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发展

时间:2022-04-10 10:38:00

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发展

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仍然是国内需求不足。200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坚持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总需求由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共同构成,因此,促进经济增长,实行扩一大内需,必须做好“投资拉动”这篇大文章。

1对“投资拉动”理论的简要分析

投资乘数理论是“投资拉动”的理论基石。经济学家卡恩首先提出了乘数理论,后来通过凯恩斯而得到推广。卡恩的乘数是就业乘数,即投资引起的就业总量增加和新投资直接引起的初始就业增加量之比。而凯恩斯的乘数是投资乘数,是关于投资变化和收人变化关系的理论。如果以I表示投资总量,以Y表示国民收人增量,则投资乘数k=1万,即Y=斤I,这就是说,国民收人增量将左倍于投资的增量。通过“投资乘数”理论可以看到,投资的变化会引起国民收人的连锁反应,使国民收人增加量或减少量数倍于原来投资的增加量或减少量。因为投资的增加,必然导致生产资料生产的扩大,从而使社会就业和国民收人增加;而就业与国民收人的增加,又会引起消费的增加,使消费资料的生产扩大,从而使就业和国民收人进一步增加,周而复始,必将引起众多的连锁反应。所以,投资增加能够引起国民收人的成倍增加。此外,“投资拉动”效应主要来自于投资的前向和后向联系。德国经济学家艾伯特•赫尔希曼(Albe比O.Hirschman)在探讨最大化“诱导”投资的决策机制时,认为在直接生产活动中有两个诱导机制在发生作用。这两个机制是后向联系效应和前向联系效应。由于存在前后联系效应,不同的部门、项目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只要投资某个部门或项目,就可能带动其他部门或项目的发展。并且,两个行业结合的联系效应大于各个行业单独计算的联系效应之和,即:l+l>2。丹麦经济学家拉斯马森(P•N•Rasmussen)指出,它们的扩张将会“导致囊括所有或至少大多数行业的经济活动的增长”,“由于后向联系是由需求的增长引起的,后向联系就会持续不断地引发更多的净资本形成”,从而诱发投资的最大化。

2我国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诱导扩大社会投资的必要性

在计划经济年代,政府通过低工资政策,积累资金,国家是唯一的投资者。改革开放后,国民收人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财富积聚正在向居民转移,政府可直接用于投资的资金有限,所面临的赤字压力越来越大。据资料显示,1997、1998两年,我国经济所创造的财富增量分别是6300亿和4900亿元,而居民储蓄的增量却分别为7800亿和7300亿元。超过了国家财富增量的23%和56%。1999年底,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已高达62160亿元,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75%。按照凯恩斯的理论,民间不投资,就要求政府直接投资拉动和诱导。近三年来,政府实行了扩张型的财政政策,通过向银行直接贷款和发行国债向居民借债进行投资,这些宏观调控措施确实对于拉动国内需求,刺激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而积极的作用。遗憾的是,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民间投资跟进不快、增长乏力。还没有真正打破政府“单打独斗”的投资格局。必须下决心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政府投资对经济启动与刺激作用的大小,不在于投资数量的多少,关键在于政府投资能够带动多大的民间投资,也就是其投资乘数效应的大小。政府投资的乘数效应越大,所撬动的社会投资也就越多。民间投资除了具有巨大的投资潜能以外,还具有许多政府投资所达不到的功能。它可以填补国有资产正在逐步退出的竞争性领域所留下的空白,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按一般规律,投资的40%可以转化为消费基金,从而可以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者的收人、拉动有效需求;民间投资可以通过证券市场(股票、债券、风险投资基金等)进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同时,民间投资也是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推进器。国债技改“四两拨千斤”,就是“诱导投资最大化”的一个成功实践。在国债支持技术改造以前,企业技术改造一直处于低谷,企业没有积极性,银行贷款慎之又慎。从1999年下半年,国务院从新增发的国债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安排资金195亿元,只占全部国债资金的5.4%,而拉动投资达2400亿元,为其12倍,涉及项目880个。国债支持对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技改投资发生了可喜的变化,2002年,完成技改投资5077亿元,增长13.2%,国债技改贴息的拉动效应明显。因此,政府直接投资是扩大投资需求的有效途径,但政府更为重要的职责是诱导社会总投资实现最大化,设法启动民间巨大的潜在投资需求。

