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流通经济学论文

时间:2022-03-10 08:58:13

商务流通经济学论文

商务经济与流通经济的关系“供给侧”改革战略

从理论到实践正在快速深化,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到新常态时期,经济领域的商业和服务价值与功能的地位必然会顺应形势发展而越来越重要,经济效应也将不断扩大。在电子商务的支撑下,我国商务经济主流模式的转型已成定局,在此过程中,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得以拥有更好的环境,细分来看包括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等在内的所有流通链条都借此整合,拉动成一体的不仅包括不同的区域经济,同时更包括城乡商贸(郑勇军等,2014)。据此能够推理出商务经济和流通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即后者包含前者,后者作为主体,前者作为手段,展开来看可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一)电子商务视角我国如今已迎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全覆盖为我国商务活动的开展架构出了范围和规模空前巨大的平台。时至今日,“十三五”时期已正式启程,传统时期的国际贸易和商务格局已经在“互联网+”和“一带一路”等政策下全面被颠覆,以电子交易模式为核心的众多电商企业、商贸企业和流通企业都迎来了空前的发展盛况,加之互联网使用群体规模的急速扩大,商务经济得以腾飞,势必也会因此而点燃流通经济发展的引线(周凌云等,2013)。据此可见,商务经济的现代化,本质上就是流通经济得以实现发展的必要前提,不可能脱离商务经济而“单飞”。(二)流通产业视角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打破了传统商务活动的时空局限性,然而由此带来的另一个限制则基于互联网而逐渐凸显,也就是此种商务活动模式的虚拟性(林英泽,2016)。以网购为例,比如消费者在电子商务平台找到了自己所需商品或服务,但对于该产品或服务的消费决策却需要局限于“想象”的限制,毕竟商品或服务无法以实体袁军(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济南250100)中图分类号:F724文献标识码:A状态呈现在消费者面前,消费者只能通过网络介绍通过对产品或服务信息的获取来形成对此的印象。如此一来,消费者要想获得对该商品的拥有权,则需要通过消费的形式促使商务经济向流通经济的转化,这样的过程实质上就可以认定为是商务经济朝向流通经济转变和过渡的过程,两者之间的关系便可定性为是经济市场下开展商务交易活动的契约(祝合良等,2016)。从此视角来看,商务经济的发展需要以流通经济作为保障,唯有流通产业崛起,才能使商务经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和壮大。

我国流通经济学研究现状和重塑与发展的必要性

(一)我国流通经济学研究现状。回顾我国20世纪流通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计划经济体制之初,“无流通论”在苏联的倡导下在我国学界影响至深,直到计划经济体制成熟期,流通体制才进入越来越多学者视线中,在当时经济学家孙冶方的带领下,流通问题和价值规律相关研究才在我国正式起步(袁平红,2014)。或许是受到电子商务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影响,也或许是因全球经济形势变革的驱动,目前关于商务经济领域国际贸易、宏观微观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成为了热点,而对内的流通经济学研究明显萧条,主要原因即在于流通经济学学科的独立性建设力度不足,导致其沦于边缘化。一方面,流通经济学隶属于经济学领域,然而主流经济学理论发展至今却使得流通经济领域的理论越来越抽象,基本概念多元且范畴界定模糊成为一大问题。以主流经济学为主导的经济理论体系当中,价格机制实为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重要基础,两者之间往往不涉及流通,然而事实在于,一旦商品经济达到一定的发达水平,那么商业必然会成为联系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纽带,经济学市场才能得以生成和发展。但此理论目前并没有获得主流经济学的认同(刘涛,2016)。另外,商务经济和流通经济两者之间具有必然的关联,但无论是何种经济,都不会被很多人所了解。另一方面,我国流通经济理论研究之所以深度不足,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流通理论的负面影响。回顾流通经济学在西方的起源和发展始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尽管流通经济学理论一度成为研究热点,但依然在主流经济学的主导下限制着流通经济学理论的深化(刘从九,2013)。我国对此问题的研究也随着时间的发展而生成多重观点,如以SCP框架(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为基础借流通假设研究其产业发展问题;将流通经济学理论抽离进行独立化学科建设;通过新制度经济学对流通问题进行研究等。整体而言,观点分散、严重缺乏研究范式的统一性以及研究方式的科学性,直接限制了流通经济学理论的深化发展(梁霄等,2015)。正是由于我国流通经济学研究的“贫困”现状,致使现有理论研究大多存在一定的误区,对于表象的认知始终浮于浅层,商务经济理论一直伴随着经济学的演进和发展而定位于核心(石奇等,2014)。比如生产者和消费者关系在新古典经济学视角下的主要切入点为两者的关联性,直接对接的假设环节覆盖了流通的具体概念,相关研究必然难以形成对此的重视;再比如,我国流通经济的城乡差距长期存在,同商贸流通行业地域差异和城乡流通经济体系二元化等问题共存,市场机制的短板固然是影响因素之一,但并非是根源所在,或许更主要的原因在于现有研究对“商贸”的热衷并以此造成的对“流通”的漠视。对于未来方向,有研究据此提出:应将流通和商业进一步整合以及致力于以中长期视角加大商业理论研究工作力度等(姜君辰,1980)。此外也有诸多研究将流通和“物流”划上了等号,也忽视了流通经济的信息流、资金流和商品流等。(二)我国流通经济学重塑与发展的必要性。依据我国流通经济学研究现状可见,现有研究的边缘化和存在的误区限制了该学科理论体系的发展,对此进行重塑的意义和必要性也就紧随时代的推进而不断凸显,主要表现于两个方面:第一,社会发展至今已然达成了现代化目标,商业活动的创新成为流通经济理论得以发挥作用的重要导向(邢俊芳,1980)。目前,我国的新型工业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和谐社会的构建更需要以实现小康社会为基础,拓展流通经济研究方向,实为正确处理流通和生产关系的必要举措。此外,相关产业政策的创新也会衍生出更多的问题,流通经济理论则是解决流通产业发展进程中各类现实问题的基本理论体系,比如包括流通体系的建设以及零工关系的处理方式等。即便是企业,也会因商业活动的开展、流通渠道的开辟和物流体系的建设等现实需求而不断加大对流通经济理论的依赖程度(夏春玉,2006)。第二,商品的价值,需要通过转移来实现,没有转移,商品价值即等于零。流通作为一个实践过程,本质上却因价值转换和经济属性而需要通过流通经济学对此进行流通经济的解析。宏观层面,商品的流通所生成的价值成为了构成流通产业的基础;微观层面,商品的流通价值必须要通过实体产品的流通来实现。而“热门”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却忽视了商品的流通过程而始终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见面为假设(徐建青,2001);其他学科如市场营销学当中的流通理论仅侧重于研究渠道的开辟和创新。重塑流通经济学并促其发展的理论意义即体现于此,即能够弥补现有学科理论体系的不足,以更具针对性的理论实现对流通经济的有力支撑。

