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价格经济学分析

时间:2022-05-06 08:35:10

药品价格经济学分析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医疗卫生保健过程中药品价格的现实状况。药品的价格的偏高和垄断带来了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下降和医疗费用上升。运用经济学方法解释分析了其成因,同时对中国药品价格调整提出建议。若是要改变现有医药价格不合理的现象,则必须要改变政府对医药市场的管理方式,并且改变现行的医药行业的收费体制等。

关键词:药品;价格;市场垄断;消费者选择

一直以来药品被用来治疗各种疾病。而与其相应的药物治疗是对人类营养、生活卫生以及医疗保健等维护健康活动的补充。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形成,重视和调整药品价格变化既是保障中国居民的合法权益,也是对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医药卫生体系改革的总体要求,2015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了904号《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通知决定自2015年6月1日起取消绝大多数药品政府定价,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强化医保控费作用,强化医疗行为和价格行为监管,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国家自1977年开始不断进行改革、调整药价。但是部分国家药品价格的降低幅度并不能改变医药消费的增加,也不能满足居民对于药品价格的预期。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经济学就是研究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的科学。药品价格调整是一个涉及到产品生产与需求、商品流通和使用以及国家政治经济环境的的大工程,也是很多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

一、现在市场药品价格现状

药品主要被广泛的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由于药品的使用远高于其他的保健品,使得药品的利润程度可观。1996年开始,中国对药品主要实行三种定价形式。第一种是由国家发改委直接定价的药品,这部分包括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目录的药品及少数生产经营具有垄断性的药品;第二种是由省级部门机关定价,包括原研药、单独定价药、优质优价药、低价药、医院制剂等;第三种为其他药品,实行市场调节,由企业自主定价。目前国内市场上的药品价格,有一处很独特的现象:一些药品,价格过高,而另有少数药品,价格极低,甚至低于成本价。进口药、独家品种的药品缺乏与之竞争的产品,其价格多年来一直虚高严重。2013年跨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在华贿赂被曝光,通过一系列子公司间的倒手以及虚报价格等把戏,葛兰素史克的药品在中国的售价远高于在其他国家的价格,最高达到其他国家的7倍。总结起来就是,现在医疗保健过程中一些药品售价远远高于成本;相同疗效的药品价格差别悬殊,药品由于地域不同,价格差异不同。只有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成因,才能有效地规范药品市场、改革医药价格,促进社会保障的发展,提高居民的卫生健康福利水平。

二、药品价格的经济学分析

第一,医药市场垄断和药品市场不当竞争[1]。制药公司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保护,往往针对某一产品的变化,申请对个专利。这就会对其他新公司的进入形成合法的市场准入障碍。但是药品专利期过后,其他公司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多为一些慢性疾病治疗制药公司。虽然同药效的药品供应数量增加,一些医生和患者将新加入市场的药品当成很好的替代品,使得该种药品价格下降。原专利公司的另一方面无论出于是营销成本最优还是方式便捷的考虑,药品公司或厂商的市场营销的目标多数都定位在医生身上,而不是药品的最终消费者身上。但是原专利申请的制药公司会依靠自己的品牌形象和需求弹性相对低的患者继续维持自己产品的垄断。后进入市场的具有相同药效药品的制药公司竞争获得的多是对于药品价格弹性相对大,对价格比较敏感的人群。另一方面,制药公司或药厂会通过推销员直接拜访医生,不可避免的会引起一些不适当的经济行为,进而鼓励医生给患者开具或尽量多的开具特定品牌的药品。第二,药品的管制和患者健康的博弈。着眼于居民的健康和安全,无论任何国家的政府对于药品的管制历来都是严格的,中国也不例外。所以,药品的审查审批也是一个相对来说冗长而繁琐的过程。制药公司开发新药品,需要为了审批提供临床实验数据和结果等申请材料的准备时间,使得新药品的完成所需时间短到几年,长达十几年。这就需要运用经济学来衡量保护消费者健康和促进药品创新双方的收益来判断取舍,是否要严格药品的管制。美国佩尔兹曼研究表明创新药品的减少,导致产品竞争性下降,引起的药品价格上升的福利损失远远大于由于减少无效药品使用节省的开支。所以,美国采取的对策是加速了某些药品的审批程序。2015年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药品注册审评审批若干政策的公告(2015年第230号)也提出了优化临床试验审评审批、加速临床急需等药品的审批。第三,技术进步,社会保障完善与医药价格的冲突。新药的研制可以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可以改变医疗投入的组合。虽然有些时候会增加成本,但如果健康能得到显著的提高人们所关心的不是费用,而是疗效。医疗保险在某种程度也是医药价格上升的原因,医疗保险的报销途径是先将账户的金额花光以后再按一定比例缴纳现金,这不同于消费其他传统商品需要直接支付全部费用。如果某个患者的医疗保险或公费医疗给付整个费用金额的比例高,医生有可能会开具价格高的品牌的药品。在某种程度上,国家所施行的公费医疗和医疗保险就是货币补贴和实物补贴的条件下消费者选择问题[2]。如图1,横轴为某种药品数量,纵轴为其他同类药品数量,i,ii,iii为消费者效用曲线,效用曲线远离远点效用越高。如果是使用医疗保险自由购买药品,如图1(1),可以看出预算约束越大,预算约束与更高的效用曲线相切,患者得到的满足也越大。那有些公费医疗单位,尤其是一些学校单位有自己的医疗场所,药物实行政府定价政府采购,当医院规定使用固定品牌的药品治疗时给开具的药品数量为B0,如图1(2),当实际药品消费量少于B0时,实际效果没有变化,因为药品不能转售。但如果给开具的药品数量为B2,且同样不能随便转售,如图1(2)可见患者达不到最高的效用。从这可以看出至少部分单位实施的医药政策限制了消费者选择替代,造成药品部分市场垄断,无法实现其最优选择。也限制了药品市场的正常经济运行。第四,药品本身的需求和生产、流通成本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伴随着世界性原材料的短缺,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同时药品加工的人力成本的增加以及企业运营成本的大幅上涨,使得药品制造成品上涨。但是某些药品如一些治疗心脏疾病的药品的定价却十年未动,成本的压力全部压在了这药品的生产企业身上。导致这类药品虽然价格未涨,但是市场供应短缺。同时某些药品由于专门治疗某种特殊疾病,并且药品与一般消费品最大的不同在于对它的消费不以病人的意志为转移。患者无法随意选择药品的消费量,为了达到自己的治疗效果都得使用固定数量的药品,不像其他消费品价格高就少用或不用,价格低就多用;由于患者作为被动消费者,也左右不了药品价格,当市场需求量增加时,制药企业为了追求更多的效益是不会降低药品价格的,反而会通过涨价来获取更高的利润。药品作为一种特殊消费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商品,这是造成有些药品价格虚高的原因。第五,医院成本转移和医生对其收入的态度。近年来医疗系统开始一系列市场化的改革道路,所有制结构从单一公有制变为多种所有制并存。医疗机构开始推行商业化、市场化运营。在鼓励医疗机构竞争、放开价格的同时,医疗机构的服务目标也从追求公益目标转变为全面追求经济目标。中国多数公立医院都实行政府特别项目补贴。在竞争机制的市场下,患者的需求曲线向下方倾斜,如果医生对患者无歧视,医院会接收Q1数量的患者,这时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收取P1的价格,医院也会接收可享受国家项目补贴的患者Q2,如图2可知,医院最终盈余为图上阴影部分。如果国家降低补偿为R2,医院也还会接收有国家项目补贴的患者数量Q2,此时提价没有意义。因为提价高于P1会使医院盈余减少,患者数量会减少。但此时医院的总收入会减少,如果一段时间内收入能补偿成本,医院运行没有问题。否则医院就会将成本转移,医院会尽可能地增加收入,那提高药品价格或提高服务收费就是进行成本转移的方式。医生作为医疗卫生保健的劳动力资源,对于药品价格的高低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经济学的目标收入假设。当实际收入低于目标的时候,医生会渴望获取更多的收入,医生就会改变患者的数量和药品的价格等方式。也就是当收入降低时,医生会引发各种诱导性的药品和医疗消费。如果诱导的利润较低,医生的诱导就会减少。现实生活中医生垄断开具一种或几种药品以及尽量多的开具此类商品的数量就是此现象现实写照,这也带来一些药品垄断市场,价格居高不下的结果。其他一些由于区域差异,医生、医院、药品制造厂家、政府以及患者自己等的信息不对称,也会导致市场上药品价格出现高低不同,乃至药品及其价格的垄断[3]。

