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与保险业发展

时间:2022-05-14 11:05:59

“一带一路”建设与保险业发展

“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的总体基础

设施建设需求尚无专门统计。但仅从亚洲太平洋地区来看,亚洲开发银行2017年2月底的题为《满足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报告指出,对于除中国外的亚洲及太平洋地区24个经济体而言,若保持现有增长势头,并将气候变化减缓及适应成本考虑在内,再剔除公共财政支出,2016年至2020年期间,其依赖私营部门解决的基础设施投资需由现在的每年630亿美元投资提高至2500亿美元。如果考虑到整个“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这个数据会进一步扩大。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一带一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是巨大的,中国企业的参与仅仅是起步阶段。实际上,中国具备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功经验、成熟的优势产能和一定的资金优势,理应成为重要的引领者和核心的实施者,深度参与到塑造新一轮国际经济金融格局的进程之中。在此过程中,与之相配套的保险服务如果跟上,则意味着保险市场和商机也是巨大的。

“一带一路”建设是保险业发展的历史机遇

相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快速推进而言,国内保险业的参与度特别是对境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参与度,还只能说刚刚起步而已。从主体来看,主要是以政策性保险机构为主。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至2017年1月,中国信保承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和投资4231亿美元(但未单独承保投资的数据),支付赔款超16亿美元,承保项目1062个,覆盖交通运输、石油装备、电力工程、房屋建设、通信设备等多个领域。相比而言,受现行政策监管框架和境外市场实际风险状况的制约,商业性保险机构直接参与“一带一路”的业务非常有限。目前,只有部分保险公司通过设立海外分支机构或与海外渠道合作承保了部分“一带一路”建设项目,但在相当多的领域还是空白点。2016年8月17日,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出八项要求,其中“切实推进金融创新”的新思想、新提法令人耳目一新。强调,要切实推进金融创新,创新国际化的融资模式,深化金融领域合作,打造多层次金融平台,建立服务“一带一路”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一带一路”建设的本质是中国经济尽快融入国际经济金融体系,并更好地发挥带动引领作用,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谋求共同发展。作为金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全行业迅速行动起来。保监会专门印发了《关于保险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构建“一带一路”建设保险业支持服务体系,随后各大保险公司都成立专门机构或管理部门开拓相关海外业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沿线国家和地区多为发展中甚至欠发达经济体,市场机遇大风险也大,需要国家投人引导资金(主角是国开行、进出口行、中国信保、丝路基金等开发性或政策性金融机构),创造基本的商业条件和机会,使得商业保险能够有序跟进。从另一个角度看,国内商业保险公司在此过程中必须及时跟进,打下先期的市场基础并有效创立市场规则,否则将会为国际保险公司提供“免费午餐”,也无法实现国家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带动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初衷。这样看来,从现在到2020年,伴随“一带一路”建设的奠基和深人,正是商业保险积极准备、创新作为的关键窗口期,也是中国保险业再上一个台阶的战略机遇期。保险业要参与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就必须“走出去”,深度参与国际保险市场,打造中国品牌和中国规则。反过来说,保险业全面服务“一带一路”及中国优势产能、中国企业“走出去”,将会给中国保险业带来跨越式的发展,也是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体现。商业保险必须有所作为,也将大有可为。

量身定制“一带一路”海外保险业务服务

“一带一路”相关经济体环境错综复杂,经济发展程度、政治体制、文化历史、地理环境、宗教状况等各方面都千差万别,很难用单一标准加以衡量。保险公司在为“走出去”的中资企业提供个性化保险服务时就需要全面审慎地评估风险,如承保区域的自然环境、政治因素、法律障碍、经济税收环境、社会文化特点、环境保护要求、劳动力市场特性等,然后结合中资投保企业的需求和实力为其量身定制风险管理与保险保障计划。总体来看,可以分为四个领域:一、直接服务海外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由于“一带一路”项目多在交通运输、石油装备、电力工程、房屋建设和通信设备等领域。商业保险公司可以与中国信保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中国信保集中于政治风险、汇兑限制等非商业风险,商业性保险公司集中于财产保险、工程保险、工程履约类保证保险(包含建设工程完工履约保证保险、投标保证保险、农民工工资支付履约保证保险以及建设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和建设工程合同款支付保证保险)、外派劳务履约保证保险、境外人员安全保障保险(包括境外意外保障和医疗保障)等等一揽子保险风险,发挥互补优势,共同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建设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据了解,近年来,企业“走出去”的相关保险业务咨询和投保需求明显上升。2013—2016年,人保财险参与承保“一带一路”沿线工程险、财产险等项目超过450个,承担风险保障金额高达1万亿元。与此同时,人保财险已经针对部分特定国家的建设工程履约类保证险项目的业务需求及风险特性进行前瞻性研究,结合国际再保险市场的经验,适时推出为中方利益主导的大型海外建设工程提供一揽子风险管控措施。二、.直接参与和推动中国制造和中国标准“走出去”当前的产品质量保证保险和太阳能光伏组件长期质量与功率保证保险、风电设备质量保证保险等,可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服务。例如,近年来,人保财险为国家大型钢铁企业、风电等新能源大型设备制造企业、大型光伏组件生产企业出口设备和产品提供了保险支持,帮助这些企业的产品获得更多海外客户的认可,以此扩大其出口销售额。在当前以设备出口为主的基础上,下一步完全可以扩展到中方主导、突出中国因素的工程承包或绿地投资领域。这方面,国内财险公司就可以充分发挥其熟悉国内企业产品质量和经营状况的信息优势,就质量保证保险及其他相关业务而言,实现拓展风险审核的边际成本低的业务,同时可为中国优势产能“走出去”“增信”和“背书”。三、推动境内企业“走出去”的(间接)资金支持部分境内企业具有很强的发中国具备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功经验、成熟的优势产能和一定的资金优势。展潜力,但当前自身的信用条件和资金实力存在不足。尤其是随着中小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活跃度不断提升,这方面的业务需求不断增加。例如,在投资“一带一路”项目时,银行贷款往往需要提供增信保证。财产保险公司的贷款保证保险、履约保证保险可以有所作为。保险公司通过为境内企业增信,帮助它们获取海外业务拓展的资金支持,使它们能够获得参与游戏的“门票”,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的协同作用,也能够获得中小企业的成长红利。四、鼓励境内财险公司在具备条件的“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机构“一带一路”相关经济体存在着客观分层,部分经济体的市场基础和法律环境相对完善,如中东欧、中东地区的部分国家,可作为境内财险公司自身“走出去”的先遣区,通过尽快进人及深耕目标市场,熟悉当地监管规则,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尽可能提供丰富的保险产品和有针对性的保险服务方案。

作者:杨光 单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