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判断

时间:2022-08-17 03:10:59

国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判断

2011年是“多事之年”,世界经济遭遇多重风险和障碍,向下滑行,但是,并没有“二次探底”,跌入2.5%以下的衰退线。那么2012年我国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如何呢?国内外学者对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判断的基调是仍将下行,然而对下滑程度的判断和认知不尽相同:第一种看法是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3%或3.5%,其依据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2年1月24日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及年初美银美林全球投资研究委员会的预测报告;第二种看法是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5%或2.6%,依据是世界银行2012年1月17日的《全球经济展望》和联合国同日发表的《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预测;第三种看法是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2%,依据是渣打银行2012年1月17日的《全球经济形势展望》,而联合国《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的预测是全球经济增长率可能降至0.5%。从目前情况看,第二种预判占多数,第一和第三种预判为少数,但所有报告给出的预测值均低于此前的预期判断,其主要原因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继续发酵;发达国家高失业率与财政紧缩措施导致经济困难重重;发达国家总需求疲软,使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出口锐减,难以维持强劲经济增长;中东地缘政治引发全球油价激烈振荡,等等。对于2012年世界经济走向的几个关键问题,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呢?第一,欧债险情和危机趋于缓解还是走向恶化?

欧元区各成员国的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都已超出《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的规定,因而出现债务险情和主权债务危机不会使人感到意外。但过去两年来欧债问题闹得沸沸扬扬,人心惶惶。欧盟和欧元区已经和正在采取多项短期性和长期性的措施,包括:弥补欧元区一体化存在的“先天不足”,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起来,建立欧元区财政管理体系;严明内部纪律,严格执行加入欧元区的“五个趋同”标准;改革各成员国财政政策,降低社会福利支出;欧盟、欧洲央行、IMF和各国主要银行等坚持联手救援,建立足以应对更大经济体爆发危机的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并启动欧洲稳定机制(ESM),以扩大救助能力;欧洲央行购买欧元区风险高的债券;开源节流,扩大税种和提高税率,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提高经济和企业竞争力和活力,等等。特别是2012年1月30日召开的欧盟峰会,又将一些措施推向清晰化和具体化,包括欧盟25个成员国通过了“财政契约”;于2012年7月提前一年启动ESM;在评估基础上扩充EFSF和ESM资金规模;敦促希腊尽快完成与私人投资者的债务减记谈判,并签署相关协议,等等。这些措施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程序问题,但毕竟有助于推动欧债向缓解方向发展,而不是离这一目标“渐行渐远”。

国内外议论已久的欧债前景问题,有三种情况:一是债务危机国能忍受“瘦身计划”带来的“长痛”和“短痛”,逐步兑现减少财政赤字和收缩债务规模的承诺,最终将赤字和债务规模降至占GDP的3%、60%或以下。二是债务危机国是扶不起的“阿斗”,最终被迫债务违约或债务重组。三是欧元区解体和欧元崩溃。从现实层面考量,欧洲已推出多项措施旨在避免第二和第三种情形的发生,而争取第一种前景的出现。从各方面的反应看,多数人已排除了欧元区解体和欧元消失的可能,究其原因:第一,欧盟25个成员国通过的“财政契约”说明欧洲经济一体化又向前跨越了重要一步。第二,所有欧盟成员国都在实施结构性改革,削减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然而,市场对第一种前景给予的正面关注不多,总认为它们的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降不下来,希腊等南欧国家势必陷入债务违约困境,债务危机还会向欧洲核心国家扩散。主权债务危机有其严格的定义,欧洲核心国家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概率并不大。惠誉国际信用评级公司于2012年2月17日已将冰岛的长期主权债务评级从“垃圾级”上调到“投资级”,此举表明冰岛作为第一个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国家,金融机构的重组得到了推进,财政紧缩见到了成效,主权债务占GDP的比重已降至65%左右,经济开始走向复苏之路。西班牙、爱尔兰等国经济形势也有所改善,既便是希腊等国债务违约亦不会产生太大的冲击波。第三,欧洲央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缓解了银行业的压力,使欧元区成员融资成本下降,因而尽管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下调欧元区部分国家的信用等级,但汇股市反应平淡,显示出市场对欧元区信心增强。

