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就业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时间:2022-02-12 10:20:00

失地农民就业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一、模型选择与变量选取

1模型选择

由于本研究考察失地农民就业,即失地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可能性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劳动力向外转移的概率。因此,笔者认为,Logistic回归模型是最合适的模型之一。Logistic模型探讨影响因变量的因素,研究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呈现某种状态的概率,比较在不同自变量组合下个体呈现某种状态的相对可能性。

2变量选取

本研究主要探讨失地农民就业影响因素问题,因此,我们将因变量设定为是否实现就业,用失地后是否外出打工来反映,它是一个二元选择变量。外出打工赋以数值1,没有外出打工赋以数值0来表示。自变量根据有关就业的相关因素与资料的可得性,我们从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体制资本、自然资本四个方面选取指标。其中,社会资本主要通过社会资本总量测度来反映;人力资本主要通过农民受教育程度来反映;体制资本通过政治面貌、是否担任过行政职务来反映;自然资本主要通过性别、年龄来反映。

二、失地农民就业影响因素模型构建与分析

为了解失地农民就业影响因素,我们运用“位置生成法”对青岛市失地农民进行了调查访谈,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80份。剔除掉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252份,问卷回收率为93.3%,有效率为90%。根据所获得的数据,建立了失地农民就业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

从以上回归分析得出,对失地农民就业起正向影响的是网络水平、网龄、受教育程度、是否担任过行政职务、性别;起负向影响的是网络规模、网络密度、网差、年龄。其中,影响最显著的是“农民是否担任过行政职务”。

一般而言,认为网络规模大,更容易就业。但研究发现,网络规模、网络密度、网差却对农民就业起负向作用,网络水平和网顶却起正向作用,这正证明了在失地农民就业过程中,“关键人”的影响度其职业及声望,是能否实现农民就业的关键因素。因为,在我国农民的社会网络中,网络密度强。大多数都是由亲朋所构成的小圈子,所谓“家天下”的格局还没有打破,构成了“弱关系”圈子,网络同质性强,不利于农民就业。

而在本研究中,人力资本对个人职业地位获得的重大作用再一次得到了反映,农民的人力资本在就业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说明,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的逐步完善,人力资本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并且研究发现,在就业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体制资本的拥有,因为这些农民可以通过其职位和权势,有机会认识更多的人,职业声望更高的人,参与更多的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资本存量,因而更加有利于就业。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发现,与大多数人群相同,农民女性比男性难以就业,年龄越大越难以就业。

三、重视政府的主导作用。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的政策建议

从以上研究,我们发现:在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过程中,除了经济动因与制度因素外,社会资本的支持、人力资本的提高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鉴于政府在失地农民就业中的主导地位,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上述分析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首先,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提升就业渠道。我们认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政府责无旁贷,起主导作用,应制定各项政策,有效地实现失地农民就业。一要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提高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二要把失地农民就业与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相结合。政府在推进失地农民就业的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三要不断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扩大信息的辐射面,继续推进电话的普及,网络进农村的同时降低通信费用,加快有线电视的推广,提升农民获取信息的能力;四要积极培育市场中介组织,努力改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服务,实现职业介绍机构的网络化、现代化,提高服务机构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断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的同时抓好市场服务机构建设,大力发展各级各类职业介绍和人才交流中心;六要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不断提高农民素质。

其次,提升失地农民社会资本网络,积极推进失地农民就业。我们认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政府责无旁贷,但政府又不能也不应该大包大揽。全社会各个利益集团包括农民自身也应该积极参与到此问题的解决之中。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正式的资源配置方式,在就业过程中发挥着整合和集成作用,是重要的资源和关系网络。社会资本的工具性和可积累性为就业提供了有效手段和必要条件。为此,一要培育农民的社会信任资本,积极开展现代诚信观念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全民族的公民道德水平,使信用道德成为农村社会的内生要素和力量的同时建立规范的诚信激励机制,通过输入现代诚信观念,改造原先狭隘的,以血缘、地缘关系为依托的人格信任,形成一个诚信的大环境,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在全社会营造“诚信为荣,失信可耻,彼此双赢为荣、损人利己可耻”的氛围,维护公平竞争的原则,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二要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公共活动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农村基层民主,完善参与渠道,构建规范的参与制度;三要不断加强失地农民的自组织建设,从政策上进行引导,从经费上给予支持,从行政上予以合作,从法律上加以规范。

最后,健全社区建设,不断扩大失地农民就业机会。我们认为,在实现农民就业的过程中,社区发展一方面可以提供社区保障和服务,另一方面能够提供就业岗位。为此,一要健全社区自身组织建设,建立农民就业的互助支持网络,提高农民的集体决策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二要推进社区参与,增强社区整合,丰富农民就业的社会联系;三要发展社区服务,建立社区互助网络。

摘要:失地农民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的弱势群体,就业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经研究发现,除了经济动因与制度因素外,社会资本的支持、人力资本的提高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鉴于政府在失地农民就业中的主导地位。提出以政府为主导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农民社会网络,健全社区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来促进失地农民就业。

关键词:失地农民;就业;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