方向。借助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湖北省将能够进一步稳定农业发展的水利优势,借助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能够较好地发展旅游产业,同时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逐步进行中心城市制造业转移,这三大策略将带动湖北省农村经济未来稳步快速发展。

作者:邱华萍 单位: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