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展望和政策方向

时间:2022-05-18 08:43:00

宏观经济展望和政策方向

一、2011年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2012年奠定良好基础

2011年,在国内物价上涨压力加大、国际经济持续动荡的情况下,我国将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推动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较为稳妥地处理了控物价、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较快、物价回落、结构调整取得进展的良好态势,巩固和扩大了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3%,失业率稳定在4.1%左右,经常项目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回落到2.5%左右。一是物价涨幅见顶回落。按照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安定民生的要求,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2010年四季度以来,9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共4.5个百分点,5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共1.25个百分点,2011年11月份广义货币同比增长l2.7%,狭义货币增长7.8%。同时,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的影响,输入性通胀压力减弱。我国居民消费价格7月份达到同比上涨6.5%的峰值后,涨幅呈现回落趋势,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也开始高位回落。商品房限购政策和上海、重庆房产税试点,使房地产投资需求得到抑制,限购城市房价涨幅有所减慢,部分城市房价开始下跌,按照商品房销售额和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的全国平均房价涨幅从2011年7月份开始逐月回落。从经济增长和物价波动的周期来判断,始于2009年8月的这一轮物价上升期的峰值已过,其后将逐步回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水平虽超出年初4%的预期目标,但仍然处于温和可控状态。二是经济增长仍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减速是抑制物价上涨必然付出的代价。2011年,经济平稳减速,没有出现大的起落,一、二、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7%、9.5%和9.1%,预计四季度为8.8%,全年增长9.2%左右,略高于9%左右的潜在增长水平。三大需求也不同程度出现下降。前1l个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4.5%,增速与上年同期大体持平,实际增长l6.9%,低于上年同期3.9个百分点。制造业及房地产投资增长较快。受汽车购置税等补贴政策退出的影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ll.4%,比上年同期回落3.6个百分点。出口增长21.1%,比上年同期低l0.7个百分点,但占国际市场的份额进一步提高。三是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一定进展。从区域结构看,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1-9月,全国经济增速超过l3%的l8个省区中,东部地区仅有3个,除天津外,增速前l0名的均来自中西部地区。从城乡结构看,得益于农民工工资增长、农产品价格上涨、各项惠农政策实施,2010年以来,农村现金收入和纯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乡相对收入差距缩小。从需求结构看,贸易顺差不断减少,内外平衡的状况有所改善。从产业结构看,新能源、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较快,信息服务、文化等高端服务业提速。

二、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风险

当前,世界环境更趋复杂多变,我国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不合理、收入差距大、自主创新能力弱、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结构性就业压力大等不稳定、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存在,同时,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了一些引发经济下行的新问题和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际经济环境趋于恶化。世界经济复苏前景更加暗淡,我国对外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各国刺激需求增长的政策空间有限,发达国家债务规模高且不可持续,财政政策处于紧缩状态,市场流动性充裕,货币政策几乎没有效果。新兴经济体面对通货膨胀的压力,难以轻易放松其经济政策。贸易保护主义严重,部分国家为保护国内市场和增加就业,实施更多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本国货币汇率实施干预。全球新增长点尚不明朗,新能源、生物、新材料等新型产业技术没有实质性突破,对经济的引领作用还未出现,传统制造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各国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和社会压力,无法实施有利于经济长期发展的结构性调整,如金融体系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等。按照联合国的最新预测,2012年世界经济增速将从2010的4%和2011的2.8%下滑至2.6%以下,其中美国经济预计增长l.7%,和2011年持平;欧元区经济可能从2011年的l.6%降至零增长;日本经济虽有所恢复,但仍然低迷。其次,我国实体经济运行困难加大。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资金偏紧的背景下,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利润减少,经营困难,活力不足,对就业带来压力。一是在货币政策收紧过程中,金融企业定价能力明显增强,实际贷款利率和实体企业融资成本不断上升,对实体企业形成挤压,2011年前三季度,上市金融类企业利润增长27%以上,而非金融类上市企业利润增长不到18%。二是实体经济中的上游行业相对下游行业利润增长加快,上游企业大多是垄断行业,其初级产品的成本上升基本通过价格上涨转嫁到下游行业,导致下游行业利润减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利润基本集中在资源性行业中。三是大企业利用其容易以较低成本获得资金的优势,发挥影子银行的作用,以更高成本对其关联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对中小企业的利润形成挤压。此外,由于经济增长放缓,特别是出口减慢,部分行业如纺织、家电、钢铁等高度依赖出口和投资的行业产能过剩。再次,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长期化。劳动力、土地、能源资源、环境等成本推动因素对物价上涨的影响趋于长期化。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我国低端劳动力工资进入上升期。电、水、天然气的价格和环保收费长期偏低,也需要进行调整。我国现行的小农家庭经营方式使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较慢,耕地资源持续减少,稳定和提高农业产量难度加大大,难以满足因城市化率提高和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对食品的需求.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持续存在。第四,金融财政的风险和隐患增加。当前,金融财政领域潜在的风险隐患比较突出。一是金融资产质量风险,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发展过快,缺乏有效监管,部分资产质量不高;二是民间借贷风险,部分地区金融秩序混乱,非法集资现象突出,违约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地方融资平台负债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总额超过l0万亿,大多依靠土地收入支撑偿还,2012年将迎来还款高峰,一旦建设工地价格下跌过大和经济下滑过快,局部地区会面临一定偿付压力;四是房地产风险,如果房价较大幅度下降,银行、地方政府都将面临巨大资金压力。这些风险与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相互作用,处理不好将影响经济发展,使潜在的风险变为严峻的现实问题。

