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当前长吉图区域合作特色产业发展

时间:2022-05-10 04:21:00

漫谈当前长吉图区域合作特色产业发展

摘要:长吉图开放合作区包括吉林省中东部的长春、吉林和图们江地区这一片相连的带状区域,区域总面积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970万,经济总量占到了吉林省的70%以上。因其独特的区域条件、较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好的科技和产业支撑能力,长吉图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长春至珲春高速公路的开通,延龙图一体化的启动,图们江开发区国际合作的加深,都为长吉图区域特色产业合作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关键词:长吉图;区域合作;特色产业

1长吉图区域合作特色产业发展的现状

长吉图区域区位优势明显,形成了工业专业化程度较高、规模强大的综合性加工制造工业基地,是吉林省产业的主要聚集区。其中汽车、石化和农产品加工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另外,装备制造业、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产业和旅游服务都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1.1特色主导产业规模庞大

汽车产业是长吉图区域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该区汽车产业产值一般超过该区工业产值的45%;农产品加工业是长吉图区域的第二大支柱产业。玉米淀粉、赖氨酸、发酵酒精等一些重点产品产量跻身全国前列。现拥有大成、德大、皓月等规模大、竞争力强的企业和企业集团。玉米深加工和畜禽加工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石化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乙烯装置年生产能力已达到85万吨,跃居全国第三;冶金建材业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

2007年,该区铁合金产量62万吨,占吉林省的92%。水泥产量1200万吨,占吉林省的50%。吉铁、吉炭是国内铁合金、炭素制品生产能力最大,品种最多的国内龙头企业;装备制造业是长吉图区域内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该区培育和形成了一批优势特色产品,铁路客车和城市轨道客车,在亚洲处于第一位。该区五大特色主导产业2007年的具体指标见表1。

1.2潜在优势特色产业正在形成

长吉图区域内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产业和旅游服务等产业虽没有形成规模庞大的产业集聚,但它们具有巨大的潜在竞争优势。

长吉图区域光电子产业科研实力雄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00年以来,平均每年有30种光电子及信息技术产品投入市场,其中90%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目前有400多种自主研发的电子产品投放市场。

长吉图区域生物产业具有资源基础和技术优势,初步形成了产业化发展格局。长春市拥有生物技术领域研发机构103个,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医药实验室16个,生物药生产品种占全国的63%;生物制造、生物能源领域的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长春大成集团已发展成为产量和技术水平均居世界第一位的氨基酸生产商。

旅游业是长吉图区域具有潜在优势的另一个特色产业。吉林市的冰雪雾凇、图们江独特的边境风光、引人入胜的民族风情和东部森林、湿地、火山地貌等典型的生态环境。这些都是长吉图区域发展旅游业具有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1.3特色产业区域合作条件成熟

图们江区域合作日益加深。以珲春为中心,中俄、中朝相继启动“路、港、关、区”工程项目以及木材加工基地项目。这些措施为长吉图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境外业务提供了便利。长吉一体化加快推进和延龙图一体化发展启动使得长吉图特色产业区域合作条件更为成熟。

长吉一体化加快推进。龙嘉机场通航和长吉城际铁路建设,为长吉一体化打下交通基础;长吉两市的汽车、农产品加工、旅游等产业联系不断加强,长吉一体化加快发展时机已经成熟。长吉高速公路东与吉林至珲春高速公路相接已能够到达图们江经济开发区及俄、朝两国位于日本海的多个港口。

延龙图一体化发展启动。延龙图是环日本海经济圈西岸的重要枢纽城市,是东北地区、蒙古国通过图们江出海口与世界发生经济联系的便捷通道。延龙图东接珲春窗口,西临长吉腹地,南连通化、白山、丹东,北邻牡丹江、绥芬河等地区。延龙图的地缘优势和发展潜力能承担起窗口与腹地间纽带和传导的“职责”。

2长吉图区域合作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长吉图区域合作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以及有效的产业分工。目前长吉图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

2.1产业结构性失衡

从产业部门结构上看,轻重工业比重失衡严重。根据2007年数据计算得出轻重工业比例为1∶4,与全国平均比例4∶5相差近四倍。从目前该区产业发展的情况来看,汽车、农产品加工和石化三大产业是绝对的支柱产业,这样较为单一的产业发展格局,必然导致该区经济抵御风险能力下降,同时,也增加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

从产业规模结构上来看,中小企业发育薄弱。

根据2007年的资料,长吉图大中小型企业个数以及工业产值比例都接近3∶1∶1,而全国平均水平是大中小企业的企业数比大约为1∶12∶100,而工业产值比例却为1∶1∶1,可见,长吉图的工业规模结构是不平衡的,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缺失。