欧债对世界经济的现实影响是,欧盟和欧元区采取的财政紧缩政策必然造成经济滑坡。预计2012年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将陷入零增长或轻微衰退,远不如2011年1.5%的增长率。经济衰退和长期艰难爬坡是应对危机和削减赤字所必须付出的沉重代价,并对世界经济产生下拉作用,使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可能下降约1个百分点。IMF总裁拉加德多次警告说,主要发达国家不要过于紧缩,没有经济增长,就难以削减财政赤字,因此,年内欧盟和欧元区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既要控制债务,又要刺激增长。由于欧元区短期内不可能摆脱债务困境和走出债务危机,业己出现的积极信号并不意味着欧债危机发生了根本性转折,但在反复曲折中利好因素将会增多,欧债险情将逐渐趋于缓解,而不是愈益恶化。

总理在第十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后答记者问时指出,中国支持欧方应对债务问题的意愿是真诚坚定的,对欧元和欧洲经济抱有信心。中方支持欧盟加强财政纪律,希望欧方向外界继续传递明确、有力的积极信息。国家副主席在接受《爱尔兰时报》采访时亦表示,目前欧盟虽然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世界上也不乏唱衰欧洲的声音,但欧盟在克服困难,战胜危机,维护和推进欧洲一体化成果方面有着高度的政治共识。中国不赞成唱衰或做空欧洲。上述领导人的表态都是基于对欧债问题的准确把握与判断。第二,美国经济继续向好抑或“昙花一现”?2011年美国经济利空因素远多于利好因素,然而,自第二季度开始,利好数据增多,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0.4%、1.3%、1.8%和2.8%,全年经济增速远低于美联储预期的2.7—2.9%。美联储主席伯南克2012年2月2日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作证时指出,过去几个月美国的开支、产出和就业等数据指标出现了改善迹象,但经济复苏步伐慢得“令人沮丧”,前景依然难以确定,美国经济容易受到欧债危机等不确定因素冲击。因此,1月25日伯南克就已宣布将“超低利率”从维持到2013年中期延长至2014年底。这一延长决定引发争议,有些人担心长期低利率可能带来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美联储维持较长时间的“超低利率”是基于低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放缓的预期,其理论与实践依据是:第一,美国经济复苏力度难以将失业率降至危机前6%以下的水平;第二,经济增长是减赤和偿债能力的基础,美国经济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复苏;第三,美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现已面临通缩风险,因而有条件将长期利率维持在低水平,以利于经济持续复苏。在持续宽松政策的作用下,美国存在已久的三大“痼疾”,即高失业率、高房地产止赎率、高财政赤字已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改善。据美国供应管理协会的报告,2011年12月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3.9,2012年1月又上升至54.1,高于上年的平均水平,商业活动和新订单指数已连续30个月高于50%,表明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处于扩张状态;另据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提供的数字,2011年12月美国消费信心指数升至64.5,亦好于市场预期。PMI和消费信心指数持续上扬,出口增加,对外贸易逆差减少,带来了失业率下降,2012年1月,美国失业率降至8.3%;2012年2月1日,奥巴马公布了提振住房市场的新方案,旨在帮助贷款购房人利用当前处于历史低位的利率重组抵押贷款,避免违约和房屋止赎。高盛公司预测,由于美国楼市供给下降,房价跌势将趋缓;美国国会两党尽管对减赤规模及减赤领域意见相左,但两党都主张削减赤字,随着美国经济总量的扩大,赤字占GDP比重将趋于下降。奥巴马于2012年2月13日提交国会的财政预算报告指出,未来10年美国财政赤字累计削减4万亿美元,2013财年的预算赤字占GDP的5.5%,将比2012财年的8.5%减少3个百分点,2018财年的财政赤字占GDP之比有望降至3%以下。

