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单位经济管理的思考

时间:2022-02-24 09:19:45

地勘单位经济管理的思考

摘要:地勘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国家资源勘查的重要职能部门。地勘单位的经济管理需要符合目前市场经济活跃变动的条件,遵循市场规律,对于经济管理手段的发展和改革要有质的提升,尤其目前的地勘工作项目众多,因此,加强资源优化和项目管理才能更好进行地勘单位的经济管理活动。

关键词:地勘单位;经济管理;措施

一、新形势下加强地勘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

地勘单位的基本属性是生产型单位,具有直接的生产性和社会公益性。但在不同经济体制下,人们对其两重性的认识是有差异的。在计划经济时期,其社会公益性占主导地位,因而执行与企业管理体制对立的国家事业管理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则更突出地体现了其直接的生产性,因此呼吁变事业管理体制为企业管理体制,提出了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方向,并迅速以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的过渡形式步入实施。这样,随着管理体制的转变,地勘单位与主管部门的职能及其之间的关系必然发生一些重大的变化。因此,必然重新调整和规范经济管理职能,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目前我国地勘单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产经营出现危机。今年以来,全国工业经济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但经济运行中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下行的压力也依然存在。行业生产经营状况十分困难,房地产投资回落等使整个经济面临下行的压力也依然存在。地勘单位的主要生产经营业务与煤炭、钢铁、有色金属、房地产等行业相关度较高,这些行业不景气导致相关项目减少,地勘经济进入新常态,一些单位生产经营难度加大。

2.对新形势下产业结构的研究不够深入。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环境下,大部分地勘企业都没有进行产业结构的变化研究,或者是有研究,但仍存在多元化的产品格局布局不均衡等诸多问题。尤其对于市场项目复杂的产品结构缺少合理的规划、成本管理、预期收益等,使得众多内容都没有一个完善合理的规划,最终就形成了项目运营成本过高,收入过低,而且项目运营过程中的各项投入所耗费的非经济资源过重,在单位内部形成一种严重内耗。

3.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水平有限。管理者的经济管理水平有限,在一些规划上就可能出现不周全的情况,尽管有些单位也能够较好的经营,账面的营收比例也能够维持正常的情况,但是资产比例却严重失衡,例如应收账款、存货资产的占比过大,使得经营过程中可以动用的周转资金不足,导致循环性的运营障碍。也有一些管理者能力有限,导致在一些纠纷中无法占据有利地位,最终对地勘单位的人力、物力等造成重大的损失。

4.竞争环境更加复杂。一是多数地勘单位业务结构相近,各自的竞争优势和特色不明显,在相同的目标市场上同业竞争激烈。二是一些大型矿业企业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地质勘查队伍,压缩了地勘单位的市场空间。三是民营的地质勘查、岩土工勘、测绘、钻探施工等经济组织日益增多,与地勘单位主业相关的社会市场竞争加剧。在一些市场面上,民营经济组织低成本、运作灵活等优势,正在削弱地勘单位的竞争力。

三、加强地勘单位经济管理的具体措施

1.明确地勘单位内部管理目标。首先,提高地勘单位产业化、市场化的程度。要想提高地勘单位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保证地勘单位实施企业化管理模式,走产业化道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积极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为此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地勘单位的事业机制与资本运作的矛盾、地勘单位在处理固定资产的权限问题以及单位所用于矿业权、土地权的归属问题;其次,构建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地勘单位要进一步明确产权,深化产权改革,积极借助国家的宏观政策争取民间资本的投资,从而建立具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地勘单位制度,形成相互制约的治理结构,将单位的经济效益与员工的个人利益相挂钩;最后,管理与改革同步推进。地勘单位进行的一系列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而每一项改革方案的出台,必须要依靠有效的管理制度保障,因此要想明确单位内部管理目标,就必须要依靠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创建一套科学的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制度。

2.深化地勘单位制度改革。解决地勘单位人的问题是提高单位经济效益的首要问题,要改变传统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就必须通过一系列的人事改革制度组建一支强大的人才团队。首先,要在人才培养、选拔上下功夫,建立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采取岗位竞争制,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地勘单位要按照个人专业技能实施竞争上岗,实行聘任制,打破传统的“铁饭碗”模式,形成收入靠实绩、奖金看效益的机制;其次,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有效的激励制度是留住人才的关键,地勘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形成以物质奖励、精神奖励以及多种奖励形式相结合的激励制度,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岗位人才的需求,增强他们对地勘单位的归属感;最后,建立地勘市场营销管理团队。在市场环境运作下的地勘单位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实施走出去战略,及时地掌握地勘市场的需求信息,积极主动地争夺市场、占领市场。传统的等、靠模式已经不能带动企业的发展,因此地勘单位必须建立一支熟悉地勘市场、懂得资本运作的专业营销团队。

3.建立完善的单位经济责任审计。一是完善“主辅分离”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促使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主辅分离”是针对当前地勘单位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为主、工程勘察与施工为辅的经营管理模式而言的,基于此种经营现状要求地勘单位要对单位的不同性质的经营数据等信息进行区别统计与对比,以便及时地发现问题;二是完善地勘单位会计制度。由于地勘单位业务种类的增多,对地勘单位的会计核算的要求也就越高,但是由于地勘单位仍然采取传统的会计制度,导致其会计核算已经不能满足单位业务的发展要求,地勘单位要修改与完善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加快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接轨;三是建立完善动态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改变地勘单位被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局面,就必须完善主动的经济审计制度,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置于单位领导任期内的工作的常态化,同时加强对相关档案的管理与运用。

4.完善地勘单位绩效工资体系。地勘单位要结合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工资分配制度。把奖励性绩效作为撬动干部职工积极性的杠杆,建立有激励,又有约束的收入分配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把奖励性绩效与单位生产经营指标完成情况、个人业绩、岗位职责、工作效率等方面挂钩,最大限度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效率和效益。一是实施绩效工资与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相结合。虽然各个地勘单位普遍实施了绩效工作,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其将绩效工资看作是一种变相的福利。地勘类事业单位在实施绩效工资改革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绩效工资的相关规定,对各类津贴补贴进行清理规范,真正将绩效工资落到实处;二是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确定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制定岗位说明书。进行岗位评估,确定绩效工资分配;三是实施绩效评估。通常情况下要进行员工自评、群众评议和上级评估三个步骤;四是绩效反馈。通过以上各个环节对员工绩效评估之后,各地勘单位人事部门必须组织与员工进行面谈沟通,及时反馈考核结果,以保证绩效考评结果推动绩效管理,带动员工提高工作能力。

5.采用多元化战略。采用多元化经营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地勘单位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市场低迷时也正是选择项目、新上项目的有利时机。地勘单位选定多元化经营项目后,要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多渠道筹融资,推动项目顺利实施,为保持地勘经济稳中求进打基础。实行多元化战略,可以避免单一经营的风险。地勘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在严谨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进入不相关的新领域建立新经济增长点,形成地勘主业与其他产业相互支撑的产业结构,有利于单位长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玲.浅谈提高地勘单位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J].中国市场.2012(26).

[2]谢希田.地勘单位的效益初探[J].中国地质经济.1992(02).

作者:姚莹芳 杨洪波 单位:云南省有色地质局楚雄勘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