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区域经济互动关联

时间:2022-06-27 02:49:31

城市规划与区域经济互动关联

城市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一直是两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改革开放以来,以深圳为代表的一大批城市凭借政策倾斜及创新改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奇迹”。迅速发展与这些城市良好的先期城市规划有着密切的关系。

1城市规划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根据国家较权威的定义(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管理各项资源,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在我国,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从上述概念中不难看出,城市规划与发展密切相关。

1.1良好的城市规划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城市规划必然涉及基本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而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拉动区域经济增长这一点十分明显,从而为实现城市资本的竞争优势提供保证。良好的城市规划的结果是合理、完善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影响企业的投资选择和地区人民消费,再加之政府投入,区域经济增长的结果是肯定的。同时,良好的基础设施将大大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在吸引就业、引入外资等诸多方面影响经济增长和发展。当然,如果城市规划缺乏长远性,就容易导致“短寿建筑”的现象产生。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只能持续25~30年。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有多座“年纪轻轻”的第一高楼被拆除。2007年1月,浙江大学湖滨校区3号楼被爆破拆除,而建成仅仅只有13年;2009年12月,广西柳江路2号22层公寓进行爆破拆除。造成高楼短寿的原因之一就是政府规划部门目光的短视和节约意识的匮乏。

1.2合理的城市规划完善区域经济结构

合理的城市规划通过设计新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对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通常,合理的城市规划会考虑当地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Comparativeadvantage)是说如果一个地区在本地区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地区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地区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合理利用比较优势,能够制定出适合地区经济结构的发展规划。近年来,通过对地区经济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和规划,已经成为许多地区在进行城市规划时的重中之重。比如西昌作为卫星发射中心之一,就有“加速城市地区的新城和卫星城建设”的规划。又如,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方案中提出的,台州市域城镇体系空间发展结构为“一个发展核、三条发展带”,具体为“一个发展核”——指台州城市群,是台州城市与产业发展的核心地带,包括椒江、黄岩、路桥及温岭市区等重点发展城区“;三条发展带”——城镇群空间的联系轴。通过良好的城市规划,政府可以以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为目的,合理利用城市规划,进行三大产业比例的调整和引导,从而完善区域经济结构。

1.3节约型城市规划促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

节约型城市规划主要是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理念进行整体规划。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逐步形成,并已得到全世界的共识。城市规划作为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和城市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必然要贯彻循环经济发展的思想。美国诸多地区在制定地区规划过程中,都会依照节约型城市规划的理念进行。越来越多的城市建立自己的生态数据库,数据库中包含“环境承载力”“、生态循环”“、生态功能分区”等理念,同时引入生态学理论与分析方法,综合制定城市规划。而结果是,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都比较迅速、有效。这种较为成功、成熟的方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2区域经济良性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反馈效应

2.1经济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经济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经济发展为城市规划实施提供基本的保障。无论从地方财政或者人力资本上看,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都为城市规划从设计到实施提供必要的保障,地区经济水平较低,良好的城市规划即使制定出来也无法实施。二是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口增长对城市规划造成影响。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因此,在制定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人口增长的影响,要从发展的角度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三是经济发展带动的工业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工业结构的改变往往对城市规划影响巨大。近年来,由于一些原因,如技术的开发,高素质技术工人的培养等,部分日本工厂离开中国,重新搬回到他们自己的国家,这就造成了本国城市和外国城市的重新规划的问题。以经济发展与城市交通为例,交通运输是生产的继续,对城市规模的影响重大。具体为对工业性质与规模有很大影响——它既是发展因素也是制约因素。其次,对工业的性质和规模有很大影响——城市贸易、旅游活动必须有交通保证,而大量人口是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十分全面。因此,经济发展对城市规划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2.2区域经济对城市规划的影响途径

区域经济增长得益于良好的城市规划,反过来,也通过诸多途径影响城市规划。下面将从时间与空间和需要与可能两类途径进行分析。区域经济发展,除了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外,必然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如经济波动周期、经济加速期等等,不同时期对城市整体规划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从时间上看,对城市规划造成影响;同时,由于区域规划是一定地理空间的规划,因此经济发展下的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也就从空间上影响着城市规划。经济如何发展、由什么样的产业带动增长、如何合理调整等一系列问题要求城市规划者在空间上做出适合的选择。以城轨交通网为例。现代城市需要有一个与其相适应的现代化交通体系,需要形成一个与城市发展布局相协调的综合交通格局。很多城市在做好与城市交通量基本相应的道路网络系统同时,有机配合好综合交通规划,扩展空间、利用条件、重点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网络,逐步改变以常规公共交通为主的客运方式,引入大、中客运量的地铁和轻轨交通方式。逐步实现了多层次、多平面、立体化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大部分地区实施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分流行驶,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建设管理,保障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地区差异性。有的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有的地区经济发展较慢,因此,在制定城市规划过程中如果照搬,而不考虑地区的需要与可能该途径的影响,可能会制约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有其规划的需要,但必须考虑规划的“可能”。也就是说,要客观分析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和社会经济效益,不能盲目地规划谋求经济快速增长。

3成渝经济开发区中的城市规划问题

3.1成渝经济区介绍

2009年7月,国家发改委在成都召开了编制工作会,会议初步讨论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规划将涵盖重庆的31个区县和四川的15个市,总面积约20.61万平方公里;2011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成渝经济区规划。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成渝经济开发区的规划中,具有许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推进统筹城乡改革,提升发展保障能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等诸多方面得到体现。规划的目的之一是促进经济区经济发展。提出了要以重庆成都两个特大城市为龙头,以重庆1小时经济圈的23个区县沿高速公路、快速铁路、黄金水道的市和成都及绵阳等为载体,共同争取成渝经济区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共同争取国家编制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将成渝经济区建成国家新的增长极。

3.2成渝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

在城市规划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成渝经发区将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规划中强调,争取成渝经济区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共同争取国家编制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努力将成渝经济区建成继长三角、京津豫、珠三角之后的中国第四个经济区域,从而带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因此有了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的目标。在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成渝经济开发区将有八大支柱产业:重大装备制造业;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研发;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国家民用航空、航天研发制造基地,建设国家直升机生产基地;发展冶金和材料生产;石油天然气化工和盐化工基地;轻纺食品产业;医药产业。可以看出,在不同城市部署不同产业并促进其发展,保证地区比较优势得以体现,因地制宜,城市规划在产业布局上体现出了良好的前瞻性。在基础设施统一规划方面,成渝经济开发区的相关协议中,也有所体现。其中第一个共建重点就是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区成立后,重庆市和成都市之间的快速客运专线铁路等点对点快速通道、区域环型快速通道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还将完善公路、铁路、内河航运、民航、管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可以看出,在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区域经济活力和竞争力方面,城市规划考虑得比较完善。

当然,成渝经济开发区在规划中还应注意一些问题。本文认为比较重要的一条是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如果规划不得当,成片开发土地的热潮,虽然会吸引大量的外资,促进当地经济的迅速发展,但也势必会带来许多问题。比较突出的是盲目出让和以权代法。前者会导致许多土地被闲置而无法收回;后者主要出现现有的旧城区开发过程中,进而引起诸多社会性事件。因此,在制定具体的城市规划中,必须综合考虑这些问题,保障成渝经济开发区在经济一体化中,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达到预期的目标,提升成渝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