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准扶贫下乡村民宿旅游发展研究

时间:2022-08-22 11:14:30

基于精准扶贫下乡村民宿旅游发展研究

[摘要]乡村旅游强大的经济效益让其成为旅游扶贫的主要途径。乡村民宿旅游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乡村旅游升级发展、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另一方面又体现着强村惠民的重要功能。深入分析我国乡村民宿旅游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提出精准扶贫背景下乡村民宿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精准扶贫;乡村民宿旅游;发展对策

乡村旅游在我国的发展已有20年到30年的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最初的农家乐,城郊游发展至今,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到更高级的发展阶段。而乡村旅游的发展从起始就和旅游扶贫密切相关,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丰富了旅游活动,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升级,还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乡村旅游地农民增收致富,加快了脱贫的步伐。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经营民宿成为乡村旅游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当前精准扶贫的背景下,民宿发展体现着强村惠农的重要功能,也直接关系到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

1精准扶贫与民宿发展现状

1.1精准扶贫的背景

2013年首次指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2015年6月,强调要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乡村旅游扶贫发展规划》中,提出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脱贫。乡村旅游扶贫因其独特的产业特色及市场价值,使得其相交于其他扶贫方式来说更具有天然的优势。当前很多贫困地区的人口自身的发展能力有限,且大多地区交通不便,市场难以进入到边远地区,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难以开发,往往出现,越是贫困越走不远,越是贫困越无发展的情况。因此,精准扶贫必须因地制宜,要用革新的眼光去发现贫困地区自身的资源,再借助外界的力量,共同发展乡村旅游,而选择一条能快速推动贫困人口融入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轨道上的途径就显得极其重要,也尤为紧迫。耗资少,便民、生态的民宿产业应运而生,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民宿是精准扶贫的一个典范,也顺应了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思维。

1.2精准扶贫背景下民宿发展现状

乡村民宿旅游是指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居民或外来投资商,在自家空闲住房改造或投资民用房进行改造的基础上,为游客提供的一种有别于传统饭店的旅馆,也许没有高档的设施,但民宿大多结合当地的风土民情,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以家庭副业或投资的形式进行经营,让游客感受到崭新的住宿体验。民宿最早起源于欧洲的乡村地区,现今日本、法国以及台湾等地的民宿发展已经自成体系,浙江,云南一带的民宿发展成为我国内地民宿发展的先头军。处于初级阶段的乡村民宿多是自发形成,以农家乐为主体,只提供简单的餐饮和住宿。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对于传统的农家乐,休闲山庄和旅游景区提供的服务越来越不满意,高品位精致的乡村民宿因此纷纷涌现。从发展规模看,我国各地的民宿数量在逐年增加,且随着游客的需求,民宿的品质也在不断的提升。据统计,从2010年到2015年间,我国国内的民宿总数达到42659家,其中云南省的民宿数量居首位。乡村民宿的在线预定市场也愈加火爆,去哪儿网通过大数据统计,在线数据的客栈民宿企业量已经达到了10万家的量级。据估算,客栈民宿全行业在线销售的客房在百万间的量级,并且2016年同期对比2015年间夜量同比增长了60%。乡村民宿的发展成为旅游住宿行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发展质量上来看,民宿从最初的只关注住宿,到现在开始不断的充实,从内部设施,到智能化电器设备,现阶段民宿被赋予了更多的价值,如民俗文化、乡土人情以及历史属性,民宿不仅满足的是游客的生理需求,更多的是让游客感受浓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基于分享经济,民宿的主客共享的不单是民宿本身,还有自身服务、价值理念以及共享的经验和技能。从发展区位看,我国发展较好的民宿资源大多集中在旅游资源丰富的风景区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例如丽江、大理、厦门、三亚、嘉兴、桂林、成都、凤凰、青岛、西安等,以天然的旅游资源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民宿,数量和质量上都具有较好的水准。从价格方面看,现有的民宿大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其住宿价格大多位于中等水平,65%的民宿价格在200~300元之间,当然极具特色的民宿定价会更高,其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和价值也更具竞争性。