三、医药价格调整的相关建议

第一,要规范药品生产、合理规范药品价格。政府要通过行政干预合理的、区域化的控制药品生产企业数量、以及药品的生产种类。避免部分药品厂家过分竞争,产品过于集中。同时国家对于药品的价格要及时根据市场的变化给出合适的价格指导,防止部分制药企业抬高药价或由于成本增加濒临倒闭。对于社会关注的专利药品以多方的价格为参考,并让制药厂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说明药品的价格、疗效、销售等情况,然后有社会多方面专家组成的价格评审组给出合理的价格指导。特殊药品由国家相关部门直接定价管理。第二,加强社会保障方面的管理和完善医院的政府补偿政策。医保作为中国医疗体系最主要的支付方,加强对于医保使用的监管有利于杜绝医药浪费和医疗系统贪腐。在确定付费标准方面,可以学习国外设立联邦制药委员会,负责确定所有的药品能否被医保支付以及支付价格。并同时改革现有仍部分存在的公费医疗制度,完成全社会统一的医疗保险方式。在国家财政许可下,继续对一些公立医院进行一些保障低收入人群的政府项目政府补贴政策。第三,保证医院和医生的合理收入、医药分家。对于公立医院研制的专利药品、鼓励独家生产药品市场份额,允许医院对其专利药品的定价和管理的自主权。政府可以根据区域和医院性质,给予医生服务收费定价的权力,以减少医生为追求更高收入而产生的患者消费诱导。通过实行医药分家,改变以药养医的现象。医生可选择药品品种,但是无权指定购买药品的地点和该药品的品牌,患者购买药品的自主选择权将变大,由此就会切断医生和药品销售者之间的联系,让医药厂家直接面对患者[4]。但同时也要加强对药品销售的规范和管理。政府应该鼓励现有的药品批发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大幅度减少药品批发企业的环节和数量,采用集中配送、连锁经营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物流经营方式,降低药品的流通成本,从而有效降低药价[5]。第四,建立整个医疗行业的监督监管,出现问题必须从严处理。从药品的生产,到医院的医疗服务和药品的流通都做好监督。有效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效率,防止高价药或劣质药充斥市场,从而有效调控药品价格。

作者:邓艳娟 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0:416-436.

[2]张叔民.中级微观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10-120.

[3]王锡源.破解医改难题关键在于纠正市场与政府的双失灵———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7,21(08):10-15.

[4]于培明,宋丽丽,岳淑梅.我国药品招标采购制度存在的制度缺陷[J].国药物经济学,2010,(4):51-56.

[5]宿晓.基于委托理论的药品供应链成本控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1):168-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