美国三大“痼疾”虽然出现了改善迹象,但经济走势呈现较为缓慢的“U型”变化轨迹,依然在制约着美国经济复苏的力度。IMF预测,2012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1.8%,世界银行和德意志银行的预测值分别为2.2%和2.3%,而美联储的预测为2.2—2.7%。各方面的预测均显示2012年美国经济沿着向好趋势运行,经济增速高于2011年的1.6%,但仍难以摆脱低速增长态势。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已从抗震救灾转入灾后重建,在日本政府不断追加灾后重建费用的情况下,日本经济亦向好的方面发展,2012年经济增速将超过2%。美国和日本2012年的经济表现将强于2011年,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欧元区对世界经济的下拉作用。第三,新兴经济体经济继续增长还是发生逆转?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2012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同世界经济下行趋势基本保持一致,经济形势不再表现为通常所说的“过热”,而是面临着增长的挑战。主要风险为:一是发达经济体债台高筑,财政紧缩,经济疲软,就业压力难以明显缓解,进口需求进一步减少。据世界银行预测,2012年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约4.7%,而2011年为6.6%,2010年则高达13.2%。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都想通过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因而贸易摩擦和货币摩擦升温,市场保护进入高发期。二是由于多种原因,包括美、日、德等多国在内的经济向好;发达国家银行去“杠杆化”,银行流动性不足;新兴经济体同发达国家的利差缩小;发达国家为创造就业机会,实施优惠政策,鼓励海外企业回国创业,因而从2011年第四季度起,国际资本流动发生了明显的逆转,巨额资金从新兴市场国家撤离,资金的大进大出易诱发金融市场动荡乃至引发金融危机,这是新兴经济体不得不高度警惕的事情。三是一些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压力有所缓解,货币政策的着力点转向“稳增长”和“促增长”,但部分国家CPI依然较高,经济增速持续下行,面临着“滞胀”压力。

鉴于上述因素,有人认为新兴经济体的强劲增长难以为继,这种担扰可以理解。迄今,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表现离G20提出的“强劲、均衡和持续增长”的目标相差甚远。然而亦应看到,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速高于发达国家的趋势不会发生逆转。考察历史,20世纪60年代是富国俱乐部———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经济发展最繁荣的时期,年均GDP增长率为5.3%,70年代年均增速为3.7%,80年代年均增速降至2.8%,90年代进一步降至年均增长率仅为2.5%。21世纪前7年,OECD的经济形势略有好转,年均GDP增长率约为2.8%,自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陷入经济衰退、停顿和低速增长的困境。2011年OECD的增长率为1.9%,预计2012年仅为1.6%。相反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则是另一番景象,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发表的数据显示:20世纪80年代,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GDP增速已高于发达国家,但人均GDP增速则低于发达国家。然而,步入90年代以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不仅在经济总量上缩小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在人口基数增加的前提下,人均GDP也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鸿沟。21世纪头10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GDP和人均GDP增速以及拉动经济增长的私人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贸易“三大要素”的增速都继续保持高于发达国家的势头。