2我国乡村民宿发展存在的问题

2.1缺乏规范

乡村民宿作为一个产业,在其火热发展的背后必须有相关的管理规范进行直接监督和指导。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乡村民宿都处于无照经营或证件不齐的状态,由于政府对民宿缺乏一个明确的界定,因此众多民宿的经验都处在尴尬的局面,无法可依,不仅无法保证乡村民宿产品的服务质量,也无法保护游客的消费安全。这种无序的市场状态很容易造成恶性的竞争,市场上乡村民宿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如云南的民宿常有顾客投诉。这不利于乡村民宿产业的长期发展,更不利于乡村旅游扶贫的推行。

2.2缺乏专业的经营方式

乡村民宿的生命力在于其创意性和个性化的经营,每一家民宿的选址、装修及特色服务,都应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且乡村民宿的长期发展,必须依托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经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但是现有的乡村民宿在经营过程中,各有各的想法,要么形态各异、运营各异,要么相互模仿、逐渐趋同。长期以往,很难形成有效的品牌效应和地方特色。

2.3缺乏营销理念

根据台湾民宿业统计分析,一家民宿经营成功的关键在于:地理位置,风格特色,主客关系以及营销渠道。由于我国内地民宿起步较晚,大多都是乡村居民自发经营,民众素质偏低,没有专业的服务意识,加上乡村民宿经营者对于营销推广的主动意识不够强烈,更多的依靠线下的口碑相传,但在共享经济下,不懂的合理利用线上平台推广,会大大减少民宿的客流和收入。我国很多的民宿线上运营平台还不够规范,因此也会对民宿的发展造成影响。

3精准扶贫背景下乡村民宿旅游发展对策

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是发展产业。旅游业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乡村民宿的发展能直接促进群众增收,它的发展不仅是经济扶贫,也是精神文化扶贫,对推进精准扶贫大有作为。

3.1建立国家统一的民宿行业管理规范

旅游标准化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规范。乡村民宿为了能够长期可持续的发展下去,其首要条件就是要建立统一的国家民宿行业管理规范,这样既有利于政府对乡村民宿市场的管理,也能够对投资者进行合理的引导,规范乡村民宿发展市场。要明确民宿到底由哪个部门管理,有哪些行业规则,一旦发现问题是否有法可依。

3.2制定规划,完善经营方式

针对现在市场上乡村民宿的突出特点:个体化,零散化,不规则化,要制定相应的行业规则,乡村旅游目的地政府要借鉴各国各地的经验,改善乡村民宿发展中同质化和乱占地的现状,有效的规划当地民宿的发展规模,凸显地方特色,并为当地乡村民宿的发展提供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改善环境,规划建筑特色,提高经营效率。

3.3提高产品品质,改变营销理念

乡村民宿的经营不仅依靠当地政府的政策引导,合理规划,同样也需要经营者素质的提高。当地政府应针对这一现状采取措施,依托当地的相关高校以及社会资源,对乡村民宿从业者进行完整的培训,提高其服务意识,眼界和经营理念。建立和完善当地乡村民宿的宣传网站,并提供一体化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搭建好共享经济下的乡村民宿线上营销平台,使得当地的百姓“靠山吃山”的乡村民宿产业得到长久可持续的发展,真正的成为精准脱贫的主要力量。

作者:周诗涛 单位:信阳农林学院

[参考文献]

[1]周笑益.农家乐对旅游地社区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D].武汉:华东师范大学,2009.

[2]梁辰浩,胡蝶,梁雪松.民宿经济“热”背后的调研与思考[J].企业技术开发,2016(04).

[3]莫燕林.基于SWOT分析浙江省民宿的发展对策[J].农业经济与科技,2016(05).

[4]蔡碧凡,俞益武,张建国,等.当地居民对“农家乐”旅游影响的感知及态度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