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低碳经济评价及建议

时间:2022-12-04 05:28:19

安徽低碳经济评价及建议

本文作者:邓廿庆工作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影响安徽低碳经济发展因素的实证分析

模型选取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模型探讨影响安徽省低碳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因子分析(factoranalysis)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它更侧重于解释被观测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和协方差之间的结构,所以因子分析的实质就是利用几个潜在的但不能直接观测的互不相关的变量,去描述许多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或协方差关系,这些随机变量就可以称为因子。为了使得这些因子能很好的替代原始数据,需要对这些因子给出合理的解释。同时为了使用这些因子,还需要对提取结果进行评价。指标构建与数据选取由于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涉及到经济、生活、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因此本文选取了15项指标,来构造安徽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工业能源的固定投资(X1)、环保机构人员总数(X2)、生活污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X3)、生活以及其他二氧化硫的排放量(X4)、生活其他烟尘排放量(X5)、科技经费内部支出(X6)、政府财政支出比例(X7)、工业生产总值(X8)、标准煤的消费总量(X9)、能源生产能力增长比(X10)、能源弹性系数(X11)、平均每天原油消费量(X1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X13)、森林覆盖率(X14)、民用汽车用量(X15)①。选取的样本区间为2000-2010年,这些指标的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以及各个年度的《安徽省统计年鉴》。2.3实证分析过程在进行因子实证分析之前,由于各个随机变量的单位有所不同,所以要对各个变量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或者无量纲化处理),并且估计出各个随机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结果显示,相关系数矩阵中的系数绝对值大于0.3,说明可以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如表1。注:①民用汽车用量包括载客汽车、载货汽车、普通载货汽车、三轮汽车、低速汽车、摩托车、拖从我们的实证结果中可以看出,有6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它们的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95.35%,说明这6个因子基本上能解释这15个随机变量的方差。第一主因子的4个指标有着较高的载荷系数,方差的贡献率达到24.94%,相对较高的评价指标有:生活污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X3)、生活以及其他二氧化硫的排放量(X4)、生活其他烟尘排放量(X5)、能源弹性系数(X11)。这些指标从不同的方面测度了碳在人们生活中的排放量,与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密切相关。所以我们把第一主因子称之为低碳生活消费量的发展水平因子,用F1表示。第二主因子上的载荷系数相对较高的评价指标有:政府财政支出比例(X7)、能源生产能力增长比(X1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X13)都呈现出较高的正相关,方差的贡献率达到19.33%,反映了低碳发展过程中的污染物治理、财力支持等有关信息,称为低碳的支撑水平因子,记为F2。该因子仅有两个随机变量存在着较高的载荷系数:工业能源的固定投资(X1)、平均每天原油消费量(X12),其载荷系数分别为0.8001和0.6498方差贡献率达17.32%,这一指标主要反映了安徽低碳的投资水平,我们用F3表示。第四主因子也有两个随机变量存在着较高的指标体系,方差的贡献率达14.75%,与工业生产总值(X8)、标准煤的消费总量(X9)呈高度的正相关。反映了安徽省正处于经济工业化的阶段,大量的生产投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资本存量不断的积累,正需要大量的能源资源维持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称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因子,用F4表示。环保机构人员总数(X2)、科技经费内部支出(X6)、森林覆盖率(X14),这三项指标作为第五主因子,有着较高的载荷系数,方差的贡献率为11.04%,基本上反映了安徽省生态建设与发展的情况,称之为低碳生态指标因子,记为F5。最后一个主因子仅仅有一个变量构成,就是民用汽车用量(X15),其方差贡献率为7.97%,载荷系数为0.5637,有着较高的正相关,称为低碳城市建设因子,用F6表示。本文上述分析的6个公共因子比较综合地反映了安徽省低碳经济水平的主要原因,但是单一的经济变量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安徽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状况。因此,本文通过以各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来说明整体因子的得分情况,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城市低碳水平的评价模型:F=(w1F1+w2F2+w3F3+w4F4+w5F5+w6F6)/(w1+w2+w3+w4+w5+w6)=(0.2494F1+0.1933F2+0.1732F3+0.1475F4+0.1104F5+0.0797F6)/0.9535其中,F表示为安徽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wi为第i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因子得分的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1)从表2中可以看出,影响安徽省低碳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工业能源的固定投资(X1)、能源生产能力增长比(X10),其因子综合水平得分分别高达0.7855分和1.4637分,说明了安徽省正处于工业经济发展阶段和城市化过程中,为了保持本省的经济高速的增长,要弥补生产投资和基础设施等物质资本存量的不足。安徽省工业总产值排在前十位的行业都是重工业,构成了安徽省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比重高达77.6%,同时这些行业也是能源消耗最多的行业,累计能源消耗比例达66.21%。这几年来安徽省不断的加大工业能源的投资,从2000年的资源能源固定投资的54.25亿元一直上升到2010年的320亿元以上,在未来这种投资力度将呈现递增态势。而安徽省的能源产量同样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例如安徽省的标准煤从1995年的3218.53万吨上升到2010年的9689.27万吨,增长了有3倍多;2010年电力产量高达1463.31亿kWh。2)森林覆盖率对安徽省低碳经济发展同样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因子综合水平得分0.3245分,说明了安徽省发展碳汇林业和农业潜力还是比较大的。据科学研究表明,每增加1%的森林覆盖率,就可以从大气层中吸收0.671亿吨碳,所以要加强本省的林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扩大植树造林面积,提高单位面积森林的储蓄量。截至2010年底,安徽省的林业面积达到380.4万公顷、自然保护面积43.6万公顷;部级生态示范区30个,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7.5%。3)安徽省作为一个汽车制造大省,拥有芜湖奇瑞汽车、江淮汽车、安凯汽车等著名品牌,构成安徽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所以交通运输业也是影响安徽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从表(2)中可以看出,民用汽车拥有量的综合得分为0.6826分,说明了降低民用汽车油料消耗、提升小排量、节能环保的新型的小汽车使用比例,以及鼓励新能源汽车的购买和使用等等,对提升安徽低碳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例如奇瑞汽车和江淮汽车等汽车制造业率先在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有着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优势。4)从上表的因子综合得分的结果中,我们可看到,安徽省居民生活能源消费量是比较有限的,它的因子综合得分只有0.48分左右,不会随着居民的收入提高而大幅度的增加,甚至有时候出现小幅度的减少,可能与居民的生活习惯、消费模式、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安徽省居民生活的SO2的排放量近十年来一直出现递减的状态,从2000年的6.6%降至2010年的-6.5%左右,下降的幅度都比较小;烟尘的排放量也出现了小幅度的增加或减少,一直都呈现在±1%之间徘徊。所以降低居民生活的能源强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碳的排放量,但作用很有限,因为可能与安徽省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有关。

