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转变的障碍探索

时间:2022-11-14 05:28:21

经济增长转变的障碍探索

本文作者:杨全军工作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

一、经济增长方式的概念

经济学家根据马克思在5资本论6第2卷中关于扩大再生产的两种形式的论述,把增长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靠增加自然资源、资本和劳动等资源投入实现的增长,叫做外延增长(extensivegrowth,或译粗放增长);一种是靠提高效率实现的增长,叫做内涵增长(intensivegrowth,或译集约增长)。现代经济学从不同的角度将经济增长的方式分成两类,即粗放型经济和集约型经济。

二、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现状

我国GDP年增长率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劳动力年增长率总体上保持平稳。而投资年增长率总体上呈明显上升趋势,所以仍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为主。1.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来自投资需求的扩张。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投入的增加,而非技术的改进和效率的提高。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严重偏低,过度依靠固定投资,新、扩建投资比重上升,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比重下降。2.经济增长对能源、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产出效率比较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靠拼能源、拼资源来支撑的粗放型增长。26年,我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5.5%,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较高。如能源消耗24.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15%左右;钢消费量为3.88亿吨,占3%;水泥消耗12.4亿吨,占54%。1年来GDP年均增长近1%,能源消费年均增长近12%,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三、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障碍

现阶段制约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将GDP增长率作为衡量政府业绩的考核标准。1.1GDP在一定程度上能衡量经济总量,但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部分政府官员在追求GDP增长速度与环境治理之间,大部分自然会优先考虑前者,因为事关他们的政绩。从实际情况看,地方政府,不管是东部的还是西部的,都存在盲目追求GDP高速增长的问题,如:一些政府不讲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只注重政府形象和GDP。另外,我国多样性的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投资依赖银行贷款支撑。1.2以GDP增长为主的政绩标准易使各级官员回到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中。尽管中国3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超过了8%,但高速增长背后却隐藏着对投资的过度依赖)))多年来一直在4%左右的,世所罕见,同时,隐藏着技术进步慢,产出率低,能耗高与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带来的低效率。2.各级政府仍然保持着过大的资源配置权利。在现行体制下,政府所拥有的资源配置权,既包括所有权属于政府的那一部分资源,也包括所有权虽然不属于政府,但配置权却牢牢控制在政府手中的那一部分资源。因此,政府介入微观经济领域使自己在市场参与者和市场监督者之间很难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主要表现在:2.1各级政府滥用土地批租的权力。由于各级政府掌握着土地批租的权力,它们用行政权力低价向农民征用土地、违法占地和随意批租土地,以招商引资、低标准土地补偿和拖欠征地补偿费等。近年来,各种压低补偿安置标准的行为和各种寻租行为等侵害农民权益的事情屡有发生,导致群体上访事件不断出现。2.2行政审批项目,包括越权、违反环保等规定促成大项目上马。有些地方为了尽快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创造政绩,各种投资项目纷纷上马助长了地方的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和地区经济封,政府通过招商引入社会资本,权力和资本强强联合,虽然城乡面貌得到极大改善了,地方形象提升了,官员的政绩突出了,开发商的腰包鼓胀了,但一些市民和农民的利益却倍受损害,有的甚至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为政绩工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方面的教训一再证明,以政府权力强力配置资源的方式获得的经济增长成果,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3行政垄断、限制竞争、封锁市场,强迫使用或消费本地生产的产品。迫使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提供贷款和信贷优惠,对生产要素和重要资源产品进行价格管制,压低相关价格,使市场信号严重扭曲。3.财税体制缺陷导致地方政府无心致力于增长方式转变。3.1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的内在缺陷。¹现行的税制重生产而轻消费。财政性税收主要是来自生产型的增值税,而生产型的增值税和产值之间是直接联系着的。发展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化工业,能给地方政府带来比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更多的税收和财政收入。º现行税费不合理。我国长期以来对一些能源、资源实行政策性补贴,而对能源、资源的税费偏低,这是矿产资源乱采滥挖、浪费严重的重要原因。中国的燃油税是美国的11,是欧盟各国的3%至5%,我国石油、天然气的费率为1%,远远低于美国的12.5%和澳大利亚的1%。3.2财政预算体制的内在缺陷。目前的财政预算体制就其实质而言,仍然是一种分级包干体制,财权上移与事权下移导致的财权与事权不匹配,使地方财政收支出现了较大的缺口。由于地方财政收入一半以上来自于生产型的增值税,这使得各级政府非常关注产值的增长,而增值税主要来自于制造业。做大制造业产值最方便可行的办法就是做投资项目,而在现阶段做投资项目最简便的办法就是招商引资,这样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短期经济发展一个基本范式。

4.制度也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直以来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上,中国将更多的努力放在了技术的改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在种种促进技术提高、效率改进的努力都没能有效转变增长方式时,人们发现制度是制约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因素。

4.1意识形态上的瓶颈。¹只注重传统经济发展观中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人们只关注当代人的直接利益,却忽视了后代及人类的长远发展,单纯地将经济增长率作为衡量增长与发展的指标,为追求高增长,在这些发展思路的指导下,许多国家都选择了先发展,后治理的错误思路。º简单地把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等同起来。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内容,主要表现为发展速度和规模的扩张。而经济发展的涵盖面要大得多,还包括经济效益、人民生活实际水平的提高和科技进步以及环境质量的改善等丰富内涵。

4.2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错误支持。粗放式增长方式得以延续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自然资源产权界定不清和产权关系不明确。各级委托人都有着不同的行为和利益目标,从国家到最后人,利益目标差异可能会越来越大。这样就存在着人行为严重背离自然资源公共产权主体和终极所有权人利益的可能。

4.3科研体制的严重阻碍。在破解中国为什么没有成功地从前现代时期的科学跃升到现代科学这一李约瑟之谜时,林毅夫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科举制度的机理结构将人们的创造力引离了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抑制了人们从事技术创新的活力,从而阻碍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成长。也就是说技术进步的水平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持续贡献取决于相应的制度安排。然而,中国现有的制度安排恰恰在这些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因而无法使个人收益接近社会收益。从而导致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技术源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