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择校费现象的经济学解析

时间:2022-03-30 03:20:57

高中择校费现象的经济学解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出现差异,对教育需求也出现了变动,择校就学指的是学生选择就学学校,或者家长为子女选择就学学校。择校生指的是由于行政划片或者考分限制不能进入理想学校,然后通过缴纳高于教育成本的“赞助费”而进入理想学校的学生。近年来,择校现象波及校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对此,本文将对我国高中择校费现象的经济学进行分析,并对高校择校现象进入深入探究。

【关键词】高中;择校费现象;经济学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差距,对于教育的需求也出现了很多变动。近年来,择校现象波及很多校园,并且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择校是人们提高收入水平后对于教育需求的反映,为了缓解择校现象,必须通过引导需求,增加优质教育。

2择校现象成因的经济学分析

2.1资源配置方面

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基础,人们的需求是无限的,但是满足需求的资源是有限的。我国教育资源短缺,优质的教育资源更是十分缺少,择校现象是人们争取优质资源的表现。我国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在教育设备、师资力量、管理等多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而重点高中的生源质量一般都高于其他学校,所以各个高中的发展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家长为了为孩子寻找一所理想的高中,会想尽办法,所以择校费的产生从经济学角度而言有一定的合理性。

2.2需求分析

从经济学而言,择校是通过一定的消费选择教育产品。学校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教育产品,而学生和家长就是这种教育产品的消费者。影响教育需求的因素有很多种,包括学生家庭收入水平、消费偏好以及对于未来发展的期望等等,其中学生家庭的经济实力是最为重要的择校因素。家庭收入情况与教育需求是呈正比例的,一般收入越高,则教育需求越大。与此同时,消费者的偏好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部分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需求还是过于盲目。另外,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期望也会对教育需求产生影响。

2.3教育公平方面

在经济学领域,教育公平指的是教育资源筹集的公平和教育资源分配方式的公平。新时期,教育与个人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和目标。择校现象的出现就是因为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所导致的。教育公平与教育平等是不同的,教育公平应该是存在差异的平等。现阶段的高中择校,如果按照人人都有均等的受教育权利而言,则它的存在是必然的。重点学校是有一定的不公平性的,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部分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但如果从有限的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而言,重点学校可以培养更多的人才,因此它的存在又是公平的。

2.4教育成本方面

教育成本是用于培养学生所消耗的教育资源的价格,也就是说以货币形态表现的培养学生由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人或家庭直接或间接支付的全部费用。因为教育投资具有较大的外部效应,因此择校的学生通常都会加大自己的教育成本投入。北京大学课题组在2004年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的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择校者的教育费用在各个分项上都高于无择校行为者,其中对教育支出影响最大的是择校费。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教育成本越高,收益越大。那些接受择校生的学校都是相对较好的学校,因而他们一般都能提供质量相对较高的教育。而且这类学校在教育市场中具有一定的垄断势力,择校费用的收取则是他们有效利用自身市场优势的搏弈。因此,部分消费者利用较高的教育成本选择占有国家投入较多、较好的教育资源。

3择校费的形成和分析

如果将择校费看作是择校这一产品的价格,依据供求原理,可得到如图1的供求图形。对图1的说明和分析如下:D指的是某学校的教育需求线。这一需求符合实际需求规律,需求数量和价格呈反向运动趋势,因此向右倾斜。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需求线的位置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如果该高中获得奖励、评级上升或者声誉上升,则该校的择校需求也会随之上升。S指的是某学校的供给线,供给线可以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垂直和向上倾斜。设定该校的正常招生规模为Q1,则如果该校的实际招生数量在O~Q1范围内,则招生价格不会受到影响,因此,其图形是一条垂直于Q1的直线;如果实际招生数量大于Q1,则多出部分就是择校生。对于择校生可以收取额外费用,所以这部分供给是有价格弹性的,而且一般价格为正方向变动,所以其图形向右上方倾斜。D与S的交叉点指的是供求均衡点,Q2的数量正好能够满足对该校教育的需求,主要包括数量为Q1的正常招生和数量为(Q2-Q1)的择校生,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此时,该校的择校费为P2。学校是特殊机构,如果对于该校的择校需求为D,需求数量为Q3,则均衡择校费应为P3。如果此时该校的招生指标为Q2,则会出现指标短缺的问题,市场价格上升到P4。此时,即使政府将择校费用定位P2,但是还是会有家长为了获得录取资格,支付高于政府限定的费用,这类费用的标准一般低于P4学校方面,也有突破指标限制的动机。

