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制度创新

时间:2022-03-26 11:26:00

可持续发展制度创新

一、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性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经济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经济与环境的相互交替和融合是以人类的需求为动力的。人类的需求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维持人类种群生态繁衍的原始需求阶段;第二,物质享受与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的阶段;第三,人类以生态环境需求为显著特征的全面需求阶段,即包括物质生活需求、精神生活需求和生态环境需求。同样,不同的需求阶段必然伴随有相应的经济与环境类型。从人类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发展演替规律和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所走过的工业化道路以及人类所选择的发展模式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需求为动力,经济与环境关系确实经历了农业的原始型协调发展阶段、工业化初中期的掠夺型失调阶段、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阶段。由此可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

二、我国目前资源环境状况

总体上看,我国目前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破坏扩大的趋势近期还难以有效的扭转,环境污染的局面虽有局部改善,但总体上还将有进一步的恶化,所有这些将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制约因素。(一)自然资源紧缺的问题将日益突出水资源紧张已经被大多数国人,特别是被近几年饱受旱灾的我国人民所认识,随着人口的增加它更将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此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也将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从而使水资源紧缺的形势进一步严峻;矿产资源供给前景不容乐观,我国从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进口国,2000年原油进口量预计达7000万吨左右。此外,我国经济建设需要的大宗矿一产品,如铁矿、钾、铜等要从国外购买,这必将遭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土地损失的动向不能忽视,我国耕地总体面积质量不高,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79%,!999年全国耕地面积因各种原因减少84,20万平方米,可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二)生态退化和破坏问题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视我国目前生态退化问题表现为:森林覆盖率提高慢,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逐年扩大,生态脆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中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功能较低。我国目前的森林质量不高,林龄结构以幼龄林、中龄林为主。草场退化,动植物资源破坏严重。据1998年统计,中国90%的草地已经或正在退化(其中中度退化程度以上的草地达1.30万平方米),并且每年以200万平方米的速度递增,退化速度每年约为0.50%,而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的建设速度每年仅为0.30%,即建设速度赶不上退化速度;海洋开发处于“无度、一无偿、无序”状态,已导致严重的生态后果。一是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二是海洋渔业资源下降,传统优质鱼的种群数量迅速减少甚至形不成鱼汛。三是大量废弃物排放造成近海水域的严重污染,沿海水域赤潮的发生频率也有增加的趋势;洪水灾害对经济造成损失将逐渐加大。据有关部门预测,21世纪初将是各类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的时期,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灾害对我国造成的损失也将逐渐加大。(三)环境污染将成为我国近20年内发展的最大制约根据国际经验,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也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时期,我国的生态环境仍然存在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污染产业很可能从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大气污染仍将加重。我国大气污染以煤烟型污染为主,污染程度在加大。城市大气中总悬浮物微粒年平均值普遍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大城市中汽车尾气排放问题突出,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已经成为我国大城市的重要流动污染源。随着私人小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如果对汽车尾气的控制措施跟不上,由此产生的大气污染问题还会严重;废水排放总量呈增加的趋势。由于污染物的任意排放,我国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呈加重趋势,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发达地区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固体废弃物围城问题将影响到中小城市,不仅占川了大量的土地,而且使得堆放场地附近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了严重污染。

三、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资源环境的污染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造成环境污染的经济根源主要是外部的不经济性,而造成外部不经济性主要有以下几点二(。)市场失效市场失效是指作为资源分配机制本身所具有的缺陷,造成这种缺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外部性、公共物品、不确定性以及收益递增等,这些原因使得市场功能失调或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市场失效导致稀缺性资源的市场价格偏离真实价格,投资者为了获得额外利润不考虑环境成本,造成自然资源耗竭和生态环境退化。市场失效的领域还有很多,如垄断和寡头的存在使得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私人不愿意向外部经济的项目投资,企业不愿意承担外部不经济的成本,市场不能自发地提供发展所需要的产业结构变化,市场不能自发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等等。对于我国来说,主要原因是对环境污染采取行政办法,由于外部性的存在,即生产者自己不承担环境成本,却由社会来承担,给社会造成了得不到赔偿的损失。我国草场退化、荒漠化及河流污染均属于经济学上的“公地悲剧”范畴,是由产权不清造成的。〔二)政策失效虽然政府干预可以纠正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市场失效,但政策的失误却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我国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长江上游地区的过度砍伐造成森林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在长江中下游的河道和湖泊中淤积,导致长江防洪能力明显下降,这也是我国近几年长江流域发洪水的根本原因,

四、我国可持续发展需要绿色经济制度

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十五”计划中的一项重大战略,也将是我国中长期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由于绿色经济强调以人为本,以发展经济、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核心,保障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同时又能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自然资源和环境得到永久利用和保护。从我国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势在必行。《中国21世纪议程》的制定是我国政府为落实1992年联合国与发展大会有关决议的一个实际步骤,其目的是协调经济与环境关系,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制度的经济内涵要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需要进行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制度创新,绿色经济制度是随着全球环境革命在经济再生产各领域的渗透而逐渐形成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行为的初步制度框架,亦是目前实施生态环境政策与经济政策决策一体化的创新结果。绿色经济制度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二1.绿色制度环境:有绿色资源制度、绿色产权制度、绿色市场制度、绿色产业制度、绿色技术制度和绿色产品制度。这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为从生态环境角度规范和考核经济个体的经济行为创造有益的制度环境。2.绿色规范制度:包括绿色生产制度、绿色消费制度、绿色贸易制度、绿色营销制度,绿色包装制度、绿色标志制度和绿色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健全与实施,必然使生态环境资源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经济各领域实现有效配置,并对各种经

济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和规范。3.绿色激励制度:包括绿色财政制度、绿色金融制度、绿色税收制度和绿色投资制度。这些激励性制度安排,必将对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经济动力提供一种有效制度保障。4.绿色考核制度:包括绿色会计制度、绿色审计制度和绿色国民经济考核制度。这些制度安排,从定量上将生态环境的存量消耗与折旧以及保护与损失费用纳入到经济绩效的考核之中。即只有这些经济考核制度才能较好地反映出人类经济行为的真实经济绩效,以对经济个体的经济行为实行有效的定量考核与监督。(二)绿色经济制度的未来效用1.遏制作用。以上各种绿色经济制度的严厉贯彻执行,可以迫使经济个体不得不放弃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行为。因为资源消耗越高,生态环境破坏越严重,其经济行为的业绩就越小。从而就能够有效地迫使经济个体采取果断的经济技术措施去转变经济行为,以利实现生态环境有效配置。由此可见,目前人们各种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必然在这一系列绿色经济制度的制约下逐步回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轨道上来。2.激励作用。各种绿色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可以大大鼓励那些率先实行低消耗、低污染的经济行为。因为资源消耗越少,生态环境污染越轻,其经济行为的业绩就越大。这就能够激励经济个体进一步采取科学的、先进的经济技术措施,去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平衡,把经济发展真正建立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因此,绿色经济制度将激励人们的经济行为沿着可持续发展道路阔步前进。

参考文献:

【1】吴玉萍,董锁成构建中国的绿色经济制度〔月.经济研究参考,2001,(16).

【2】周宏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手段和政策工具[J].经济研究参考,2001,(2)

【3】郑易生环境政策与经济政策应相互融合[J]经济研究参考,2001,(29).

【4】张馒.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生策略【J].财经问题研究,2001,(5).

【5】戴星翼.环境与发展经济学「M].立信会计出版社,1995.

【6】韩威生态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蔡舫,张车伟.可持续发展战略「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