三、2012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的新情况等新问题,2012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就业和社会大局稳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切实防范和化解风险,为党的十八大召开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

1.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结构性减税提高经济活力。积极的财政政策特别是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是应对需求收缩、增强经济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预计2012年中央财政赤字规模与上年基本持平,为9000亿元左右。考虑到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增加和可支配财力有所下降,中央财政可代地方发行3000亿元地方债并纳入地方预算。积极财政政策的执行重点由政府扩大开支转向结构性减税,切实落实对小微企业的减税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降低服务业的营业税税负水平,促进专业化细分结构升级;加快部分服务业的增值税扩大范围试点,解决现行营业税重复征收问题;资源税由原油、天然气扩至煤炭等重要资源,同时通过适当降低部分行业增值税税率,稳定税负总水平。

2.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完善货币政策操作。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兼顾稳定经济增长和稳定物价总水平的必然要求。2012年M2增长目标可设定在14%左右,社会融资总量增长规模控制在14万亿元左右。信贷资金会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中小企业、新兴产业的支持,防止半拉子工程。不断完善货币政策的操作,推进利率市场化,改变贷款利率和民间借款利率、存款利率与理财产品利率间的巨大差距,必要时可通过利率的非对称操作来缓解这一差距。建立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机构和债券市场,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

3.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扩大内需是稳定经济的首要任务,也是防范和化解金融财政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必要条件。要合理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拓宽和开发消费领域,促进居民文化、旅游、健身、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要保持适度投资规模,重点抓好在建和续建工程,确保国家已经批准开工的在建水利、铁路、重大装备等项目资金需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增加就业、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基础。要坚持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重点能源生产基地和输送通道建设;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壮大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特别是粮食稳定增产是经济平稳发展和稳定物价的基础条件。合理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将农业财政预算优先用于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积极开展“农超对接”,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改善农产品渡通状况,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

4.能源价格体系改革是2012年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多年来,能源产业市场化改革滞后对经济运行的冲击越来越大,价格偏低导致资源使用浪费,能源约束不断强化,油荒、气荒、电荒频繁发生。应抓住我国物价处于周期性下降阶段的机遇,加快我国能源市场化改革,完善电力价格形成机制,调整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建议一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低于3%,就启动能源资源的价格改革进程。5.促进房地产市场回归正常发展轨道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地方财政高度依赖土地和房地产的格局,银行和民间信贷也深深介入了房地产,房地产已成为加剧贫富两极分化的重要因素。日本、美国等国家房地产市场泡沫引发经济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投机性购房占比过高,必将带来房地产泡沫,最终引发经济危机;但短期内,如果房地产价格和房地产销售大幅下降,也会打破财政、金融的脆弱稳定状态,形成系统性的经济风险。要促使房地产市场回归正常发展轨道,切实发挥好住房的居住功能,需要实行中性住房金融政策,严格限制投机、投资住房比重。短期内,应继续实行限购政策,同时,应逐步改革财税制度,加快推出房产税,更多地用经济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

四、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依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取向,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会小幅回落,国民经济继续处于软着陆之中,财政金融风险仍在可控范围内。