2.2产业空间布局不平衡

该区的产业布局在地区尺度上主要集中在长吉两个地区,而图们江地区所占比重较小。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长春和吉林地区的发展水平与经济总量远远要高于图们江地区。

从城市之间的工业布局来看,各城市差别过大,工业布局过于集中于少数大城市,以长春市最强、最集中,其次为吉林市。而数量众多的小城市工业密度十分低下。

2.3产业链条短

长吉图产业发展存在着重工业以自我发展为主,与轻工业发展的关联度低而造成的产业链条短的问题。长吉图汽车产业的协作配套企业65%分布在省外,75%的配套产值在省外实现。大量零部件从长吉图等区域输入,增加了产品成本,也没有充分发挥整车生产对地方企业的带动作用,缺乏集群效应。

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关联度也很低。长吉图农业生产所需的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的40%要从省外调入,轻工业对该区农业产品加工利用率低,而农产品作为工业原料向区外输送的比例较高。

2.4产业分工不合理

从资源配置来看,长吉图产业结构趋同,企业以“大而全”和“小而全”的模式发展,长吉图各区企业间、地域间生产联系差,形成封闭性的同构化产业结构,重复布局。如长春、吉林都将汽车工业、石化工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作为其重点发展产业,而没有在资源利用、产品结构上形成各自特色。

从合作动力来看,长吉图产业合作存在体制性障碍。在现行体制条件下,长吉图区域内各地制定的都是自身的发展规划,三地缺乏协调,都在打造自己的完整产业链,很少进行跨地区的合作。跨地区主动寻求产业合作的市场机制和动力机制明显不足。

3长吉图区域合作特色产业发展的对策

3.1特色产业定位

长吉图区域重工业独大、中小企业发育滞后以及传统产业链短的局面,不利于经济抵御风险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彻底扭转。

3.1.1大力发展轻工业、服务业和民营中小企业

轻工业、服务业和民营中小企业产品和服务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投资灵活、差异性大的特点,有利于特色产业的发展。尤其是长吉图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生物制药业是该区发展特色产业的现实选择。

另外,图们江可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林下动植物资源及矿产资源,发展以白山为核心的医药产业,以延吉为核心的生态食品产业,以珲春为核心的边境贸易,建设生态食品、医药、冶金、非金属建材业基地。

3.1.2加快传统特色产业升级改造

长吉图区域的主导特色产业,如汽车、农产品加工、石化等产业存在产业链条短的问题。因此,延长传统主导特色产业的产业链条,有利于形成新兴特色产业和加强传统特色产业,进而促进本区经济社会发展。如加快汽车业的信息化改造和配套产业的组建;促进农产品加工精、深、专方向发展;石化向精细化发展等。

3.2调整产业布局

区域布局失衡和城际差距过大是长吉图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因此,加强长春和吉林地区经济辐射的功能、推进图们江地区产业集聚是本区发展特色产业的必由之路。

3.2.1加强长吉经济区辐射功能

长吉经济区拥有中心城市的基础设施、信息、人才以及产业基础等优势,是吉林省工业的核心,对周边有较强的辐射作用。因此,加强其周边县城、集镇的建设,进一步改善长吉地区至图们江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可以强化长吉经济区对图们江地区的辐射功能,有利于长吉图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

3.2.2推进图们江地区产业集聚图们江地区在矿藏资源、劳动力资源以及边贸区位等方面具备比较优势,而长吉经济区拥有相对充裕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以及产业等。因此,促进长吉经济区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和产业适度向图们江地区聚集,可迅速加快长吉图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

3.3产业区域合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可以实现产业的区域合作。然而,地方政府为维护自身利益而构建的行政壁垒,往往成为生产要素流动、产业迁移的障碍。因此,理顺长吉图区域合作利益联结机制,是促进该区特色产业合作发展的主要措施。

3.3.1建立产业区域合作利益共赢机制

通过建立突破行政区划限制的长吉图区域利益共赢机制,如转出产业利税补偿转出地区的利益共享机制。这将有利于鼓励长春、吉林等大城市向周边地区扩散不适合在本地发展的产业。

3.3.2建立产业区域合作利益协调机构

产业区域合作中,区域内地方政府利益冲突不可避免。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制度化的利益协调机构,进行定期磋商。

参考文献:

[1]吉林省政府公务网。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EB]。

[2]李悦。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9-93

[3]赵波,张秀利。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研究[J]。商业时代.学术评论,2006,15:73-74

[4]赵松淑。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战略[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2004

[5]黄磬,陈才,黄晓军。新时期吉林省参与图们江区域合作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8,17:79-85

[6]黄振,张大成。浅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区域合作问题[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10: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