安徽省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以上安徽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因子分析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针对不同部门或行业保压并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安徽省要加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减少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在安徽省经济中所占的比例,积极地探索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增长点。对于关系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部门,则要大力促进技术进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还要使用先进的污染设备治理污染物的排放量,最大限度做到变废为宝。在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重工业部门里,要强化科学技术主导力作用;对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实行空间梯度转移,特别是对那些经济发展贡献度低的且污染严重的行业,如造纸行业和小型食品加工企业,则要严格控制或关停并转。对那些污染小的,甚至无污染的、资源能源消耗低的、污染物排放量小的行业,如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太阳能行业、语音产业等都应该鼓励其生产规模,并通过新的技术革新,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从而增加这类行业在安徽省的经济比重。优化能源结构,鼓励企业改善能源消费状况安徽省现阶段在低碳经济发展中要优化能源结构,一方面要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充分利用农业大省的资源优势,围绕生态农业和农产品资源,加快促进“种植-养殖-加工-综合利用”的农业一体化进程,大力发展以农业资源为原料的化工、食品、生物等能源循环产业链;另一方面要合理引导特色循环低碳农业的发展;积极推动芜湖、池州和安庆的三个核电项目发展,为安徽省提供清洁的无污染的电力。鼓励企业改善能源消费状况,并对有效实施低碳措施的企业提供财政补贴。一旦实现低碳化,企业竞争力增强,其示范效应会激励同行业其他企业自觉参与,对处于产业价值链上游企业产品的需求也产生符合低碳标准的压力,从而有利于推动上游供应商开发、应用低碳替代品,逐步朝低碳化发展,获得公共财政资助的企业实现低碳化还会带动下游企业低碳技术创新和生产方式转变。政府需要为企业提供科学的碳排放标准,建立低碳经济的政绩考核体系政府可考虑依据各行业能源消耗量、单位能耗碳排量等数据为依据,推算行业单位GDP碳排量的当量标准,即行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碳排量当量标准=Σ[行业某类能源消耗量×单位能耗碳排量×该类能源系数]/行业国内生产总值。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能源消费结构中各种能源的清洁程度不同,所以应赋予不同的能源系数(考虑到低碳技术进步的可能,此系数需要动态调整),以此作为对行业运用清洁能源的奖励手段。除此之外,对于单位产值碳排量低于行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碳排量当量标准的行业内企业,再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以示鼓励,也可鼓励企业将其作为碳排放权进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获取收益;对于单位产值碳排量低于行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碳排量当量标准的行业内企业则开征碳税。其次,政府还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生态建设的政绩考核体系,防止一些领导干部急功近利,不顾生态环境的发展,牺牲生态环境的利益,而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不符合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短期行为。完善森林资源管理,充分发挥安徽森林碳汇发展的潜力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发展森林碳汇潜力较大。森林碳汇指森林生态系统减少大气层中的CO2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森林资源是全球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来自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测算,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系统中储存了大约有2.48万亿吨碳,其中森林系统就占到了46.37%。有科学研究结果表明,森林中的树木每生长1m3,平均就可以吸收1.83吨的CO2,所以说森林资源具有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双重功效。截止2010年底,安徽省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7.53%;森林储量达到18074.85万m3;活木总储蓄量从1995年的10441.14万m3一直上升到2010年的21710.12万m3。安徽省应积极地扩大植树造林面积,改善森林资源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森林面积的存储量;充分利用安徽省森林碳汇发展潜力。构建低碳经济意识培养机制,加大低碳经济理念宣传力度在日常的经济生产活动中,节能减排仅仅靠企业开发和新能源是稀缺的,所以政府要加强对低碳经济的示范指导,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与媒体联动的宣传方式,积极提倡和鼓励建设低碳经济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大气候变化的教育与宣传力度,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温室气体效应对全球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生存条件的严重威胁,使人们重视环境与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增强全民低碳经济发展意识,应通过制度化的合理安排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杂志、广播等,对广大民众进行节能、绿色消费等方面的宣传和教育,树立全民低碳理念,以及低碳生活的态度,促进形成全民绿色消费、绿色环保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