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鳗鱼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时间:2022-12-10 02:35:49

我国鳗鱼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一、我国鳗鱼产业发展现状

日本是我国鳗鱼产品主要出口国,约占我国鳗鱼产品出口总量的80%。受日本鳗苗捕捞渔情连续四年歉收影响,2010-2013年鳗苗价格不断攀升,每尾日本鳗苗单价最高达40元,鳗鱼养殖数量大幅减少,鳗鱼原料价格不断攀升,最高达23万元/吨(5P规格鳗),国内养殖生产企业经营困难,大部分烤鳗加工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有的甚至彻底转行,福建省仅有福州聚泉、康得利、联合冷冻,福清福荣、福铭,三明华盛等几家企业保持正常生产经营。2013年全国出口鳗鱼产品3.38万吨、10.17亿美元,同比减少9.6%、7.8%。2013年10月后,由于鳗苗大丰收,“苗荒”现象有所缓解,日本鳗苗每尾最低至4元左右,往年未投苗或养殖减少的鳗场,纷纷继续扩大投苗。同时养殖企业不断改进养殖技术,技术开发使原料品种更加多元,精加工比例提升。如探索美洲鳗、菲律宾鳗、非洲鳗的养殖,尤其是美洲鳗养殖在福建取得了成功,存活率达到了60%以上,目前投苗有20~30%是美洲鳗种,其价格比欧洲鳗低约3千到5000元/吨。根据各地鳗鱼协会的估算,福州地区2014年的日本鳗种投苗量约2吨,其他鳗种(如美洲鳗种、欧洲鳗种和菲律宾鳗种)35吨左右,广东的日本鳗种投苗约15吨,加上江西等地区的投苗量,全国投苗量超过60吨。2014年底养成可出池原料鳗,全国产量超过30000吨。据中国鳗鱼网统计,2014年全国出口鳗鱼产品3.29万吨、9.12亿美元,同比减少2.7%、10.3%。

二、我国鳗鱼产业当前存在的问题隐忧

多年来,我国鳗鱼产业艰难跋涉,先后迈过了恩诺沙星、孔雀石绿等药残关和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等技术壁垒关,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但目前鳗鱼产业发展仍面临三大问题隐忧。一是鳗苗来源受限,产业后劲不足。目前,我国鳗鱼养殖主要依赖捕捞野生鳗苗,野生鳗苗捕捞具有不确定性,产量波动剧烈,不利于企业科学有序组织生产、营销,不利于鳗鱼产品出口价格稳定,而且受江河设闸筑坝、环境污染影响,野生鳗苗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鳗鱼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前景堪忧。例如:2010年至2013年,因野生鳗苗供应不足,我国鳗苗产量每年同比降幅达30%,企业设备闲置、人才流失,出现“供不应求,减产伤农”局面;2014年野生鳗苗突然大幅增长3.3倍,短时间内鳗鱼产品大量上市,出口竞争加剧,出口烤鳗产品单价同比下跌7.7%,2015年至今又继续同比下跌9.9%,出现“供过于求,增产伤农”局面。二是出口市场单一,定价话语权缺失。日本是全球最大的鳗鱼产品消费国,年消费量10万吨以上,是我国国内消费量的4倍。我国鳗鱼产业对日本市场极度依赖,出口日本的鳗鱼产品占总出口量的50%以上,加之我国一些鳗鱼生产加工企业无序竞争、互相压价,因此,我国虽然是世界最大的鳗鱼产品出口国,但定价话语权却被日本市场掌控。例如:我国活鳗色泽、柔软度好,畸形鳗少,但价格却比日本、韩国产鳗鱼低15%-20%,烤鳗的原料、加工设备和产品口感均优于日本烤鳗,但价格却只有日本产烤鳗的1/2甚至1/3。三是贸易环境恶化,掣肘产业发展。目前,全球多种鳗鱼处于濒临灭绝状态。过去30年里,欧洲鳗鱼数量下降了95%,2010年欧洲鳗苗被列为濒危物种限制交易。日本鳗作为我国主要的养殖品种,于2014年6月12日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濒危物种红皮书目录,并将于2016年决定是否列入《华盛顿公约》禁止国际贸易目录。日本鳗一旦被禁止国际贸易,将对我国鳗鱼产业造成沉重打击。此外,相关贸易伙伴国频繁针对我国鳗鱼产品制定技术性贸易措施,例如:日本先后对我国出口烤鳗采取命令检查、要求自主限量、批批检测11种药物残留物质、检查货证是否相符等措施,不但延长了我国鳗鱼产品的通关时间,而且增加了企业通关成本,2014年10月至今我国鳗鱼产品被日本通报数量同比增加100%,严重阻碍了我国鳗鱼产品的出口。近年来,我国输日鳗鱼产品逐年下降,2014年出口量仅为2009年的1/2。

