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业创新的障碍与策略

时间:2022-12-22 01:54:00

陶瓷业创新的障碍与策略

技术创新理论最早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Schumpeter)于1912年在其着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技术创新理论也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与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应用有关的技术经济活动,是技术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创新又是一种能力,体现在市场机会与技术机会的结合上,是一种能够把握市场机会和技术机会并正确地作出技术创新决策,有效地实施这一决策并成功地引入市场的能力。

一、技术创新对景德镇陶瓷产业的意义

景德镇传统陶瓷产业在经历血的洗礼之后,处于保本免损的边沿,产业危机显现。如何安全渡过危机,实现景德镇陶瓷的再次腾飞己经提上了议事日程。经过周密细致的相关产业调研,景德镇陶瓷企业决策层毅然提出了“稳固传统陶瓷产业,向高技术陶瓷领域进军,实现景德镇陶瓷产业升级及转型”的战略目标。

技术创新是陶瓷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陶瓷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就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当该新产品实现其市场价值后,市场又会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进一步发展。

技术创新是陶瓷企业竞争取胜的关键。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表面看是产品功能、式样、耐用度、安全性、价格等的竞争,而实质上这些产品竞争的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小。因此,根据自身特点,把市场需求和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就可以使陶瓷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技术创新是延长中小企业寿命的法宝。大量的实例证明,每年诞生的陶瓷企业很多,但倒闭破产的也不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英年早逝”现象?原因固然很多,但根本原因在于技术创新乏力,或忽视了企业的“二次创新”、“三次创新”。

二、景德镇陶瓷行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目前,景德镇陶瓷行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新型陶瓷材料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可作为具有高强、高韧、高硬度、耐高温和耐腐蚀等特性的结构材料,而且可作为能量转换、信息传递和环境敏感等效应的功能材料,也可制成兼具结构与功能双重特性的材料,已成为许多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材料。作为日用陶瓷领域的远红外陶瓷、抗菌陶瓷等由于具有新的功能,自然也是新型陶瓷家族中的一员,都得到异常迅速的发展。新型陶瓷产业产品门类多,高科技性能全,应用范围广,在微电子技术、自动化装置、汽车发动机、敏感传感器、新能源等方面被广泛采用,已成为当前国际上最具活力的陶瓷行业。据国际权威估计,目前高技术陶瓷产品的年产值达数百亿美元,并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发展潜力巨大。

瓷都景德镇经过多年发展,逐步构建了配套完整的陶瓷科研一教育一生产体系。2003年底,国家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科技部同意设立。目前,“中心”依托景德镇陶瓷学院,以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和景德镇特种陶瓷研究所为成员单位,以突破陶瓷行业基础性、关键共性技术,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为主要目标,注重研究成果的产业化推广应用和标准化建设,面向全行业进行技术成果推广和辐射,提供技术和人才保障,促进产业发展。经过几年的建设,“中心”拥有固定资产1.1381亿元,其中场地面积3.0913万平方米(价值5540万元),仪器设备5842万元。“中心”组建了一支技术力量雄厚的科研和工程技术开发团队,建成了装备先进、功能齐全的6个研究室和4个中试基地,建设了“国家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西)”、“中国陶瓷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全国陶瓷标准化中心”和“全国陶瓷信息中心”等4个部级公共服务平台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取得成果142项,其中8项为国际领先水平、66项为国际先进水平,4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申报专利59项,获得授权43项。有些项目成果突破了行业关键技术,起到了引领行业发展的作用。

三、景德镇陶瓷行业技术创新的障碍分析

(一)企业自主创新意识薄弱

实际工作中,不少陶瓷企业认为,科技自主创新的风险太大,投资太大,投资回报率不高。其中有一部分企业领导认为企业无需自主创新,“引进”技术同样能使企业发展,技术引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景德镇陶瓷企业追求科技进步的意识淡薄,大多数企业满足于传统产品的生产经营,企业的竞争多处于价格等低层次竞争,缺少进行创新活动所需要的技术积累和资金积累。企业创新的目标定位明显短期化,其突出表现为一些企业忽视基础性技术投资,放弃投资周期长的技术创新项目。

(二)技术创新人才短缺

由于管理和资金的原因,大多数景德镇陶瓷企业很难吸引到各类人才,甚至连最基本的熟练操作工也缺乏,现有的人才也难以留住和充分发挥作用,导致企业技术开发能力薄弱,创新活力、实力与潜力不足。

(三)技术创新资金缺乏

目前,景德镇陶瓷企业大部分属于中小型企业,多以小型工作室和作坊的形式存在,主要生产单件艺术瓷器和小批量日用陶瓷,自有创业资本少、经营风险大、信用程度较差。各级政府对陶瓷企业的财政支持不足,用于科研转化的专项费用偏低。据调查,景德镇陶瓷企业80%的资金来自股东个人积蓄和内部员工筹资。企业不仅很难从资本市场融资也很难从货币市场中获得资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受到资本实力不足的瓶颈制约。