4择校费带来的社会问题

4.1加重低收入家庭经济负担,有损教育公平

很多高中的择校费用较高,对于工薪阶层家庭而言,是一笔较大的经济支出,如果不能缴纳择校费,则学生只能放弃进入理想的高中,因此经济条件的限制成为制约受教育权利的关键,所以择校费用违背了教育的民主性和公平性,而且还会给学生构成较大的心理负担。例如,宁夏13岁女孩因择校费自杀身亡:“我死了可以帮您节约10万元”。另外,为了能够进入理想的重点高中,很多学生起早贪黑,几乎全年无休,睡眠不足、健康受到影响,长期的负担也会导致青春期学生心理压力增加。

4.2滋生腐败,加剧教育的商业化

中关村某学校校长贪污案件轰动全国,根据调查发现,该校账外资金过亿,大部分账外资金都来与“片外”学生的择校费。教育的产品是人,教育应该坚持公平公正,任何人都应该有学习的机会。教育关系到社会民生和社会发展,虽然高中不属于义务教育,但是也不能以市场化的模式进行运作。如果教育走商业化路线,则势必会导致教育逐渐没落,择校费更会加剧教育的商业化发展。

4.3加大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高额择校费引起“马太效应”:重点高中凭借优秀师资、良好设施和较高升学率吸引择校生,收取大量择校费,从而进一步发展,而普通高中师资薄弱、设施差、升学率低,很难吸引学生就读。重点高中越来越好,普通高中越办越差,家长心甘情愿往重点学校送钱,更多学生涌向优质学校,供给不变而需求增加,择校费水涨船高,学校间差距进一步拉大,社会财富向少数学校集中,导致教育体系两极分化。

5高中择校的探索和完善

5.1建立立法和监督机制,加大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

2006年年初,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强教育劳务营业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开始对择校费征收营业税,这一举措是从立法上对择校费的征收的控制。要想彻底杜绝教育乱收费,政府必须树立教育投资是战略性投资的观念,保证义务教育投入的不断增长,以此制止教育领域的不良行为。应建立有力的监督机制,避免择校费使用上的浪费。如建立财务结算中心和财务委托制,改变以前靠校长一支笔审批学校一切财务收支的状况。尝试建立以家长委员会为中心的监督机制。家长作为教育的投资者,都希望自己的投资能够用在刀刃上。

5.2合理确定择校费金额,建立补偿机制

在高中择校金额的确定方面,政府应该加强控制。在择校费的确定方面,也应该考虑学生的生均成本,比较分数不同的学生在择校费用方面的差距。高额的择校会阻碍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增加重点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差距。因此,为了平衡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补偿机制。①在财政允许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对普通中学、薄弱中学的资金投入。②可以对优势资源实行部分成本回收,并将其用于对薄弱学校的援助方面。可以向以前大量投入的重点学校收取部分资金,作为回收成本,转移支付给薄弱学校,逐渐建设薄弱学校的师资和教育设备。

5.3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质量

学校应该树立并落实科学育人的观念,精心施教。学校要进一步优化培养目标,树立并落实科学育人理念,为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提供平台,同时注重提高学生在未来社会中自立、自强的素质,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全方位培养人才。同时,加强学校之间的合作沟通,相互借鉴优秀的管理方法和教学经验,共同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5.4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宏观调控

政府教育部门应该不断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加强薄弱学校建设,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平衡地区差异以及学校差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教育均衡化,从而有效环节择校现象。与此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宏观调控,改革对学校的评价体系,多元化的反映各校的办学特色和水平。

5.5学生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择校观

学生以及家长方面必须积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择校观念。择校和择业具有很大的关联,考虑到教育投资的预期收益率是比较理性的,但是同时也应该考虑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当前,我国需要多层次的人才,每个人在适合自己的行业中,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基于,而且社会也会为人们提供终生学习的机会。因此,在高中择校时,首先应该明确学生的定位,从而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道路。

6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制度的健全,我国高中阶段择校费势必被取消,但取消高中择校一个漫长的、艰难的过程,这有待于全民认识的提高。对此,应该辩证的看待和解决这个问题,保证我国的高中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作者:苏畅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1]邱小健.解读择校:产权经济学的视角[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83~86.

[2]王谷青.教育公平与高中择校费问题浅析[J].企业技术开发(月刊),2011(05):61~62.

[3]黄伟东.公立高中择校费政策研究———基于管制经济学理论视角[J].学理论,2014(12):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