三、检验检疫部门促进鳗鱼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多年来,检验检疫部门集中智慧、集中资源,充分发挥信息优势、技术优势,就促进鳗鱼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一是抓质量提升,强力推进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将推进出口鳗鱼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由地方政府牵头,检验检疫、海洋渔业和农业部门协同合作,共同规范示范区鳗鱼养殖过程的投入品使用管理,完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从源头保障出口鳗鱼质量安全。加强出口备案养殖基地监管,加强药残监控,打击使用禁用药和不按停药期使用限用药的行为,推进示范区鳗鱼养殖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保证合格原料来源渠道。对鳗鱼出口养殖场管理人员及技术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标准要求、水产养殖良好农业规范、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原料质量安全控制和出口鳗鱼无公害健康养殖技术等,通过培训全力提升示范区养殖企业管理水平。二是抓模式创新,大力推行“111”检验检疫模式。进口食品农产品“111”检验检疫监管模式以风险分析为基础,以全程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主线,以检验检疫监管结果为放行依据。通过推行“111”模式,以分类管理为抓手,促进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引导企业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提升自检自控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对产品进行风险分析,确定高、中、低风险项目,再针对不同企业的管理水平,量身定制检验检疫监管方案,确定企业管理类别、明确现场查验、实验室检验项目抽查比例,加快了出口产品通关放行速度,降低成本,提升了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三是抓指导帮扶,全力支持企业强化自身建设。帮扶出口烤鳗加工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实现鳗鱼产品横向和纵向的延伸,从单一的蒲烧烤鳗扩充到蒲烧秋刀鱼、蒲烧鲶鱼、冻鳗片等品种的研发,实现产品的多样化,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积极参与鳗鱼相关标准的制定,为企业提供检测技术服务保障,对企业如何更好地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提出合理化建议。帮促企业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导入先进的实验室管理体系ISO17025,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和国际认证,提高企业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四是抓互联互通,助力构建“四位一体”监管体系。推动构建地方政府、监管部门、企业、鳗业协会“四位一体”监管体系。各部门加强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协作和对各国预警信息的学习研究,共同研究加强鳗苗投入、鳗鱼养殖和烤鳗加工的监管措施,共同推动鳗鱼产业平稳发展,避免行业大起大落。充分发挥鳗鱼行业协会的作用,引导养殖场谨慎选择养殖品种,加强宣传,使日本等国际市场消费者逐步接受美洲鳗产品。稳定鳗鱼原料价格,避免企业间盲目竞争、互相压价现象再度发生,努力形成养殖、加工、出口贸易多方共赢局面。

四、对我国鳗鱼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鳗鱼产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鳗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事关百亿产值、事关50多万人员就业,在深入分析我国鳗鱼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隐忧以及进行多年检验检疫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检验检疫部门建议:一是加强鳗苗繁殖研究。鳗苗的人工繁殖是世界水产业难题,目前日本已成功实现鳗苗人工繁殖。我国应加大鳗苗繁殖研究力度,尽快实现鳗苗人工繁殖,在此之前可引导鳗鱼出口企业探索建立稳定的鳗苗供应关系,切实解决鳗苗来源受限、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的瓶颈。二是提供更多政策扶持。鳗鱼产业的基础资源靠进口,终端产品靠出口,亟需加大对鳗鱼产业养殖设施、技术规范、品牌培育等方面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因此,应加大出口鳗鱼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推广力度,进一步落实示范区建设的各项扶持政策,争取相应的政策、资金支持措施,帮助更多企业建立原料供应商评估体系、出口鳗鱼身份追溯体系,形成有效的生产加工销售运行管理机制。三是大力开拓新兴市场。目前,出口烤鳗过度依赖日本市场,一旦单一的出口市场消费出现低迷,出口鳗鱼产业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因此,应加大新兴市场开拓力度,减少对日本、美国和加拿大等传统进口国市场的依赖,开发如东南亚、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和沙特阿拉伯等有相当潜力的新兴市场,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掌握烤鳗产品出口定价话语权。四是帮促企业转型升级。为保护水资源,使鳗业可持续发展,建议集中养殖,走集约化鳗鱼养殖的道路。建立鳗鱼养殖工业园区,集中养殖鳗鱼,将其建设成为“生态型、集约型、效益型”园区,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保护水资源,实现生产经营的“设施化、标准化、科技化、产业化和品牌化”。同时,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宽原料来源,扶持企业创“境外养殖境内加工复出口”新模式。

作者:黄建生 耿文 江帆 单位: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