近两年来,由于外部环境恶化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幅趋缓,汇丰集团公布的“新兴市场指数”目前为52%左右,落后于2009年底至2010年初经济复苏初期水平,说明新兴经济体增长有些乏力,但其增长率依然远远高于发达国家。IMF、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的预测显示,2011年和2012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分别为6.2%和5.4%。新兴经济体经济扩张放缓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CPI,当前面对的问题是如何继续抑制通胀而同时又能避免经济持续下滑。由于新兴经济体居民储蓄率高、外汇储备雄厚、对外投资潜力大、人口红利高、工业化提速、消费欲望和创新能力趋强、存在减息空间和推行财政刺激政策余地,因此,新兴经济体仍会以高于发达国家三倍左右的速度向前发展,世界经济“两速发展”、“南高北低”格局不会改变。渣打银行的《2012年全球经济形势展望》认为尽管出现了金融危机,全球经济依然继续增长。10年前全球经济总量约为32万亿美元,自2008年秋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又增长了14%,截至2011年底,全球经济总量达到约70万亿美元。这种危机后的增长部分有通货膨胀因素,但大部增长来自新兴世界的发展。因此,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依然是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然而,发达国家面临的重重困境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制度已到尽头,在现存世界经济总量中,发达国家仍占50%以上,而中国占8%,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分别只占2.5%至3%,“西强东弱”的基本格局尚未改变。第四,国际油价温和波动还是剧烈震荡?2011年全球经济放缓,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步履蹒跚,对原油需求减少,然而,西亚北非政局动荡推动油价升高。2011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平均油价达到每桶107美元。那么2012年国际原油市场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简而言之,2012年存在两大相反因素左右油价走势。驱使油价下跌的因素有:世界经济下行,发达国家经济疲软;利比亚恢复原油生产和出口;美元指数持续走强;美国开发页岩油气、加拿大开发油沙以及巴西开采深海石油,特别是美国能源自给率的提高,降低了对原油进口的依赖度。促使油价上涨的因素包括:发达国家维持宽松政策;美元长期趋势看贬;新兴经济体的财政和贷币政策向“稳增长”与“保增长”倾斜;日本大幅削减核能发电,对油气需求增加。

2012年原油价格是跌还是涨受到两个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影响,首先是中东地区政局如何发展,特别是伊朗作为OPEC第二大原油出口国是否会同西方国家发生军事冲突?其次是美元在年内走势主要是升值抑或贬值?由于两大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国际社会对2012年国际油价有两种不同的预判,第一种判断是年内国际油价温和波动甚至可能略有下降。英国权威预测机构英国共识公司(ConsensusForecast)预测,受全球需求疲弱影响,2012年国际原油价格将出现微幅回落。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的预测报告认为,2012年世界石油供需将趋于宽松,国际油价前低后高,总体低于上年价格水平。OPEC亦持类似看法,因而已将2012年日均原油需求量减少94万桶。阿联酋能源部长穆罕默德•哈米利2月16日指出,2012年伊始石油价格上涨并非供应不足,而是由地缘政治和投机等众多因素造成的,保障石油供应将有利于稳定石油市场,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第二种判断是年内国际油价剧烈震荡,油价大幅上扬。国际能源署认为“非洲和波斯湾地区的动乱可能导致油价飙升”,日本《经济学人》周刊亦指出,一旦伊朗问题全面爆发,国际油价形势将陷入大的混乱之中,原油价格或许会突破每桶200美元。

从目前形势分析,如果伊朗不越过美国所说的两大“底线”———发展核武器和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只是打打“口水仗”,那么年内美伊之间开战的概率不大。美元指数变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以美元计价的原油价格,但是,决定原油价格长期走势的主要仍是供需关系,目前,全球经济疲软,工业生产不振,导致原油需求偏弱。OPEC秘书长巴德里表示“全球任何地方目前都不存在石油短缺问题”,OPEC日产原油约3060万桶,非OPEC油产量亦在增加,因而在正常情况下,油价应该保持在每桶大约100美元的水平。然而,中东地缘政治风险短期内难有改善,美国等西方国家同伊朗关系紧张,欧洲禁止进口伊朗石油以及伊朗对英法断油等举措,都将或多或少带来油价上涨的压力。国际原油价格短期内难以下降,预计2012年每桶油价可能在90—120美元的区间波动。因此,世界各国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对高油价带来的“输入性通货膨胀”不能掉以轻心。从长期看,为消除“能源贫困”,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应为确保全球普及和使用现代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使用中的比例而努力,但要想达到这一目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基于上述分析与判断,2012年世界经济将继续下行,仍在复苏道路上艰难爬坡,但经济下降幅度趋窄,预计世界经济增长率约为2.6—2.8%。世界经济去年没有,今年也不会陷入“二次衰退”,更不会回归2008年和2009年经济大衰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大幅萎缩的惨状。中国经济发展同世界经济有着越来越紧密的关联,客观分析和判断世界经济形势以及外部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整和政策选择具有重要意义。