3社会资本难以启动的制度性障碍因素分析

3.1行业进入障碍通常,垄断所产生的利润会吸引其他投资者的进人,但是,垄断能够存在,必然有某些因素可以阻止竞争出现,这些因素被称为进人障碍。由于政府的过度保护,形成了一批处于垄断地位的特殊行业,中国的铁路运输、通信、电力、煤气、自来水等许多基础设施产业,政府既是管制政策的制定者和监督者,又是具体业务的实际经营者,这就决定了这种垄断的性质是一种典型的行政性垄断。私人经济垄断会获得超额利润,而行政垄断往往会导致企业组织管理的低效率和资源运用的低效率。因此,行政垄断严重制约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例如,我国的汽车工业,单一的国家投资,成了一种固化模式。80年代以后,虽然有外资进人,但是,我们仍然强调国有资本要绝对“控股”。不使任何一家企业垮台的最好办法,就是避免竞争。所以汽车行业的管理部门,一听竞争就恼火,本是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却一直实行国家垄断经营。作为政府部门,不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而总是充当企业的代言人,将企业的利益置于社会利益,公众利益之上。排斥竞争,必然设置行业壁垒,行业的主管部门,成为行业垄断的把门人。从不轻易放任何“外来者”进人,让掌握项目资源的企业,安安稳稳地赚取垄断利润。然而,垄断带来的除了低效率,就是腐败。

3.2心理预期障碍近年来,政府为扩大内需,拉动消费需求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国家不惜重金,连续3年发行国债3600亿元,政府直接参与投资基础设施、公共工程建设,确实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重大的社会效益,但是,民间资本跟进乏力,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且政府债务压力加大,政府再向社会和银行借债的空间受限。造成政策目标与政策效果相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的收人预期和支出预期。从收人预期来看,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下岗”现象的普遍化,以及收人差距拉大,工薪阶层对收人的预期不太乐观;从支出预期来看,医疗保险制度、住房制度、教育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不断推出,且这些改革带来的支出增长速度均远大于人们收人的增长速度。在社会预期并不十分乐观的情况下,要想让人们把钱拿出来投资是不现实的。

3.3投资环境障碍一是各种收费居高不下。目前,各地对居民投资征收的各种税、费(特别是各种杂费)水平不仅过高,而且收费管理很不规范,且乱收费的现象屡禁不止;二是对居民投资项目的审批手续也过于繁琐,据某省统计,省级政府部门实际承担的审批事项多达2000余项。现在企业登记注册前审批事项仍超过300项,一些部门还暗箱操作,人为的障碍依然很多。所有这些都使投资者的投资成本增加,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下降,从而直接影响居民投资的积极性。长期以来,转变政府职能一直是生产力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企业界共同的呼声。当前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3.4金融支持障碍民间投资除了要有自有资金外,还要有相当数量的债务资金。可是,在亚洲金融危机的阴云笼罩之下,商业银行为规避金融风险,确保资金安全,实行了比较谨慎的货币政策。市场经济本应是信用经济,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秩序比较混乱,不守信用的现象屡见不鲜,只借不还、逃避债务的问题较为突出,从而导致商业银行不敢发放新的贷款。商业银行的“慎贷”和“惜贷”较为普遍,金融体制对民间投资缺乏有力的信贷支持。筹资难,融资成本过高,严重地打消了居民的投资积极性。