(四)技术创新环境和技术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景德镇陶瓷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创新对外部环境和服务体系的依赖较大。而政府对扶持景德镇陶瓷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技术服务中介机构的服务职能基本缺位。

四、景德镇陶瓷行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培养与增强企业主体创新意识

企业要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而解决当前景德镇陶瓷企业主体创新意识薄弱的问题,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鼓励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有效平台。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能够整合“学”、“研”的研发活动,一定要具备自己的研发中心。只有自己具有了一定的研发能力,才能真正吸纳企业外的研发资源。

第二,要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鼓励企业采取多种方式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形成创新联合体。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应成为研发投入、研发活动和研发成果应用的主体。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是重要的成果源泉,企业技术创新不能脱离“学”和“研”的支持,必须坚持产学研相结合。这种结合不是一种政策上的平衡,而是一种现实的必然要求。

(二)加快培养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人才是陶瓷企业技术创新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对陶瓷企业来说,可利用景德镇陶瓷学院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建立高级创新人才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服务平台,也可以采用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机制。这样既解决了企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又使高校的高水平科技知识得到转化和应用。

对政府来说,要重视积极吸纳高层次创新人才。对于陶瓷企业和研发机构聘用的外籍专家,政府应有相应的优惠补贴政策。比如对引进的海外优秀人才和部级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在医疗保险、子女上学、住房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或资助,并提供一定的科研条件。用人单位对引进人才的住房货币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费用,可依法列入成本核算。另外,还要重视健全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的专业科技工作者,有关部门可向省、市推荐申报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并可优先评定技术职称,列为重点人才培养对象。

近两年,景德镇陶瓷企业按照现代企业的构架,搭建了全新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为人才创造了一个和谐、富有激情的环境,吸引了国内大批优秀的科技人员。企业内进行了薪酬制度改革,使企业和员工成为利益的共同体。同时,景德镇是一个千年瓷都,有着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更有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陶瓷工艺美院等专业知名院校为陶瓷产业广送人才。还有景德镇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这更加促进了景德镇陶瓷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的甄选录用。

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培育陶瓷技术创新人才并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人才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政府和社会要通力合作,全力以赴,按照科学正确的人才大政方针走下去,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改善融资体制,疏通融资渠道

目前,景德镇陶瓷企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这其中既有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上存在的先天不足,也有金融机构定位偏差、贷款权上收等不匹配因素。同时,配套政策不健全、社会信用环境差等因素也是制约企业融资的重要原因。因此,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企业、银行、政府、社会共同努力,实行综合治理。

1政府更新思想观念,为企业创造平等的融资环境。要充分认识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融资政策上,积极疏通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保障。鼓励和支持设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充分发挥其作用,寻找合适的市场切入点,积极有效地开展业务。建立担保机构的资本补充机制,吸收社会资本进入,鼓励大企业、大公司参股、壮大担保公司实力,提高担保公司支持中小企业的能力。改进现行担保机构的运作办法,按股份制、市场化原则规范运作,坚持经营的非盈利性和服务性。

2金融机构要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改进贷款授权授信制度,下放贷款权限,减少对中小企业申请贷款的管理层次,简化审批程序,加大基层行、社信贷人员的贷款权限和责任。重视中小型陶瓷企业对分散银行贷款风险的积极意义,把优良中小企业作为长期贷款客户群,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同时,改善信贷管理,树立贷款营销意识,主动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四)健全技术创新的服务体系

为了进一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保障企业技术创新的顺利实施,政府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包括社会文化环境、科教环境以及宏观政策环境等诸多方面。政府的主要职能和行为方式也要进行转换,从直接组织和推动技术创新转到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企业要确立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必须理清企业和政府的关系,减少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干预力。企业可以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据市场变化和竞争格局,自主地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创新项目。另外,企业应成为创新利益分配主体,在照章纳税后,有权对其创新收入进行分配,除了留足部分利润用于企业发展和再创新外,还要留有足够资金,用于奖励创新有功人员。

此外,政府应制定有利于推动创新的政策和法规,并通过政府的行政力量,加大同一政策的执行力度,在社会上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破除由于部门或地区保护所制造的障碍,维护市场竞争的有序性,使市场竞争趋于规范。

政府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还应通过各种政策支持表现出来。在财政支持方面,采取补贴或其它形式加大资助企业技术创新的力度;在税收支持方面,应以减免税赋的办法加大补助力度;在金融支持方面,应增加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资金的贷款比例,引导商业银行资金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在技术支持方面,推动科研机构、大学向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技术信息和技术培训,并形成一种制度。其它支持方面,如推行加速折旧制度,鼓励大学、研究机构与企业联合研究开发,并对有重大贡献的人员重奖。政府购买某些创新成果,起到“需求拉动”效应等。在法律保证——产权保护方面,创造技术创新的良好外部环境,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强化执法力度,使专利制度切实成为创新者的利益的保障以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重要激励手段。

此外,政府要大力推进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文化环境建设。技术创新既需要利益机制的刺激,又需要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技术创新的文化环境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教育体系、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研究传统和精神,乃至整个社会文化。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文化也必然是一个长期和不断的过程,需要政府、学校、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