1.经济增速继续小幅放缓,不会出现硬着陆的局面从出口看,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多国家对人民币不断施压,国内劳动力、资源等成本增加,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一些国家有意识有组织地对我海外资源利用、领土安全等核心利益进行打压,出口将明显减慢。但是,我对发达国家出口的依赖程度逐步降低,在发展中国家经济明显好于发达国家的情况下,我国出口仍将保持一定增长;我国一般贸易出口已明显高于加工贸易,表明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正在顺利进行,出口竞争力较强。预计2012年出口增长12%左右,进口增长l5%左右,比2011年分别下降近l0个点;贸易顺差1300亿美元左右,比2011年减少250亿美元,下拉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左右。从投资看,2011年投资能保持较快增长,得益于分别占投资总额35%和25%左右的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的高增长,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将有所回落。我国制造业投资与出口增长较为密切,出口下降会抑制制造业投资增长,实体企业经营困难、利润增幅下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也会影响投资,2012年制造业投资预计增长20%左右,低于上年l0个百分点左右。房地产限购政策尚不会放松,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难度较大,待售面积处于较高水平,意味着商品房投资将会明显放慢,保障性住房建设数量比2011年减少300万套,也影响住房投资,2012年房地产投资增长不会超过20%。2011年,由于清理地方融资平台、核电站建设暂停、高铁建设大检查等原因,占投资总额25%左右的电力、交通、水利、环境等基础设施投资放缓,前期投资不足导致我国电力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十二五”规划中交通、环保、水利等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和融资平台融资,为防止半拉子工程,防范融资平台资金链断裂,国家将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继续通过融资平台和基础设施债券等手段支持基础设施建设,预计2012年基础设施投资有望从2011年增长9%左右升至20%左右。总的看,2012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比上年回落5个百分点,考虑到价格因素,实际投资减慢幅度不大,下拉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左右。从消费看,受刺激政策退出、汽车限购、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减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明显放缓。目前,汽车销量处于底部回升阶段,2012年有望恢复正常增长。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将促使农村消费继续保持良好势头,预计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l7%左右,实际增长高于上年,上拉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左右。综合分析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和结构的变化,预测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8.5%左右,比上年减慢0.7个百分点左右,这一增长速度仍处于9%左右的潜在经济增速的合理范围内。虽然经济增速适度减慢,但由于小微企业和服务业发展环境好转,不会对就业造成太大影响,新增就业会达到900万人。同时贸易顺差减少,需求结构进一步改善。产能过剩行业兼并改造会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速,产业结构也会进一步优化。产业转移和基础设施投资回升会带动中西部地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区域经济发展更趋协调。

2.通货膨胀压力减弱,不会出现滞涨局面定量分析显示,本轮物价上涨中,农产品价格上涨贡献了50%左右,通货膨胀预期贡献了23%,输入性通胀贡献了l5%左右,供求缺口贡献了l2%左右,这说明农产品价格和通胀预期是这轮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而劳动力、土地、资源等成本上涨对农产品价格上涨起了主导作用,国内外流动性宽松是通胀预期偏高的重要原因。经过2011年的宏观调控,我国物价上涨的因素发生了变化。稳健的货币政策改善了物价上涨的货币条件,社会总需求放缓继续缓解物价上涨的需求压力。世界经济前景更加暗淡,铁矿石、石油、谷物等国际大宗初级产品价格不会大幅上涨,我国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继续减弱。2012年物价翘尾因素影响也有所减弱,预计居民消费价格翘尾因素为l.1个百分点左右,比2011年低l.3个百分点。因此,2012年,我国物价上涨的压力不再来自需求拉动,而更多地表现为成本推动和通货膨胀预期,这也决定了我国的通货膨胀既具有长期性,难以快速根治,需要适度提高通胀容忍度,同时又较为温和。经过几轮物价周期性波动,国内投资者和消费者越来越稳固地建立起经验性通货膨胀预期,从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当前物价上涨预期仍然偏高。虽然粮食连续八年获得丰收和猪肉价格上涨周期趋于结束为稳定物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上升,农产品价格仍将上涨。此外,电力价格长期偏低,调整电价势在必行,根据定量测算,如果电力企业获得工业行业的平均利润,每千瓦时须提价7分,相当于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约l个百分点。按照初步预计,如果不调整电力等资源价格和环境成本,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左右,工业品生产价格上涨4%左右。如果调整电力等资源价硌和环境成本,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5%左右,工业品生产价格上涨4.5%左右。

3、房地产市场继续温和下行,不会出现房价急跌的局面限购和限贷政策极大地挤出房地产投资和投机性需求,到2011年11月份,我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增速已经连续20个月高于商品房销售面积,新开工面积是销售面积的两倍,显示出目前楼市的供应量较大,待售房销售压力增加。同时,房地产企业资金状况总体趋紧,也会迫使房地产商降价销售,以收回资金。因此,只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放松,2012年,房地产价格一直会延续震荡下跌或盘整的趋势,不排除部分限购限贷的地区出现大幅下跌的情况。但另一方面,由于房地产商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商品房的开发,减少购地,导致土地购置面积自2011年7月份以来持续下跌,2011年1-ll月份,土地购置面积增长不到3%。一般地说,在土地购置面积减少后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内,房地产投资增速就会减少。这意味着2012年年中开始,房地产投资和新开工面积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2013年年中左右,房地产供给将有所减少。受未来供求关系变化和政策调整预期的影响,房价和地价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不会引发地方融资平台偿还和房地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