4实现政府投资拉动的关键在于制度和环境创新

在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过程中政府的主要职能应该是:建立导向机制,引导民间投资;完善政策法规,为民间资本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构建开放式的信息系统,使投资者获得对称的投资信息;打破行业垄断,削平民间资本进人门槛;净化投资环境,努力使民间投资成本最小化;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最大限度地释放民间资本;当好“守夜人”,促进公平竟争。

4.1打破行业垄断,放宽民间资本的准入条件消灭垄断,实际上是让我国市场经济公开、公平、公正地与国际经济接轨。有关人士和法律专家纷纷要求尽快出台反垄断法。在2000年底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国务院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王歧山表示:一切不宜由国家垄断的行业都要打破垄断,一切不利于市场竞争和实现企业效率最大化的行业、企业结构都要进行重组。除涉及到国家安全、自然资源、少数公共产品生产和公共服务提供的领域外,目前处于垄断状态的其它行业与部门都应通过改革创造开放和竞争的局面。而电力、铁路、民航、通信等行业将是改革的重点。

4.2净化投资环境,努力使投资成本最小化“投资的本质在于这一行为的获利性”。投资者的目的是能以一定量的资产获得更大量的经济回报,即“资本增殖”或“经济效益”。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与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呈正相关关系。民间投资的最大化要求投资成本必须最小化。而投资成本与投资环境成反比,投资环境越差,投资的成本就越大。目前,投资成本过高是制约民间投资潜能释放的重要因素。各地对投资者征收的各种税、费居高不下,且管理很不规范。所有这些都加大了投资成本。在国际上,衡量一国投资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经济自由度”。在经济自由度评价体系中,政府管理是一项重要指标,它包括政府花费和审批权。政府机构庞大,花销就多;审批的权限越宽,审批的项目越多,则经济自由程度越低—这意味着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经营发展的程度越高。目前,国外资本在考虑是否来华时的重要参考指标就是我国行政审批的情况。审批手续减少意味着经济自由度的提高。因此,必须下决心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在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过程中,除了该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一定要取消外,对需要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也要运用市场机制来运作,通过招标、拍卖等市场手段来处理;对不能通过市场机制运作的项目,尤其是那些容易发生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项目的行政审批权力,必须进行合理分解,并加强相互之间的监督制约,从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的温床。

4.3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发展投资基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证券市场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投资工具和投资品种仍然稀少,市场结构也很不完善,“货架上的商品”十分匾乏,难以适应投资者不断增长和日趋多元化的投资需求。以何种方式将巨大的民间资金聚集起来进行投资?国内经济学家魏杰先生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设定投资基金”。投资基金的主要功能是:第一,聚集个人和机构的闲散资金,集中投资于证券市场、产业部门(尤其是高科技产业),促进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第二,聚集资金充裕地区的闲散资金,集中投资于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但资金相对不足的地区,使后者的潜在优势迅速转化为现实优势;第三,依靠专家的运作,进行有效的投资组合,从而保证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第四,通过将投资基金按债券、股票及其他金融工具的特点进行组合,有助于推进金融创新,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不论是从发达国家基金业发展的历史,还是从我国基金业发展的趋势来看,投资基金的出现和发展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投资基金这种专家打点、量体裁衣的理财方式将较好地满足投资者多元化、个性化的投资需求。

4.4畅通民间投资的融资渠道鼓励商业银行向非国有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贷款,并取消对非国有经济在股票上市、债券发行等方面的限制;对于用于技术更新改造和调整生产结构方面的投资,要给予优先支持;把商业银行进一步市场化,可以在政策上支持商业银行,在承担经营风险的基础上去有效发放贷款;在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立足于制度创新,积极发展一批为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同时,支持民间资本以股份的形式投资并进人金融、证券领域,鼓励组建以民间资本为主的股份制金融机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投资的宏观调控并不在于自身是否充当投资主体,而要以政策和投资导向为手段,激活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从而诱导民间投资的最大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民间投资必将成为竞争性投资领域的投资主体,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