商务经济视域下流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塑与发展

结合前文分析,基于商务经济视角探讨流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塑与发展之路大有可为。本文构建框架如图1所示。(一)明确流通经济学理论重塑对象。就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来看,现有观点主要包括三大种类即服务、关系、规律。要想实现对流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塑,有必要以充分明确对象为前提。服务论作为流通经济学的对象,所依据的是商务经济学视角,认为商品流通仅是一种形式,其中隐含着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由各个主体所提供的特定的服务,虽然以商品流通为形式,实质上这种流通也属于一种服务的流通;因此,商务即服务,明确服务对象应为流通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关系论将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交换环节定性为媒介,流通经济领域当中的商业关系即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规律论则指代商品流通的具体进程中存在的特殊性,该理论认为社会商品交换的一大影响因素即在于普遍的经济学规律,需要通过流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塑实现对此的深入解释。(二)基于商务经济和流通经济关系定位学科理论体系架构。商务经济和流通经济两者之间互为辅成,如此来看,流通经济学的重塑,即需要高度重视商务经济学科理论的基础性作用。需要充分明确商务经济在流通经济学理论体系当中的核心定位,细化商务经济及其活动相关概念,将流通过程中的商品与服务关系做深入挖掘。以此为基础根据商务活动、规模和结构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核心概念、内涵、运行机理等。而后结合实践对商务活动方式展开研究,并同区域经济紧密联结,顺应电子商务时代的发展,致力于加大对商品和服务流通模式的研究力度,为流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塑打好基础。(三)发展趋向。商务经济本质上属于社会经济发展至现阶段的必然产物,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并无商务经济概念,直到历经市场化改革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发展成就了商务经济理论,流通经济应运而生。然而结合我国流通经济学研究现状可发现,该理论体系在宏观经济领域当中的贫瘠,本文认为对于流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塑需要在明确对象和完善基本架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发展空间。时至今日,“十三五”时期已经开启,在“互联网+”环境下,紧随“一带一路”倡议加大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引领力度实为顺应国内外环境变革的根本抉择,流通经济学的发展亦不应当局限于眼前,未来应基于现有经济学理论进一步创新空间经济学研究渠道,助力于五大发展新理念,以更充分地发挥出流通经济学理论的现实价值。

综上所述,商贸流通业发展至今取得了良好的成就,然而碍于流通经济学理论体系研究现状的不足,直接限制了行业经济效应的进一步提升。无论是从现实角度,还是理论视角,流通经济学的重塑实现该学科体系的发展意义重大。商务经济与流通经济之间存在着互为辅成的共生关系,流通经济学研究现状的边缘化和存在的误区凸显了重塑该学科的必要性,基于商务经济视角探寻重塑与发展方向即凭借两者之间的关系而成为可能。未来需要进一步明确流通经济学研究对象和基本架构,并依据发展趋向,顺应形势发展,真正实现流通经济学科的重塑。

作者:袁军 单位:山东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