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面小康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目标

时间:2022-10-26 08:13:54

论全面小康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目标

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建党100年的发展目标,它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建设。对于每个方面都有其发展的目标。对于经济方面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GDP较2000年翻两番,达到全体人民小康为核心的中等幸福。而在我国实现全面小康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目标也因随之提升。全面小康后的经济发展目标也应由实现中等幸福转向达到以自由为核心的公民持续全面幸福。

关键词:小康社会;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幸福;现代化;全面发展

1引言

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是一个必经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民消灭了剥削和压迫。为实现自身发展奠定了基础。建设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是我们的共同目标,其建设的内容不仅包括物质文明,还包括精神文明的建设。人作为社会的主体,是社会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社会的发展本质应是人的发展。(白鸽,2007)。社会主义的发展涵盖多方面,而经济问题作为核心,需要在实现经济的稳步发展的情况下,不断促进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要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就要具备相应的物质基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正是积累了这样的物质基础。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是在十六大上正式提出的,其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在政治上,建设一个民主的、独立的社会。就文化来说,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得到极大的发展,人民的整体文化素养得到很大的提升。就社会方面来说,加强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低保制度、医疗制度得到很好的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在生态环境方面,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积极研发清洁的新能源或是新技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经济来说,在建党100周年时实现GDP比2000年翻两番,并且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并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2.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看似只一字之差,两者却在有着重要的不同之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我们对我国社会主发展的一种美好愿望,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将其细化、具体化。

3全面小康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目标

3.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以人为中心,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如图),马斯洛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成了五个层级。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则是基本满足了人们的前四个需求。在满足前四个需求后,人们将追求第五层的需求,第五层需求则是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3.2全面小康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人们的基本物质条件得到了满足。在此之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目标就应是逐步达到以自由为核心的公民持续全面的幸福。而在全面小康后要实现全体国民以自由为核心的持续全面的幸福这一目标,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建设:追求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小康后的经济发展不应只局限于量的增加,而应看重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应综合评价经济的发展情况。这时的经济发展不应是主要依靠投资引起的经济增长,而更应是依靠创新引领经济发展。重视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及生产资料利用率。缩小贫富差距。巨大的贫富差距会降低人民的幸福感,出现扰乱社会安定的因素。使得收入低下的人觉得社会分配的不公平,从而对工作的积极性降低,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半个世纪前,韩国和菲律宾的情况是相似的。包括人口、人均GDP、城市化、小学和初中在校人数等。但菲律宾经济却是停滞不前。究其主要原因就是韩国的收入和土地分配比菲律宾平均得多,而且两国的基尼指数相差就有0.2。由此可见,贫富差距的大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人们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目标不再局限于达到以全体人民小康为核心的中等幸福,而应是达到以丰裕为核心的适度幸福,更长远的是实现以自由为核心的公民持续全面幸福,实现人民自由全面的发展。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将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协调起来。正如同志所说:“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将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无疑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在社会实现更好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的自身的发展,同时以人自身的发展带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辜转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李程骅.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J].南京社会科学,2015(12).

[2]杨宜勇.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分析[J],学术前沿,2015(13).

[3]白鸽.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目标[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7(3).

[4]沈贝贝,张相.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增长研究[J].宏观经济,2011(22).

[5]李静.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考[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